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題李凝幽居》《泊秦淮》教案 長春版八年級語文下冊

      發布時間:2016-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題破山寺后禪院》,這節課再來學習一首題詩--《題李凝幽居》

      二、作者介紹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范陽人。早年出家為僧,后人稱他為苦吟詩人。元和五年(810)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后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開成五年(840),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

      “郊寒島瘦”緣何說起?當然由孟郊賈島詩風而來,主要是指他們詩作中所體現出來的狹隘的格局、窮愁的情緒和苦吟的精神。兩人都一生不曾做過什么像樣的官,孟郊本人性情耿介,是個不善與別人往來的人,考了三次之后才于50歲時中了個進士,得到一個可憐的小官位。但他平時總愛將時間花在飲酒彈琴賦詩上面,不理政務,最后竟由別人代他的職,自己拿著半俸回家,過上了“一貧徹骨,裘褐懸結”的清苦日子。他的詩作因此而愈見其“寒”。賈島曾做過和尚,算是個“詩僧”�!短撇抛觽鳌氛f他居京三十年,屢試不中,“連敗文場,囊篋空甚,遂為浮屠”,雖然窮成這樣,仍不掩賈島的性情。

      三、朗讀課文

      1.聽范讀。仿讀。

      2.學生自由讀。

      3.全體學生齊讀詩歌。

      要求:注意把握朗讀時的節奏、韻律、聲調和重音。在讀時用心揣摩詩的內容和情感。

      四、理順詩意

      1.結合注釋,試譯詩歌。

      2.交流難點,理順詩意。

      參考:

      附近沒有人家為鄰,一切是那么閑適寧靜,一條長滿青草的小路,通向了荒蕪的庭院。月光皎潔,萬籟俱寂,鳥兒棲息在池邊的樹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來訪,敲響了這座庭院的門。沒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過了橋,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風光秀麗的原野景色,夜風輕拂,天上的云隨風飄移,仿佛山石在移動。我這只是暫時回去,過一段時間再來,共同歸隱的約定,我是不會失言的。

      五、研討詩歌

      1.此詩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明確:講述了老僧(或許即指作者)訪友未果的故事。

      2.從首聯:“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笨梢宰x出哪些內容?

      明確:寫友人李凝幽居的環境。也暗示了李凝的隱士身份。

      3.請仔細體會,把“敲”換成“推”好不好?

      明確:“敲”更能體現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倘用“推”字,當然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拓展:推敲

      原文:島初赴舉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笔加巴啤弊�,又欲作“敲”字,煉之未定,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沖至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遂并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苕溪漁隱叢話》)

      譯文:賈島當初在京城里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說:“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遍_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用心琢磨,反復錘煉,決定不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誦,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勢來。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部分,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于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想的出神了,忘記了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眱扇擞谑遣⑴膨T著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好幾天不舍得離開。韓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賈島結為了朋友。

      4.頸聯寫歸途的所見,寫這些景物突出了什么特點?

      明確:幽深而迷人。

      詩人走過一座小橋,視野開闊起來,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斕的色彩;夜風輕拂,云腳飄移,讓人覺得仿佛山石在移動。詩人反說此景,別具特色,因為“石”并未動,是“云”在動。這樣更顯出了環境的幽深而迷人。

      5.反映了老僧怎樣的心情?

      明確:反映了老僧頗有幾分興奮喜悅的心情。

      5.按說拜訪朋友卻吃了閉門羹,心情應該是失落郁悶才對,怎么他反而會喜悅呢?

      明確:“幽居”的清新幽靜,所見所聞,“幽居”主人的超塵脫俗,使詩人更堅定了歸隱的決心和自信。

      六、主旨歸納:

      本詩抒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語言質樸,流暢自然,表達了詩人悠閑自得的情趣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板書設計:

      題李凝幽居

      賈島

      草徑、荒園、鳥、樹、石、云--悠閑自得、向往隱逸

      《泊秦淮》

      一、作者簡介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人。是晚唐一位著名詩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時期的杜牧,懷有經邦濟世之志,喜讀兵書,為人剛直不阿,敢于指陳時弊。26歲中進士,為弘文館校書郎。后來,由于卷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張未得施展。除在地方上做過10年幕僚外,又在黃、池、睦、湖等州做過刺史,還曾任過監察御史、司功員外郎等職,終于中書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二、介紹背景

      秦淮河自古為金陵(今南京)勝地:歌樓舞榭,鱗次櫛比;畫船游艇,南來北往。詩人夜泊于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七絕。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后庭花》,綺艷輕蕩,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他的詩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群臣們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陳后主的后塵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興亡感,足見金陵在當時全國政治中心已經移向長安的情況下,影響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

