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蕭紅與《呼蘭河傳》

      發布時間:2016-5-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anthnoy

      一、“混入了大地與季節的鼻息”

      “她偏著頭,沉沉地想她的心事,回憶使她年青了--當然年青人的眼睛是沒有那樣的凄哀。為理想而吃苦的人,后來發現那理想剩下很少很少,而那一點又那么渺茫,可是因為當中吃過苦,所保留的一點反而比從前好了,像遠處飄來的樂聲。原來很單純的調子,混入了大地與季節的鼻息�!�

      這是張愛玲在《談畫》中描寫對塞尚為他夫人所作的一幅畫的觀感。我驚奇于張對于畫面、對于人心的敏銳而深入的把握,話一說出來,已經成了極至,而那幾句話,說得不“狠”,幾乎是輕輕拈來。

      蕭紅也有這樣的天才,因為氣質的不同、因為經歷的差異、因為學養的分別,蕭紅的天才文字表現得更加富含情感。如果說張愛玲的文字是“心較比干多一竅”,勝在機智、體貼;那蕭紅的文字則是“病如西子勝三分”,首先存乎內里,關乎性情,然后表現于外的。

      當然,這里不是要作兩作家的比較,之所以留心張愛玲這一段話,實在是因為這話用來描述最后時刻的蕭紅,竟然天衣無縫。想像因病入瑪麗醫院時的蕭紅,一直病弱的身體變得更糟,一直渴望的情感支撐變得無法把握,但是,《呼蘭河傳》已經寫完。這時的蕭紅,是不是也會“偏著頭,沉沉地想她的心事,回憶使她年青了”?而《呼蘭河傳》,是不是“所保留的一點”?是不是“混入了大地與季節的鼻息”的“遠處飄來的樂聲”?

      二、慰藉

      寫作《生死場》的蕭紅幾乎可以說是酷烈的,同時也是充滿內在激情的。“敘事和寫景,勝于人物的描寫,然而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濒斞笧椤渡缊觥纷龅男虻拇_好,一語中的。

      寫作《呼蘭河傳》的蕭紅已經變化了,經歷了內心與外在的種種變故與波折,身邊沒有了寫作《八月的鄉村》的“保護人”似的蕭軍,心目中的故鄉也從要逃離的陷阱變成靈魂的寄寓之地--盡管那里不是開遍鮮花的天堂,但也不是布滿荊棘的地獄;那里是混沌初開之地,那里是生產著絕望的希望之地。

      成熟的蕭紅換了一副眼光看待故鄉。故鄉,盡管她蒙昧,蒙昧得令人痛心,可是她又是包容的,愛與恨,善與惡,美與丑,都在其中。就像后花園中的小黃瓜、大倭瓜,就像那些蝴蝶、螞蚱、蜻蜓,就像黃昏時候的紅霞,他們不辨生死,既短暫,又久遠。

      蕭紅用散文的筆調來書寫故鄉。散文的文體是最接近作者內心的。沒有真情,永遠寫不好散文。但是,《呼蘭河傳》不是散文,是散文化的小說,是詩化的小說。蕭紅找到一種最能表達自己與故鄉的血肉聯系的筆調。在這種書寫中,蕭紅重新確認了自己與故鄉、與呼蘭河的關系。他們不再是對立性的,而是對話式的。在重新書寫故鄉、回憶與辨認故鄉中,故鄉給蕭紅展示了新的啟示、新的內涵;同時,蕭紅在寫作中重新確立了與故鄉的關系,那是與她血脈相通的根。

      在這樣的寫作中,蕭紅獲得了心靈的慰藉。尤其在對祖父的回憶性的描寫中,充滿了對童年爛漫時光的回味。

      《呼蘭河傳》第三章寫祖父與“我”。“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身體很健康”,祖父教“我”念詩,給“我”燒小豬、燒鴨子吃。而“我”在祖父的庇護下,無憂無慮,活潑任性�!拔摇敝皇峭�,“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焙妥娓搁_玩笑,“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著滾笑�!�

      三、詩意

      詩意是什么?詩意是瑟瑟發抖地在寒冬朔風中行走時,發現一片枯葉在風中寂靜的舞蹈。

      蕭紅是詩人氣質的作家,《呼蘭河傳》是詩化的小說。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

      賣饅頭的老頭跌倒了,饅頭滾出來,有人拾了吃著走了。賣饅頭的老頭怎樣呢?“他向著那走不太遠的吃他饅頭的人說:‘好冷的天,地皮都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背责z頭的人呢,“聽了這話都笑了”。

      這賣饅頭的老頭幾乎就是一個游吟詩人嘛,連撿便宜的人也在這種意境中變得不再猥瑣了。

      天冷成什么樣?

      “小狗凍得夜夜的叫喚,哽哽的,好像它的腳爪被火燒著一樣。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凍裂了;

      井被凍住了;

      大風雪的夜里,竟會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來,一推門,竟推不開門了�!�

      把這幾句加上一個標題,比如,“寒冷”,就是現成的一首詩了。

      這是《呼蘭河傳》第一章描述呼蘭河這座小城概括的風貌中的一段。

      第二章則是一首呼蘭河的風俗詩,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這些俚俗甚至不無蒙昧的習俗,在蕭紅筆下,儼然生發出異樣的光彩。

      “請神的人家為了治病,可不知那家的病人好了沒有?卻使鄰居街坊感慨興嘆,終夜而不能已的也常常有。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么這么悲涼?”

      “跳到了夜靜時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個個都打得漂亮。

      若趕上一個下雨的夜,就特別凄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要起來彷徨。

      ……

      人生為了什么,才有這樣凄涼的夜�!�

      這是描寫跳大神,從司空見慣的所謂迷信中,蕭紅體諒到人生悲涼的況味。

      “眼看臺子就要搭好了,這時候,接親戚的接親戚,喚朋友的喚朋友。

      ……看戲去的姑娘,個個都打扮得漂亮。”

      “大戲還沒有開臺,就來了這許多事情。等大戲一開了臺,那戲臺下邊,真是人山人海,擁擠不堪。……

      人們笑語連天,哪里是在看戲,鬧得比鑼鼓好像更響�!�

      “戲臺下敲鑼打鼓震天地響。

      那唱戲的人,也似乎怕遠處的人聽不見,也在拼命地喊,喊破了喉嚨也壓不住臺的。那在臺下的早已忘記了是在看戲,都在那里說短道長,男男女女的談起家常來。”

      這是描寫野臺子戲,在緊鑼密鼓、喧鬧爭吵中,蕭紅道出了呼蘭河人生命中飛揚的一面。

      四、悲憫

      “她從來不悲天憫人,不同情誰,慈悲布施她全無,她的世界里是沒有一個夸張的,亦沒有一個委屈的。她非常自私,臨事心狠手辣。她的自私是一個人在佳節良辰上了大場面,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她的心狠手辣是因她一點委屈受不得。她卻又非常順從,順從在她是心甘情愿的喜悅。且她對世人有不勝其多的抱歉,時時覺得做錯了似的,后悔不迭,她的悔是如同對著大地春陽,燕子的軟語商量不定。”

      這是胡蘭成在〈今生今世〉中描述的張愛玲,把張愛玲說得如同天外仙人,不著塵漬,玲瓏剔透,孓孓獨立。他筆下生花,搖曳多姿,不失為精到,卻有把張神化、把自己抬高的嫌疑。張愛玲長于把握世情、男女,描摹世態、人情,卻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自有一種瀟灑姿態。她似乎洞察世事,閱歷人生,體味人間甘苦,卻并不吟味這甘苦,而是從這甘苦中抽身出來,輕嘆一口氣,道一聲,世態炎涼。張愛玲自己也道從來不悲天憫人,其實,不是她真就如此,不過是她為了不使心靈受到戕害而采取的一種規避措施罷了。

      說這么多張愛玲,不過是為了比較。相比之下,蕭紅是悲天憫人的,蕭紅也是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戕害的。她一樣能把握世情世態,一樣能細致描摹,不同的是,她是完全投入其中的,雖然不作激烈語,但是情感灌注、融入對于故鄉風貌、故鄉鄰人的描繪中。在蕭紅控制的筆調下--這種控制,很大程度來自于她使用的“兒童視角”--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悲憫情懷。

