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議論文寫作訓練系列(二)議論文的結構(高三)

      發布時間:2016-10-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編輯  劉加軍 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

      第一部分  內容解讀

      高考考綱關于作文基礎等級的第四條要求是“結構完整,語言通順”。本次作文訓練重在訓練議論文的結構方式。“結構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貫,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掌握議論文的一般套路和一般的結構方式。

       議論的思路有千千萬萬,但是適合同學寫作的最基本的套路還是“提出問題(提出中心論點)--分析問題(論證中心論點)--解決問題”(總結)這種結構模式。無論文章最后呈現出怎樣的特色,最基本的模式一般是不會變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拿到一個作文題往往不知從何想起,掌握了這種基本套路就能解決怎樣想的問題,同時也會避免因結構不完整而造成的丟分問題。

      在三個部分中“分析問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是運用論據對中心論點進行分析論證的過程,我們通常把它稱為“本論”部分,它通常有以下幾種結構形式:

      (1)、并列式結構。

      即從幾個并列平行的層次論證中心論點的結構方式。它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分論點并列式。即把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平行的、并列的分論點,依次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或闡述。

      例如:

      2006年湖南滿分作文《談意氣》中,作者首先通過一組排比巧妙的推出文章的觀點:“舍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是成功的基石。”然后在本論部分設置三個并列的分論點:“舍我其誰的意氣,使人奮起” ;“獻身理想的意氣,使人勇敢”;“勇于探索的意氣,是人們發揮潛能的金鑰匙”,并通過大量事實進行論證。最后得出結論,并用號召式結束全篇。這種結構,便于讀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

      第二種是論據并列式。主體部分是橫向展開的,各層次之間是并列關系。在論證過程中,為了充分擺事實,講道理,把幾個論據并列起來,這幾個論據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

      例如:

      在吳晗的文章《談骨氣》中,作者一開始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然后在本論部分依次平行列舉了“文天祥面對威逼利誘,寧死不屈,英勇就義”、“齊人不食嗟來之食”和“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也不屈服”這樣三個事例有力地證明了文章的中心論點。

      在運用并列式結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并列的內容要各自獨立,并列平行,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且圍繞一個中心。

      2、選擇的分論點從數量上說,一般不能少于三個方面,且分類標準要清晰一致。

      3、要避免從同一角度選擇論據;從同一角度選擇論據,就缺乏廣度,導致論據復沓單調,論證也就顯得以偏概全、蒼白無力;而《談骨氣》三個例子是三種不同類型的“骨氣”的體現:文天祥側重于體現“富貴不能淫”,饑者側重于體現“貧賤不能移”,聞一多側重于體現“威武不能屈”;三個形象,文天祥是丞相,窮苦人是平民百姓,聞一多是民主戰士,分別代表了不同的階層,有古有今,象這樣從不同角度選擇論據,既豐富全面,使論證廣泛展開,又典型精練,使文章嚴謹有力。

      (2)、對照式結構。

      即在本論部分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分論點或選用正反兩方面的論據進行對比論證的結構方式。它的特點是兩種看法或論據之間為一正一反的關系,或通過正反對比明辨事非,或通過正反襯比突出其中一個方面的正確性。這種結構方式能起到對比鮮明、突出深化觀點的作用。

      例如:

      在高考優秀作文《有感于六十年前的今天》中,作者從對抗戰勝利的追憶談起,提出了文章觀點:“精誠團結是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接著作者聯系歷史從正反進行對比論證,“由于內戰導致內耗慘重,一盤散沙,致使泱泱大國慘糟日寇蹂躪”,正是 “全民族的空前團結,讓我們形成了合力,打敗了侵略者,使我們的民族獲得了新生”。在先反后正的論證中,突出強調出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鮮明的彰顯了作者的態度。

      使用對照式結構時應注意:

      1.對比必須鮮明、強烈,通過是與非、功與過、榮與辱的對照,鮮明突出事物的特征。

      2.字里行間要滲透作者的褒貶、愛憎之情。

      (3)、層進式結構。

      即本論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的關系安排層次的結構方式。它主要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基本結構是在論述了“為什么”后,進一步指出“怎么樣”, 由此及彼,環環相扣。

