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貧困大學生深度調查:女生深夜垃圾箱撿剩飯(教師中心稿)

      發布時間:2017-11-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支10萬人的大軍

        記者日前從廣東省教育廳獲悉,目前,廣東省貧困大學生的比例已經達到13%~15%左右,特困生高達5%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100個廣東大學生中,至少有13個貧困生,5個特困生。以目前全省80萬在校生計算,全省的貧困大學生已經突破10萬人。

        雖然廣東省教育廳及廣東高校相繼采取了“獎、貸、助、學費減免、特殊困難補助、綠色通道”等多種措施幫助大學生完成學業,但能夠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的還不到一半,靠勤工儉學崗位解決生活困難的也僅占貧困生的三成多!而無法靠這兩個途徑來解決上學問題的大學生,在多數靠舉債或學校設立的“綠色通道”進入學校后,由于家里幾乎不可能再有經濟來源,使這些在校學子不僅生活異常艱難,學費更成了他們身上沉重的負擔。

        記者調查發現,在廣州的10多所高校中,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的貧困生占了絕大多數比例,這與其招生規模大,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或農村不無關系。在這些高校,貧困生占了20%左右。特困生更是高達8%,有些連基本生活保障都達不到,這些貧困生基本上都是處于當地貧困線以下,甚至有的五口之家年收入只有2000元。

        他們大多數入校時已經身無分文,或是家人流著眼淚四處舉債,欠下一筆對他們來講無異于天文數字的巨款。入校后,他們只能通過高校開設的綠色通道先免費入學。以華南師范大學為例,每年入學新生有6000人左右,因為貧困辦綠色通道入學的就有400多人,其中特困生有近300人。廣東工業大學每年有一萬多新生,貧困生達2000多人,每年不能交足學費的就有1000多人。

        因為貧困,他們連早飯吃與不吃也要斟酌再三;因為貧困,有的學生不得不在漆黑的夜里到校園的垃圾桶里翻撿食物……這些催人淚下的故事,真實的發生在貧困大學生的身上,信息時報從今日起和您共同來關注和幫助廣東的在校貧困大學生。

        檔案001號竹葉

        深夜撿剩飯吃的瘦小女孩

        想走出窮山溝,做個有文化的女孩

        說起貧困生竹葉的故事,廣州某高校輔導員王老師心痛得直掉眼淚。

        去年新生入學不久,一天深夜,學校校園里漆黑的夜空下一片靜謐,清潔工王嬸剛剛清理完飯堂的最后一批污物,關好門準備回家,突然發現遠處的垃圾箱旁,一個矮小的身影正在垃圾箱里翻找著什么,又過了三分鐘,黑影突然不動了,仔細找找才發現旁邊的草地上坐著一個人。王嬸立刻上前看個究竟,從背影,王嬸斷定是一個女學生。怎么學生還有撿垃圾的嗜好?而且,看樣子這個女生好像在吃從垃圾箱里拎出來的剩盒飯!

        深夜垃圾桶里撿剩飯充饑

        為探究竟,第二天傍晚,王嬸特地從學校食堂里買了兩個面包,用塑料袋包好,在晚上9點多的時候,悄悄放在垃圾箱上,自己則躲在遠處觀看。果然,10點以后,小黑影又再次出現了,她向四處看看后便走近垃圾箱,還好,她先看到了垃圾箱上的塑料袋,當發現里面是面包后,便狼吞虎咽的大吃起來!

