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2006教育六大看點(教師中心稿)

      發(fā)布時間:2017-12-21 編輯:互聯(lián)網 手機版

      熱點―― 

        港校熱 春風乍起 

        今年,“港校熱”刮起一陣旋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8所高校在我國內地多個省市招收本科生。其中,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經教育部批準,被列入全國普通高校第一批錄取的重點高校名單,其余6所高校則自主招生。 

        盡管8所香港高校在內地僅招1000多人,報名者卻達數萬人。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一些成績優(yōu)異的畢業(yè)生,不再把內地名校作為唯一選擇。而香港高校獨特的面試招生方式和開放式的討論話題,也讓人們領教了人才選拔的“香港特色”。由于香港高校的風頭甚勁,直接與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搶生源,“誰是一流大學”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中國高教界一時“風云四起”。 

        點評:香港的大學來內地招生,給眾多考生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使內地多年一貫的高考招生格局為之一變。究竟誰是一流大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兩種大學制度之間的競爭和借鑒,將提升內地和香港高校的辦學質量,提升我國高校的國際競爭力。從這一點來說,在“港校熱”中受益的,決不僅僅是內地考生,也不僅僅是香港的大學。 

        亮點―― 

        代償制度 情注西部 

        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yè)生面向西部地區(qū)和艱苦邊遠地區(qū)基層就業(yè),2006年9月,財政部、教育部聯(lián)合下發(fā)《高等學校畢業(yè)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資助暫行辦法》,決定從今年開始,對中央部門所屬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屆畢業(yè)生,自愿到西部地區(qū)和艱苦邊遠地區(qū)基層單位工作,服務期達到3年以上(含3年)的學生,其在校學習期間的國家助學貸款本金及其全部償還之前產生的利息,由中央財政代為償還。 

        在全國實施“代償制度”之前,湖北省已經先前邁出了一步。湖北省規(guī)定,對自愿到全省29個扶貧開發(fā)重點縣農村任教的大學生,工作滿3年,經考核合格的,由省教育廳給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獎勵,用于償還助學貸款。3年來,已有1000多名大學生奔赴農村鄉(xiāng)鎮(zhèn)學校任教。 

        點評:目前,大學生就業(yè)主要是結構性矛盾,突出反映在畢業(yè)生就業(yè)的區(qū)域分布上。如何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yè),從而走出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的困境?這需要畢業(yè)生調整心態(tài),也需要切實可行的政策來引導。“代償制度”的實施,在完善高校資助體系,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yè)生面向基層就業(yè)等方面有積極意義,可謂一舉多得。 

        著力點-- 

        職業(yè)教育 “百億工程” 

        2006年,職業(yè)教育的“利好”消息不斷傳來,政府對職業(yè)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扶持超過以往。“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投入140億元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 

        國家將至少安排專項資金20億元支持100所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這是中央財政對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首次巨額投入。 

        國家對中高等職業(yè)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預計為25億元;中央財政“十一五”期間將安排40億元,從2006年起每年安排8億元設立中等職業(yè)教育國家助學金;國家發(fā)改委和教育部目前正共同實施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計劃和高水平示范性中職學校建設計劃;教育部出臺政策,在全國107所職業(yè)學校試點半工半讀制度;中央還將對職業(yè)院校師資培訓投入經費。 

        點評:中央財政把這么多錢投向職業(yè)教育,對于中國職業(yè)教育而言,可謂雪中送炭。有了資金投入,有了政策扶持,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獲得了強大的助推力。職業(yè)教育眼下要考慮的是如何有所作為,在提高辦學質量上下功夫,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難點―― 

        高考改革 “破冰”前行 

        今年初,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實行自主招生。經過兩所高校自主命題考試和高考,共有500多名考生被錄取。其中復旦大學的200多名學生不按專業(yè)錄取,而是統(tǒng)一被新生學院錄取。有人認為復旦、上海交大的招生改革“是中國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舉”,但也有人擔心這樣的改革能否保證公平、公正。 

        教育部批準了廣東、山東、海南、寧夏等4個省區(qū)200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江蘇省的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已上報教育部,正在論證中。這5個省區(qū)都是實行新課程改革的省份,因而,他們的高考改革格外引人注目。 

        點評:其實,高校招生和考試改革一直在穩(wěn)步推進。“一考定終身,分數論英雄”,弊端多多,早已成為選拔創(chuàng)新人才的桎梏。但高考究竟應當怎樣改,人們卻始終難以達成共識。不少人認為,高考不是最好的制度,但也不是最壞的制度,改得不好還不如不改。復旦、上海交大的改革雖然涉及面不大,而且引起不少意見和爭議,但這種“破冰之舉”的意義值得肯定和重視。 

        焦點―― 

        高教質量 防止“虛胖” 