      例如:

      2006年廣東優秀作文《雕刻心中的天使》一文中,作者先在文章開頭闡釋了天使的內涵,接著提出觀點:“現實生活中須要雕刻天使”,然后作者分析“為什么要雕刻天使”:--人與人之間失去了昔日的和睦和信任,世界變得越來越冷漠,最后作者告訴我們“應該怎樣雕刻天使”--用真善美來雕刻。這種結構使文章更顯深刻。

      第二種基本結構是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層層深入。

         例如:

          高考作文《要做老實人》一文,本論部分作者分了三個層次對中心論點加以論證,第一層先說“做一個老實人,對自己是一種莫大的享受”,第二層再說“做一個老實人,對別人是一種莫大的尊重”,第三層最后說“做一個老實人,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莫大貢獻”。文章分別從對己、對人、對整個社會三個角度由近及遠加以論述,這三個方面是層層深入的,從而構成了層進式結構,使文章說理更有說服力。

           在運用層進式結構時要注意: 

      文章各層次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前后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改動,否則就會影響文章的說理邏輯。

      (4)、總分式結構。

      即文章層次之間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它主要有三種方式:1.先總后分;2.先分后總;3.先總說,后分說,再總說。 

      例如:

      2006年福建優秀作文《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運用了總分總這種結構:在開頭一段引入之后,作者在主體部分首先指出“在我的心中,戈多是現代人心中已久違的精神的寧靜、思想的澄明。”然后作者從三個方面分說了戈多這一形象的象征意義:“戈多是信念”、“戈多是理想”、“戈多是道德”,然后得出結論:“如果我們堅定了人生信念,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帶著道德上路,那么就會發現“戈多”已在我們面前。”與開頭形成呼應。這種先總說后分說再總結的結構方式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使用總分式結構形式應注意:

      分總之間必須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分述部分要圍繞總述的中心進行,總述部分應是分述的總綱或水到渠成的總結,只有這樣文章才能渾然一體。

      第二部分  專項訓練

      (一)結合你對材料要求的理解,列出以下作文的結構提綱,要求要凸現出作文的結構方式特點。

      1.請以“開卷有益”為標題,嘗試分別運用以上列舉的四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構思議論文的結構提綱。 

      2.閱讀下面文字,自選角度、選擇某種結構方式,寫出議論文的結構提綱。 

      當一位大使問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成功的秘訣時,安南講了這樣一件往事:我至今記得17時老師給我們上的一堂課,老師手里拿著一張畫有一個黑點的白紙,他問我們:“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我們齊聲回答:“一個黑點!”這時,老師說:“難道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這張白紙嗎?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們可不要這樣啊!”

      3.閱讀下面一段話,根據要求作文。

      一個孩子到果園去,看見爺爺正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果樹上的一些枝條剪下來,小孩拿起一根枝條,說:“爺爺,他們長得好好的,你把它們剪掉多可惜!”爺爺說:傻孩子,剪掉它們,果樹才能長得更好呢!

      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全面理解材料,自擬題目,運用并列式或對照式結構,構思一篇議論文的結構提綱。 

      4.閱讀下面文字,自選角度、運用層進式結構方式,寫出議論文的結構提綱。

      樹上有一只很誘人的蘋果熟了。因為太高,踮起腳都夠不著,只好搬來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蘋果突然脫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團果泥。

      這便是生活中所謂的無奈--眼看到手,卻又失去。但不算白費力,至少,我知道了這只蘋果不屬于我。如果這時從木梯上下來,再去摘其他樹上的也不算晚。

      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從本質上講,都是成功的。

      (二)閱讀下面高考優秀作文,并且整理出文章的結構提綱。

      5.面對尷尬的答卷

          

      人生于世,難免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或給你意外驚喜,或給你帶來尷尬,無論是達官貴人,一介村夫還是黃口乳兒都免不了與尷尬相遇,它不期而至時,你是否能給這份答卷正確的填涂呢?  