        接下來一連三天,王嬸總能看到這個撿垃圾的女孩,可惜的是,因為夜色太黑,根本看不清人臉。為了不讓女孩受驚,王嬸也沒敢走上前去,認認女孩的模樣。

        心事重重的王嬸最終將此事反映給主管學生工作的一位校領導,領導聽后,當即委派學生處的負責人火速調查此事,并分析認為,這名學生很可能是學校的一名貧困生,因為拉不下面子,沒有申請勤工助學,才出現如此離奇的舉動。負責人說,在尋找這名貧困生時還真費了些功夫。負責人到學校后勤部印出所有新生的飯堂消費卡,發現有三個人的伙食卡上存錢很少,日消費幾乎為零,于是對這三名學生進行調查。開始時將眼光鎖定一位四川學生,但最終調查發現,這名學生不但不窮,她的父親還是某個公司的老總,所以,她根本不需要在飯卡上消費。之后又調查到一名湛江的學生,但該生是一名男生,最終才找到這名女生,她就是本文主人公竹葉。

        窮山村里惟一的女大學生

        經調查,竹葉的家在廣東揭陽山區一個邊遠的小村,這是一個出了名的貧困村,而竹葉的家里因為有8個兄弟姐妹,使日子過得格外艱難。家里沒有任何外來收入,全靠幾分薄地,種的糧食有時連維持溫飽都成問題。兩個大姐只讀到小學三年級就主動輟學回家了,現在同時在讀的有她和四個弟妹。

        “沒有文化,就只能干苦力,只能永遠過窮日子,而女孩子就更慘了。你聰明,讀書又好,一定要把書讀下去,做個有出息的女孩。”這是大姐出嫁時對排行老四的竹葉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對她影響很大,竹葉決心要做一個走出山溝的文化女孩。

        從那時起,她更加發憤讀書,以始終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了縣重點中學。三年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廣東省重點高校,也成了村里唯一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

        一天只吃兩頓花費不足3元

        在和竹葉聊天時,這位以優異成績考入重點高校的女孩始終比較靦腆,低著頭聲音很小,話語中帶著幾分膽怯。在拿到錄取通知書后,學費成了大問題,父母跑遍了所有能借到錢的地方,在村民的幫助下,竹葉終于懷揣著5000多元來到了學校。可交了學費和住宿費后,竹葉已幾乎身無分文。“剛進學校,有困難不知向誰說,那段日子很難熬,有些不堪回首,還好學校為我及時找了一份兼職,每月150元,才使生活有了保障。”她坦言,家庭的貧困曾令她不太自信,很少主動與同學溝通,到目前為止,她去食堂吃飯絕大多數都是獨自一人,她每次都只花一塊五,打一菜一飯。因為還要買一些教材及一些日常洗漱用品,竹葉只能放棄吃早飯,一天的飯錢要控制在3塊錢以內。

        一年只買過一條18元的裙子

        竹葉告訴記者,因為家里還有四個弟妹在讀書,從上高中起,家里就為她開始借債,交上第一年的學費后,家里就不可能再拿出一分錢了。她必須靠自己的努力才能上完大學。可是自從學校搬進大學城后,為了學生安全,學校要求學生不要到外面打工,所以,所有的收入只是在學校兼職的150元錢。有時會有一些意外支出,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只能是找同學們借,而還錢的惟一途徑就是從嘴里省。有時會餓得很難受,但農村出來的竹葉自認為身體素質不錯,可以耐得住。“我回家是從來報喜不報憂的,說了爹媽會擔心,即使是擔心,他們也沒辦法,所以干脆不說,讓他們寬心點。”

        因為實在困難,在大一期間,竹葉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穿的全是高中時的舊衣和姐姐們穿過的衣服。只有在今年暑假前,考慮到這個假期不能回家,必須打工掙學費,要有一件像樣的衣服,才買了一條18塊錢的新裙子。“因為沒買過衣服,也幾乎沒上過街,所以,我要請同學幫忙,這條裙子原價40塊,在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討價還價下,老板才賣的,其實,18塊錢對我來說也挺貴的,那是我6天的生活費。”竹葉說道。