        年底,一則有關研究生報名的消息引起人們關注:目前,有128.2萬人報名參加200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研報名人數在連續(xù)多年以十余萬計增長后增速放緩。 

        5月19日召開的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招生管理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適當控制高校招生增長幅度,穩(wěn)定招生規(guī)模,切實把發(fā)展高等教育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 

        自1999年高等教育擴大招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迅速擴大,毛入學率年年攀升,從1998年的9.8%上升到2002年的15%,繼而上升到2005年的21%。我國成為世界上高等教育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 

        擴招是應人民群眾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之需,然而,連年大幅擴招帶來的負面效應也在顯現。暫不說大學生就業(yè)難,今年以來西安等地出現的大批量大學生因考試不合格而勸退的消息引發(fā)了人們對高等教育質量的關注。 

        點評:單純量的增長并不意味著質量的提高,就像人一味地長高長胖并不意味著強壯。在高等教育達到一定規(guī)模之后,把發(fā)展高等教育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確實是明智之舉。只有規(guī)模、質量、結構、效益協(xié)調發(fā)展,高等教育才能走上健康軌道。 

        薄弱點―― 

        校園安全 敲響警鐘 

        11月20日,國務院召開全國加強中小學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以學校安全工作為重點,加強學校管理,共建和諧校園。 

        而在此之前不久,江西省都昌縣土塘中學發(fā)生學生擁擠踩踏事件,致使6名學生死亡,90余人受傷受驚嚇住院。在會議召開的第二天,黑龍江省雙城市一輛滿載小學生的非法“校車”發(fā)生墜橋翻車事故,8名小學生不幸身亡,39人受傷。12月4日晚,山西省蒲縣蒲城鎮(zhèn)南曜村教學點發(fā)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件,6名小學生被奪去寶貴的生命。 

        為了切實保障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的安全,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日前開始實施。但愿,孩子們每天都能夠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 

        點評:中央三令五申要高度重視學校安全,而學生群死群傷的惡性事件卻接連不斷、令人痛心。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管理上。學校管理中的種種弊端和疏漏,已成為影響校園穩(wěn)定的關鍵因素。呵護學生生命安全,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政府部門沒理由敷衍推諉,社會各界也不應漠然視之!

      [2006教育六大看點(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新教師的教育夢演講稿

      2.

      3.

      4.教師教育名言格言

      5.

      6.音樂教師的教育故事

      7.

      8.教育信息中心實習報告

      9.

      10.教師教育故事隨筆

      在线咨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亚洲成aV人在线视猫咪 | 亚洲高清网址中文字幕 | 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 | 色综合99久久久精品 | 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

        熱點―― 

          港校熱 春風乍起 

          今年,“港校熱”刮起一陣旋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8所高校在我國內地多個省市招收本科生。其中,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經教育部批準,被列入全國普通高校第一批錄取的重點高校名單,其余6所高校則自主招生。 

          盡管8所香港高校在內地僅招1000多人,報名者卻達數萬人。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一些成績優(yōu)異的畢業(yè)生,不再把內地名校作為唯一選擇。而香港高校獨特的面試招生方式和開放式的討論話題,也讓人們領教了人才選拔的“香港特色”。由于香港高校的風頭甚勁,直接與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搶生源,“誰是一流大學”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中國高教界一時“風云四起”。 

          點評:香港的大學來內地招生,給眾多考生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使內地多年一貫的高考招生格局為之一變。究竟誰是一流大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兩種大學制度之間的競爭和借鑒,將提升內地和香港高校的辦學質量,提升我國高校的國際競爭力。從這一點來說,在“港校熱”中受益的,決不僅僅是內地考生,也不僅僅是香港的大學。 

          亮點―― 

          代償制度 情注西部 

          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yè)生面向西部地區(qū)和艱苦邊遠地區(qū)基層就業(yè),2006年9月,財政部、教育部聯(lián)合下發(fā)《高等學校畢業(yè)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資助暫行辦法》,決定從今年開始,對中央部門所屬全日制普通高校應屆畢業(yè)生,自愿到西部地區(qū)和艱苦邊遠地區(qū)基層單位工作,服務期達到3年以上(含3年)的學生,其在校學習期間的國家助學貸款本金及其全部償還之前產生的利息,由中央財政代為償還。 

          在全國實施“代償制度”之前,湖北省已經先前邁出了一步。湖北省規(guī)定,對自愿到全省29個扶貧開發(fā)重點縣農村任教的大學生,工作滿3年,經考核合格的,由省教育廳給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獎勵,用于償還助學貸款。3年來,已有1000多名大學生奔赴農村鄉(xiāng)鎮(zhèn)學校任教。 

          點評:目前,大學生就業(yè)主要是結構性矛盾,突出反映在畢業(yè)生就業(yè)的區(qū)域分布上。如何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yè),從而走出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的困境?這需要畢業(yè)生調整心態(tài),也需要切實可行的政策來引導。“代償制度”的實施,在完善高校資助體系,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yè)生面向基層就業(yè)等方面有積極意義,可謂一舉多得。 

