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千言萬語總關音:聲情并茂──押韻和平仄(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千言萬語總關“音”

      第四節 聲情并茂──押韻和平仄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基本的押韻、平仄知識。感受古典詩詞講究語言的音樂性、韻律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鑒賞古今詩歌詞曲,使學生對寫作詩文時的韻律和諧有所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古典詩歌的韻律之美。

      教學重點:了解基本的押韻、平仄知識。

      教學難點:了解基本的押韻、平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誦讀兒歌,體會韻感。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沒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只,我來數一數,數來又數去,一二三四五。

      ○天上雪花飄,我把雪來掃。堆個大雪人,頭戴小紅帽。安上嘴和眼,雪人對我笑。

      ○小手絹,像照片,小貓小狗在上邊。洗手絹,晾晾干,一根繩子晾一串。貓來瞧,狗來看,好像參觀攝影展。

      ○糖果娃娃進嘴巴,舌頭摟它牙躺它。舌頭悄悄告訴牙,糖果是個好娃娃,你要生病別怪它,怪你自己不刷牙。

      一、請模仿下文,①繼續完成童謠;②另作一首類似的兒歌(題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爺爺愛喝酒。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

      ② 一排鴨子,個子矮矮,走起路來,屁股歪歪。翅膀拍拍,太陽曬曬,伸長膀子,吃吃青菜。

      這些兒歌同學們可能回到了快樂的童年。我們看看這些兒歌有什么特點呢?押韻。那么都押什么韻呢?學生回答。

      ①四九三十六,小叔去磨油;五九四十五,大伯去打虎;六九五十四,哥哥寫大字;七九六十三,弟弟吃餅干(媽媽把飯端);八九七十二;姐姐扎小辮;九九八十一;妞妞穿花衣。

      ②熊貓寶寶,走路搖搖,翻個筋斗,讓你瞧瞧。吃著竹子,肚子飽飽,扭著屁股,到處跑跑。

      ●(2)鑒賞詩歌,分析韻腳。 學生朗讀詩歌,找出韻腳。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韻腳是“塵、新、人”(“新”的古音與“塵、人”同韻)。

      《玉樓春》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縐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這首詩是平起平收式,韻腳是“好、棹、鬧、少、笑、照”。

      《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是仄起平收式,韻腳是“花、斜、家”。

      補充:對課本上的詩的分析

      1)古代詩詞鑒賞。《客中作》沒有直白地表達思鄉的感情,而是通過寫客中作樂來寫作客他鄉的飄零感,整首詩全方位調動人的感觀──嗅覺、視覺,還有觸覺。而這首詩的韻腳也恰是感觀的落腳點:“香、光、(他)鄉”�!渡躺皆缧小肥茁撻_宗明義“客行悲故鄉”,全詩寓情于景,寫到了“殘月、晨霜、槲葉、山路、枳花、驛墻、鳧雁、池塘”,這些意象都帶著傷感的意味,其中有些也構成韻腳:“霜、墻、塘”。而《虞美人》則是移句換韻:“了”和“少”,“風”和“中”,“在”和“改”,“愁”和“流”,音律的變化與作者心情起伏回轉配合,可以說在形式和內容、情緒上達成了高度的和諧。

      (2)現代詩歌鑒賞�,F代歌詞中也有對押韻的要求,不過遠不如古詩詞那么嚴格�!锻尥薜墓适隆犯柙~兒歌化、口語化,作為韻腳的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詞:“話、家、下、它、媽”。而且考慮到孩子的特點,每句最后一個字都是語氣詞。這些詞并不影響押韻�!多l愁四韻》歌詞比較注重文學性、抒情性,而且題目就明確顯示了要借“韻”傳情,用到“水”和“味”,“紅”和“痛”,“白”和“待”,“香”和“芳”。歌詞一韻一情,同韻復沓,把思鄉之情逐步推向高潮。

      ●(3)舉例擴展,總結歸納。

      ◆押韻

       一、詩歌押韻

       (1)律詩押韻通則:

      ★A.都用平聲韻(唐代劉長卿、白居易,宋代蘇軾、黃庭堅寫過少數押仄聲韻的律詩)。

      例如: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g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绿幪幋叩冻撸椎鄢歉呒蹦赫琛�

      韻腳為“森,陰,心,砧”此四字都是平聲字。

      ★B.通常一韻到底,中間不換韻。只有首句用韻時可以用鄰韻。

          例一: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韻腳分別為:村chun   昏hun   魂hun    論lun

      例二:馬嵬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章劵⒙脗飨�,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绾嗡募o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韻腳為“州 zhou  休xiu   籌chou    牛niu    愁chou

      ★C.句尾不能連三平,也不能連三仄(但也有少數例外)。

      如上兩首詩末句分別為:白帝城高急暮砧。 為平仄平。

                            分明怨恨曲中論。 為仄平仄。

      不及盧家有莫愁! 為仄仄平。

      ★D.律詩基本上不能出現重復字,但也有少數是內容突破了形式。

      ★E.“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只要不造成句尾連三平或連三仄,一般都可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絕句四首(其三)(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F.句式一定是整齊的五言或七言,沒有長短句。

       (2)古詩押韻規則:可用仄聲韻,可用平聲韻;平仄韻可以轉換,不必一韻到底;不押韻的句尾之平仄,可與韻腳相同。

       二、詞的押韻

       詞的押韻方式比詩復雜,而且變化很多。大致的情況有:(1)一首一韻:如范仲淹的《漁家傲》。(2)一首多韻:如李白《菩薩蠻》。一首詞用韻最多的要算薛昭蘊《離別難》,共七部韻,交互錯雜,最為復雜少見。(3)以一韻為主,間押他韻:如李煜《相見歡》,此詞即以平韻“樓、鉤、秋、愁、頭”五韻為主,間入仄韻“斷、亂”二韻為賓。(4)同一韻部平韻仄韻通押:同部平仄韻,如“東”協“董、送”�!爸А眳f“紙、寘”,“麻”協“馬、祃”等。稱作“同部三聲葉”在詞中最常見的,有《西江月》、《哨遍》、《換巢鸞鳳》等調。如蘇軾《西江月》,“霄、驕、瑤、橋”四平韻,與“草、曉”二仄韻,都同在第八部。這類平仄通協的詞調,以平韻與上、去韻通協者為多,平韻與入韻通協者甚少。這是因為在宋詞中入聲韻往往獨用,不與他韻通用。(5)數部韻交協:如陸游《釵頭鳳》。此詞即以上片的“手、酒、柳”與下片的“舊、瘦、透”相協,又以上片的“惡、薄、索、錯”與下片的“落、閣、托、莫”相協。(6)迭韻:如白居易《長相思》,迭二“流”字、二“悠”字。(7)句中韻:宋詞在句中押韻的例子很多。如柳永《木蘭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云衢見新雁過,奈佳人自別阻音書”,“歸途縱凝望處,但斜陽暮靄滿平蕪”;又如《惜分飛》的上下片結句,毛滂作“更無言語空相覷”,“斷魂分付潮回去”;汪元量作“淚珠成縷眉峰聚”,“斷腸解賦江南句”等等都是。除以上七種情況,詞的押韻還有四聲通協(一首詞中平、上、去、入四聲韻通押)、平仄韻互改、平仄韻不得通融(詞調押韻有的有嚴格規定,有些詞調決不可通融平仄韻通押)、協韻變例等四種情況。

       ◆平仄

       一、近體詩平仄組合的規律

       (1)組句規則──同句交替。以五言為例,凡第一個節奏用“平平”,則第二個節奏必須用“仄仄”,第三個節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個節奏用“仄仄”,第二個節奏必須用“平平”,第三個節奏就要用“仄”。七言詩依此類推。

       (2)組聯規則──上下句相對。以五言為例,如上句為“平平仄仄平”,下句就要為“仄仄平平仄”,上句為“仄仄平平仄”,下句就要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類推。

       (3)組篇規則──上下聯平仄相“粘”,即相同。近體詩中絕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聯。律詩八句,每兩句為一聯,每詩四聯。第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每聯之內,平仄相對,上下聯之間,平仄相粘(即相同),這就是一首格律詩的平仄排列規則。

      兩聯之間平仄相粘,就是第1聯的后一句,和第2聯的前一句,的第2,4,6字平仄應該相同。

      如一首律詩:

      1平平仄仄仄平平,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 

      5平平仄仄平平仄,6仄仄平平仄仄平。7仄仄平平平仄仄,8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聯的后一句就是例中的“2”句,和第二聯的前一句就是例中的“3”句,這兩句就需要“粘”,也就是第2,4,6字平仄應該相同 。

      以此可知,一首律詩的8句中,12句,34句,56句,78句分別需要平仄相“對” 

      23句,45句,67句分別需要平仄相“粘”

      例如: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靈活原則──“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如果已經能分辨平仄,會發現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與《春望》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第三句“感時花濺淚”,按規則應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個仄聲字,這不是沒有依照格律嗎?不是的,這里涉及了近體詩的另一個重要規則:每句詩的單數位置(第一、三、五)的字可以平仄不拘,雙數位置(第二、四、六)的字就要嚴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見,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現在單數的位置。那么第五個字(七言的第七個字)呢?由于近體詩只能押“平”聲韻,故凡要押韻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聲字,這是指偶數句而言,根據上下句要平仄相對的規則,奇數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聲字。近體詩另有一個可以變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說過,首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韻的話,則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聲字。

      練習:三、選擇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號處應填入的最貼切的句子。

       江中看月作(清袁枚)  B

       江風送月海門東,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雞犬欲騰空。

       帆如云氣吹將滅,燈近銀河色不紅。 如此宵征信奇絕,三更三點水精宮。

       A.半樹佛花香易散B.萬里魚龍爭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組練揮銀刀

       四、判斷依次填入下面兩句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語意連貫、音節和諧的一組。

       1.每逢深秋時節,①            、松竹山茶,色彩絢麗,美景盡覽。

       2.遠眺群山環抱, ③            ;近看小河流水,茶園蔥綠,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②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③白云繚繞,層林迭翠                  ④層林迭翠,白云繚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五、閱讀下面四首杜牧的詩,把下面四句詩分別填入到上面四首原詩中去。

       《贈別(其一)》: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①   C

       《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②          B

       《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③   A

       《嘆花》: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④              D

       A.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B.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C.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D.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六、把左右兩組中相對應的詩詞名句連成線,并說明出處。

       ①野曠天低樹                     ⑨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王昌齡(青海長云,孤城遙望)

       ②會當凌絕頂                      ⑩燕山月似鉤  《馬詩》李賀

       ③鳥宿池邊樹                    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李白

       ④大漠沙如雪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日暮)

       ⑤黃沙百戰穿金甲                  半江瑟瑟半江紅   《暮江吟》白居易 (可憐 ,露似)

       ⑥長風破浪會有時                 一覽眾山小        《望岳》杜甫

       ⑦春潮帶雨晚來急                  僧敲月下門        《題李凝幽居》賈島

       ⑧一道殘陽鋪水中                  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以下內容視學生而定。

       二、詩歌的平仄格式

       (1)絕句的平仄格式,有四種常見格式。

       A.仄起仄收。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二、四句押韻。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例如: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絕句四首(其三)(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起平收。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一、二、四句押韻。例如: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蘇臺覽古(唐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平起仄收。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

       二、四句押韻。例如: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夜讀范至能《攬轡錄》(唐陸游)

       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遺老不應知此恨,亦逢漢節解沾衣。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平起平收。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一、二、四句押韻。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例如:

       聽鼓(唐李商隱)

       城頭疊鼓聲,城下暮江清。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欲問漁陽摻,時無禰正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律詩的平仄格式,有四種常見格式。

       A.仄起仄收。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對仗。例如:

      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起平收。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對仗。例如:

      觀獵(唐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平起仄收。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對仗。例如: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平起平收。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對仗。例如:

      晚晴(唐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言萬語總關音:聲情并茂──押韻和平仄(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兒童和平條約的教案

      2.人教版漢語拼音jqx教案

      3.《漢語拼音》人教版小學語文的教案

      4.漢語拼音ai ei ui 教案教學設計

      5.漢語拼音a o e教學設計教案

      6.拼音z的教案

      7.拼音zicisi教案

      8.拼音aieiui教案

      9.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10.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