        今年的學費還沒有著落

        在學校的介紹下,今年暑假,竹葉找到了一份包吃包住并一個月有1000元收入的家教,這讓她異常興奮,她說,很有壓力,天天想著如何教好,不能辜負了人家給的這份工資。對于這1000元,竹葉說:“教材費、水電費等開學的新費用可以保證,可新學期的學費至今仍沒有著落,回家要是不可能的,因為村里的人都很窮,借了第一年,第二年怎么也開不了口了,即使開口,也很難借到,申請的助學貸款到現在也沒批下,真不知道怎么辦……”說到這,竹葉把頭低得更深了,把臉全部埋進了頭發里。

        竹葉的開支清單

        110元過一個月一年花1800元

        早餐:無

        中餐:1.5元

        晚餐:1.5元

        水費:每月3元(冬天再加8元熱水費)

        電費:12元

        洗衣粉、牙膏等:5元

        每月合計:110元

        每年教材費:300元

        每年班費:10元

        一年總計:1800元(含不可預計開支)

        奢侈品:無

        電腦:無

        普通大學生的開支清單

        500元過一個月一年花9500元

        每天伙食:10元

        再加上買飲料、到外面吃飯

        每月合計:500元

        電腦:4600元(攤到每年1150元)

        每年教材費:300元

        手機:1400元(攤到每年350元)

        每月話費:30元和電話卡15元

        一年電話費約540元

        坐車:20元,一年180元

        兩個月回家一次,一年200元

        寒假實習21天,花300元

        暑假實習50天,花800元

        過年消費:400元

        一年總計:9500元(含不可預計開支)

        注:以上數據均不包括學費和住宿費。

      檔案002號阿朵

        無錢治病致失聰的純樸女孩

        盡管失聰也要堅持完成學業

        初次見到阿朵,是在某大學飯堂。她個子不高,看上去只有一米四多一點,外表很純樸,皮膚稍微偏黑,長頭發,戴著眼鏡,目光堅毅。記者與她只能用紙筆交流,因為沒錢堅持吃藥,中耳炎轉化為神經性耳聾,到去年年底時,她已全部失去聽力。

        看了病就沒錢吃飯

        阿朵的父母都是茂名電白農民,每年都是等到家里1畝多地收割時才有點收入。她有個哥哥出來工作,但收入不高,還有個弟弟仍在上中學。她上中學時候就患了中耳炎,耳朵經常疼痛、流膿,因為家里太困難,治療時斷時續,高考結束后,她便不得不在當地醫院做了手術。手術后,醫生叮囑她,一定要好好保養,堅持吃藥。

        阿朵在紙條上寫道,當她看到父母為他們兩姐弟而勞碌時,心里就內疚萬分。從高中開始,家里就到處舉債了。為了給她治病,為了讓她進大學,父母借遍了所有能借到的人家,大一的學費還是分成了兩個學期才交上。所以,一進入大學后,懂事的阿朵就再也沒有問父母要過生活費,靠在收發室勤工助學的每月180元左右的報酬生活。

        吃藥是阿朵的唯一“奢侈”。“因為,看一次病至少要100多元,買點藥也要幾十塊,180元的收入,看了病,就沒錢吃飯,只能靠借錢過日子,可光借不還也不行,所以干脆就忍著。只有在頭痛得不能忍受后,才去自己買些消炎止痛的藥。”阿朵用筆這樣寫道。

        半年后,阿朵發現自己的聽力越來越差,在父母的陪同下到醫院,醫生說,已經晚了,她的病已轉化為神經性耳聾,無法再治好了。休學兩個多月后,去年5月底阿朵帶著失望的結果回到了校園。隨著病情的逐漸惡化,到去年年底時,她已經失去全部聽力。

        失聰后靠看書抄筆記復習

        當時有一門《心理統計學》課程,大部分同學都覺得很難學,期末考試時有好幾位同學補考。但阿朵回來后,除了每天補抄同學們的筆記外,就是堅持天天把《心理統計學》看一遍。到了晚上,她就去自修室做習題和看其他有關《心理統計學》這門學科的論文。期末考試她的成績很好。在這一年的2次期末考試中,阿朵各科成績的平均分有八十幾分,沒有一門補考過。對于她來說是80分為滿分的英語試卷(聽力占20分),她也能夠拿到六十幾分。阿朵的同學對記者說:“在學習方面,我真的很佩服她。平時上課她基本聽不到老師的講課內容,僅靠自己看書或抄筆記來復習,但有些科目考得比很多同學都好。”

