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詩歌表達技巧中的虛與實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4-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王富輝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古代詩歌中虛景與實景的概念的含義,能正確使用詩歌表達技巧中的“虛實結合”的鑒賞術語。

      能力目標:虛實結合高考詩詞鑒賞述語在詩歌中運用的外延。

      德育目標:加深對中國博大精深的詩歌文化的理解,激發學生熱愛民族

      文化傳統的文學形式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在古代詩歌中虛景與實景的概念的含義,正確使用詩歌表達技巧中的“虛實結合”的鑒賞術語答卷。

      教學難點:虛實結合高考詩詞鑒賞述語在詩歌中的運用的外延。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形式:多媒體課件(FLASH.swf)

      教學分析:這是一堂高考詩歌復習課,高三的學生更在意知識的系統性,所以這節課從復習鞏固到重點強化到歸納總結涉及的內容就顯得龐雜一些,但主線還是清晰明朗的。同時也更貼近試卷,貼近高考。本課從詩歌表達技巧切入。虛實結合的景物描寫方法一直是學生答題中比較模糊的概念,有時因不會運用而造成不得分。本課試從景物描寫的方式入手,切入虛實結合的概念,希望能給學生一個比較明晰的理解,進而正確使用詩歌表達技巧中的“虛實結合”的鑒賞術語。

      一、 導入:

      我們知道詩歌貴在情,而詩人傳情達意的載體是一連串的疊加的紛繁的意象。這些意象在詩詞中則經常表現為一些可感的景物。所以我們分析詩詞里的意趣或主題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忽略了其中的景物。都說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就是這個道理。就是因為景物在詩詞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高考古代文化鑒賞部分才對景物設立了一個考的點。

      出示高考要求: 關于古詩文鑒賞高考大綱是這樣要求的:鑒賞評價E

      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我們知道表達技巧一般包括:抒情方式、描寫方式和修辭手法等。

      描寫方式在詩歌中常用的就是對景物的描摩,包括遠近高下、色彩明暗、動靜結合、正面側面、虛實結合等。

      我們在做詩歌鑒賞題時,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結合詩的內容,分析它的表達技巧。然后答案中有時就會出現這樣的字樣: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相應,虛景和實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我們往往因寫不出或寫不完全而被扣分。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虛與實”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們常碰到的虛與實的問題經常就是圍繞著景物展開的。我們平時常說的虛實結合一般就是指虛景與實景的結合。

      (提示試卷難點,真正為學生解惑。)

      二、什么是詩歌中的“虛”

      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鑒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

      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

      《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云:“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西上蓮花山)

      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

      《念奴嬌赤壁懷古》 軾中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憶昔 韋莊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3、設想的或者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杜甫《月夜》今夜鹿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柳永《雨霖鈴》中云:“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后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持帆席,楓葉落紛紛。

      三、什么是詩歌中的“實”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致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由于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快便能齊背課文有關實景虛景的描寫部分,課堂氣氛很活躍,實景虛景的概念也很容易理解。)

      四、“虛”與“實”的關系

      (1)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

      《揚州慢》《夢游天姥吟留別》《念奴嬌赤壁懷古》

      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的美好與現實的黑暗構成了對比。從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視權貴的精神。

      (2)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雨霖鈴》《月夜》《踏莎行》

      (補充)歐陽修《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寫虛。通過設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五、總結歸納

      1、我們學習虛實的關系離不開詩詞的主題,所以在試卷上碰到類似問表達技巧或藝術手法的問題時,只答虛實相生是不夠的,必須和主題或者是作者的感情聯系在一起。常用的表術方式是:

      虛景與實景相對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強烈的對比,表達了詩人某種的感慨。

      虛實相生,虛實相應,虛景與實景融合,互相映襯,瀉染出一種濃濃的某種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種氣氛。

      2、我們所說的實寫虛寫是針對景物描寫而言的,實際上是實景和虛景的描寫的意思,區別于從審美角度上所言的“虛與實”的關系問題,就是說我們在試卷上首先考慮的仍然是景物的描寫是否虛實的問題。

      六、遷移訓練

      從下面給出的詩中找出描寫景物在表達技巧上可以用虛實結合來概括的幾首來。并分析一下這種結合與主題的關系。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越中覽古