          尷尬的答卷是一份開放性的試題,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解答。而每一種解答卻又揭示著一種人生態度。

          你是否有上前拍一位同學肩膀卻發現一張陌生面孔的經歷呢?你是否有與小販討價還價半天卻發現沒帶錢包的啼笑皆非呢? 當尷尬向你走來,你可能想左沖右撞的逃離,其實根本無須這樣,尷尬只是不小心撞到了你,也許你還未來得及懊悔或煩惱,它所帶來的不快已被你的率真不解自化了呢?這樣的你,便在答卷上勾下了輕松的一筆。

          而有些人的尷尬是自找的,這樣的試卷他是注定無法及格,他們的尷尬,是秦檜夫婦跪于岳飛墓前愧對青山白骨的無地自容;是汪精衛淹沒于國人唾罵和主子面前討好的度日如年:是附庸風雅的貴族被蕭伯納“感冒也是流行”反唇相譏時的啞口無言……。這時,他們先是害怕,繼而冒汗,繼而勃然大怒,百般辯解;或作高深莫測狀卻怕得要命,對這些人,“最真才是尷尬時”。試問以一張虛假的面孔,又怎能給人生答卷正確的回復呢?

          但有些人,以他們的處境本應尷尬,然而卻又不曾尷尬,司馬遷遭宮刑是何等的屈辱;朱自清拍案而起不要美援救濟糧時是何等貧困與凄涼;幾進西藏的人民公仆孔繁森殉職時身上只有幾元錢,以某些人來看,他們夠尷尬。然而在無私的歷史和人民面前,他們何嘗尷尬過,他們的答卷,是大公無私的浩然正氣,是英雄悲歌的千古絕唱,他們不僅拿得滿分,更用這張試卷譜出一曲“滿江紅”。

          面對尷尬,還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理解與態度,可以說,答案是多種多樣的,它就如一面魔鏡,照出每個人的本來面目,無論是素面朝天的,還是肚子里花花腸子一堆的,都要經歷這一考驗。但只要你是真心做答,無愧于自己的良心,你的答案定能及格,眾生百態,只能說是豐富多彩,但那些仍要戴著面具的人,則只能問一句:尷尬,何以直面!?

      6.必須跨過這道坎

       

      浩浩長江,從唐古拉山綿延而下,一路上有急流險灘,也有懸泉瀑布,可江水總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和誓要與汪洋相匯的決心越過一個個橫在面前的阻礙,最終與東海相擁。生活亦是如此,它從來不是一條康莊大道,沿著既定的軌跡便能達到理想的高地,總有那么一道道坎阻擋著前行的步伐。于是很多人停在了追夢的路上,而只有那些跨過了生命的坎坷的人才最終得到了夢想,找到了真理,迎來了光明和希望。 

      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上,面對懷疑和睥倪的目光,請告訴自己:必須跨過這道坎,因為只有跨過了方能實現理想和追求,晦暗蕭索的街頭,一個孤單的身影正在挨家挨戶地敲門訴說著自己的理念,伊莎多拉鄧肯,后現代舞的開拓者,她知道橫在她面前的這道坎是芭蕾至高無上的地位,是眾人懷疑的目光。 可是憑著滿腔熱情與對舞蹈的熱愛,弱小的女子從沒有放棄,她知道她能夠也必須跨過這道坎,于是她成功了,她成了那個“一條腿跨過洛基山脈,雙手從大西洋伸向太平洋,額前星光燦爛”的人,而人們早已忘了她連續一周啃西紅柿的日子。 

      帶著熱情和執著上路,堅定地告訴自己:必須跨過這道坎,那么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我們便會堅信,跨過了它,理想的高地就在前方。 

      在探求光明的路途上,面對黑暗和絕望,請告訴自己:必須跨過這道坎,因為只有跨過了方能得到光明與希望,英吉利海峽的潮水擊打著岸堤,水氣氤氳模糊了眼前的景致。戴高樂佇立在岸邊眺望,彼岸是他深愛的法蘭西,可是橫在他面前的是英吉利海峽以及法西斯的重裝鐵甲卻是難以逾越的坎,然而戴高樂從未放棄,從BBC中擲地有聲的宣告到艱難組建起的自由法國,信念和責任告訴戴高樂必須跨過這道坎,于是他成功了,他成了那個帶領法國人重回凱旋門的鐵血將軍,而人們早已忘了他離開諾曼底時的孤單身影。 

