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園丁,當然收碩果
盡管生活清苦,絕大部分教師仍以為國分憂為榮,以為民吃苦為樂,情系祖國未來,心付顆顆童心,以自己的辛勤勞動表達著對人民教育事業的忠誠。許多教師甘心情愿在這住房條件差、額外收入少、耗心費神的學校工作著,甘心情愿當這許多人瞧不起的孩子王。
我屬于愿意當教師的這一類人。這樣,我們這些愿意教書的便常常聚在一起,談我們這行又窮又苦的事業中的樂趣,以激勵自己更踏實、更認真、更有效地做好本職工作。我們覺得教師的工作盡管又苦又累,但又確實是一項很吸引人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勞動有三重收獲。
1筆棧窀骼噯瞬擰
農民勞動,收獲糧食、蔬菜等農業產品;工人勞動,收獲鋼鐵、機械等工業產品。
農民和工人生產出了社會需要的糧食機器,看到自己生產的糧食機器服務于社會,滿足人民的需要,于是產生幸福感、自豪感。
教師呢?教師的直接勞動對象是人。一個開始知識面很窄,各方面能力很低的娃娃,經過幼兒教師、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大學教師的精心培育,就成了知識較豐富,有一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才了。看到自己培養的人才在工農商學兵戰線上為黨為人民做著實實在在的貢獻,哪一位教師能不感覺到幸福自豪呢?
當然,人才的培養周期不像糧食機器的生產周期那樣短,那樣很快就看到效益,那樣容易引起領導者的重視。唯其如此,才更使教師產生一種為祖國未來而鞠躬盡瘁的歷史責任感,產生一種更加神圣的自豪感與幸福感。唯其如此,才使教師不那么急功近利,而是培養了較為寬闊的胸懷,較為遠大的目光和較為堅強的韌性,從而強化了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未來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觀念。許多教師之所以愛自己的事業,就是因為他們愛自己的勞動收獲--各類人才,他們愛看到自己培養的學生們正在各行各業大顯身手,他們愛想象自己正在培養的學生們將來去實現自己的夢。
2筆棧裾嬤康母星欏
教師除了收獲各類人才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收獲,就是真摯的感情。
人是有感情的,特別是學生時代培養的感情尤為真摯。師生的心與心之間的呼應就像人們在群山之中得到回聲一樣,教師對著學生心靈的高山呼喚:“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關懷你……”學生便在心靈的深處回應:“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關懷你……”
年復一年,教師就像從一條河的岸邊接一屆屆新生上船,用滿腔熱情和真摯的愛,把他們送到理想的彼岸,讓他們奔向遠大的前程。學生們不僅在船上時不斷表達著對老師的滿腔熱情和真摯的愛,就在他們奔向遠大前程以后,三年、五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以后還不斷表達著這種滿腔的熱情和真摯的愛。公式可能淡漠,定理可能忘記,而師生之間培養起來的真摯感情,卻常常經年累月不僅不淡忘,甚至會越積越深。有許多畢業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同學不是相約重到母校聚會,去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嗎?
隨著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的提高,人類對衣食住行等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之后,對感情的需要,對人際關系的和諧,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尊重、幫助、信任、諒解的需要會越來越強烈。而教師的工作恰恰最容易使人的感情得到滿足。有時候老師也批評學生,當學生咬著死理、脾氣執拗起來時,老師也會生氣。然而一旦風波過去,學生明白了道理,明白了老師的一片善心之后,師生之間的情誼會愈加深重。當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后,他們甚至把讀書時受到老師的批評也當成了感激老師的理由。
我曾和一些原來教書,后來改行從政的同志多次談心,發現大家有一個共同的遺憾,失去了來自學生的那些激動人心的、純真的感情。
我也曾見過不少這樣的教師,有關單位請他們改行做行政領導工作,房子好,待遇高,可他們不為所動,偏偏眷戀著這又窮又苦的教師工作。問他們為什么這樣,他們也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人活一生不單是為了名利地位,我們教書慣了,把一片真情捧給學生,也感覺到學生一片真情對自己,這才是人世間最美好的。這里應該補上一筆的是,師生之間感情的交流是一種崇高的美。老師在對事業,對學生的奉獻過程中并不希冀學生的報答;受到美好感情陶冶的學生,熱愛的也不僅是自己的老師,他們更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事業,熱愛生活。
3筆棧翊叢煨岳投成果。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千差萬別的,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得充分發揮創造性。正是這種工作性質,決定了教師必須學識淵博,并且每時每刻都要開動腦筋,針對當時的情況和學生的差異,創造性地處理各種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隨時都有科學研究的機會。
不要說學校、社會這樣的大范圍內有科研題目,單講學校教育,單講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就各有數不盡的科研題目。以學生的注意力為例,就能寫出上百篇科研文章,諸如男女同學注意力的差異、一節課各類學生注意力的變化、練習題設計對學生注意力的影響、增強學生注意力的若干辦法……這用武之地該有多么廣闊!
