工人日報 2003-03-27 賴志凱
今年高考前夕,有近兩千名內地應屆高中畢業生無奈地離開海南,回到各自的家鄉,繼續去擠比海南升學率低得多的高考“獨木橋”牐
編者按:繼本報3月15日發表《新疆制止“高考移民”》和昨日(3月25日)本版刊發《新疆:嚴查高考投機行為》的新聞后,各地讀者尤其邊遠省、區的學生和家長反應強烈,他們對這種違犯政策、侵害邊遠地區學生利益的現象表示不滿。
鉆國家政策空子,騙改民族成份,進行“高考移民”的現象,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存在。隨著高考形勢的變化,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愈演愈烈,造成了新的社會不平等。
首先,各地高考錄取分數線高低的差異,給了“高考移民”者以可乘之機;其次,外地好的生源到接收地學校就讀參加高考,一可以提升當地學校的升學率和知名度,二可以以借讀費增加學校收入,接收地學校也就聽之任之;再者,辦理“高考移民”的中間者也有利可取,因此“高考移民”之風滋蔓不息。
殊不知,騙改民族成份,進行“高考移民”現象的長期存在,切切實實擠占了邊遠省區考生的名額,給他們造成新的不公平。同時,也極不利于少數民族地區或邊遠省區教育水平的提高,甚或釀成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目前,一些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杜絕“高考移民”現象的政策,無疑是值得稱道的。本報特開辟“關注高考移民”專欄,以促進國家現行高考政策的順利實施。今天刊出來自海南的報道,敬請讀者關注。
3月21日,來自湖北的今年高考生小張,在海口市新港碼頭,登上了“海鷗一號”瓊州客輪。隨著一聲“嗚”的汽笛聲,海鷗一號徐徐地駛向瓊州海峽。小張戀戀不舍而又無奈地看了一眼這塊讓他曾經充滿希望的熱土。
半年前,他隨著在海南農墾工作的伯父來到海口,準備在這里參加今年的高考,憑他的實力,希望能夠上一所名牌大學。他三年前就把戶口遷到了海南,原本符合參加高考條件的,誰知今年海南省出臺了新的政策,使他在海南參加高考的打算泡湯了。
與小張一樣,今年高考前夕,有近兩千名內地考生含淚離開海南,回到各自的家鄉,繼續去擠那根比海南通過概率低得多的高考“獨木橋”。
據了解,近年來,外省考生非正常大量涌入海南參加高考趨勢越演越烈,由此引發的爭議和沖突不斷,去年底,已發展到幾百名高中生在海口市萬綠園舉行聚會,呼吁有關部門采取措施保障海南考生的合法權益。“南下高考”現象引起海南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近日召開的海南省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王瓊瑾等11名代表向大會提交議案,呼吁以法治“考”。“南下高考”日趨嚴重
“南下高考”現象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在海南出現的。知情人士透露,省外就讀生在海南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1998年只有100多人,1999年有200多人,2001年達到500多人,而2002年海南高考報名總人數比前年增加6669人,除少量正常增長外,其余大多屬非正常渠道進來的外省考生,他們通過“買戶口”、作假證明或托關系等手段成為“高考移民”。
為何要南下高考呢?原因很簡單,海南基礎教育相對落后,每年高考的錄取分數線都低于內地的大部分省份,在內地進不了錄取線的,到海南能進錄取線;在內地進不了重點大學的,到海南就能上重點大學。海南一些新辦的私立學校對外來考生持鼓勵態度,一方面可以提高本校的錄取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收取可觀的擇校費用。
海南建省之后,為支持海南教育事業的發展,上至教育部、下至全國各高校,每年都向海南撥出充足的招生名額,因此海南生源的成績雖然與全國其它省市考生的高考成績相比并不算高,但考生錄取比例往往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加上海南高考報考條件的門檻與其它省份相比不太高,一些想在高考中投機取巧的人便盯上了海南。
針對這一不良現象,90年代海南省對高考報考條件作了調整,從只要求考生本人有常住戶口改為要求考生父母也要有常住戶口。當時此舉有效控制了省外考生的非正常流入。但近年來海南為了處置積壓房地產,出臺了購房入戶等優惠政策,由于入戶門檻放寬,導致以非正常渠道進入海南參加高考的考生人數日趨增多。“高考移民”損害了誰的利益?隨著“高考移民”的增多,海南本島的學生和家長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和憤慨,由此引發的爭議和沖突不斷。
去年高考前,近400名參加高考的應屆高中生聚集到澄邁縣縣委門口,抗議日趨嚴重的外省考生來瓊高考現象。也在同一時間,海口市和其他市縣的數百名學生集會海口萬綠園,強烈呼吁有關部門采取措施保障海南考生的權益。
很多學生向記者反映,有外地考生以“促進海南教育發展”的理由來掩飾自己在海南考試的真實心態,他們不在海南求學,僅在這里參加考試怎么可能提高海南的教學質量呢?海口市華僑中學高三學生小林說:“市場蛋糕由大家瓜分,內地考生的涌入勢必會剝奪本地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一位姓徐的教師揭露說,有相當一部分來海南參加高考的外省考生,是臨時托人買的戶口,這樣投機取巧的行為對海南發展不利,對國家培養人才也不利,因此把好高考關還要反腐敗。以法治“考”迫在眉睫
去年高考前,海南省教育廳會同海口市政府、省紀委、省監察廳組織專門調查小組,對海南報名參加2002年普通高考的省外就讀生的來源、學籍、報考檔案等進行全面調查,查出持假學生檔案報名的外省就讀生1人,持假戶口報名的24人,兩地重復報名的167人。
今年,外省考生“南下高考”現象再度引起海南省有關部門的關注。省教育廳向教育部請示后,先后召開10多次研討會商談改革措施,并走訪多家行政部門,了解和咨詢兄弟省市高考報考規定,推出《海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報考條件的暫行規定(草案)》。
規定(草案)抬高了外來考生報名參加高考的門檻。按規定,在海南報名的考生除應符合教育部規定的報考條件外,還要具備考生及其父或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海南均有常住戶口6年以上(含6年)等九個條件。
海南省教育廳負責人說:“調整高考報考條件政策勢在必行,‘一寬、一高、一低’(戶口入省寬、高考錄取率高、高考錄取分數線低)是海南往年高考的特色。正因為如此,才有必要出臺有關規定制止弄虛作假行為的發生,以保護莘莘學子的利益。”
在日前召開的海南省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王瓊瑾等11名代表向大會提交議案:抓緊完善、盡快出臺《海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報名條件暫行規定》,以法規的方式規范高考報名,以法治“考”。
11名代表建議在保留戶口方面條件的基礎上對該規定草案稿作如下修改:除引進的拔尖人才的子女、機關事業單位等編制人員的子女以及部隊隨軍子女這幾類考生外,其他考生一律增加學籍的條件,才能在海南報名參加高考。
王瓊瑾說:“以法治‘考’可能會觸及少數人的利益,但保護了大多數人的權益。廣西、寧夏等教育相對落后的省、區早已出臺了類似的規定,連北京、上海等市也有限制外地考生報名參加高考的規定,海南應盡早落實完善。”
[誰是高考移民的受害者?]相關文章:
2.誰是農夫,誰是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