      《呼蘭河傳》第五章寫了小團圓媳婦,寫她如何從一個“笑呵呵”的小姑娘到一個“黃瘦”的病人,直到被折磨而死。一個僅僅十二歲的小姑娘,曾經“頭發又黑又長,梳著很大的辮子”,曾經“看見我,也還偷著笑”,因為她的生命力、因為她“不怕羞”,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著被庸醫、“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斷折磨、摧殘,終于死去了。

      為了趕走小團圓媳婦身上的鬼,跳大神的要人們用熱水給她洗澡,當眾洗,洗三次。這哪里是洗澡,脫去衣服,滾熱的水澆到身上,分明是示眾,是施刑。小團圓媳婦的苦楚是別人以治病的好意來摧殘她,她卻沒有一點力量來抗掙了。

      小團圓媳婦當然令人同情。蕭紅的筆墨卻不止于此,在她筆下,把媳婦打出毛病來的婆婆也是令人同情的--雖然她同時也很可恨。

      聽聽婆婆的抱怨,“她來到我家,我沒給她氣受,哪家的團圓媳婦不受氣,一天打八頓,罵三場�?墒俏乙泊蜻^她,那是我要給她一個下馬威。……不打得狠一點,她是不能夠中用的。”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這樣,有什么不對,她不知道。況且,小姑娘病倒了,婆婆花五十吊錢抽簽,而她自己是指甲腫了連花三吊錢買紅花都不舍得。更不用提跳大神、埋葬等花的錢了。最后,她終于瞎了一只眼,“因為天天哭,哭她那花在團圓媳婦身上的傾家蕩產的五千多吊錢”。

      第六章寫有二伯。有二伯游手好閑,嚼嘴咬舌,愛說大話,偷東摸西。他年紀大了,所以不再干體力活。他講究小團圓媳婦、講究作了馮歪嘴子媳婦的王大姑娘。他吹牛說自己膽大,但是,“他一和祖父提起跑毛子來,他就膽小了,他自己越說越怕。有的時候他還哭了起來。說那大馬刀閃光湛亮,說那毛子騎在馬上亂殺亂砍�!彼点~酒壺、米、錫火鍋、大銅錢、煙袋嘴,甚至偷大澡盆。

      要苛責有二伯嗎?蕭紅更多的是悲憫。他干不了活,是年紀的關系。他嚼舌,是風氣使然,并不是惡意中傷。他膽小,是異族入侵時手無寸鐵嚇的。他偷東西,并不是不知廉恥,他又是很在乎別人的說法的。可是,他又怯懦,終于使一次一次“跳井”、“上吊”的抗議成了別人的笑柄、談資。

      第七章寫馮歪嘴子以及他的媳婦,王大姑娘。這是小說中帶有亮色的兩個人物。馮歪嘴子,憨厚,謙恭;王大姑娘,“她是很能說能笑的,她是很響亮的人”。他們自己結合了,卻遭到原來夸獎他們的人們的非議、誹謗。他們不管,自己生活得津津有味。可是,王大姑娘卻在生第二個孩子時死了。別人要看馮歪嘴子的笑話,但是沒有看成。馮歪嘴子“照常地負著他那份責任”,“他看他的孩子是一天比一天大。”

      蕭紅在悲憫的目光中,看到了呼蘭河地方生生不息的希望。

                          �。玻埃埃蹦辏保苍拢谷�

                                          來自: 北大中文論壇

      [蕭紅與《呼蘭河傳》]相關文章:

      1.蕭蕭雨歇,笑看紅塵歲月

      2.著名小說《紅與黑》讀后感

      3.紅與黑讀后感

      4.紅與黑的讀后感想

      5.《紅與黑》讀后感600字

      6.呼蘭河傳試題及答案

      7.紅與黑經典語錄匯集

      8.紅與黑讀后感2000字

      9.蕭山楊梅的課件

      10.讀紅與黑的讀后感

      在线咨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99 | 日本免费不卡v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100集 |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动漫 |