        談起阿朵的學習表現,她的班主任說:“對于一個失去聽力的人,能學成這樣實在難能可貴,對比健康的同學,她所要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舍友們說,阿朵每天早上6點半就起床看書。有時候晚上看書到凌晨3、4點。“她什么書都看,了解很多東西,大家都很佩服她。”

        不怕苦就怕沒錢交學費

        在自己的堅守和同學們的“保密”中,阿朵的遭遇一直沒被更多的人知道。直到今年,在學校啟動教工黨員與貧困生結對“一幫一”活動中,學校領導才知道此事。該學院院長告訴記者:“當我只能用紙筆跟她交流時,心里感到特別沉重。一個還不到20歲的小女孩,遭遇這樣的病,該如何面對今后的人生?但也令我感動的是,這個外表很純樸的女孩,卻是那樣自強不息,在學習上還這樣投入。”

        于是,在學校的努力下,目前阿朵正在聾啞學校接受手語及看口型等特殊教育。她寫道:生活艱苦點,我都不怕,我都會堅持把學業學完,可是,交不起學費,很擔心會輟學,因為,家里肯定是拿不出這筆錢的,而自己想再找多個兼職也很困難。

      [貧困大學生深度調查:女生深夜垃圾箱撿剩飯(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教師節經典深度美文

      2.經典散文:剩飯

      3.深夜qq心情日記

      4.深夜情感美文

      5.深夜無眠的心情說說

      6.

      7.深度傷感美文

      8.深度情感美文

      9.傷感深度美文

      10.深夜想念女朋友的說說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最新国产·精品更多 | 免费国产精品专区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观看播放 | 思思久久er99精品 | 偷拍亚洲第一成年网站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是免费 |

         一支10萬人的大軍

          記者日前從廣東省教育廳獲悉,目前,廣東省貧困大學生的比例已經達到13%~15%左右,特困生高達5%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100個廣東大學生中,至少有13個貧困生,5個特困生。以目前全省80萬在校生計算,全省的貧困大學生已經突破10萬人。

          雖然廣東省教育廳及廣東高校相繼采取了“獎、貸、助、學費減免、特殊困難補助、綠色通道”等多種措施幫助大學生完成學業,但能夠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的還不到一半,靠勤工儉學崗位解決生活困難的也僅占貧困生的三成多!而無法靠這兩個途徑來解決上學問題的大學生,在多數靠舉債或學校設立的“綠色通道”進入學校后,由于家里幾乎不可能再有經濟來源,使這些在校學子不僅生活異常艱難,學費更成了他們身上沉重的負擔。

          記者調查發現,在廣州的10多所高校中,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的貧困生占了絕大多數比例,這與其招生規模大,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或農村不無關系。在這些高校,貧困生占了20%左右。特困生更是高達8%,有些連基本生活保障都達不到,這些貧困生基本上都是處于當地貧困線以下,甚至有的五口之家年收入只有2000元。

          他們大多數入校時已經身無分文,或是家人流著眼淚四處舉債,欠下一筆對他們來講無異于天文數字的巨款。入校后,他們只能通過高校開設的綠色通道先免費入學。以華南師范大學為例,每年入學新生有6000人左右,因為貧困辦綠色通道入學的就有400多人,其中特困生有近300人。廣東工業大學每年有一萬多新生,貧困生達2000多人,每年不能交足學費的就有1000多人。

