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2009年中考語文復習建議(人教版九年級必修)

      發布時間:2016-7-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2009年中考語文復習建議

      一、文言文閱讀及詩歌賞析復習

      (一)文言文閱讀

      1、每一課的作者及注釋都要牢記。

      2、每一課都應該和學生一起理出重點及考點。

      3、每一課都做出復習資料,進行過關檢測。(最好是備課組集體做)

      (二)詩歌賞析

      中考命題方向:

      國家《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隨著教材中古詩詞的數量增加,古詩詞賞析類的試題的也逐年增多。

      古詩詞鑒賞是文學作品欣賞的內容之一,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成為中考常見的一種題型,應引起我們的繼續關注。這類題目的一般特點為:

      一是所選古詩詞以課本所學的為主,兼顧少量課外的,所以難度不大;

      二是考查的內容較多是常識記憶、內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語言品味等,為此,我們平時誦讀古詩詞時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

       三是題型以選擇題居多,今年中考中不少地區由客觀題轉向了主觀題,多了一些鼓勵創新、弘揚個性的開放題,復習時應加強有效訓練。 

      解題方法指導:

      (1)客觀題解題方法:

            客觀題即選擇題,它包括判斷、賞析型等子題型,判斷選擇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張冠李戴。命題人有時故意擴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說成整體,把特殊說成一般。把動態(景)說成靜態(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隨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貶低。命題人往往利用學生的思維定勢,把淺顯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奧莫測,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屬于詩歌的內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關內容,或故意拔高(貶低)詩歌內涵。

      ③看是否以假亂真,魚目混珠。命題人往往把正誤表述內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斷的詞作結,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無中生有,橫生枝節備選項的表述結論,在詩中找不到佐證材料,找不到根據。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說,將某句詩的特點說成是全詩的特點,將委婉含蓄說成直抒胸臆,把視覺說成聽覺。

      (2)主觀題解題方法  

         主觀題包括填空、簡答、品析等子題型,在概括填空、簡答、品味分析表述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關鍵詞語上著手,如抓住詩句中的主體,把握動詞、色彩詞的含義和作用,去品味賞析作答。從關鍵詩句(主旨句、情感句)上著手,分析概括,推斷作答的切入點。

       ②從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和表達方式(白描、議論)著手,分析其含義,探究其作用。

       ③從作品、作家的相關背景資料入手,準確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詩句的原意。

       ④從詩歌所寫的具體內容入手,把握各類詩歌的思想內容(如送別詩、懷古詩、愛國詩、哲理詩、詠物詩等,應依據各自的類屬,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現的思想情感)。

       ⑤從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郁頓挫)和語言特征(簡潔、含蓄、凝練)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和表達的情感。

      (3)詩歌賞析題整體解題方法:

      ①體味詩歌的遣詞,應從詩歌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三方面來考慮用詞的精妙之處。

      ②體味詩歌的意象(意境)。所謂“意”,就是作者的主觀情思;所謂“象”“境”,就是詩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畫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聯想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

      ③體味詩歌所表現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體味試題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點,把握試題的側重點。

      另外,要借助注釋、提示、作家的生平經歷、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業已形成的能力,仔細誦讀,品味所給的詩詞曲,找出答題的角度,在反復比較、辨析的基礎上,推斷所求的答案。

      一、古代詩詞分類

      1.懷古詠史

          古詠史詩詞通過詩人對古代的人物和事跡的懷念,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以表達詩人鮮明的情感意向。這類詩詞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是非,引發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或借古以今,或借古以諷今,或感概個人遭遇,或評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詞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概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因為詩詞涉及歷史,所以對7-9年紀的學生而言,在閱讀鑒賞時有一定難度。

      懷古詠史詩詞的形式標志是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內容特點是忠君報國,愛國憂民,保家衛國等。情感傾向是表達像古人那樣建功立業的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概,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任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等。

      2.寫景詠物。

      景詠物詩詞的內容范圍一般是寫景,詠物和詠贊山水田園詩人們或登山攬勝,或詠春悲秋。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之先河,東晉陶淵明填田園詩之空白,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其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詞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這類詩詞,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山水田園詩詞的基本主題是:歸隱田園,鐘情山水;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厭棄官場黑暗,抒發閑適情調,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詠物詩詞內容上以某一具體的事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以物象為主題的,其基本格式是詠(題、贈、贊)物象;內容特點: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

      3.鄉情親情

      古人或舊宦在外,或流離漂泊,或舊戍邊關,總會激起沒、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這類詩詞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親念友,或寫征人懷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等。

      行旅詩詞主要表現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閨怨詩詞包涵三個方面:一是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的情懷;二是婦女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三是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話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詞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送別詩詞的形式標志是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基本主題是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景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等。

      4.邊塞戰爭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于戰爭頻繁,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氛圍,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戰爭詩詞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形式標志是標題出現“塞”、“征”、“軍”等字眼;也有用樂府舊題的,如《涼州詞》、《少年行》、《關山月》、《從軍行》等;基本主題是表達建立功業的渴望和保家衛國的決心,傾訴山河淪喪的痛苦和報國無門的怨憤,吐露久居邊關的鄉愁和歸家無望的哀痛,鋪陳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慘烈。