                                           anthnoy

        一、“混入了大地與季節的鼻息”

        “她偏著頭,沉沉地想她的心事,回憶使她年青了--當然年青人的眼睛是沒有那樣的凄哀。為理想而吃苦的人,后來發現那理想剩下很少很少,而那一點又那么渺茫,可是因為當中吃過苦,所保留的一點反而比從前好了,像遠處飄來的樂聲。原來很單純的調子,混入了大地與季節的鼻息�!�

        這是張愛玲在《談畫》中描寫對塞尚為他夫人所作的一幅畫的觀感。我驚奇于張對于畫面、對于人心的敏銳而深入的把握,話一說出來,已經成了極至,而那幾句話,說得不“狠”,幾乎是輕輕拈來。

        蕭紅也有這樣的天才,因為氣質的不同、因為經歷的差異、因為學養的分別,蕭紅的天才文字表現得更加富含情感。如果說張愛玲的文字是“心較比干多一竅”,勝在機智、體貼;那蕭紅的文字則是“病如西子勝三分”,首先存乎內里,關乎性情,然后表現于外的。

        當然,這里不是要作兩作家的比較,之所以留心張愛玲這一段話,實在是因為這話用來描述最后時刻的蕭紅,竟然天衣無縫。想像因病入瑪麗醫院時的蕭紅,一直病弱的身體變得更糟,一直渴望的情感支撐變得無法把握,但是,《呼蘭河傳》已經寫完。這時的蕭紅,是不是也會“偏著頭,沉沉地想她的心事,回憶使她年青了”?而《呼蘭河傳》,是不是“所保留的一點”?是不是“混入了大地與季節的鼻息”的“遠處飄來的樂聲”?

        二、慰藉

        寫作《生死場》的蕭紅幾乎可以說是酷烈的,同時也是充滿內在激情的。“敘事和寫景,勝于人物的描寫,然而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濒斞笧椤渡缊觥纷龅男虻拇_好,一語中的。

        寫作《呼蘭河傳》的蕭紅已經變化了,經歷了內心與外在的種種變故與波折,身邊沒有了寫作《八月的鄉村》的“保護人”似的蕭軍,心目中的故鄉也從要逃離的陷阱變成靈魂的寄寓之地--盡管那里不是開遍鮮花的天堂,但也不是布滿荊棘的地獄;那里是混沌初開之地,那里是生產著絕望的希望之地。

        成熟的蕭紅換了一副眼光看待故鄉。故鄉,盡管她蒙昧,蒙昧得令人痛心,可是她又是包容的,愛與恨,善與惡,美與丑,都在其中。就像后花園中的小黃瓜、大倭瓜,就像那些蝴蝶、螞蚱、蜻蜓,就像黃昏時候的紅霞,他們不辨生死,既短暫,又久遠。

        蕭紅用散文的筆調來書寫故鄉。散文的文體是最接近作者內心的。沒有真情,永遠寫不好散文。但是,《呼蘭河傳》不是散文,是散文化的小說,是詩化的小說。蕭紅找到一種最能表達自己與故鄉的血肉聯系的筆調。在這種書寫中,蕭紅重新確認了自己與故鄉、與呼蘭河的關系。他們不再是對立性的,而是對話式的。在重新書寫故鄉、回憶與辨認故鄉中,故鄉給蕭紅展示了新的啟示、新的內涵;同時,蕭紅在寫作中重新確立了與故鄉的關系,那是與她血脈相通的根。

        在這樣的寫作中,蕭紅獲得了心靈的慰藉。尤其在對祖父的回憶性的描寫中,充滿了對童年爛漫時光的回味。

        《呼蘭河傳》第三章寫祖父與“我”。“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身體很健康”,祖父教“我”念詩,給“我”燒小豬、燒鴨子吃。而“我”在祖父的庇護下,無憂無慮,活潑任性�!拔摇敝皇峭�,“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焙妥娓搁_玩笑,“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著滾笑�!�

        三、詩意

        詩意是什么?詩意是瑟瑟發抖地在寒冬朔風中行走時,發現一片枯葉在風中寂靜的舞蹈。

        蕭紅是詩人氣質的作家,《呼蘭河傳》是詩化的小說。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

        賣饅頭的老頭跌倒了,饅頭滾出來,有人拾了吃著走了。賣饅頭的老頭怎樣呢?“他向著那走不太遠的吃他饅頭的人說:‘好冷的天,地皮都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背责z頭的人呢,“聽了這話都笑了”。

        這賣饅頭的老頭幾乎就是一個游吟詩人嘛,連撿便宜的人也在這種意境中變得不再猥瑣了。

        天冷成什么樣?