      帶著信念和責任上路,堅定地告訴自己必須跨過這道坎,那么面對絕望和黑暗時,我們便會堅信越過了它,黎明的曙光就在前方。 

      跨過這道坎,坎是什么?不僅僅是生活中的失意,也不僅僅是眼前的困難,更是自己的心坎,心中對于未來的不確定與前行途中的退縮。 

      跨過這道坎,如何去跨?不是只憑嘴上說說,不是只用雙眼觀望,而是用信念去征服,用行動去逾越,憑著執著與堅強克服生命中的一個個障礙。

      必須抱有希望,必須戰勝自我,必須跨過這道坎。請堅信,坎坷過后便是平原,理想的高地便在遠方。

      【參考提示】

      (1). 并列式:可以先確定觀點“開卷有益”,然后論述讀書可以增長知識,讀書可以怡人性情,讀書可以陶冶情操,讀書可以學會思考方法,讀書可以指導實踐等,從幾個角度論證觀點。

      (2). 遞進式:可以先確定觀點“開卷有益”,然后,分析為什么要讀書,讀書有什么重要意義,最后要分析怎樣讀書才能真正獲益(可從道德,方法,態度,實踐等角度切入)。

      (3). 對照式:可以先確定觀點“開卷有益”,然后,分段寫“開卷有益”“不開卷有害”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突出開卷的重要性。

      (4). 總分式:先明確觀點“開卷有益”后,可以先概括強調讀書的重大作用和意義;然后可以分別論述讀書對于品德修養、人際關系、日常工作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最后再總結強調。

       

      [議論文寫作訓練系列(二)議論文的結構(高三)]相關文章:

      1.寫作議論文教學反思

      2.美德的議論文

      3.關于變通的議論文

      4.網絡的議論文

      5.自信的議論文

      6.規則與道德議論文

      7.以道德為題的議論文

      8.等待為題的議論文

      9.以信心為題的議論文

      10.關于環保的議論文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在线 | 亚洲美乳中文字幕 | 久久久精亚洲二区 | 色成年激情久久综合 | 性网站性在线观看 | 中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編輯  劉加軍 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

        第一部分  內容解讀

        高考考綱關于作文基礎等級的第四條要求是“結構完整,語言通順”。本次作文訓練重在訓練議論文的結構方式。“結構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貫,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掌握議論文的一般套路和一般的結構方式。

         議論的思路有千千萬萬,但是適合同學寫作的最基本的套路還是“提出問題(提出中心論點)--分析問題(論證中心論點)--解決問題”(總結)這種結構模式。無論文章最后呈現出怎樣的特色,最基本的模式一般是不會變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拿到一個作文題往往不知從何想起,掌握了這種基本套路就能解決怎樣想的問題,同時也會避免因結構不完整而造成的丟分問題。

        在三個部分中“分析問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是運用論據對中心論點進行分析論證的過程,我們通常把它稱為“本論”部分,它通常有以下幾種結構形式:

        (1)、并列式結構。

        即從幾個并列平行的層次論證中心論點的結構方式。它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分論點并列式。即把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平行的、并列的分論點,依次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或闡述。

        例如:

        2006年湖南滿分作文《談意氣》中,作者首先通過一組排比巧妙的推出文章的觀點:“舍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是成功的基石。”然后在本論部分設置三個并列的分論點:“舍我其誰的意氣,使人奮起” ;“獻身理想的意氣,使人勇敢”;“勇于探索的意氣,是人們發揮潛能的金鑰匙”,并通過大量事實進行論證。最后得出結論,并用號召式結束全篇。這種結構,便于讀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

        第二種是論據并列式。主體部分是橫向展開的,各層次之間是并列關系。在論證過程中,為了充分擺事實,講道理,把幾個論據并列起來,這幾個論據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

        例如:

        在吳晗的文章《談骨氣》中,作者一開始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然后在本論部分依次平行列舉了“文天祥面對威逼利誘,寧死不屈,英勇就義”、“齊人不食嗟來之食”和“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也不屈服”這樣三個事例有力地證明了文章的中心論點。