我之所以愛教書,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覺得教師從事的是最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它的每一段時間,每一處空間都有科研題目,都能有新發現,能看到學生中新的、積極上進的因素,能看到教師自己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潛能,還能看到環境中的各種有利因素。教書不是自古華山一條道,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總想,同一課書,能有上百種甚至上千種講法。我們應該研究更科學的講法,即使今天這種講法比昨天科學,那也僅僅是向后看得出的結論。向前看呢?一定還有更科學的方法等著我們去探索研究。
這些年來,我邊工作,邊探索研究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先后在報刊上發表了66篇文章,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魏書生教育方法100例》《魏書生語文教育改革探索》《魏書生教育文選》等書籍。另外,還出版了我主編的《中學生用功術》和我寫的20萬字的《語文教學探索》,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勞動確實有利于收獲科研成果。
從研究的角度看教育,常看常新,常干常新,不僅能增加工作興趣,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現在除了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并兼兩班140名學生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外,還有不少社會兼職。許多同志問我,這么多工作怎么做,我覺得主要靠科學研究。從科研的角度去進行工作,就能調動教師及學生們的積極性,使教師成為學校的主人,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態去研究教與學,自然就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每個人都有不同層次的多種需要:衣食住行的需要,勞動、學習、研究、創造的需要,人際關系和諧、親情、友情、愛情的需要,為他人、集體、社會盡責任,盡義務的需要,追求理想社會的需要……不同層次的人對不同層次的需要的強烈程度也不同。有的強烈地需要物質,有的強烈地需要感情,更有的強烈地需要追求理想。
盡管教師窮,不能滿足人們物質的需要,但由于教師的勞動能有重要收獲,收獲各類人才,能滿足人們為社會盡責任盡義務的需要;收獲真摯的感情,能滿足人們感情和諧融洽的需要;收獲科研成果,能滿足人們研究創造的需要。所以,大部分教師還在窮苦的條件下,嘔心瀝血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年華。
有人說,教師像蠟燭,燃盡自己,照亮了別人。其實各行各業的人,誰又能不像蠟燭呢?一個人來到世間,便像一支蠟燭點燃,燃盡自己是歷史的必然,是大家都相同的。不同點在于有人只燃自己卻不肯照亮別人,甚至去傷害別人,有人卻想方設法去照亮別人。同樣是燃盡自己,為什么不去照亮別人呢?照亮別人不是一種幸福嗎?教師的職業恰恰是最有利于照亮別人的職業。從文化積累對社會發展的意義上說,我們的理想社會,也是在人們的心靈不斷地被照亮的過程中,通過無數心明眼亮的人去拼搏、去奮斗、去犧牲才實現的。從這個意義上思考,教師工作的深遠意義又遠不止上述的三重收獲。
當然,在教師現有待遇較低的情況下,仍然有大部分教師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話說回來,另一方面,教師待遇也確實需要提高。好在國家已注意到了這一問題。我們相信政府會創造條件,盡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師待遇。
[魏書生《我這樣做老師》之《做園丁,當然收碩果》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理所當然(隨筆)
4.生活老師工作隨筆
5.感恩老師隨筆
6.小班老師教學隨筆
7.新老師教學隨筆
8.驚弓之鳥教學隨筆
9.
10.冬之隨筆9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