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古代詩歌鑒賞摭談(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9-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省侯集高級中學 李莉

      內容摘要:古代詩歌鑒賞是高考語文必考題型,能力等級最高。近幾年高考題增強了對詩詞鑒賞的考察力度,分數由6分增加到8分,這無形中給考生帶來很大的壓力。且熟習現代漢語的學生與古代精練的詩詞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在擬寫鑒賞文字時失分較嚴重。因此,如何鑒賞評價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關鍵詞: 古代詩詞 鑒賞 評價

      古代詩歌是漢語的精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經常閱讀不但可以陶冶情操,更能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筆者十分鐘情于古代詩詞,在平時教學中也格外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獎賞、評價能力。古代詩歌閱讀鑒賞是中學語文閱讀能力層次最高的一個層級,需要長期不懈地提高理解、分析和表達能力。而良好的閱讀評價能力不是靠幾首詩歌就能培養起來的,需要長期作戰的精神,更要掌握方法與技巧。為此,筆者將平時教授古詩鑒賞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商榷。

      一、 強調詩歌鑒賞在語文考試中的重要位置

      2005年全國高考共有16套語文卷,有7套試卷設分8分,一套設7分,八套設6分,分值比2004年有所增加。特別是全國卷3套試題都將此設定為8分。2005、2006年江蘇高考古詩鑒賞均為8分,更應該引起江蘇考生重視。但是,經過長期觀察,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做詩歌鑒賞題有畏難情緒,不知道如何下手,更有一部分學生輕視甚至忽視這8分。其實,只要掌握了方法詩歌鑒賞還是很容易拿到分數的。教師既要給學生一點信心,同時也要鼓勵他們勇敢。大膽去想去做。

      二、明確詩歌鑒賞的考查內容

      2005年《考試說明》對詩歌鑒賞的總體要求為: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分析2004、2005年各地的高考詩歌鑒賞題,不難發現:

      1、 從選材范圍上看,唐宋詩詞是詩歌鑒賞設題的重要內容。

      2、 從選材內容看,一般以借景抒情且寫作背景淡化的詩歌為主,有時側重于語言、想象、表達技巧中的一點,有時兼而有之。

      3、 詩詞鑒賞考題的分值設定在6至8分,數量大多為1-2題。而且近幾年江蘇考題都設置為8分。

      4、 題型以主觀題為主,出現有兩種乃至三種不同答案的多解形式。這就要求考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在擬寫鑒賞文字上下功夫。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熟悉考試內容,并清楚自己的實力,才能在千軍萬馬中決勝于人。

      三、培養嫻熟的詩歌鑒賞方法

      讀好詩歌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擬寫詩歌鑒賞答案才是最終結果。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嫻熟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事半功倍。當然,如果讀不懂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讀,又如何去書寫答案?很多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急于求成,以致于對詩詞一知半解,延誤了做題時間。

      筆者所教的學生并不是資質很好,但是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在此類題目上已能初步領悟方法。我所教授的方法很簡單,也是老一套,只是在老的東西上添上新內涵。

      讀詩要分幾步走:讀題目,讀作者,讀注釋,讀詩的正文,最后讀題目要求。前四項很容易作到,但不容易作好。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只是浮于表面,忽略了一些提示信息。題目是詩歌的“窗口”,由此我們可以洞察作者的心靈。注釋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寫作的背景,這為準確理解作者的感情埋下伏筆。高考詩歌鑒賞選題的作者大多都是我們熟悉的,就需要學生調動所學知識來“知人論世”,結合他的生平事跡以及作品風格來鑒賞評價該作品。

      例一:2005福建,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 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4分)

      (2) 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手法簡要分析。(2分)

      【剖析】此詩的題目提供了寫作環境及人物,注釋提供此詩的寫作背靜:流放途中遇赦,李白的心情自然非常高興。這種心情也會影響所看到的景和物。再加上李白慣常的浪漫主義情懷及詩歌表現特色,問題就迎刃而解。這兩題都是考查對表現手法的賞析,要具體分析頷聯、頸聯詩句的特點,盡量從景物描寫、思想感情以及句式、修辭上著手。

      例二:2006年江蘇卷(8分)

      鷓鴣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抹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圓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 詞的前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二句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滿抹殘照見歸鴉”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請略加分析。