      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天山。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學生分析做答案,結合詩歌內容,運用虛實詞匯解題,非常清晰。這里選用的四首詩《越中覽古》是高中教材上的,學生很熟,當做復習;《江畔獨步尋花》是初中背過的,學生也有印像;《夜雨寄北》是平時教師常提起的,也應知的著名的唐詩;只有《塞上聽吹笛》稍難一些,老師作總結性的解答,使學生既明晰了答題要求,也能理解到鑒賞詩歌僅僅靠一點表達技巧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課后下一番功夫的。)

      七、拓展外延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頎賞《虞美人》的虛實相生的意境。

      (這是一個我自制的SWF格式的動畫,課上放映,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審美感受的同時,讓他們對虛實相生的景物表現技巧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久久回味。)

      八、作業:

      從表達技巧上分析詩《題陽關圖》(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的一幅畫)黃庭堅

      斷腸聲里無形影,畫出無聲亦斷腸。想得陽關更西路,北風低草見牛羊。

      (之所以選了這首詩,一是完全符合本課的學習要求,還有就是結合歷年高考試卷的分析,絕句考查的較多,所以選首以學生熟知的以《送元二使安西》畫為背景的宋詩還是有利答題需要的。)

      附:這其實是堂很普通的復習課,但我想高三的課最重要的是它能否闡釋清楚學生最想學習的東西并把它留在記憶里,所以全程都是都是在啟發和師生互動中完成的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課結束后,則聽見這樣說:以后會答這樣的題了,原來覺行這種技巧挺難的,現在倒是想寫一寫了,感覺挺美的。

      [詩歌表達技巧中的虛與實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詩歌中虛與實的表現手法

      2.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及種類

      3.《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4.詩歌活動教案

      5.教案中的活動

      6.表達母愛的詩歌

      7.表達愛國的現代詩歌

      8.表達冬天的幼兒詩歌

      9.表達愛國的詩歌

      10.表達愛國的情懷的詩歌

      在线咨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精品第一页在线 | 在线精品免费一本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日本韩国不卡中文字幕 |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专区 |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天 |

        王富輝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古代詩歌中虛景與實景的概念的含義,能正確使用詩歌表達技巧中的“虛實結合”的鑒賞術語。

        能力目標:虛實結合高考詩詞鑒賞述語在詩歌中運用的外延。

        德育目標:加深對中國博大精深的詩歌文化的理解,激發學生熱愛民族

        文化傳統的文學形式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在古代詩歌中虛景與實景的概念的含義,正確使用詩歌表達技巧中的“虛實結合”的鑒賞術語答卷。

        教學難點:虛實結合高考詩詞鑒賞述語在詩歌中的運用的外延。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形式:多媒體課件(FLASH.swf)

        教學分析:這是一堂高考詩歌復習課,高三的學生更在意知識的系統性,所以這節課從復習鞏固到重點強化到歸納總結涉及的內容就顯得龐雜一些,但主線還是清晰明朗的。同時也更貼近試卷,貼近高考。本課從詩歌表達技巧切入。虛實結合的景物描寫方法一直是學生答題中比較模糊的概念,有時因不會運用而造成不得分。本課試從景物描寫的方式入手,切入虛實結合的概念,希望能給學生一個比較明晰的理解,進而正確使用詩歌表達技巧中的“虛實結合”的鑒賞術語。

        一、 導入:

        我們知道詩歌貴在情,而詩人傳情達意的載體是一連串的疊加的紛繁的意象。這些意象在詩詞中則經常表現為一些可感的景物。所以我們分析詩詞里的意趣或主題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忽略了其中的景物。都說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就是這個道理。就是因為景物在詩詞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高考古代文化鑒賞部分才對景物設立了一個考的點。

        出示高考要求: 關于古詩文鑒賞高考大綱是這樣要求的:鑒賞評價E

        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我們知道表達技巧一般包括:抒情方式、描寫方式和修辭手法等。