          因為貧困,他們連早飯吃與不吃也要斟酌再三;因為貧困,有的學生不得不在漆黑的夜里到校園的垃圾桶里翻撿食物……這些催人淚下的故事,真實的發生在貧困大學生的身上,信息時報從今日起和您共同來關注和幫助廣東的在校貧困大學生。

          檔案001號竹葉

          深夜撿剩飯吃的瘦小女孩

          想走出窮山溝,做個有文化的女孩

          說起貧困生竹葉的故事,廣州某高校輔導員王老師心痛得直掉眼淚。

          去年新生入學不久,一天深夜,學校校園里漆黑的夜空下一片靜謐,清潔工王嬸剛剛清理完飯堂的最后一批污物,關好門準備回家,突然發現遠處的垃圾箱旁,一個矮小的身影正在垃圾箱里翻找著什么,又過了三分鐘,黑影突然不動了,仔細找找才發現旁邊的草地上坐著一個人。王嬸立刻上前看個究竟,從背影,王嬸斷定是一個女學生。怎么學生還有撿垃圾的嗜好?而且,看樣子這個女生好像在吃從垃圾箱里拎出來的剩盒飯!

          深夜垃圾桶里撿剩飯充饑

          為探究竟,第二天傍晚,王嬸特地從學校食堂里買了兩個面包,用塑料袋包好,在晚上9點多的時候,悄悄放在垃圾箱上,自己則躲在遠處觀看。果然,10點以后,小黑影又再次出現了,她向四處看看后便走近垃圾箱,還好,她先看到了垃圾箱上的塑料袋,當發現里面是面包后,便狼吞虎咽的大吃起來!

          接下來一連三天,王嬸總能看到這個撿垃圾的女孩,可惜的是,因為夜色太黑,根本看不清人臉。為了不讓女孩受驚,王嬸也沒敢走上前去,認認女孩的模樣。

          心事重重的王嬸最終將此事反映給主管學生工作的一位校領導,領導聽后,當即委派學生處的負責人火速調查此事,并分析認為,這名學生很可能是學校的一名貧困生,因為拉不下面子,沒有申請勤工助學,才出現如此離奇的舉動。負責人說,在尋找這名貧困生時還真費了些功夫。負責人到學校后勤部印出所有新生的飯堂消費卡,發現有三個人的伙食卡上存錢很少,日消費幾乎為零,于是對這三名學生進行調查。開始時將眼光鎖定一位四川學生,但最終調查發現,這名學生不但不窮,她的父親還是某個公司的老總,所以,她根本不需要在飯卡上消費。之后又調查到一名湛江的學生,但該生是一名男生,最終才找到這名女生,她就是本文主人公竹葉。

          窮山村里惟一的女大學生

          經調查,竹葉的家在廣東揭陽山區一個邊遠的小村,這是一個出了名的貧困村,而竹葉的家里因為有8個兄弟姐妹,使日子過得格外艱難。家里沒有任何外來收入,全靠幾分薄地,種的糧食有時連維持溫飽都成問題。兩個大姐只讀到小學三年級就主動輟學回家了,現在同時在讀的有她和四個弟妹。

          “沒有文化,就只能干苦力,只能永遠過窮日子,而女孩子就更慘了。你聰明,讀書又好,一定要把書讀下去,做個有出息的女孩。”這是大姐出嫁時對排行老四的竹葉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對她影響很大,竹葉決心要做一個走出山溝的文化女孩。

          從那時起,她更加發憤讀書,以始終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了縣重點中學。三年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廣東省重點高校,也成了村里唯一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

          一天只吃兩頓花費不足3元

          在和竹葉聊天時,這位以優異成績考入重點高校的女孩始終比較靦腆,低著頭聲音很小,話語中帶著幾分膽怯。在拿到錄取通知書后,學費成了大問題,父母跑遍了所有能借到錢的地方,在村民的幫助下,竹葉終于懷揣著5000多元來到了學校。可交了學費和住宿費后,竹葉已幾乎身無分文。“剛進學校,有困難不知向誰說,那段日子很難熬,有些不堪回首,還好學校為我及時找了一份兼職,每月150元,才使生活有了保障。”她坦言,家庭的貧困曾令她不太自信,很少主動與同學溝通,到目前為止,她去食堂吃飯絕大多數都是獨自一人,她每次都只花一塊五,打一菜一飯。因為還要買一些教材及一些日常洗漱用品,竹葉只能放棄吃早飯,一天的飯錢要控制在3塊錢以內。