        在運用并列式結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并列的內容要各自獨立,并列平行,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且圍繞一個中心。

        2、選擇的分論點從數量上說,一般不能少于三個方面,且分類標準要清晰一致。

        3、要避免從同一角度選擇論據;從同一角度選擇論據,就缺乏廣度,導致論據復沓單調,論證也就顯得以偏概全、蒼白無力;而《談骨氣》三個例子是三種不同類型的“骨氣”的體現:文天祥側重于體現“富貴不能淫”,饑者側重于體現“貧賤不能移”,聞一多側重于體現“威武不能屈”;三個形象,文天祥是丞相,窮苦人是平民百姓,聞一多是民主戰士,分別代表了不同的階層,有古有今,象這樣從不同角度選擇論據,既豐富全面,使論證廣泛展開,又典型精練,使文章嚴謹有力。

        (2)、對照式結構。

        即在本論部分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分論點或選用正反兩方面的論據進行對比論證的結構方式。它的特點是兩種看法或論據之間為一正一反的關系,或通過正反對比明辨事非,或通過正反襯比突出其中一個方面的正確性。這種結構方式能起到對比鮮明、突出深化觀點的作用。

        例如:

        在高考優秀作文《有感于六十年前的今天》中,作者從對抗戰勝利的追憶談起,提出了文章觀點:“精誠團結是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接著作者聯系歷史從正反進行對比論證,“由于內戰導致內耗慘重,一盤散沙,致使泱泱大國慘糟日寇蹂躪”,正是 “全民族的空前團結,讓我們形成了合力,打敗了侵略者,使我們的民族獲得了新生”。在先反后正的論證中,突出強調出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鮮明的彰顯了作者的態度。

        使用對照式結構時應注意:

        1.對比必須鮮明、強烈,通過是與非、功與過、榮與辱的對照,鮮明突出事物的特征。

        2.字里行間要滲透作者的褒貶、愛憎之情。

        (3)、層進式結構。

        即本論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的關系安排層次的結構方式。它主要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基本結構是在論述了“為什么”后,進一步指出“怎么樣”, 由此及彼,環環相扣。

        例如:

        2006年廣東優秀作文《雕刻心中的天使》一文中,作者先在文章開頭闡釋了天使的內涵,接著提出觀點:“現實生活中須要雕刻天使”,然后作者分析“為什么要雕刻天使”:--人與人之間失去了昔日的和睦和信任,世界變得越來越冷漠,最后作者告訴我們“應該怎樣雕刻天使”--用真善美來雕刻。這種結構使文章更顯深刻。

        第二種基本結構是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層層深入。

           例如:

            高考作文《要做老實人》一文,本論部分作者分了三個層次對中心論點加以論證,第一層先說“做一個老實人,對自己是一種莫大的享受”,第二層再說“做一個老實人,對別人是一種莫大的尊重”,第三層最后說“做一個老實人,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莫大貢獻”。文章分別從對己、對人、對整個社會三個角度由近及遠加以論述,這三個方面是層層深入的,從而構成了層進式結構,使文章說理更有說服力。

             在運用層進式結構時要注意: 

        文章各層次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前后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改動,否則就會影響文章的說理邏輯。

        (4)、總分式結構。

        即文章層次之間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它主要有三種方式:1.先總后分;2.先分后總;3.先總說,后分說,再總說。 

        例如:

        2006年福建優秀作文《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運用了總分總這種結構:在開頭一段引入之后,作者在主體部分首先指出“在我的心中,戈多是現代人心中已久違的精神的寧靜、思想的澄明。”然后作者從三個方面分說了戈多這一形象的象征意義:“戈多是信念”、“戈多是理想”、“戈多是道德”,然后得出結論:“如果我們堅定了人生信念,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帶著道德上路,那么就會發現“戈多”已在我們面前。”與開頭形成呼應。這種先總說后分說再總結的結構方式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使用總分式結構形式應注意:

        分總之間必須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分述部分要圍繞總述的中心進行,總述部分應是分述的總綱或水到渠成的總結,只有這樣文章才能渾然一體。