      三、朗讀詩歌

      1.聽范讀。仿讀。

      2.學生自由讀。

      3.全體學生齊讀詩歌。

      四、理順詩意

      1.結合注釋,試譯詩歌。

      2.交流難點,理順詩意。

      參考:

      迷蒙的煙霧籠罩著寒江,小洲白沙上映著銀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臨近酒家所在的地方。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國之恨,仍在對岸把《玉樹后庭花》聲聲歌唱。

      五、詩歌研讀

      (一)“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輕輕的煙霧和淡淡的月光籠罩著寒水細沙。

      2.“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中的兩個“籠”字好在哪兒?

      明確:兩個“籠”字將煙、月、水、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貼切傳神地勾畫出秦淮河兩岸朦朧淡雅的景象,創設出一種冷清愁寂的氛圍。

      3.“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在詩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夜泊秦淮”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同時也照應了詩題;“近酒家”開啟下文,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梢�,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結構全篇。

      (二)“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后庭花》的文學常識:

      明確:據說是南朝陳后主所作的樂曲,被后人稱為“亡國之音”。“隔江”承接上一句“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陳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后主依然沉湎在歌聲女色之中,終于被俘亡國。

      2.作者在這里引用《后庭花》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這兩句詩從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評歌女,而實際上是詩人有感于晚唐國事衰微、世風頹靡的現狀,批評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國之將亡的統治者�!蔼q唱”二字意味深長,巧妙地將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聯系起來,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

      六、作業

      熟讀、背誦并默寫兩首詩歌。

      板書設計:

      泊秦淮

      杜牧

      亡國恨--《后庭花》

      借古諷今、憂國憂民 

      雷真民

      [《題李凝幽居》《泊秦淮》教案 長春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相關文章:

      1.長春版頤和園課件

      2.北師版保修教案

      3.長春版野荷塘教學課件

      4.教科版一年級語文下冊《送陽光》教案

      5.岳麓版初中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6.題李凝幽居教學課件

      7.語文s版開天辟地教案

      8.中班下冊語言教案

      9.小學信息技術下冊教案

      10.中班下冊語言課教案

      在线咨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曰本va欧美va久久 | 亚洲精品无在线码 | 天堂国产人综合亚洲欧美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成a人片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色福利久久免费 |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題破山寺后禪院》,這節課再來學習一首題詩--《題李凝幽居》

        二、作者介紹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范陽人。早年出家為僧,后人稱他為苦吟詩人。元和五年(810)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后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開成五年(840),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

        “郊寒島瘦”緣何說起?當然由孟郊賈島詩風而來,主要是指他們詩作中所體現出來的狹隘的格局、窮愁的情緒和苦吟的精神。兩人都一生不曾做過什么像樣的官,孟郊本人性情耿介,是個不善與別人往來的人,考了三次之后才于50歲時中了個進士,得到一個可憐的小官位。但他平時總愛將時間花在飲酒彈琴賦詩上面,不理政務,最后竟由別人代他的職,自己拿著半俸回家,過上了“一貧徹骨,裘褐懸結”的清苦日子。他的詩作因此而愈見其“寒”。賈島曾做過和尚,算是個“詩僧”�!短撇抛觽鳌氛f他居京三十年,屢試不中,“連敗文場,囊篋空甚,遂為浮屠”,雖然窮成這樣,仍不掩賈島的性情。

        三、朗讀課文

        1.聽范讀。仿讀。

        2.學生自由讀。

        3.全體學生齊讀詩歌。

        要求:注意把握朗讀時的節奏、韻律、聲調和重音。在讀時用心揣摩詩的內容和情感。

        四、理順詩意

        1.結合注釋,試譯詩歌。

        2.交流難點,理順詩意。

        參考:

        附近沒有人家為鄰,一切是那么閑適寧靜,一條長滿青草的小路,通向了荒蕪的庭院。月光皎潔,萬籟俱寂,鳥兒棲息在池邊的樹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來訪,敲響了這座庭院的門。沒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過了橋,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風光秀麗的原野景色,夜風輕拂,天上的云隨風飄移,仿佛山石在移動。我這只是暫時回去,過一段時間再來,共同歸隱的約定,我是不會失言的。

        五、研討詩歌

        1.此詩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明確:講述了老僧(或許即指作者)訪友未果的故事。

        2.從首聯:“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笨梢宰x出哪些內容?

