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浪費公共資源不可取

      發布時間:2016-12-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光明日報     2003-08-01     朱忠保 

       

          近日,眾多新聞媒體報道了浙江大學化工專業的學生劉早,因為不熱愛自己已經讀了五年的專業,正在讀碩士時而放棄專業,放棄本科--碩士--博士被保送連讀的光明通途,自愿輟學回家,再戰高考,而且以優異成績,今年考取清華大學建筑專業、并被錄取的消息。筆者以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對教育的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擠占了有限的教育資源,并且有侵害其他人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之嫌。 

          據介紹,1998年,劉早第一次參加高考,其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學,專業志愿依次是建筑學、計算機、生物醫學工程,后以612分的成績,上了浙大的調檔線,被該校調劑錄取到化學工程與工藝系,并且成為浙江大學的“直博生”(碩博連讀)。如果不是作出新的選擇,他原本可以在4年后獲得博士學位。劉早讀碩士研究生之后才確認,從本科學到現在的化工專業并不適合自己,所以要放棄它。這種說法似乎說不過去。 

          既然早在1998年就上了大學,被調劑到了化工專業,而且一讀就是五年,并且已經接受了本碩博連讀的計劃和安排,那就應該服從這樣的計劃與安排,而不應該再去擠占現在教育資源,當初被調專業,可能不是自愿的,但既然已經接受,就是自己所作出的一種選擇,一切都要由自己負責。但是,現在所有的東西都放棄了,五年的時間,當初上浙江大學時化工專業所占的名額,以及本碩博連讀的名額等,都在他一句“不喜愛”的話中泡湯了,浪費了,這是非常不應該的。如果自己當初不愿意接受這樣的專業調劑,完全可以當時就放棄,回家再參加高考,而不要擠占這一有限的名額,而完全可以將這一名額給別人,大學也不會強迫一個人必須接受這種調整。五年的時間,僅僅因為化工專業不是自己所喜愛的專業,就輕松地放棄了,這不僅是對自己五年時間、金錢的浪費,而且浪費了多少公共的資源?包括上大學的名額、在讀大學期間所受到的教育、在讀大學期間所享受到的教育資源等。 

          雖然我國現在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式教育轉到大眾化教育,但是畢竟還不是人人都可以上大學的,還是要通過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通過“你上我就要下”的激烈競爭,才可以拿到進大學校門的通行證。接受高等教育,目前畢竟還是少數人才能擁有的權利。所以,輕言放棄,絕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浪費有限的公共教育資源,實際上間接地剝奪了其他人上大學的權利,這是不公平的。近幾年來,不斷有大學生退學的事發生,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考生本人以及家長都應該從中得到一些啟發與教訓。

       

      [浪費公共資源不可取]相關文章:

      1.不該浪費青春的說說

      2.感覺浪費青春的說說

      3.鋪張浪費的反義詞

      4.形容浪費的歇后語

      5.不能浪費青春的說說

      6.請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7.請把生命浪費在美好事物上

      8.浪費公司物資檢討書三篇

      9.拒絕浪費的黑板報

      10.八大浪費培訓心得體會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日本中文字幕乱 | 偷偷做久久久久网 |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 亚洲国产动漫日韩精品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小说偷拍 |

                               光明日報     2003-08-01     朱忠保 

         

            近日,眾多新聞媒體報道了浙江大學化工專業的學生劉早,因為不熱愛自己已經讀了五年的專業,正在讀碩士時而放棄專業,放棄本科--碩士--博士被保送連讀的光明通途,自愿輟學回家,再戰高考,而且以優異成績,今年考取清華大學建筑專業、并被錄取的消息。筆者以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對教育的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擠占了有限的教育資源,并且有侵害其他人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之嫌。 

            據介紹,1998年,劉早第一次參加高考,其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學,專業志愿依次是建筑學、計算機、生物醫學工程,后以612分的成績,上了浙大的調檔線,被該校調劑錄取到化學工程與工藝系,并且成為浙江大學的“直博生”(碩博連讀)。如果不是作出新的選擇,他原本可以在4年后獲得博士學位。劉早讀碩士研究生之后才確認,從本科學到現在的化工專業并不適合自己,所以要放棄它。這種說法似乎說不過去。 

            既然早在1998年就上了大學,被調劑到了化工專業,而且一讀就是五年,并且已經接受了本碩博連讀的計劃和安排,那就應該服從這樣的計劃與安排,而不應該再去擠占現在教育資源,當初被調專業,可能不是自愿的,但既然已經接受,就是自己所作出的一種選擇,一切都要由自己負責。但是,現在所有的東西都放棄了,五年的時間,當初上浙江大學時化工專業所占的名額,以及本碩博連讀的名額等,都在他一句“不喜愛”的話中泡湯了,浪費了,這是非常不應該的。如果自己當初不愿意接受這樣的專業調劑,完全可以當時就放棄,回家再參加高考,而不要擠占這一有限的名額,而完全可以將這一名額給別人,大學也不會強迫一個人必須接受這種調整。五年的時間,僅僅因為化工專業不是自己所喜愛的專業,就輕松地放棄了,這不僅是對自己五年時間、金錢的浪費,而且浪費了多少公共的資源?包括上大學的名額、在讀大學期間所受到的教育、在讀大學期間所享受到的教育資源等。 

            雖然我國現在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式教育轉到大眾化教育,但是畢竟還不是人人都可以上大學的,還是要通過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通過“你上我就要下”的激烈競爭,才可以拿到進大學校門的通行證。接受高等教育,目前畢竟還是少數人才能擁有的權利。所以,輕言放棄,絕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浪費有限的公共教育資源,實際上間接地剝奪了其他人上大學的權利,這是不公平的。近幾年來,不斷有大學生退學的事發生,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考生本人以及家長都應該從中得到一些啟發與教訓。

         

        [浪費公共資源不可取]相關文章:

        1.不該浪費青春的說說

        2.感覺浪費青春的說說

        3.鋪張浪費的反義詞

        4.形容浪費的歇后語

        5.不能浪費青春的說說

        6.請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7.請把生命浪費在美好事物上

        8.浪費公司物資檢討書三篇

        9.拒絕浪費的黑板報

        10.八大浪費培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