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龍崗區光祖中學 盛志勇
一直以來,作文教學都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從目標指向、訓練體系,環節落實等方面來看,作文教學只是個粗象概念,各年級大都按部就班,沒有整體性,沒有序列性。好在今年中考的特殊改革--語文只考一篇作文!它及時地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特別是當時的初三老師,一時忙得不可開交,無處下手。一個多月拼死拼活,然木已成舟,收效甚微,不過,可喜的是,它促使了我們冷靜地思考--作文到底該怎樣訓練?
第一,要有整體性,序列性,往往“考什么,教什么”,作文也不例外。于是乎,從初一起各老師便訓練學生話題作文,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相反弄巧成拙,要知道話題作文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選取自己擅長的一種文體。”如果事先沒有作過各項文體訓練,又怎么進行選取呢?所以我們說,初一就老老實實訓練記敘文,初二則說明文和記敘文,初三上學年還要訓練議論文,下學年便主攻話題作文,這便是整體性,序列性。
這是大思路,只有環節抓落實了,方能水到渠成,游刃有余。怎樣抓好這些環節呢?
筆者認為,能做到 “勤積累、善思考、多練習” 這三點,成功已離我們不遠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難想象腦中無物,肚中無墨,又怎能寫出文章來,關鍵要指導學生怎樣積累。平時花了很多時間,看了很多書,但要一一都記住,這顯然是很不現實的,隨看隨忘,只有一些印象,到頭來只能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了。”因此要強調學生做有心人--做筆記,把精彩的內容記下來,或摘抄或概括或做卡片。然后經常翻閱,便可信手拈來了,這是個好習慣,一定要督促養成。
那應該積累哪些內容呢?是不是拿到一本書便復制過來呢?又應指導學生該積累些什么呢?閱讀完一篇文章后(并不是所有文章,也可以是課文,總會給你留下點什么,因文而異)你覺得什么東西可借鑒記下什么,如標題,開頭、結尾、優美的語言(其中一句名言,修辭句等)、文章內容(記下大致情節)、文章深刻的主題、文章明晰的思路等,哪怕只能記一點也可以,日積月累,這便是“巧婦的米”。
“善思考”主要體現在善于把別人的文章與自己的文章或感想進行比較,這一比較的過程便是提高的過程。我的開頭為何不吸引人,結尾為何平淡不深刻,語言為什么不生動,構思為什么不巧妙,他是怎樣寫出的呢?好在哪里?我怎樣加以運用?---每讀一篇文章都應做出如此思考,這個過程老師可先給學生作示范,再檢查他們是否落實,養成習慣。可同桌之間每天交流,切不可流于形式。
“多練習”應注意形式,日記,周記、隨筆、一周一篇課堂作文這是必不可少的,魏書生的弟子能快速作文,不僅僅是取得了真法,更在于其弟子們平日的積累,這里還應該注意教師的批改,批改也可形式多樣,可查閱,可點評,可面批,可細批,可組織學生互改等。
這些過程應從初一抓起,年級不同,文體不同,初三下學期便可主攻話題作文了,說到話題作文,這又是個更深奧的話題了,它包括許多綜合的技巧,筆者這里只簡單談談其表面上最基本的應試技巧。
第一, 選好標題,力求新意(標題好本身可加分)
第二, 開頭不要過于追求詞藻華麗而寫些與中心無關的內容,入題要快,結尾應順應文章,力求深刻。
第三, 要善于點題,與話題掛上鉤。
第四, 營造“亮點”,特別是語言的生動性。
最后,千萬要寫好字,要讓老師賞心悅目地欣賞你的文章。
臺上三分鐘,臺下百日工。只有落實了訓練的各個環節,我們才能在作文這個舞臺上盡情展示自己的風采!
作者郵箱: szyong888@yahoo.com.cn
[作文到底該怎么訓練--2003年深圳市中考的反思(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月考的總結與反思
4.月考的反思與總結
10.期中考的總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