        第二部分  專項訓練

        (一)結合你對材料要求的理解,列出以下作文的結構提綱,要求要凸現出作文的結構方式特點。

        1.請以“開卷有益”為標題,嘗試分別運用以上列舉的四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構思議論文的結構提綱。 

        2.閱讀下面文字,自選角度、選擇某種結構方式,寫出議論文的結構提綱。 

        當一位大使問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成功的秘訣時,安南講了這樣一件往事:我至今記得17時老師給我們上的一堂課,老師手里拿著一張畫有一個黑點的白紙,他問我們:“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我們齊聲回答:“一個黑點!”這時,老師說:“難道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這張白紙嗎?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們可不要這樣啊!”

        3.閱讀下面一段話,根據要求作文。

        一個孩子到果園去,看見爺爺正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果樹上的一些枝條剪下來,小孩拿起一根枝條,說:“爺爺,他們長得好好的,你把它們剪掉多可惜!”爺爺說:傻孩子,剪掉它們,果樹才能長得更好呢!

        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全面理解材料,自擬題目,運用并列式或對照式結構,構思一篇議論文的結構提綱。 

        4.閱讀下面文字,自選角度、運用層進式結構方式,寫出議論文的結構提綱。

        樹上有一只很誘人的蘋果熟了。因為太高,踮起腳都夠不著,只好搬來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蘋果突然脫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團果泥。

        這便是生活中所謂的無奈--眼看到手,卻又失去。但不算白費力,至少,我知道了這只蘋果不屬于我。如果這時從木梯上下來,再去摘其他樹上的也不算晚。

        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從本質上講,都是成功的。

        (二)閱讀下面高考優秀作文,并且整理出文章的結構提綱。

        5.面對尷尬的答卷

            

        人生于世,難免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或給你意外驚喜,或給你帶來尷尬,無論是達官貴人,一介村夫還是黃口乳兒都免不了與尷尬相遇,它不期而至時,你是否能給這份答卷正確的填涂呢?  

            尷尬的答卷是一份開放性的試題,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解答。而每一種解答卻又揭示著一種人生態度。

            你是否有上前拍一位同學肩膀卻發現一張陌生面孔的經歷呢?你是否有與小販討價還價半天卻發現沒帶錢包的啼笑皆非呢? 當尷尬向你走來,你可能想左沖右撞的逃離,其實根本無須這樣,尷尬只是不小心撞到了你,也許你還未來得及懊悔或煩惱,它所帶來的不快已被你的率真不解自化了呢?這樣的你,便在答卷上勾下了輕松的一筆。

            而有些人的尷尬是自找的,這樣的試卷他是注定無法及格,他們的尷尬,是秦檜夫婦跪于岳飛墓前愧對青山白骨的無地自容;是汪精衛淹沒于國人唾罵和主子面前討好的度日如年:是附庸風雅的貴族被蕭伯納“感冒也是流行”反唇相譏時的啞口無言……。這時,他們先是害怕,繼而冒汗,繼而勃然大怒,百般辯解;或作高深莫測狀卻怕得要命,對這些人,“最真才是尷尬時”。試問以一張虛假的面孔,又怎能給人生答卷正確的回復呢?

            但有些人,以他們的處境本應尷尬,然而卻又不曾尷尬,司馬遷遭宮刑是何等的屈辱;朱自清拍案而起不要美援救濟糧時是何等貧困與凄涼;幾進西藏的人民公仆孔繁森殉職時身上只有幾元錢,以某些人來看,他們夠尷尬。然而在無私的歷史和人民面前,他們何嘗尷尬過,他們的答卷,是大公無私的浩然正氣,是英雄悲歌的千古絕唱,他們不僅拿得滿分,更用這張試卷譜出一曲“滿江紅”。

            面對尷尬,還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理解與態度,可以說,答案是多種多樣的,它就如一面魔鏡,照出每個人的本來面目,無論是素面朝天的,還是肚子里花花腸子一堆的,都要經歷這一考驗。但只要你是真心做答,無愧于自己的良心,你的答案定能及格,眾生百態,只能說是豐富多彩,但那些仍要戴著面具的人,則只能問一句:尷尬,何以直面!?