        “小狗凍得夜夜的叫喚,哽哽的,好像它的腳爪被火燒著一樣。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凍裂了;

        井被凍住了;

        大風雪的夜里,竟會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來,一推門,竟推不開門了�!�

        把這幾句加上一個標題,比如,“寒冷”,就是現成的一首詩了。

        這是《呼蘭河傳》第一章描述呼蘭河這座小城概括的風貌中的一段。

        第二章則是一首呼蘭河的風俗詩,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這些俚俗甚至不無蒙昧的習俗,在蕭紅筆下,儼然生發出異樣的光彩。

        “請神的人家為了治病,可不知那家的病人好了沒有?卻使鄰居街坊感慨興嘆,終夜而不能已的也常常有。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么這么悲涼?”

        “跳到了夜靜時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個個都打得漂亮。

        若趕上一個下雨的夜,就特別凄涼,寡婦可以落淚,鰥夫就要起來彷徨。

        ……

        人生為了什么,才有這樣凄涼的夜�!�

        這是描寫跳大神,從司空見慣的所謂迷信中,蕭紅體諒到人生悲涼的況味。

        “眼看臺子就要搭好了,這時候,接親戚的接親戚,喚朋友的喚朋友。

        ……看戲去的姑娘,個個都打扮得漂亮。”

        “大戲還沒有開臺,就來了這許多事情。等大戲一開了臺,那戲臺下邊,真是人山人海,擁擠不堪。……

        人們笑語連天,哪里是在看戲,鬧得比鑼鼓好像更響�!�

        “戲臺下敲鑼打鼓震天地響。

        那唱戲的人,也似乎怕遠處的人聽不見,也在拼命地喊,喊破了喉嚨也壓不住臺的。那在臺下的早已忘記了是在看戲,都在那里說短道長,男男女女的談起家常來。”

        這是描寫野臺子戲,在緊鑼密鼓、喧鬧爭吵中,蕭紅道出了呼蘭河人生命中飛揚的一面。

        四、悲憫

        “她從來不悲天憫人,不同情誰,慈悲布施她全無,她的世界里是沒有一個夸張的,亦沒有一個委屈的。她非常自私,臨事心狠手辣。她的自私是一個人在佳節良辰上了大場面,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她的心狠手辣是因她一點委屈受不得。她卻又非常順從,順從在她是心甘情愿的喜悅。且她對世人有不勝其多的抱歉,時時覺得做錯了似的,后悔不迭,她的悔是如同對著大地春陽,燕子的軟語商量不定。”

        這是胡蘭成在〈今生今世〉中描述的張愛玲,把張愛玲說得如同天外仙人,不著塵漬,玲瓏剔透,孓孓獨立。他筆下生花,搖曳多姿,不失為精到,卻有把張神化、把自己抬高的嫌疑。張愛玲長于把握世情、男女,描摹世態、人情,卻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自有一種瀟灑姿態。她似乎洞察世事,閱歷人生,體味人間甘苦,卻并不吟味這甘苦,而是從這甘苦中抽身出來,輕嘆一口氣,道一聲,世態炎涼。張愛玲自己也道從來不悲天憫人,其實,不是她真就如此,不過是她為了不使心靈受到戕害而采取的一種規避措施罷了。

        說這么多張愛玲,不過是為了比較。相比之下,蕭紅是悲天憫人的,蕭紅也是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戕害的。她一樣能把握世情世態,一樣能細致描摹,不同的是,她是完全投入其中的,雖然不作激烈語,但是情感灌注、融入對于故鄉風貌、故鄉鄰人的描繪中。在蕭紅控制的筆調下--這種控制,很大程度來自于她使用的“兒童視角”--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悲憫情懷。

