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雙遼市雙山鎮中學 李乃東
教學目的: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作者貶居生活中的情感狀態。
理解作者移步換景、定點特寫、寓情于景、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情感變化的原因。
將小石潭景色描寫和作者情感相結合的寓情于景的寫法。
教學難點:樂與憂的復雜情感及其變化。
一、溫故知新:
1、本文選自《 》,作者( )字( ),( )著名的文學家( )之一,他曾被貶( ),并寫下了有連續性的山水游記多篇,合稱《永州八記》。
2、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1)、水尤清冽( ),(2)、可百許頭( ),
(3)、斗折蛇行( )、( ),(4)犬牙差互( ),
(5)、凄神寒骨( )、( ),(6)、悄愴幽邃( )
3、用原文語句填空:
(1)、本文從“ ”一句中可以看出小石潭是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皆若空游無所依”與上文“ ”一句相呼應。
(2)、有八個字不僅高度地概括了潭中氣氛,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憂傷悲涼的心境,這八個字是:( )。
[以上各題投影顯示。由三名學生上黑板做,其余的學生在下面做。最后教師總結]
二、整體感悟
讀課文,說一說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寫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
[投影顯示上面問題。教師要求學生邊讀書,邊思考上面問題。師生共同討論后,教師明確:
1、寫作順序: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石潭源流―――潭中氣氛
2、小石潭的特點:幽靜
3、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三、研讀賞析
[投影顯示下面各題。教師要求:按前后桌四人一組,分小組討論,并做好紀錄,準備在班級討論發言用]
1讀第一段,想一想,作者是如何發現小石潭的?作者初見小石潭的心情如何?在這段景物描寫中,作者用的是先聞其聲,后見其景的“移步換景”的寫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師生共同討論后,教師明確:
(1)、是這樣發現小石潭的:“從小丘――――――下見小潭”
(2)、作者的心情是:“心樂之”
(3)、先聞其聲:隔簧竹聞水聲。后見其景:伐竹取道,下見小潭。看到了哪些景物:竹林、潭水、千姿百態的石頭。岸邊的景物:“青樹翠蔓,蒙洛搖綴,參差披拂!
板書:移步換景 隔 聞 伐 取 見
好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的動感畫面。]
2、讀第二段,這段景物描寫極為神妙,想一想作者寫游魚、日光、魚的影子等景物的目的是什麼?是一種什麼寫法?《記承天寺夜游》中也有一段這樣描寫,是哪幾句?接著寫水中的魚時,采用了什麼寫法?突出了魚的活躍,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師生共同討論后,教師明確:“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神妙在: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通過游魚、日光、魚的影子,來側面烘托潭水,及潭水的清澈透明!队洺刑焖乱褂巍分小巴ハ氯绶e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也用了這種方法。接下來寫游魚時,用了動靜結合的方法。
作者在上一段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這一段將鏡頭直接對準小石潭,采用了定點特寫的寫法。
“似與游者相樂”魚兒好像是在與游人一同享受著快樂。魚,多麼富有人情味!這觸動了作者的情懷,水之清,魚之樂給這位心靈破碎散文家帶來片刻的歡悅之情。
由“心樂之”到“似與游者相樂”這種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寫法正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突出特色。]
3、文章中比喻句子用得精巧傳神、清新自然恰到好處,試找比喻句子并做簡要分析。
[學生先找出比喻的句子,師生共同研討后,教師明確:
(1)、文章開篇以“如鳴佩環”比喻水聲的清脆悅耳,給人如聞其聲之感。
(2)寫潭水的清澈透明,以游魚在潭中“皆若空游無所依”設喻,則水的清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
(3)“斗折蛇行”,“斗折”:比喻溪身如北斗七星那樣曲折,為靜態,“蛇行”:比喻溪流似銀蛇那樣游走,為動勢。
(4)“犬牙差互”小溪的兩岸則像狗牙那樣參差交錯。
本文比喻自然新巧,恰到好處。作者用比喻創造的獨特的視覺形象,都給人以如見其景、伸手可掬的實感。]
4、“一切景語皆情語”聯系全文想一想,作者通過景物描寫,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在文學作品中,沒有單純的景物描寫。景物描寫中都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作者極力描寫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這小石潭的幽靜,浸透到人的心靈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結合起來,寫出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貶居孤凄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在這里作者把自己的不幸遭遇、思想感情融為自然風景的描繪之中,這種寫法是寓情于景。
板書: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專題討論:
1、伏筆:(1)、“伐竹取道”為下文“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ǎ玻、“水尤清冽”為第二段描寫水清埋下伏筆
(3)、“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為后文“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埋下伏筆。從“心樂之”、“似于游者相樂”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是本文的一條感情線索,作者借被遺棄于荒遠地區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這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2、問:文章前面寫“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的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凄涼的心情出來。]
四、拓展延伸
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和酈道元的《水經注》被譽為我國古代游記文學的“雙璧”,你知道他們的作品之間有什麼不同嗎?
[師生共同復習酈道元的《三峽》。師生討論后,教師明確:柳宗元的《永州八記》,畫廊式地展現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勝景,繼承了酈道元《水經注》的傳統而有所發展!端涀ⅰ肥堑乩頃,對景物多客觀描寫,少主觀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則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為自然風景的描繪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遺棄于荒遠地區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
師生共同討論柳宗元的其他作品:《江雪》、《捕蛇者說》等。]
五、作業(略)
板書設計
發現小石潭 :隔、聞、伐、取、見 移步換景
潭水:清、側面描寫
潭中景物 定點特寫
游魚: 動靜結合 抒發在寂寞處境中
小石潭記
溪身: 斗折蛇行 悲涼凄苦的情感
小潭源流 精巧傳神
岸勢: 犬牙差互 。ū扔鳎
潭中氣氛: 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參賽者:李乃東,44歲,中教一級語文教師,從事語文教學21年。
吉林省雙遼市雙山鎮中學教師
郵編:136408
手機:13630968856
郵箱:jllnd@163.com
尊敬的管理員同志:如能采用,只希望得到證書,因為它對我太重要了。我今年只差0.6分與中學高級教師失之交臂!
作者郵箱: jllnd@163.com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小石潭記復習教案
2.小石潭記的教案
3.小石潭記教學教案
4.小石潭記教案
5.小石潭記課件
8.小石潭記微課教案
10.小石潭記導游詞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