      在线咨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开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影院 | 思思久久99热这里精品66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 |

         千言萬語總關“音”

        第四節 聲情并茂──押韻和平仄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基本的押韻、平仄知識。感受古典詩詞講究語言的音樂性、韻律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鑒賞古今詩歌詞曲,使學生對寫作詩文時的韻律和諧有所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古典詩歌的韻律之美。

        教學重點:了解基本的押韻、平仄知識。

        教學難點:了解基本的押韻、平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誦讀兒歌,體會韻感。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沒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只,我來數一數,數來又數去,一二三四五。

        ○天上雪花飄,我把雪來掃。堆個大雪人,頭戴小紅帽。安上嘴和眼,雪人對我笑。

        ○小手絹,像照片,小貓小狗在上邊。洗手絹,晾晾干,一根繩子晾一串。貓來瞧,狗來看,好像參觀攝影展。

        ○糖果娃娃進嘴巴,舌頭摟它牙躺它。舌頭悄悄告訴牙,糖果是個好娃娃,你要生病別怪它,怪你自己不刷牙。

        一、請模仿下文,①繼續完成童謠;②另作一首類似的兒歌(題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爺爺愛喝酒。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

        ② 一排鴨子,個子矮矮,走起路來,屁股歪歪。翅膀拍拍,太陽曬曬,伸長膀子,吃吃青菜。

        這些兒歌同學們可能回到了快樂的童年。我們看看這些兒歌有什么特點呢?押韻。那么都押什么韻呢?學生回答。

        ①四九三十六,小叔去磨油;五九四十五,大伯去打虎;六九五十四,哥哥寫大字;七九六十三,弟弟吃餅干(媽媽把飯端);八九七十二;姐姐扎小辮;九九八十一;妞妞穿花衣。

        ②熊貓寶寶,走路搖搖,翻個筋斗,讓你瞧瞧。吃著竹子,肚子飽飽,扭著屁股,到處跑跑。

        ●(2)鑒賞詩歌,分析韻腳。 學生朗讀詩歌,找出韻腳。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韻腳是“塵、新、人”(“新”的古音與“塵、人”同韻)。

        《玉樓春》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縐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這首詩是平起平收式,韻腳是“好、棹、鬧、少、笑、照”。

        《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是仄起平收式,韻腳是“花、斜、家”。

        補充:對課本上的詩的分析

        1)古代詩詞鑒賞。《客中作》沒有直白地表達思鄉的感情,而是通過寫客中作樂來寫作客他鄉的飄零感,整首詩全方位調動人的感觀──嗅覺、視覺,還有觸覺。而這首詩的韻腳也恰是感觀的落腳點:“香、光、(他)鄉”�!渡躺皆缧小肥茁撻_宗明義“客行悲故鄉”,全詩寓情于景,寫到了“殘月、晨霜、槲葉、山路、枳花、驛墻、鳧雁、池塘”,這些意象都帶著傷感的意味,其中有些也構成韻腳:“霜、墻、塘”。而《虞美人》則是移句換韻:“了”和“少”,“風”和“中”,“在”和“改”,“愁”和“流”,音律的變化與作者心情起伏回轉配合,可以說在形式和內容、情緒上達成了高度的和諧。

        (2)現代詩歌鑒賞�,F代歌詞中也有對押韻的要求,不過遠不如古詩詞那么嚴格�!锻尥薜墓适隆犯柙~兒歌化、口語化,作為韻腳的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詞:“話、家、下、它、媽”。而且考慮到孩子的特點,每句最后一個字都是語氣詞。這些詞并不影響押韻�!多l愁四韻》歌詞比較注重文學性、抒情性,而且題目就明確顯示了要借“韻”傳情,用到“水”和“味”,“紅”和“痛”,“白”和“待”,“香”和“芳”。歌詞一韻一情,同韻復沓,把思鄉之情逐步推向高潮。

        ●(3)舉例擴展,總結歸納。

        ◆押韻

         一、詩歌押韻

         (1)律詩押韻通則:

        ★A.都用平聲韻(唐代劉長卿、白居易,宋代蘇軾、黃庭堅寫過少數押仄聲韻的律詩)。

        例如: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g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绿幪幋叩冻撸椎鄢歉呒蹦赫琛�

        韻腳為“森,陰,心,砧”此四字都是平聲字。

        ★B.通常一韻到底,中間不換韻。只有首句用韻時可以用鄰韻。

            例一: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韻腳分別為:村chun   昏hun   魂hun    論lun

        例二:馬嵬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章劵⒙脗飨�,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绾嗡募o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韻腳為“州 zhou  休xiu   籌chou    牛niu    愁chou

        ★C.句尾不能連三平,也不能連三仄(但也有少數例外)。

        如上兩首詩末句分別為:白帝城高急暮砧。 為平仄平。

                              分明怨恨曲中論。 為仄平仄。

        不及盧家有莫愁! 為仄仄平。

        ★D.律詩基本上不能出現重復字,但也有少數是內容突破了形式。

        ★E.“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只要不造成句尾連三平或連三仄,一般都可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絕句四首(其三)(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F.句式一定是整齊的五言或七言,沒有長短句。

         (2)古詩押韻規則:可用仄聲韻,可用平聲韻;平仄韻可以轉換,不必一韻到底;不押韻的句尾之平仄,可與韻腳相同。

         二、詞的押韻

         詞的押韻方式比詩復雜,而且變化很多。大致的情況有:(1)一首一韻:如范仲淹的《漁家傲》。(2)一首多韻:如李白《菩薩蠻》。一首詞用韻最多的要算薛昭蘊《離別難》,共七部韻,交互錯雜,最為復雜少見。(3)以一韻為主,間押他韻:如李煜《相見歡》,此詞即以平韻“樓、鉤、秋、愁、頭”五韻為主,間入仄韻“斷、亂”二韻為賓。(4)同一韻部平韻仄韻通押:同部平仄韻,如“東”協“董、送”�!爸А眳f“紙、寘”,“麻”協“馬、祃”等。稱作“同部三聲葉”在詞中最常見的,有《西江月》、《哨遍》、《換巢鸞鳳》等調。如蘇軾《西江月》,“霄、驕、瑤、橋”四平韻,與“草、曉”二仄韻,都同在第八部。這類平仄通協的詞調,以平韻與上、去韻通協者為多,平韻與入韻通協者甚少。這是因為在宋詞中入聲韻往往獨用,不與他韻通用。(5)數部韻交協:如陸游《釵頭鳳》。此詞即以上片的“手、酒、柳”與下片的“舊、瘦、透”相協,又以上片的“惡、薄、索、錯”與下片的“落、閣、托、莫”相協。(6)迭韻:如白居易《長相思》,迭二“流”字、二“悠”字。(7)句中韻:宋詞在句中押韻的例子很多。如柳永《木蘭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云衢見新雁過,奈佳人自別阻音書”,“歸途縱凝望處,但斜陽暮靄滿平蕪”;又如《惜分飛》的上下片結句,毛滂作“更無言語空相覷”,“斷魂分付潮回去”;汪元量作“淚珠成縷眉峰聚”,“斷腸解賦江南句”等等都是。除以上七種情況,詞的押韻還有四聲通協(一首詞中平、上、去、入四聲韻通押)、平仄韻互改、平仄韻不得通融(詞調押韻有的有嚴格規定,有些詞調決不可通融平仄韻通押)、協韻變例等四種情況。

         ◆平仄

         一、近體詩平仄組合的規律

         (1)組句規則──同句交替。以五言為例,凡第一個節奏用“平平”,則第二個節奏必須用“仄仄”,第三個節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個節奏用“仄仄”,第二個節奏必須用“平平”,第三個節奏就要用“仄”。七言詩依此類推。

         (2)組聯規則──上下句相對。以五言為例,如上句為“平平仄仄平”,下句就要為“仄仄平平仄”,上句為“仄仄平平仄”,下句就要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類推。

         (3)組篇規則──上下聯平仄相“粘”,即相同。近體詩中絕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聯。律詩八句,每兩句為一聯,每詩四聯。第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每聯之內,平仄相對,上下聯之間,平仄相粘(即相同),這就是一首格律詩的平仄排列規則。

        兩聯之間平仄相粘,就是第1聯的后一句,和第2聯的前一句,的第2,4,6字平仄應該相同。

        如一首律詩:

        1平平仄仄仄平平,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 

        5平平仄仄平平仄,6仄仄平平仄仄平。7仄仄平平平仄仄,8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聯的后一句就是例中的“2”句,和第二聯的前一句就是例中的“3”句,這兩句就需要“粘”,也就是第2,4,6字平仄應該相同 。

        以此可知,一首律詩的8句中,12句,34句,56句,78句分別需要平仄相“對” 

        23句,45句,67句分別需要平仄相“粘”

        例如: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靈活原則──“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如果已經能分辨平仄,會發現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與《春望》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第三句“感時花濺淚”,按規則應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個仄聲字,這不是沒有依照格律嗎?不是的,這里涉及了近體詩的另一個重要規則:每句詩的單數位置(第一、三、五)的字可以平仄不拘,雙數位置(第二、四、六)的字就要嚴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見,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現在單數的位置。那么第五個字(七言的第七個字)呢?由于近體詩只能押“平”聲韻,故凡要押韻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聲字,這是指偶數句而言,根據上下句要平仄相對的規則,奇數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聲字。近體詩另有一個可以變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說過,首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韻的話,則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聲字。

        練習:三、選擇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號處應填入的最貼切的句子。

         江中看月作(清袁枚)  B

         江風送月海門東,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雞犬欲騰空。

         帆如云氣吹將滅,燈近銀河色不紅。 如此宵征信奇絕,三更三點水精宮。

         A.半樹佛花香易散B.萬里魚龍爭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組練揮銀刀

         四、判斷依次填入下面兩句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語意連貫、音節和諧的一組。

         1.每逢深秋時節,①            、松竹山茶,色彩絢麗,美景盡覽。

         2.遠眺群山環抱, ③            ;近看小河流水,茶園蔥綠,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②置身山頂俯瞰,槐榆丹楓

         ③白云繚繞,層林迭翠                  ④層林迭翠,白云繚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五、閱讀下面四首杜牧的詩,把下面四句詩分別填入到上面四首原詩中去。

         《贈別(其一)》: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①   C

         《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②          B

         《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③   A

         《嘆花》: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④              D

         A.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B.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C.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D.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六、把左右兩組中相對應的詩詞名句連成線,并說明出處。

         ①野曠天低樹                     ⑨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王昌齡(青海長云,孤城遙望)

         ②會當凌絕頂                      ⑩燕山月似鉤  《馬詩》李賀

         ③鳥宿池邊樹                    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李白

         ④大漠沙如雪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日暮)

         ⑤黃沙百戰穿金甲                  半江瑟瑟半江紅   《暮江吟》白居易 (可憐 ,露似)

         ⑥長風破浪會有時                 一覽眾山小        《望岳》杜甫

         ⑦春潮帶雨晚來急                  僧敲月下門        《題李凝幽居》賈島

         ⑧一道殘陽鋪水中                  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以下內容視學生而定。

         二、詩歌的平仄格式

         (1)絕句的平仄格式,有四種常見格式。

         A.仄起仄收。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二、四句押韻。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例如: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絕句四首(其三)(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起平收。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一、二、四句押韻。例如: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蘇臺覽古(唐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平起仄收。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

         二、四句押韻。例如: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夜讀范至能《攬轡錄》(唐陸游)

         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遺老不應知此恨,亦逢漢節解沾衣。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平起平收。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一、二、四句押韻。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例如:

         聽鼓(唐李商隱)

         城頭疊鼓聲,城下暮江清。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欲問漁陽摻,時無禰正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律詩的平仄格式,有四種常見格式。

         A.仄起仄收。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對仗。例如:

        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起平收。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對仗。例如:

        觀獵(唐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平起仄收。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對仗。例如: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平起平收。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對仗。例如:

        晚晴(唐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言萬語總關音:聲情并茂──押韻和平仄(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兒童和平條約的教案

        2.人教版漢語拼音jqx教案

        3.《漢語拼音》人教版小學語文的教案

        4.漢語拼音ai ei ui 教案教學設計

        5.漢語拼音a o e教學設計教案

        6.拼音z的教案

        7.拼音zicisi教案

        8.拼音aieiui教案

        9.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10.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