      (2) 有人認為詞的最后兩句寫得極為感人,請談談你的看法。

      【剖析】再優美、再深奧的詩詞、文章都只有一個中心思想,如果答題時頭腦中始終有這個意識就不會偏離軌道。我告訴學生:做詩歌鑒賞題就像做現代文一樣--咬文嚼字。詩歌是作者感情的寫照,要想理解作者就要融入詩的意境之中,以作者的身份讀詩或以讀者的身份與作者對話。感情弄懂了,對字的運用,對表現手法的賞析以及個人觀點的發揮都圍繞這個中心來。甚至有點極端地說,中心思想是靈魂,詩歌內容是骨架,沒有靈魂骨架就只是骷髏,沒有骨架靈魂就無附著之物。詩歌的內容說來說去就是景、物、情三者之間的關系。古人喜歡寫景,這是含蓄的優良傳統,景也是含蓄的景,情也就是含蓄的情。而景要靠物來營造。情要借景來抒發。像(1)(2)中,對感情的理解可以抓住幾個關鍵部分,一,作客他鄉逢妻子生日;二,日暮歸鴉最讓人想家。可見作者是無奈、寂寥的思家之情。情是景中情,景是情中景,景也是孤寂的、清涼的。“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圓夜煮茶。”是作者期盼想象的團圓場景,因為不可得而顯得分外珍貴感人。

      做詩歌鑒賞評價手里還要“有把刷子”,即積累必要的鑒賞術語。

      1、在闡述景、物、人的關系時,一般的術語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感物傷懷,情景交融,以情馭景,以景顯情。

      2、在闡述詩歌內容涉及古今關系時,一般術語有:借古傷今,借古諷今,傷古懷己等。

      3、在闡述詩歌意境及思想感情時,一般術語有:愉悅、歡快、激動、沉痛、悲憤、哀傷、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恬淡、雄闊、空靈、風趣、平淡、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

      4、在闡述思想感情的確表達方式層次時,其術語有:開門見山、層層拓展、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跌宕起伏、欲揚先抑、前呼后應等。

      5、在闡述詩歌語言特色時,術語有:凝練、簡潔、幽默、質樸自然、清新秀麗、飄逸、浪漫、生動形象,富有節奏感、音韻美等。

      6、在闡述詩人總體風格時,術語有:剛健、雄奇、悲壯、蒼涼、沉郁、飄逸、含蓄、清新、明麗、凄美、恬淡、明快等。

      7、在闡述古詩表達效果時,一般的術語是:動人心魄、真摯感人、催人淚下、感人至深,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有些術語是多面的既可以用來描述感情也可以描述風格及藝術特色,如含蓄,在運用時可以一貫到底,省了很多工夫。

      此外還有常見表現手法與修辭手法及其藝術效果。表現手法有:用典、虛實、想象、襯托或烘托、象征、渲染、對比、照應、動靜、正側、抑揚等。修辭有比喻、借代、夸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等。

      掌握了一定的專業術語,在擬寫答案時就不會言而無文,文字也會賦有專業水平,至少不會讓閱卷老師覺得你是門外漢。

      四、 失誤防范

      在鑒賞詩歌時,常常會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失誤:

      a) 不能綜合運用鑒賞知識全面準確地把握全詩。讀詩賞析往往只停留在朦朧空泛的理解上,造成局部或整體不懂的局面。

      b) 隨意曲解詩意。要么任意拔高或貶低詩人的思想境界,要么任意增加或減少詩的意境內涵。有些學生受現代文的影響,在詩歌鑒賞時也喜歡將政治思想強加于詩歌之中。這往往也是對詩的理解不全面不準確造成的。

      c) 答案空泛。缺乏具體實在的內容,只是籠統的大話 。如“借景抒情”就是大話,應該說寫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對景的引述要恰當具體,對情的分析要準確到位,這才叫具體。

      d) 答案不規范。表抒思路不清晰,術語使用不正確,答案沒有要點化。一般來說,回答時要分出幾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對一個問題進行分析。考試題目大多都是按問題來,有幾問就答幾點。要講究條理清晰。

      糾正了上述失誤,鑒賞水平和答題質量就會不段提高。但是在答題時還要注意一些細節,要先打好草稿,然后修改,最后再謄寫在試卷上,以免試卷不整潔。最近幾年高考都是計算機閱卷,字跡工整、卷面整潔猶為重要。

      作者郵箱: lilybaby-1981@126.com

      [古代詩歌鑒賞摭談(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2.古代詩歌鑒賞的方法總結

      3.古代詩歌鑒賞題解題技巧

      4.古代詩歌鑒賞題及參考答案

      5.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6.愛國古代詩歌

      7.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8.詩歌鑒賞:專用術語

      9.《送李端》詩歌鑒賞

      10.寫水的古代詩歌

      在线咨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 人人爱草免费国产视频 | 香蕉伊蕉中文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动漫第二区 | 在线看免费网站黄 |