          著力點-- 

          職業(yè)教育 “百億工程” 

          2006年,職業(yè)教育的“利好”消息不斷傳來,政府對職業(yè)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扶持超過以往。“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投入140億元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 

          國家將至少安排專項資金20億元支持100所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這是中央財政對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首次巨額投入。 

          國家對中高等職業(yè)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預計為25億元;中央財政“十一五”期間將安排40億元,從2006年起每年安排8億元設立中等職業(yè)教育國家助學金;國家發(fā)改委和教育部目前正共同實施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計劃和高水平示范性中職學校建設計劃;教育部出臺政策,在全國107所職業(yè)學校試點半工半讀制度;中央還將對職業(yè)院校師資培訓投入經費。 

          點評:中央財政把這么多錢投向職業(yè)教育,對于中國職業(yè)教育而言,可謂雪中送炭。有了資金投入,有了政策扶持,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獲得了強大的助推力。職業(yè)教育眼下要考慮的是如何有所作為,在提高辦學質量上下功夫,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難點―― 

          高考改革 “破冰”前行 

          今年初,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實行自主招生。經過兩所高校自主命題考試和高考,共有500多名考生被錄取。其中復旦大學的200多名學生不按專業(yè)錄取,而是統(tǒng)一被新生學院錄取。有人認為復旦、上海交大的招生改革“是中國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舉”,但也有人擔心這樣的改革能否保證公平、公正。 

          教育部批準了廣東、山東、海南、寧夏等4個省區(qū)200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江蘇省的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已上報教育部,正在論證中。這5個省區(qū)都是實行新課程改革的省份,因而,他們的高考改革格外引人注目。 

          點評:其實,高校招生和考試改革一直在穩(wěn)步推進。“一考定終身,分數論英雄”,弊端多多,早已成為選拔創(chuàng)新人才的桎梏。但高考究竟應當怎樣改,人們卻始終難以達成共識。不少人認為,高考不是最好的制度,但也不是最壞的制度,改得不好還不如不改。復旦、上海交大的改革雖然涉及面不大,而且引起不少意見和爭議,但這種“破冰之舉”的意義值得肯定和重視。 

          焦點―― 

          高教質量 防止“虛胖” 

          年底,一則有關研究生報名的消息引起人們關注:目前,有128.2萬人報名參加200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研報名人數在連續(xù)多年以十余萬計增長后增速放緩。 

          5月19日召開的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招生管理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適當控制高校招生增長幅度,穩(wěn)定招生規(guī)模,切實把發(fā)展高等教育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 

          自1999年高等教育擴大招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迅速擴大,毛入學率年年攀升,從1998年的9.8%上升到2002年的15%,繼而上升到2005年的21%。我國成為世界上高等教育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 

          擴招是應人民群眾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之需,然而,連年大幅擴招帶來的負面效應也在顯現。暫不說大學生就業(yè)難,今年以來西安等地出現的大批量大學生因考試不合格而勸退的消息引發(fā)了人們對高等教育質量的關注。 

          點評:單純量的增長并不意味著質量的提高,就像人一味地長高長胖并不意味著強壯。在高等教育達到一定規(guī)模之后,把發(fā)展高等教育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確實是明智之舉。只有規(guī)模、質量、結構、效益協(xié)調發(fā)展,高等教育才能走上健康軌道。 

          薄弱點―― 

          校園安全 敲響警鐘 

          11月20日,國務院召開全國加強中小學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以學校安全工作為重點,加強學校管理,共建和諧校園。 

          而在此之前不久,江西省都昌縣土塘中學發(fā)生學生擁擠踩踏事件,致使6名學生死亡,90余人受傷受驚嚇住院。在會議召開的第二天,黑龍江省雙城市一輛滿載小學生的非法“校車”發(fā)生墜橋翻車事故,8名小學生不幸身亡,39人受傷。12月4日晚,山西省蒲縣蒲城鎮(zhèn)南曜村教學點發(fā)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件,6名小學生被奪去寶貴的生命。 

          為了切實保障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的安全,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日前開始實施。但愿,孩子們每天都能夠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 

          點評:中央三令五申要高度重視學校安全,而學生群死群傷的惡性事件卻接連不斷、令人痛心。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管理上。學校管理中的種種弊端和疏漏,已成為影響校園穩(wěn)定的關鍵因素。呵護學生生命安全,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政府部門沒理由敷衍推諉,社會各界也不應漠然視之!

        [2006教育六大看點(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新教師的教育夢演講稿

        2.

        3.

        4.教師教育名言格言

        5.

        6.音樂教師的教育故事

        7.

        8.教育信息中心實習報告

        9.

        10.教師教育故事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