      附錄:古代詩歌的表述程式

      (一)語言

      詩詞的語言特色主要有:

      1.清新

      其表現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四句詩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

      2.平淡

          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唐代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3.絢麗

          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無題》:“想見時難別亦難”。

      4.明快

          如白居易的許多的詩作都顯示出這樣特色,即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斬釘截鐵、一語破的。

      5.含蓄

      有時也稱蘊藉。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自己去體味。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詩人不說對妻子的思念,卻寫道“何時共剪西窗燭”,語言多么簡練,而內容又是多么豐富、含蓄。

      6.簡潔

           簡潔的特點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二)風格

      體味詩詞的不同風格:

      1.雄渾

      雄渾指力的至大至剛,氣的渾厚磅礴。其特點是:骨力挺健,氣壯山河,氣吞宇宙,氣度豁達,氣概恢宏,氣宇軒昂,氣勢浩瀚,氣魄雄偉。如王昌齡的《出塞》。

      2.豪放

      豪放就是豪邁奔放。如李白的《行路難》和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3.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4.悲慨

      觸景生情,睹物傷懷,悲壯慷慨,謂之悲慨。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5.沖淡

      沖淡即沖和淡泊,含有閑逸靜穆、淡泊深遠的特點。如陶淵明的《飲酒其五》。

      6.曠達

      即疏狂不羈,通脫豁達,瀟灑飄逸,高潔特立,代表作家是蘇軾,如《水調歌頭》。

      7.洗練

      這種風格的作品語言表達是通過千錘百煉而達到質樸、省凈、流暢、圓潤灑脫、意韻無極的境界。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語近俗白卻字字枝根相連,不可分割,匠意極深而不見斧鑿。

      8.清新

          清新就是清秀奇麗。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

      (三)抒情

      1.直抒胸臆

      這是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場景和環境表明愛憎息怒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

      2.借景抒情

      詩人把自己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當中,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

      3.敘事抒情

      有些詩詞選取生活中一些細節、場景、片斷和事件來抒情達意,品讀此類詩詞要洞幽發微,體情察意。

      4.托物言志

      詩人借自然屆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5.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常用的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

      6.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諷刺時事。

      閱讀鑒賞古代詩歌的常用術語

      (一)思想感情方面的術語

      1、懷古傷今、借古諷今、憂國傷時、感時傷世、昔盛今衰、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揭露統治者昏庸腐朽、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同情下層人民疾苦、厭惡官場黑暗等。如:白居易的《觀刈麥》

      3、壯志難酬、悲嘆年華消逝、建功立業的渴望、報國無門的悲傷等。如宋詞中居多,《漁家傲秋思》、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4、久居邊關的鄉愁、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忠臣心志的告白等。

      5、歸隱田園、鐘情山水、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山河、抒發閑適輕吊等。

      6、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激憤等。

      (二)表達技巧方面的術語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情隨景遷、景為情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懷、感物傷懷等。

      2、表現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襯托、聯想、想象、對比、反襯、側面烘托、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敘寫實、虛實相生、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寓褒于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畫龍點睛等。

      3、修辭手法:比喻、比擬、擬人、對偶、對比、夸張、反問、反復、排比、引用、頂針、互文等。

      (三)語言特色方面的術語

      質樸淡雅、歡快風趣、清新自然、不事雕飾、通俗流暢、形象生動、典雅綺麗、含蓄雋詠、簡潔洗練、活潑明快等。。

      (四)寫作風格方面的術語

      1、不同作家的獨特風格:豪放飄逸、沉郁頓挫、豪放、婉約、雋秀、閑靜、恬淡優美、清新自然、雄健高峻等。

      2、不同流派的不同風格:田園詩恬淡,山水詩清新優美,邊塞詩悲涼慷慨,諷喻詩沉郁激憤,詠史詩雄渾壯闊等。

      (五)描寫方法方面的術語

      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六)表達效果方面的術語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意遠等。

      (七)篇章結構方面的術語

      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伏筆鋪墊等。

      (八)歸納詩詞主旨方面的術語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二、現代文閱讀復習

      有資深教師認為,做閱讀主觀題能抄原文答題是上策,能概括原文答題是中策,離開原文答題是下策。但事實上,離開原文答題這一“下策”往往才是中考中常用的答題方法。它需要掌握跟文學、寫作相關的知識,才能順利答題。答題是有規律可尋的,現就中考現代文閱讀各類題型的解法進行實證的分析。 

      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

      (1)整體感知文章,具有良好語感,能篩選和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的內容與思路,體會文章的觀點、情感,概括要點。

      (2)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3)了解重要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與作用,品味語言。

      (4)探究內容,領悟作品內涵,重視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

      (5)感受人物情境與形象,評價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

      (6)具有個人的學習心得,能質疑,能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有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提出個性思考。

      (7)體會科技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8)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判斷,區分議論文的觀點與材料,并發現二者的聯系。

      題量與分值:

      復習步驟:

      (一)整理知識

      (二)精選練習

      (三)歸納方法

      (四)練習提高

       