          一年只買過一條18元的裙子

          竹葉告訴記者,因為家里還有四個弟妹在讀書,從上高中起,家里就為她開始借債,交上第一年的學費后,家里就不可能再拿出一分錢了。她必須靠自己的努力才能上完大學。可是自從學校搬進大學城后,為了學生安全,學校要求學生不要到外面打工,所以,所有的收入只是在學校兼職的150元錢。有時會有一些意外支出,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只能是找同學們借,而還錢的惟一途徑就是從嘴里省。有時會餓得很難受,但農村出來的竹葉自認為身體素質不錯,可以耐得住。“我回家是從來報喜不報憂的,說了爹媽會擔心,即使是擔心,他們也沒辦法,所以干脆不說,讓他們寬心點。”

          因為實在困難,在大一期間,竹葉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穿的全是高中時的舊衣和姐姐們穿過的衣服。只有在今年暑假前,考慮到這個假期不能回家,必須打工掙學費,要有一件像樣的衣服,才買了一條18塊錢的新裙子。“因為沒買過衣服,也幾乎沒上過街,所以,我要請同學幫忙,這條裙子原價40塊,在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討價還價下,老板才賣的,其實,18塊錢對我來說也挺貴的,那是我6天的生活費。”竹葉說道。

          今年的學費還沒有著落

          在學校的介紹下,今年暑假,竹葉找到了一份包吃包住并一個月有1000元收入的家教,這讓她異常興奮,她說,很有壓力,天天想著如何教好,不能辜負了人家給的這份工資。對于這1000元,竹葉說:“教材費、水電費等開學的新費用可以保證,可新學期的學費至今仍沒有著落,回家要是不可能的,因為村里的人都很窮,借了第一年,第二年怎么也開不了口了,即使開口,也很難借到,申請的助學貸款到現在也沒批下,真不知道怎么辦……”說到這,竹葉把頭低得更深了,把臉全部埋進了頭發里。

          竹葉的開支清單

          110元過一個月一年花1800元

          早餐:無

          中餐:1.5元

          晚餐:1.5元

          水費:每月3元(冬天再加8元熱水費)

          電費:12元

          洗衣粉、牙膏等:5元

          每月合計:110元

          每年教材費:300元

          每年班費:10元

          一年總計:1800元(含不可預計開支)

          奢侈品:無

          電腦:無

          普通大學生的開支清單

          500元過一個月一年花9500元

          每天伙食:10元

          再加上買飲料、到外面吃飯

          每月合計:500元

          電腦:4600元(攤到每年1150元)

          每年教材費:300元

          手機:1400元(攤到每年350元)

          每月話費:30元和電話卡15元

          一年電話費約540元

          坐車:20元,一年180元

          兩個月回家一次,一年200元

          寒假實習21天,花300元

          暑假實習50天,花800元

          過年消費:400元

          一年總計:9500元(含不可預計開支)

          注:以上數據均不包括學費和住宿費。

        檔案002號阿朵

          無錢治病致失聰的純樸女孩

          盡管失聰也要堅持完成學業

          初次見到阿朵,是在某大學飯堂。她個子不高,看上去只有一米四多一點,外表很純樸,皮膚稍微偏黑,長頭發,戴著眼鏡,目光堅毅。記者與她只能用紙筆交流,因為沒錢堅持吃藥,中耳炎轉化為神經性耳聾,到去年年底時,她已全部失去聽力。

