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赤壁賦(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赤壁賦

      高一語文備課組導學稿

      編制:王冬梅審核:全體成員

      目標要求:

      1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2感悟語言運用的妙處。

      3熟讀并背誦課文。

      自主預習:

      1重新認識作者:

      蘇軾:

      “三蘇”蘇詢蘇軾蘇轍

      “蘇黃”蘇軾黃庭堅

      “蘇辛”蘇軾辛棄疾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歐陽修曾鞏

      “蘇黃米蔡”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此外,蘇軾在農田水利、教育、音樂、醫藥、數學、金石、美學、烹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作者的復雜思想:

      儒:積極入世,憂國憂民,平生傾慕賈誼

      佛:精通佛理,不計得失,常與僧人來往

      道:好學老莊,齊萬物,一死生,追求內心調和

      “我可以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個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這個結論也許最能表現他的特質�!�---林語堂《蘇東坡傳序》

      2關于賦名稱最早見與戰國后期荀況的《賦篇》,到漢代形成特定的體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百x”著力于鋪陳事物,較多地摻用散文化的句式。賦體經歷了長期演變的過程,發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影響下,賦又出現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求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象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都是文賦的佳作。

      3解讀文本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4寫作背景

      蘇軾被貶黃州。熙寧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變法受挫,變法動向發生逆轉,一些投機新法的分子,結黨營私,傾軋報復,耿直敢言的蘇軾成了官僚們政治傾軋的犧牲品。元豐二年(1079)四月到達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證是蘇軾的一首詩。原來在蘇軾的詩文中曾流露過一些牢騷,表示過對新法的不同意見,也針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無非是“緣詩人之義,托事以諷”,這些就成了遭受彈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銜怨懷怒,恣行丑詆”“指斥乘輿”“包藏禍心”,把他投入大獄。一時親友驚散,家人震恐。蘇軾在獄中遭受詬辱折磨,有時感到難免一死,曾寫兩首詩與弟弟訣別,有“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的詩句。幸虧親友營救,當時的宋神宗也不想殺他,這年年底,結案出獄,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的名義被貶謫到黃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黃州,蘇軾一住就是五年,在這里他生計困難,在友人的幫助下,開了幾十畝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號“東坡居士”。蘇軾在黃州時,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受到的殘酷打擊感到悲憤、痛苦;另一方面,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脫。同時,在他躬耕農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溫暖,增強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現了曠達自適的性格,一方面也更接近現實。他的前后《赤壁賦》正反映了這時的思想情感。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余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合作探究:

      1畫線的字詞我能讀對幾個

      (1)壬戌()(10)釃酒()

      (2)桂棹()(11)橫槊()

      (3)余音裊裊()(12)漁樵()

      (4)幽壑()(13)扁舟()

      (5)嫠婦()(14)匏樽()

      (6)愀然()(15)蜉蝣()

      (7)山川相繆()(16)無盡藏()

      (8)舳艫千里()(17)狼籍()

      (9)旌旗()(18)枕藉()

      2品讀課文1、2節回答問題

      (1) 作者開始游赤壁時,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明確:

      景--皓月當空,碧水萬頃,月光朦朧,清風徐徐,景象澄澈,如夢境一般。

      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誦文,迎風賞月。

      情--“樂”。舒暢飄逸,飄飄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第1段先景后事,由事生情

      (2)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樣發生變化的?

      明確:第2段,由樂到悲,營造一種主客之間蕭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啟下,引出主客對答。

      樂:飲酒樂甚,扣舷而歌。

      悲:客的蕭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課外拓展: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赤壁賦(2)

      高一語文備課組導學稿

      編制:王冬梅審核:全體成員

      教師寄語:

      沒有經過戰斗的舍棄是虛偽的,

      沒有經過苦難的超脫是輕佻的。

      --傅雷

      啟示: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

      目標要求:

      ⒈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結合作者的處境,體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品味、鑒賞課文精美的語言

      2.背誦課文

      3.體會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點,通過主客問答手法所表現的曠達的情懷。

      自主學習:

      文言知識: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

      2山川相繆

      3馮虛御風

      二、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

      ①下江陵

      ②、歌窈窕之章:

      ③、順流而東也:

      ④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2、形容詞作名詞

      擊空明兮溯流光

      3、名詞作狀語

      東望武昌

      4、名詞的意動用法

      侶魚蝦而友麋鹿

      5、使動用法

      舞幽壑之潛蛟

      6、渺滄海之一粟

      三、文言句式(從文中找出并翻譯)

      1判斷句

      故一世之雄也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2、倒裝句:

      (1)賓語前置:

      而今安在哉?

      何為其然也?

      而又何羨乎

      (2)介賓結構后置(狀語后置句):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3)介賓結構后置(狀語后置句):

      寄蜉蝣于天地,

      相與枕藉乎舟中

      托遺響于悲風。

      (4)定語后置:凌萬頃之茫然

      (5)主謂倒裝句:渺渺兮予懷

      (6)省略句:舉酒屬客(省略主語)

      (7)被動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四、虛詞“乎”

      (一)用作語氣助詞。

      1.根據所在句子的語氣可分為:表疑問語氣、反問語氣�?勺g為“嗎”“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嗎

      (二)用作介詞,相當于"于",根據句意可翻譯為“在、對、比、對于等。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于)

      (三)用在句中的表停頓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合作探究:品讀3-5節,思考下列問題

      1第三段感情如何?寫曹操的用筆重點落在哪里?客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慨?

      2第四段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闡發自己的觀點的?

      3結尾段感情如何?

