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專題四鑒賞詩歌藝術手法(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8-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或表現手法多種多樣,現將其歸類并分項解說,以便同學們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考點解析]

      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修辭手法,二是表現手法,三是表達方式。

      [出題方式]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修辭手法。

      (3)這種修辭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一、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將內心強烈的感情直接敘述出來。

      例題1: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解析]前兩句寫禮賢下士的賢君,非武則天。實則說自己生不逢時,不遇明君。詩人登臨幽州臺,直接表達功業難成、空懷壯志的悲憤失意心情。

      ***實踐***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做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元稹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①這兩首詩表達了同樣的思想感情,請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②兩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同有異,其相同之外是都在開頭通過      營造了一種      的氣氛。不同之處可以從兩首詩的第三句上看出區別:李白詩    ,元稹詩      ,表達了對朋友遭貶事件的強烈反應。

      [解析]①都表達了對朋友遭遇貶謫的同情、關懷和惆悵、傷感之情(意思對即可)②寫景、悲涼傷感、直抒胸臆 通過畫面描寫

      2、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詩常見的手法。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清風、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

      例題2: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魚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⑴ 作者在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⑵ 這種意境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解析]⑴恬靜幽美的景象: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明月映照,清泉淙淙、翠竹成林。⑵通過對泉水、青松、翠竹、青蓮等景物的描寫,反映了詩人過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

      例題3: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解析]詩人被派經過延安,鎮守邊陲,防御西夏。他離家萬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飛,聽到悲哀的羌管,不禁想起家來,但功業未成,不能回去,因此獨飲濁酒,愁不能寐。情景交融。

      **實踐**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⑴在詩中作者寫哪幾種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⑵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月落、鳥啼、霜滿天、江邊的楓樹、漁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寫出羈旅者孤孑清寥、愁緒滿懷的情感。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如老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實踐***        

                 臺城         韋莊(唐)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思考:詩人寫了什么景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里,但物是人非,往日的榮華一去不返,只剩下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詩人面對此景,不禁為之哀傷感慨。

      3、托物言志

      詩人借具體外物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人物帶有人格化色彩。

      例題4:

      虞世南《蟬》

      垂緌(ruí)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注]垂緌:蟬。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角須,形狀像貴族仕宦下垂的冠纓(帽帶)。

      [解析]借蟬聲遠揚寫那些品格高潔的的人,不需借外物,聲名自然傳播。

      ***實踐***

      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詩,閱讀后回答問題。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1)這首小詩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

      (2)本詩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1)梅花(或“白梅”);耐寒、高潔、芬芳、報春(答對2點即可);(2)襯托,以冰雪林襯梅之堅毅耐寒;對比,與混芳塵的桃李對比顯梅之高潔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 明寫梅花耐寒、清高、敢為天下先的特征,暗寓作者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4、用典

      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等,詩人借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思想感情--對英雄人物的懷念、感慨自己壯志難酬。

      例題5:

      錦瑟 (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解析]借四個典故抒寫過去的經歷、夢想、挫折等,營造朦朧迷離的意境 。

      例題6: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兩個小題

      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l),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 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響入霜鐘(3)。不覺碧山暮, 秋云暗幾重。

      注:(l)綠綺,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3)霜鐘,《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鐘鳴�!惫弊ⅲ骸八祫t鐘鳴,故言知也�!�

      ⑴這首詩寫聽琴,并沒有著重寫彈奏技巧和琴聲,而是把重點放在描寫___________ , 從_______面表現音樂的高妙。

      ⑵頸聯兩處使用典故,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點明自已也是通曉音律之人,“霜鐘”的傳說點明物候時令,此外,這兩處的用典還有更深層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聽者(或;作者自己)的感受上;側(2)作者具有濟蒼生的抱負,也期待著同樣能得到人生的知音(意思對即可)

      ***實踐***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1)、(2)兩題。

                                       慶全庵桃花     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謝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隱居,多次堅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 

      (2)請簡要分析“桃花”在全詩中的作用。

      答案:(1)首句化用《桃花源記》(2)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合了起來。②作者借寫隱居之地桃花開放之景,表達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飛莫遣隨流水,”曲折表現了隱居絕仕之意。(第①可緊扣詩題,第②緊扣第二句,第③緊扣最后兩句及注釋。意思對即可。)

      5、借古抒懷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事件諷喻當朝或抒發自己感慨。如劉禹錫《臺城》:“臺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比娨耘_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6、烘托

      烘托包括兩種,一是正襯,二是反襯。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如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鮮明地襯托出了汪倫對詩人的真摯純潔的深厚感情�!狈匆r是用相反的東西襯托,如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中寫到了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了春澗的寂靜。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的一 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的目的。抑揚按形式可分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兩種。舉個欲抑先揚的例子。如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痹姷那皟删鋸恼嬷P,絲毫不露貶意,仿佛熱烈頌揚文帝求賢若渴,虛懷若谷,和對賈生的贊嘆�?墒亲x了后面兩句,才恍然大悟,原來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嘆服,乃至"夜半虛席",不是為了尋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這究竟是什么樣的求賢,對賢者又究竟意味著什么��!諷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揚而不能達到此效果。

       

      [專題四鑒賞詩歌藝術手法(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2.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3.影視鑒賞教案

      4.專題復習——仿寫教案

      5.高三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6.高三歷史專題復習教案和測試題

      7.《鑒賞家》的教案

      8.邊塞詩歌四首教案

      9.小學環保專題教育教案

      10.關于景物形象的詩歌鑒賞教學教案

      在线咨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在线观看免费网站看v片 | 亚洲欧美国产97综合首页 | 久久高清性色生活片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不卡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 午夜亚洲AⅤ在线影视 |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或表現手法多種多樣,現將其歸類并分項解說,以便同學們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考點解析]

