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本文優美而富有激情的語言。
【學習重點】
1.積累詞語。
2.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3.熟悉歌曲《松花江上》。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圍繞“自學互研”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學生帶著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盡量獨立完成步驟二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于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驟二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驟三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點撥引導,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這首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遼闊的東北沃野的富饒美麗。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占領了東北大地,無數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有哪一個東北同胞不盼望解放家鄉,有哪一個東北人不思念那片黑土地?下面,我們一起學習《土地的誓言》,去聽一聽東北遼寧作家端木蕻良的熾痛的心聲。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生難字詞
(1)字音
熾痛(chì) 泛濫(fàn làn) 呻吟(yín) 嗥鳴(háo)
讕語(lán) 怪誕(dàn) 亙古(ɡèn) 蚱蜢(měnɡ)
鎬頭(ɡǎo) 碾(niǎn) 轆轆(lù) 污穢(huì)
亙(ɡèn)亙古
恒(hénɡ)永恒 誕(dàn)誕生
涎(xián)垂涎
(2)詞義
熾痛:熱烈而深切。
泛濫:江河水溢出,淹沒土地,比喻壞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嗥鳴:(野獸)大聲嚎叫。
斑斕:燦爛多彩。
讕語:沒有根據的話。
怪誕:荒誕離奇;古怪。
亙古:遠古。
默契:雙方的意思沒有明白說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秘密的條約或口頭協定。
2.作者名片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漢文,又名曹京平,遼寧昌圖滿族人,現代作家。20世紀30年代“東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后在山西、重慶等處任教,在重慶、香港、上海等地編輯《文摘》副刊、《時代文學》雜志、《大剛報》副刊。主要作品有《科爾沁旗草原》,短篇小說集《憎恨》《風陵渡》,童話《星星記》,京劇《戚繼光斬子》《除三害》,評劇《羅漢錢》《梁山伯與祝英臺》及長篇歷史小說集《曹雪芹》等。
3.背景鏈接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爭正處于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為東北人中的一員,作者的胸膛燃燒著的熾痛的思念越來越熱烈,于是他懷著難以遏制的思鄉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表明了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衛祖國,誓死讓祖國得到解放的感情。
學法指導:
針對步驟三中的賞析語言
語言賞析技巧
1.描寫句的賞析:這個句子運用了……描寫,生動地寫出了……,或從……角度進行描寫,生動地寫出了……。
2.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所在句子的賞析:聯系句子所要表達的情感或思想,從字詞的感情色彩方面進行賞析。
3.修辭句的賞析:
①比喻、擬人: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比作……,具體形象地表現了……。
②夸張:這個句子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③對比:這個句子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把……與……進行對比,突出了……。
④反語:這個句子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手法,顯得幽默風趣,諷刺了……。
⑤排比: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層層深入,顯得氣勢磅礴,抒發……強烈感情(或使……觀點更鮮明)。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段落內容。
【交流點撥】第一段:“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為之沸騰。
第二段: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誓要為故鄉母親而戰斗而犧牲。
2.作者面對土地發出了哪些誓言?
【交流點撥】“我”必須回去,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步驟三 精讀文本 賞析語言
(一)感悟精彩詞語
1.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中“泛濫”的確切含義?
【交流點撥】“泛濫”一詞原意是“江河溢出,淹沒土地”,引申為“思想情感到處擴散”。在這里是貶詞褒用,是指無法操縱與控制的意思,表達了作者無法控制的思鄉之情。
2.作者用了大量的詞語形容東北地區的種種事物,你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能夠引起你豐富的聯想?
【交流點撥】這段話用了大量的形容詞和短語修飾事物,使事物帶上豐富的、耐人尋味的意味。如“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中的“紅布”“金黃”“黑色”這些詞語用得好,引起了“我”豐富的聯想。“我”仿佛看到了東北秋天紅彤彤、黃澄澄、黑壓壓的一片色彩紛呈,豐收在望的美好景象。
3.第①段中“不得不回去”“應該回去”“必須回去”三者之間有何細微的差別?