      [赤壁賦(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高一《赤壁賦》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4.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5.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6.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7.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8.《赤壁賦》的教案

      9.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10.高一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教案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永久免费国产成 | 日本高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不卡秒播AV | 亚洲1024久久 | 亚洲精品日本三级 |

        赤壁賦

        高一語文備課組導學稿

        編制:王冬梅審核:全體成員

        目標要求:

        1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2感悟語言運用的妙處。

        3熟讀并背誦課文。

        自主預習:

        1重新認識作者:

        蘇軾:

        “三蘇”蘇詢蘇軾蘇轍

        “蘇黃”蘇軾黃庭堅

        “蘇辛”蘇軾辛棄疾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歐陽修曾鞏

        “蘇黃米蔡”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此外,蘇軾在農田水利、教育、音樂、醫藥、數學、金石、美學、烹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作者的復雜思想:

        儒:積極入世,憂國憂民,平生傾慕賈誼

        佛:精通佛理,不計得失,常與僧人來往

        道:好學老莊,齊萬物,一死生,追求內心調和

        “我可以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個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這個結論也許最能表現他的特質�!�---林語堂《蘇東坡傳序》

        2關于賦名稱最早見與戰國后期荀況的《賦篇》,到漢代形成特定的體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百x”著力于鋪陳事物,較多地摻用散文化的句式。賦體經歷了長期演變的過程,發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影響下,賦又出現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求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象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都是文賦的佳作。

        3解讀文本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4寫作背景

        蘇軾被貶黃州。熙寧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變法受挫,變法動向發生逆轉,一些投機新法的分子,結黨營私,傾軋報復,耿直敢言的蘇軾成了官僚們政治傾軋的犧牲品。元豐二年(1079)四月到達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證是蘇軾的一首詩。原來在蘇軾的詩文中曾流露過一些牢騷,表示過對新法的不同意見,也針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無非是“緣詩人之義,托事以諷”,這些就成了遭受彈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污蔑他“銜怨懷怒,恣行丑詆”“指斥乘輿”“包藏禍心”,把他投入大獄。一時親友驚散,家人震恐。蘇軾在獄中遭受詬辱折磨,有時感到難免一死,曾寫兩首詩與弟弟訣別,有“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的詩句。幸虧親友營救,當時的宋神宗也不想殺他,這年年底,結案出獄,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的名義被貶謫到黃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黃州,蘇軾一住就是五年,在這里他生計困難,在友人的幫助下,開了幾十畝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號“東坡居士”。蘇軾在黃州時,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對受到的殘酷打擊感到悲憤、痛苦;另一方面,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脫。同時,在他躬耕農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溫暖,增強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現了曠達自適的性格,一方面也更接近現實。他的前后《赤壁賦》正反映了這時的思想情感。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余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合作探究:

        1畫線的字詞我能讀對幾個

        (1)壬戌()(10)釃酒()

        (2)桂棹()(11)橫槊()

        (3)余音裊裊()(12)漁樵()

        (4)幽壑()(13)扁舟()

        (5)嫠婦()(14)匏樽()

        (6)愀然()(15)蜉蝣()

        (7)山川相繆()(16)無盡藏()

        (8)舳艫千里()(17)狼籍()

        (9)旌旗()(18)枕藉()

        2品讀課文1、2節回答問題

        (1) 作者開始游赤壁時,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明確:

        景--皓月當空,碧水萬頃,月光朦朧,清風徐徐,景象澄澈,如夢境一般。

        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誦文,迎風賞月。

        情--“樂”。舒暢飄逸,飄飄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第1段先景后事,由事生情

        (2)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樣發生變化的?

        明確:第2段,由樂到悲,營造一種主客之間蕭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啟下,引出主客對答。

        樂:飲酒樂甚,扣舷而歌。

        悲:客的蕭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課外拓展: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赤壁賦(2)

        高一語文備課組導學稿

        編制:王冬梅審核:全體成員

        教師寄語:

        沒有經過戰斗的舍棄是虛偽的,

        沒有經過苦難的超脫是輕佻的。

        --傅雷

        啟示: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

        目標要求:

        ⒈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結合作者的處境,體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品味、鑒賞課文精美的語言

        2.背誦課文

        3.體會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點,通過主客問答手法所表現的曠達的情懷。

        自主學習:

        文言知識: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

        2山川相繆

        3馮虛御風

        二、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

        ①下江陵

        ②、歌窈窕之章:

        ③、順流而東也:

        ④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2、形容詞作名詞

        擊空明兮溯流光

        3、名詞作狀語

        東望武昌

        4、名詞的意動用法

        侶魚蝦而友麋鹿

        5、使動用法

        舞幽壑之潛蛟

        6、渺滄海之一粟

        三、文言句式(從文中找出并翻譯)

        1判斷句

        故一世之雄也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2、倒裝句:

        (1)賓語前置:

        而今安在哉?

        何為其然也?

        而又何羨乎

        (2)介賓結構后置(狀語后置句):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3)介賓結構后置(狀語后置句):

        寄蜉蝣于天地,

        相與枕藉乎舟中

        托遺響于悲風。

        (4)定語后置:凌萬頃之茫然

        (5)主謂倒裝句:渺渺兮予懷

        (6)省略句:舉酒屬客(省略主語)

        (7)被動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四、虛詞“乎”

        (一)用作語氣助詞。

        1.根據所在句子的語氣可分為:表疑問語氣、反問語氣�?勺g為“嗎”“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嗎

        (二)用作介詞,相當于"于",根據句意可翻譯為“在、對、比、對于等。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于)

        (三)用在句中的表停頓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合作探究:品讀3-5節,思考下列問題

        1第三段感情如何?寫曹操的用筆重點落在哪里?客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慨?

        2第四段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闡發自己的觀點的?

        3結尾段感情如何?

        [赤壁賦(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高一《赤壁賦》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4.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5.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6.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7.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8.《赤壁賦》的教案

        9.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10.高一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