        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修辭手法,二是表現手法,三是表達方式。

        [出題方式]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修辭手法。

        (3)這種修辭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一、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將內心強烈的感情直接敘述出來。

        例題1: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解析]前兩句寫禮賢下士的賢君,非武則天。實則說自己生不逢時,不遇明君。詩人登臨幽州臺,直接表達功業難成、空懷壯志的悲憤失意心情。

        ***實踐***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做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元稹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①這兩首詩表達了同樣的思想感情,請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②兩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同有異,其相同之外是都在開頭通過      營造了一種      的氣氛。不同之處可以從兩首詩的第三句上看出區別:李白詩    ,元稹詩      ,表達了對朋友遭貶事件的強烈反應。

        [解析]①都表達了對朋友遭遇貶謫的同情、關懷和惆悵、傷感之情(意思對即可)②寫景、悲涼傷感、直抒胸臆 通過畫面描寫

        2、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詩常見的手法。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清風、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

        例題2: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魚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⑴ 作者在這首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⑵ 這種意境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解析]⑴恬靜幽美的景象: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的傍晚,明月映照,清泉淙淙、翠竹成林。⑵通過對泉水、青松、翠竹、青蓮等景物的描寫,反映了詩人過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

        例題3: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解析]詩人被派經過延安,鎮守邊陲,防御西夏。他離家萬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飛,聽到悲哀的羌管,不禁想起家來,但功業未成,不能回去,因此獨飲濁酒,愁不能寐。情景交融。

        **實踐**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⑴在詩中作者寫哪幾種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⑵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月落、鳥啼、霜滿天、江邊的楓樹、漁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寫出羈旅者孤孑清寥、愁緒滿懷的情感。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如老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實踐***        

                   臺城         韋莊(唐)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思考:詩人寫了什么景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詩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叢生,春光明媚,柳絮飛舞,煙籠十里,但物是人非,往日的榮華一去不返,只剩下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詩人面對此景,不禁為之哀傷感慨。

        3、托物言志

        詩人借具體外物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人物帶有人格化色彩。

        例題4:

        虞世南《蟬》

        垂緌(ruí)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注]垂緌:蟬。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角須,形狀像貴族仕宦下垂的冠纓(帽帶)。

        [解析]借蟬聲遠揚寫那些品格高潔的的人,不需借外物,聲名自然傳播。

        ***實踐***

        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詩,閱讀后回答問題。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1)這首小詩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

        (2)本詩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1)梅花(或“白梅”);耐寒、高潔、芬芳、報春(答對2點即可);(2)襯托,以冰雪林襯梅之堅毅耐寒;對比,與混芳塵的桃李對比顯梅之高潔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 明寫梅花耐寒、清高、敢為天下先的特征,暗寓作者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4、用典

        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等,詩人借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思想感情--對英雄人物的懷念、感慨自己壯志難酬。

        例題5:

        錦瑟 (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解析]借四個典故抒寫過去的經歷、夢想、挫折等,營造朦朧迷離的意境 。

        例題6: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兩個小題

        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l),西下峨嵋峰。為我一揮手, 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響入霜鐘(3)。不覺碧山暮, 秋云暗幾重。

        注:(l)綠綺,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3)霜鐘,《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鐘鳴�!惫弊ⅲ骸八祫t鐘鳴,故言知也�!�

        ⑴這首詩寫聽琴,并沒有著重寫彈奏技巧和琴聲,而是把重點放在描寫___________ , 從_______面表現音樂的高妙。

        ⑵頸聯兩處使用典故,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點明自已也是通曉音律之人,“霜鐘”的傳說點明物候時令,此外,這兩處的用典還有更深層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聽者(或;作者自己)的感受上;側(2)作者具有濟蒼生的抱負,也期待著同樣能得到人生的知音(意思對即可)

        ***實踐***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1)、(2)兩題。

                                         慶全庵桃花     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謝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隱居,多次堅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 

        (2)請簡要分析“桃花”在全詩中的作用。

        答案:(1)首句化用《桃花源記》(2)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合了起來。②作者借寫隱居之地桃花開放之景,表達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飛莫遣隨流水,”曲折表現了隱居絕仕之意。(第①可緊扣詩題,第②緊扣第二句,第③緊扣最后兩句及注釋。意思對即可。)

        5、借古抒懷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事件諷喻當朝或抒發自己感慨。如劉禹錫《臺城》:“臺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比娨耘_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6、烘托

        烘托包括兩種,一是正襯,二是反襯。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如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鮮明地襯托出了汪倫對詩人的真摯純潔的深厚感情�!狈匆r是用相反的東西襯托,如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中寫到了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了春澗的寂靜。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的一 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的目的。抑揚按形式可分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兩種。舉個欲抑先揚的例子。如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痹姷那皟删鋸恼嬷P,絲毫不露貶意,仿佛熱烈頌揚文帝求賢若渴,虛懷若谷,和對賈生的贊嘆�?墒亲x了后面兩句,才恍然大悟,原來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嘆服,乃至"夜半虛席",不是為了尋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這究竟是什么樣的求賢,對賢者又究竟意味著什么��!諷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揚而不能達到此效果。

         

        [專題四鑒賞詩歌藝術手法(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2.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3.影視鑒賞教案

        4.專題復習——仿寫教案

        5.高三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6.高三歷史專題復習教案和測試題

        7.《鑒賞家》的教案

        8.邊塞詩歌四首教案

        9.小學環保專題教育教案

        10.關于景物形象的詩歌鑒賞教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