【交流點撥】“不得不回去”帶有一定的被迫的意味,“應該回去”表現理所當然,“必須回去”則帶有命令的口氣。三個短語語氣逐漸加強,態度更加堅決,情感表露也愈加濃烈。
(二)感悟精彩句子
1.“故鄉有一種聲音在召喚著我。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分明是作者思念家鄉,為什么作者卻說故鄉在召喚自己,呼喚自己的名字?
【交流點撥】這是移情于物的寫法。實際上作者想表達自己思念家鄉,故鄉令自己魂牽夢縈的感情。這樣寫,可以使自己的情感顯得更加濃烈、真摯。因為只寫自己愛戀故鄉,只能表現單方面的情感。寫故鄉對自己的召喚,就極為深刻地揭示出土地和自己的那種“默契”關系。
2.“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著一種紅熟的漿液……在那亙古的地層里,有著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涌著血液一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紅熟的漿液”喻指什么?
【交流點撥】作者思鄉的心情就像地下沸騰的巖漿一樣在燃燒、在沸騰、在奔突,就要噴涌而出。“紅熟的漿液”表層是指“大地深處沸騰的漿液”,深層是指作者內心正如地下沸騰的巖漿一般。
3.為什么文章開始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在后文“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一句中改用第二人稱“你”?
【交流點撥】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變化的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著作者情緒一步步的激動,在后文改用第二人稱來呼告,直接與自己所敘述的對象進行對話交流,對土地以“你”相稱,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
4. 文章結尾寫道:“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交流點撥】作者愿意為了土地奮斗,為了美麗的東北故鄉而奮斗,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表達了作者強烈而深沉的愛國之情。
步驟四 精讀課文 探究寫法
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法或技巧來表達對故土的深情?請舉例說明。
【交流點撥】(1)運用擬人的手法,以“她”相稱,隱含將故土比作“母親”,直接對著故土傾訴自己的感情。如:“我必須回去,我從來沒想過離開她。”“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我永不能忘記,因為我答應過她,我要回到她的身邊。”這幾句表達了作者眷戀故土,堅決為故土戰斗到底的決心。
(2)大量運用排比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例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或者當我……我想起……我想起……我想起……”一段,運用排比,強烈地突出了作者時刻懷念故鄉、迷戀故鄉的深情。
(3)選擇有特征、有代表性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比如“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白樺林、蒙古狗、奔馬群、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量和對讀者的沖擊力。
(4)移情于物。如:“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明寫故鄉呼喚“我”,實則是“我”思念故鄉。
(5)巧用第二人稱“你”,表達強烈的感情。如:“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步驟五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總結課文
(1)呼告、排比,感情強烈。
【交流點撥】本文運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對著土地傾訴自己的熱愛、懷想、眷戀,并且將傾訴對象擬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稱,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比如“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這種感情經過多次反復,像音樂的旋律一樣得到加強,自然會在讀者心里掀起層層波瀾,激起強烈的共鳴。另外,文章還大量運用排比句,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處。
(2)景物疊印,畫面感強。
【交流點撥】作者選擇有特征、有代表性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例如“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白樺林”“馬群”“蒙古狗”“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沖擊力。
2.拓展延伸
文章多次運用了排比,請選擇下列一組詞語說一段話表達出你對某事物的依戀。
(1)“當我……當我……當我……”
(2)“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交流點撥】示例:(1)當我疑惑的時候,他為我指明方向;當我開心的時候,他為我鼓掌;當我難過的時候,他和我分享;當我成功的時候,他卻默默地離開。
(2)土地是我們偉大的母親,給我生命,讓我領略世界的美好;土地是我們最堅實的后盾,給我力量,讓我知道腳踏實地便會成功;土地是我最溫柔的思鄉情懷,給我溫暖,讓我對這片熱土愛得深沉!
板書設計
土地的誓言思憶故鄉熾痛的熱愛
激情的贊美
深切的懷念熱血沸騰
發出誓言與土地關系密切
回憶成長的足跡
面對土地發誓憂傷憤怒眷戀故土 愛國情深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驟一 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步驟二 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步驟三 精讀文本,賞析語言。
步驟四 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步驟五 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見學生用書。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不足之處在于:
譚義專
[土地的誓言 導學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土地的誓言教案
5.《談中國詩》導學案
10.七年級下冊英語人教版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