        《呼蘭河傳》第五章寫了小團圓媳婦,寫她如何從一個“笑呵呵”的小姑娘到一個“黃瘦”的病人,直到被折磨而死。一個僅僅十二歲的小姑娘,曾經“頭發又黑又長,梳著很大的辮子”,曾經“看見我,也還偷著笑”,因為她的生命力、因為她“不怕羞”,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著被庸醫、“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斷折磨、摧殘,終于死去了。

        為了趕走小團圓媳婦身上的鬼,跳大神的要人們用熱水給她洗澡,當眾洗,洗三次。這哪里是洗澡,脫去衣服,滾熱的水澆到身上,分明是示眾,是施刑。小團圓媳婦的苦楚是別人以治病的好意來摧殘她,她卻沒有一點力量來抗掙了。

        小團圓媳婦當然令人同情。蕭紅的筆墨卻不止于此,在她筆下,把媳婦打出毛病來的婆婆也是令人同情的--雖然她同時也很可恨。

        聽聽婆婆的抱怨,“她來到我家,我沒給她氣受,哪家的團圓媳婦不受氣,一天打八頓,罵三場�?墒俏乙泊蜻^她,那是我要給她一個下馬威。……不打得狠一點,她是不能夠中用的。”人人都如此,所以她也這樣,有什么不對,她不知道。況且,小姑娘病倒了,婆婆花五十吊錢抽簽,而她自己是指甲腫了連花三吊錢買紅花都不舍得。更不用提跳大神、埋葬等花的錢了。最后,她終于瞎了一只眼,“因為天天哭,哭她那花在團圓媳婦身上的傾家蕩產的五千多吊錢”。

        第六章寫有二伯。有二伯游手好閑,嚼嘴咬舌,愛說大話,偷東摸西。他年紀大了,所以不再干體力活。他講究小團圓媳婦、講究作了馮歪嘴子媳婦的王大姑娘。他吹牛說自己膽大,但是,“他一和祖父提起跑毛子來,他就膽小了,他自己越說越怕。有的時候他還哭了起來。說那大馬刀閃光湛亮,說那毛子騎在馬上亂殺亂砍�!彼点~酒壺、米、錫火鍋、大銅錢、煙袋嘴,甚至偷大澡盆。

        要苛責有二伯嗎?蕭紅更多的是悲憫。他干不了活,是年紀的關系。他嚼舌,是風氣使然,并不是惡意中傷。他膽小,是異族入侵時手無寸鐵嚇的。他偷東西,并不是不知廉恥,他又是很在乎別人的說法的。可是,他又怯懦,終于使一次一次“跳井”、“上吊”的抗議成了別人的笑柄、談資。

        第七章寫馮歪嘴子以及他的媳婦,王大姑娘。這是小說中帶有亮色的兩個人物。馮歪嘴子,憨厚,謙恭;王大姑娘,“她是很能說能笑的,她是很響亮的人”。他們自己結合了,卻遭到原來夸獎他們的人們的非議、誹謗。他們不管,自己生活得津津有味。可是,王大姑娘卻在生第二個孩子時死了。別人要看馮歪嘴子的笑話,但是沒有看成。馮歪嘴子“照常地負著他那份責任”,“他看他的孩子是一天比一天大。”

        蕭紅在悲憫的目光中,看到了呼蘭河地方生生不息的希望。

                            �。玻埃埃蹦辏保苍拢谷�

                                            來自: 北大中文論壇

        [蕭紅與《呼蘭河傳》]相關文章:

        1.蕭蕭雨歇,笑看紅塵歲月

        2.著名小說《紅與黑》讀后感

        3.紅與黑讀后感

        4.紅與黑的讀后感想

        5.《紅與黑》讀后感600字

        6.呼蘭河傳試題及答案

        7.紅與黑經典語錄匯集

        8.紅與黑讀后感2000字

        9.蕭山楊梅的課件

        10.讀紅與黑的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