        明確:寫友人李凝幽居的環境。也暗示了李凝的隱士身份。

        3.請仔細體會,把“敲”換成“推”好不好?

        明確:“敲”更能體現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倘用“推”字,當然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拓展:推敲

        原文:島初赴舉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笔加巴啤弊�,又欲作“敲”字,煉之未定,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沖至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遂并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苕溪漁隱叢話》)

        譯文:賈島當初在京城里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說:“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遍_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用心琢磨,反復錘煉,決定不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誦,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勢來。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部分,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于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想的出神了,忘記了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眱扇擞谑遣⑴膨T著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好幾天不舍得離開。韓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賈島結為了朋友。

        4.頸聯寫歸途的所見,寫這些景物突出了什么特點?

        明確:幽深而迷人。

        詩人走過一座小橋,視野開闊起來,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斕的色彩;夜風輕拂,云腳飄移,讓人覺得仿佛山石在移動。詩人反說此景,別具特色,因為“石”并未動,是“云”在動。這樣更顯出了環境的幽深而迷人。

        5.反映了老僧怎樣的心情?

        明確:反映了老僧頗有幾分興奮喜悅的心情。

        5.按說拜訪朋友卻吃了閉門羹,心情應該是失落郁悶才對,怎么他反而會喜悅呢?

        明確:“幽居”的清新幽靜,所見所聞,“幽居”主人的超塵脫俗,使詩人更堅定了歸隱的決心和自信。

        六、主旨歸納:

        本詩抒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語言質樸,流暢自然,表達了詩人悠閑自得的情趣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板書設計:

        題李凝幽居

        賈島

        草徑、荒園、鳥、樹、石、云--悠閑自得、向往隱逸

        《泊秦淮》

        一、作者簡介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人。是晚唐一位著名詩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時期的杜牧,懷有經邦濟世之志,喜讀兵書,為人剛直不阿,敢于指陳時弊。26歲中進士,為弘文館校書郎。后來,由于卷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張未得施展。除在地方上做過10年幕僚外,又在黃、池、睦、湖等州做過刺史,還曾任過監察御史、司功員外郎等職,終于中書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二、介紹背景

        秦淮河自古為金陵(今南京)勝地:歌樓舞榭,鱗次櫛比;畫船游艇,南來北往。詩人夜泊于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七絕。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后庭花》,綺艷輕蕩,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他的詩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群臣們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陳后主的后塵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興亡感,足見金陵在當時全國政治中心已經移向長安的情況下,影響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

        三、朗讀詩歌

        1.聽范讀。仿讀。

        2.學生自由讀。

        3.全體學生齊讀詩歌。

        四、理順詩意

        1.結合注釋,試譯詩歌。

        2.交流難點,理順詩意。

        參考:

        迷蒙的煙霧籠罩著寒江,小洲白沙上映著銀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臨近酒家所在的地方。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國之恨,仍在對岸把《玉樹后庭花》聲聲歌唱。

        五、詩歌研讀

        (一)“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輕輕的煙霧和淡淡的月光籠罩著寒水細沙。

        2.“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中的兩個“籠”字好在哪兒?

        明確:兩個“籠”字將煙、月、水、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貼切傳神地勾畫出秦淮河兩岸朦朧淡雅的景象,創設出一種冷清愁寂的氛圍。

        3.“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在詩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夜泊秦淮”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同時也照應了詩題;“近酒家”開啟下文,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梢�,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結構全篇。

        (二)“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后庭花》的文學常識:

        明確:據說是南朝陳后主所作的樂曲,被后人稱為“亡國之音”。“隔江”承接上一句“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陳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后主依然沉湎在歌聲女色之中,終于被俘亡國。

        2.作者在這里引用《后庭花》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這兩句詩從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評歌女,而實際上是詩人有感于晚唐國事衰微、世風頹靡的現狀,批評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國之將亡的統治者�!蔼q唱”二字意味深長,巧妙地將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聯系起來,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

        六、作業

        熟讀、背誦并默寫兩首詩歌。

        板書設計:

        泊秦淮

        杜牧

        亡國恨--《后庭花》

        借古諷今、憂國憂民 

        雷真民

        [《題李凝幽居》《泊秦淮》教案 長春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相關文章:

        1.長春版頤和園課件

        2.北師版保修教案

        3.長春版野荷塘教學課件

        4.教科版一年級語文下冊《送陽光》教案

        5.岳麓版初中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6.題李凝幽居教學課件

        7.語文s版開天辟地教案

        8.中班下冊語言教案

        9.小學信息技術下冊教案

        10.中班下冊語言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