        江蘇省侯集高級中學 李莉

        內容摘要:古代詩歌鑒賞是高考語文必考題型,能力等級最高。近幾年高考題增強了對詩詞鑒賞的考察力度,分數由6分增加到8分,這無形中給考生帶來很大的壓力。且熟習現代漢語的學生與古代精練的詩詞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在擬寫鑒賞文字時失分較嚴重。因此,如何鑒賞評價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關鍵詞: 古代詩詞 鑒賞 評價

        古代詩歌是漢語的精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經常閱讀不但可以陶冶情操,更能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筆者十分鐘情于古代詩詞,在平時教學中也格外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獎賞、評價能力。古代詩歌閱讀鑒賞是中學語文閱讀能力層次最高的一個層級,需要長期不懈地提高理解、分析和表達能力。而良好的閱讀評價能力不是靠幾首詩歌就能培養起來的,需要長期作戰的精神,更要掌握方法與技巧。為此,筆者將平時教授古詩鑒賞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商榷。

        一、 強調詩歌鑒賞在語文考試中的重要位置

        2005年全國高考共有16套語文卷,有7套試卷設分8分,一套設7分,八套設6分,分值比2004年有所增加。特別是全國卷3套試題都將此設定為8分。2005、2006年江蘇高考古詩鑒賞均為8分,更應該引起江蘇考生重視。但是,經過長期觀察,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做詩歌鑒賞題有畏難情緒,不知道如何下手,更有一部分學生輕視甚至忽視這8分。其實,只要掌握了方法詩歌鑒賞還是很容易拿到分數的。教師既要給學生一點信心,同時也要鼓勵他們勇敢。大膽去想去做。

        二、明確詩歌鑒賞的考查內容

        2005年《考試說明》對詩歌鑒賞的總體要求為: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分析2004、2005年各地的高考詩歌鑒賞題,不難發現:

        1、 從選材范圍上看,唐宋詩詞是詩歌鑒賞設題的重要內容。

        2、 從選材內容看,一般以借景抒情且寫作背景淡化的詩歌為主,有時側重于語言、想象、表達技巧中的一點,有時兼而有之。

        3、 詩詞鑒賞考題的分值設定在6至8分,數量大多為1-2題。而且近幾年江蘇考題都設置為8分。

        4、 題型以主觀題為主,出現有兩種乃至三種不同答案的多解形式。這就要求考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在擬寫鑒賞文字上下功夫。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熟悉考試內容,并清楚自己的實力,才能在千軍萬馬中決勝于人。

        三、培養嫻熟的詩歌鑒賞方法

        讀好詩歌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擬寫詩歌鑒賞答案才是最終結果。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嫻熟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事半功倍。當然,如果讀不懂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讀,又如何去書寫答案?很多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急于求成,以致于對詩詞一知半解,延誤了做題時間。

        筆者所教的學生并不是資質很好,但是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在此類題目上已能初步領悟方法。我所教授的方法很簡單,也是老一套,只是在老的東西上添上新內涵。

        讀詩要分幾步走:讀題目,讀作者,讀注釋,讀詩的正文,最后讀題目要求。前四項很容易作到,但不容易作好。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只是浮于表面,忽略了一些提示信息。題目是詩歌的“窗口”,由此我們可以洞察作者的心靈。注釋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寫作的背景,這為準確理解作者的感情埋下伏筆。高考詩歌鑒賞選題的作者大多都是我們熟悉的,就需要學生調動所學知識來“知人論世”,結合他的生平事跡以及作品風格來鑒賞評價該作品。

        例一:2005福建,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 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4分)

        (2) 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手法簡要分析。(2分)

        【剖析】此詩的題目提供了寫作環境及人物,注釋提供此詩的寫作背靜:流放途中遇赦,李白的心情自然非常高興。這種心情也會影響所看到的景和物。再加上李白慣常的浪漫主義情懷及詩歌表現特色,問題就迎刃而解。這兩題都是考查對表現手法的賞析,要具體分析頷聯、頸聯詩句的特點,盡量從景物描寫、思想感情以及句式、修辭上著手。

        例二:2006年江蘇卷(8分)

        鷓鴣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抹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圓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 詞的前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二句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滿抹殘照見歸鴉”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請略加分析。