        6.必須跨過這道坎

         

        浩浩長江,從唐古拉山綿延而下,一路上有急流險灘,也有懸泉瀑布,可江水總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和誓要與汪洋相匯的決心越過一個個橫在面前的阻礙,最終與東海相擁。生活亦是如此,它從來不是一條康莊大道,沿著既定的軌跡便能達到理想的高地,總有那么一道道坎阻擋著前行的步伐。于是很多人停在了追夢的路上,而只有那些跨過了生命的坎坷的人才最終得到了夢想,找到了真理,迎來了光明和希望。 

        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上,面對懷疑和睥倪的目光,請告訴自己:必須跨過這道坎,因為只有跨過了方能實現理想和追求,晦暗蕭索的街頭,一個孤單的身影正在挨家挨戶地敲門訴說著自己的理念,伊莎多拉鄧肯,后現代舞的開拓者,她知道橫在她面前的這道坎是芭蕾至高無上的地位,是眾人懷疑的目光。 可是憑著滿腔熱情與對舞蹈的熱愛,弱小的女子從沒有放棄,她知道她能夠也必須跨過這道坎,于是她成功了,她成了那個“一條腿跨過洛基山脈,雙手從大西洋伸向太平洋,額前星光燦爛”的人,而人們早已忘了她連續一周啃西紅柿的日子。 

        帶著熱情和執著上路,堅定地告訴自己:必須跨過這道坎,那么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我們便會堅信,跨過了它,理想的高地就在前方。 

        在探求光明的路途上,面對黑暗和絕望,請告訴自己:必須跨過這道坎,因為只有跨過了方能得到光明與希望,英吉利海峽的潮水擊打著岸堤,水氣氤氳模糊了眼前的景致。戴高樂佇立在岸邊眺望,彼岸是他深愛的法蘭西,可是橫在他面前的是英吉利海峽以及法西斯的重裝鐵甲卻是難以逾越的坎,然而戴高樂從未放棄,從BBC中擲地有聲的宣告到艱難組建起的自由法國,信念和責任告訴戴高樂必須跨過這道坎,于是他成功了,他成了那個帶領法國人重回凱旋門的鐵血將軍,而人們早已忘了他離開諾曼底時的孤單身影。 

        帶著信念和責任上路,堅定地告訴自己必須跨過這道坎,那么面對絕望和黑暗時,我們便會堅信越過了它,黎明的曙光就在前方。 

        跨過這道坎,坎是什么?不僅僅是生活中的失意,也不僅僅是眼前的困難,更是自己的心坎,心中對于未來的不確定與前行途中的退縮。 

        跨過這道坎,如何去跨?不是只憑嘴上說說,不是只用雙眼觀望,而是用信念去征服,用行動去逾越,憑著執著與堅強克服生命中的一個個障礙。

        必須抱有希望,必須戰勝自我,必須跨過這道坎。請堅信,坎坷過后便是平原,理想的高地便在遠方。

        【參考提示】

        (1). 并列式:可以先確定觀點“開卷有益”,然后論述讀書可以增長知識,讀書可以怡人性情,讀書可以陶冶情操,讀書可以學會思考方法,讀書可以指導實踐等,從幾個角度論證觀點。

        (2). 遞進式:可以先確定觀點“開卷有益”,然后,分析為什么要讀書,讀書有什么重要意義,最后要分析怎樣讀書才能真正獲益(可從道德,方法,態度,實踐等角度切入)。

        (3). 對照式:可以先確定觀點“開卷有益”,然后,分段寫“開卷有益”“不開卷有害”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突出開卷的重要性。

        (4). 總分式:先明確觀點“開卷有益”后,可以先概括強調讀書的重大作用和意義;然后可以分別論述讀書對于品德修養、人際關系、日常工作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最后再總結強調。

         

        [議論文寫作訓練系列(二)議論文的結構(高三)]相關文章:

        1.寫作議論文教學反思

        2.美德的議論文

        3.關于變通的議論文

        4.網絡的議論文

        5.自信的議論文

        6.規則與道德議論文

        7.以道德為題的議論文

        8.等待為題的議論文

        9.以信心為題的議論文

        10.關于環保的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