        描寫方式在詩歌中常用的就是對景物的描摩,包括遠近高下、色彩明暗、動靜結合、正面側面、虛實結合等。

        我們在做詩歌鑒賞題時,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結合詩的內容,分析它的表達技巧。然后答案中有時就會出現這樣的字樣: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相應,虛景和實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我們往往因寫不出或寫不完全而被扣分。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虛與實”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們常碰到的虛與實的問題經常就是圍繞著景物展開的。我們平時常說的虛實結合一般就是指虛景與實景的結合。

        (提示試卷難點,真正為學生解惑。)

        二、什么是詩歌中的“虛”

        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中,虛,是指圖畫中筆畫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讓人回味無窮。詩畫同理,詩歌借鑒了中國畫的這種方法。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

        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

        《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云:“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西上蓮花山)

        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

        《念奴嬌赤壁懷古》 軾中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憶昔 韋莊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3、設想的或者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杜甫《月夜》今夜鹿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柳永《雨霖鈴》中云:“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后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持帆席,楓葉落紛紛。

        三、什么是詩歌中的“實”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致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由于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快便能齊背課文有關實景虛景的描寫部分,課堂氣氛很活躍,實景虛景的概念也很容易理解。)

        四、“虛”與“實”的關系

        (1)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

        《揚州慢》《夢游天姥吟留別》《念奴嬌赤壁懷古》

        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的美好與現實的黑暗構成了對比。從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視權貴的精神。

        (2)虛景和實景的關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雨霖鈴》《月夜》《踏莎行》

        (補充)歐陽修《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寫虛。通過設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五、總結歸納

        1、我們學習虛實的關系離不開詩詞的主題,所以在試卷上碰到類似問表達技巧或藝術手法的問題時,只答虛實相生是不夠的,必須和主題或者是作者的感情聯系在一起。常用的表術方式是:

        虛景與實景相對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強烈的對比,表達了詩人某種的感慨。

        虛實相生,虛實相應,虛景與實景融合,互相映襯,瀉染出一種濃濃的某種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種氣氛。

        2、我們所說的實寫虛寫是針對景物描寫而言的,實際上是實景和虛景的描寫的意思,區別于從審美角度上所言的“虛與實”的關系問題,就是說我們在試卷上首先考慮的仍然是景物的描寫是否虛實的問題。

        六、遷移訓練

        從下面給出的詩中找出描寫景物在表達技巧上可以用虛實結合來概括的幾首來。并分析一下這種結合與主題的關系。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越中覽古

        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天山。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學生分析做答案,結合詩歌內容,運用虛實詞匯解題,非常清晰。這里選用的四首詩《越中覽古》是高中教材上的,學生很熟,當做復習;《江畔獨步尋花》是初中背過的,學生也有印像;《夜雨寄北》是平時教師常提起的,也應知的著名的唐詩;只有《塞上聽吹笛》稍難一些,老師作總結性的解答,使學生既明晰了答題要求,也能理解到鑒賞詩歌僅僅靠一點表達技巧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課后下一番功夫的。)

        七、拓展外延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頎賞《虞美人》的虛實相生的意境。

        (這是一個我自制的SWF格式的動畫,課上放映,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審美感受的同時,讓他們對虛實相生的景物表現技巧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久久回味。)

        八、作業:

        從表達技巧上分析詩《題陽關圖》(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的一幅畫)黃庭堅

        斷腸聲里無形影,畫出無聲亦斷腸。想得陽關更西路,北風低草見牛羊。

        (之所以選了這首詩,一是完全符合本課的學習要求,還有就是結合歷年高考試卷的分析,絕句考查的較多,所以選首以學生熟知的以《送元二使安西》畫為背景的宋詩還是有利答題需要的。)

        附:這其實是堂很普通的復習課,但我想高三的課最重要的是它能否闡釋清楚學生最想學習的東西并把它留在記憶里,所以全程都是都是在啟發和師生互動中完成的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課結束后,則聽見這樣說:以后會答這樣的題了,原來覺行這種技巧挺難的,現在倒是想寫一寫了,感覺挺美的。

        [詩歌表達技巧中的虛與實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詩歌中虛與實的表現手法

        2.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及種類

        3.《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4.詩歌活動教案

        5.教案中的活動

        6.表達母愛的詩歌

        7.表達愛國的現代詩歌

        8.表達冬天的幼兒詩歌

        9.表達愛國的詩歌

        10.表達愛國的情懷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