        (2) 有人認為詞的最后兩句寫得極為感人,請談談你的看法。

        【剖析】再優美、再深奧的詩詞、文章都只有一個中心思想,如果答題時頭腦中始終有這個意識就不會偏離軌道。我告訴學生:做詩歌鑒賞題就像做現代文一樣--咬文嚼字。詩歌是作者感情的寫照,要想理解作者就要融入詩的意境之中,以作者的身份讀詩或以讀者的身份與作者對話。感情弄懂了,對字的運用,對表現手法的賞析以及個人觀點的發揮都圍繞這個中心來。甚至有點極端地說,中心思想是靈魂,詩歌內容是骨架,沒有靈魂骨架就只是骷髏,沒有骨架靈魂就無附著之物。詩歌的內容說來說去就是景、物、情三者之間的關系。古人喜歡寫景,這是含蓄的優良傳統,景也是含蓄的景,情也就是含蓄的情。而景要靠物來營造。情要借景來抒發。像(1)(2)中,對感情的理解可以抓住幾個關鍵部分,一,作客他鄉逢妻子生日;二,日暮歸鴉最讓人想家。可見作者是無奈、寂寥的思家之情。情是景中情,景是情中景,景也是孤寂的、清涼的。“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圓夜煮茶。”是作者期盼想象的團圓場景,因為不可得而顯得分外珍貴感人。

        做詩歌鑒賞評價手里還要“有把刷子”,即積累必要的鑒賞術語。

        1、在闡述景、物、人的關系時,一般的術語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感物傷懷,情景交融,以情馭景,以景顯情。

        2、在闡述詩歌內容涉及古今關系時,一般術語有:借古傷今,借古諷今,傷古懷己等。

        3、在闡述詩歌意境及思想感情時,一般術語有:愉悅、歡快、激動、沉痛、悲憤、哀傷、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恬淡、雄闊、空靈、風趣、平淡、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

        4、在闡述思想感情的確表達方式層次時,其術語有:開門見山、層層拓展、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跌宕起伏、欲揚先抑、前呼后應等。

        5、在闡述詩歌語言特色時,術語有:凝練、簡潔、幽默、質樸自然、清新秀麗、飄逸、浪漫、生動形象,富有節奏感、音韻美等。

        6、在闡述詩人總體風格時,術語有:剛健、雄奇、悲壯、蒼涼、沉郁、飄逸、含蓄、清新、明麗、凄美、恬淡、明快等。

        7、在闡述古詩表達效果時,一般的術語是:動人心魄、真摯感人、催人淚下、感人至深,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有些術語是多面的既可以用來描述感情也可以描述風格及藝術特色,如含蓄,在運用時可以一貫到底,省了很多工夫。

        此外還有常見表現手法與修辭手法及其藝術效果。表現手法有:用典、虛實、想象、襯托或烘托、象征、渲染、對比、照應、動靜、正側、抑揚等。修辭有比喻、借代、夸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等。

        掌握了一定的專業術語,在擬寫答案時就不會言而無文,文字也會賦有專業水平,至少不會讓閱卷老師覺得你是門外漢。

        四、 失誤防范

        在鑒賞詩歌時,常常會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失誤:

        a) 不能綜合運用鑒賞知識全面準確地把握全詩。讀詩賞析往往只停留在朦朧空泛的理解上,造成局部或整體不懂的局面。

        b) 隨意曲解詩意。要么任意拔高或貶低詩人的思想境界,要么任意增加或減少詩的意境內涵。有些學生受現代文的影響,在詩歌鑒賞時也喜歡將政治思想強加于詩歌之中。這往往也是對詩的理解不全面不準確造成的。

        c) 答案空泛。缺乏具體實在的內容,只是籠統的大話 。如“借景抒情”就是大話,應該說寫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對景的引述要恰當具體,對情的分析要準確到位,這才叫具體。

        d) 答案不規范。表抒思路不清晰,術語使用不正確,答案沒有要點化。一般來說,回答時要分出幾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對一個問題進行分析。考試題目大多都是按問題來,有幾問就答幾點。要講究條理清晰。

        糾正了上述失誤,鑒賞水平和答題質量就會不段提高。但是在答題時還要注意一些細節,要先打好草稿,然后修改,最后再謄寫在試卷上,以免試卷不整潔。最近幾年高考都是計算機閱卷,字跡工整、卷面整潔猶為重要。

        作者郵箱: lilybaby-1981@126.com

        [古代詩歌鑒賞摭談(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2.古代詩歌鑒賞的方法總結

        3.古代詩歌鑒賞題解題技巧

        4.古代詩歌鑒賞題及參考答案

        5.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6.愛國古代詩歌

        7.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8.詩歌鑒賞:專用術語

        9.《送李端》詩歌鑒賞

        10.寫水的古代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