          看了病就沒錢吃飯

          阿朵的父母都是茂名電白農民,每年都是等到家里1畝多地收割時才有點收入。她有個哥哥出來工作,但收入不高,還有個弟弟仍在上中學。她上中學時候就患了中耳炎,耳朵經常疼痛、流膿,因為家里太困難,治療時斷時續,高考結束后,她便不得不在當地醫院做了手術。手術后,醫生叮囑她,一定要好好保養,堅持吃藥。

          阿朵在紙條上寫道,當她看到父母為他們兩姐弟而勞碌時,心里就內疚萬分。從高中開始,家里就到處舉債了。為了給她治病,為了讓她進大學,父母借遍了所有能借到的人家,大一的學費還是分成了兩個學期才交上。所以,一進入大學后,懂事的阿朵就再也沒有問父母要過生活費,靠在收發室勤工助學的每月180元左右的報酬生活。

          吃藥是阿朵的唯一“奢侈”。“因為,看一次病至少要100多元,買點藥也要幾十塊,180元的收入,看了病,就沒錢吃飯,只能靠借錢過日子,可光借不還也不行,所以干脆就忍著。只有在頭痛得不能忍受后,才去自己買些消炎止痛的藥。”阿朵用筆這樣寫道。

          半年后,阿朵發現自己的聽力越來越差,在父母的陪同下到醫院,醫生說,已經晚了,她的病已轉化為神經性耳聾,無法再治好了。休學兩個多月后,去年5月底阿朵帶著失望的結果回到了校園。隨著病情的逐漸惡化,到去年年底時,她已經失去全部聽力。

          失聰后靠看書抄筆記復習

          當時有一門《心理統計學》課程,大部分同學都覺得很難學,期末考試時有好幾位同學補考。但阿朵回來后,除了每天補抄同學們的筆記外,就是堅持天天把《心理統計學》看一遍。到了晚上,她就去自修室做習題和看其他有關《心理統計學》這門學科的論文。期末考試她的成績很好。在這一年的2次期末考試中,阿朵各科成績的平均分有八十幾分,沒有一門補考過。對于她來說是80分為滿分的英語試卷(聽力占20分),她也能夠拿到六十幾分。阿朵的同學對記者說:“在學習方面,我真的很佩服她。平時上課她基本聽不到老師的講課內容,僅靠自己看書或抄筆記來復習,但有些科目考得比很多同學都好。”

          談起阿朵的學習表現,她的班主任說:“對于一個失去聽力的人,能學成這樣實在難能可貴,對比健康的同學,她所要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舍友們說,阿朵每天早上6點半就起床看書。有時候晚上看書到凌晨3、4點。“她什么書都看,了解很多東西,大家都很佩服她。”

          不怕苦就怕沒錢交學費

          在自己的堅守和同學們的“保密”中,阿朵的遭遇一直沒被更多的人知道。直到今年,在學校啟動教工黨員與貧困生結對“一幫一”活動中,學校領導才知道此事。該學院院長告訴記者:“當我只能用紙筆跟她交流時,心里感到特別沉重。一個還不到20歲的小女孩,遭遇這樣的病,該如何面對今后的人生?但也令我感動的是,這個外表很純樸的女孩,卻是那樣自強不息,在學習上還這樣投入。”

          于是,在學校的努力下,目前阿朵正在聾啞學校接受手語及看口型等特殊教育。她寫道:生活艱苦點,我都不怕,我都會堅持把學業學完,可是,交不起學費,很擔心會輟學,因為,家里肯定是拿不出這筆錢的,而自己想再找多個兼職也很困難。

        [貧困大學生深度調查:女生深夜垃圾箱撿剩飯(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教師節經典深度美文

        2.經典散文:剩飯

        3.深夜qq心情日記

        4.深夜情感美文

        5.深夜無眠的心情說說

        6.

        7.深度傷感美文

        8.深度情感美文

        9.傷感深度美文

        10.深夜想念女朋友的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