      [2009年中考語文復習建議(人教版九年級必修)]相關文章:

      1.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復習課件

      2.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3.中考語文復習《木蘭詩》

      4.2017中考語文復習計劃安排

      5.中學語文必修二《詩經》《離騷》 復習學案

      6.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7.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8.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9.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10.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楊修之死》教案設計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一本视频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 在线观看的AV大片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 久久一本大到香蕉精品 |

         2009年中考語文復習建議

        一、文言文閱讀及詩歌賞析復習

        (一)文言文閱讀

        1、每一課的作者及注釋都要牢記。

        2、每一課都應該和學生一起理出重點及考點。

        3、每一課都做出復習資料,進行過關檢測。(最好是備課組集體做)

        (二)詩歌賞析

        中考命題方向:

        國家《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隨著教材中古詩詞的數量增加,古詩詞賞析類的試題的也逐年增多。

        古詩詞鑒賞是文學作品欣賞的內容之一,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成為中考常見的一種題型,應引起我們的繼續關注。這類題目的一般特點為:

        一是所選古詩詞以課本所學的為主,兼顧少量課外的,所以難度不大;

        二是考查的內容較多是常識記憶、內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語言品味等,為此,我們平時誦讀古詩詞時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

         三是題型以選擇題居多,今年中考中不少地區由客觀題轉向了主觀題,多了一些鼓勵創新、弘揚個性的開放題,復習時應加強有效訓練。 

        解題方法指導:

        (1)客觀題解題方法:

              客觀題即選擇題,它包括判斷、賞析型等子題型,判斷選擇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張冠李戴。命題人有時故意擴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說成整體,把特殊說成一般。把動態(景)說成靜態(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隨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貶低。命題人往往利用學生的思維定勢,把淺顯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奧莫測,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屬于詩歌的內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關內容,或故意拔高(貶低)詩歌內涵。

        ③看是否以假亂真,魚目混珠。命題人往往把正誤表述內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斷的詞作結,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無中生有,橫生枝節備選項的表述結論,在詩中找不到佐證材料,找不到根據。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說,將某句詩的特點說成是全詩的特點,將委婉含蓄說成直抒胸臆,把視覺說成聽覺。

        (2)主觀題解題方法  

           主觀題包括填空、簡答、品析等子題型,在概括填空、簡答、品味分析表述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關鍵詞語上著手,如抓住詩句中的主體,把握動詞、色彩詞的含義和作用,去品味賞析作答。從關鍵詩句(主旨句、情感句)上著手,分析概括,推斷作答的切入點。

         ②從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和表達方式(白描、議論)著手,分析其含義,探究其作用。

         ③從作品、作家的相關背景資料入手,準確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詩句的原意。

         ④從詩歌所寫的具體內容入手,把握各類詩歌的思想內容(如送別詩、懷古詩、愛國詩、哲理詩、詠物詩等,應依據各自的類屬,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現的思想情感)。

         ⑤從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郁頓挫)和語言特征(簡潔、含蓄、凝練)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和表達的情感。

        (3)詩歌賞析題整體解題方法:

        ①體味詩歌的遣詞,應從詩歌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三方面來考慮用詞的精妙之處。

        ②體味詩歌的意象(意境)。所謂“意”,就是作者的主觀情思;所謂“象”“境”,就是詩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畫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聯想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

        ③體味詩歌所表現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體味試題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點,把握試題的側重點。

        另外,要借助注釋、提示、作家的生平經歷、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業已形成的能力,仔細誦讀,品味所給的詩詞曲,找出答題的角度,在反復比較、辨析的基礎上,推斷所求的答案。

        一、古代詩詞分類

        1.懷古詠史

            古詠史詩詞通過詩人對古代的人物和事跡的懷念,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以表達詩人鮮明的情感意向。這類詩詞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是非,引發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或借古以今,或借古以諷今,或感概個人遭遇,或評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詞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概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因為詩詞涉及歷史,所以對7-9年紀的學生而言,在閱讀鑒賞時有一定難度。

        懷古詠史詩詞的形式標志是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內容特點是忠君報國,愛國憂民,保家衛國等。情感傾向是表達像古人那樣建功立業的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概,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任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等。

        2.寫景詠物。

        景詠物詩詞的內容范圍一般是寫景,詠物和詠贊山水田園詩人們或登山攬勝,或詠春悲秋。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之先河,東晉陶淵明填田園詩之空白,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其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詞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這類詩詞,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山水田園詩詞的基本主題是:歸隱田園,鐘情山水;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厭棄官場黑暗,抒發閑適情調,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詠物詩詞內容上以某一具體的事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以物象為主題的,其基本格式是詠(題、贈、贊)物象;內容特點: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

        3.鄉情親情

        古人或舊宦在外,或流離漂泊,或舊戍邊關,總會激起沒、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這類詩詞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親念友,或寫征人懷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等。

        行旅詩詞主要表現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閨怨詩詞包涵三個方面:一是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的情懷;二是婦女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三是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話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詞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送別詩詞的形式標志是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基本主題是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景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等。

        4.邊塞戰爭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于戰爭頻繁,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氛圍,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戰爭詩詞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形式標志是標題出現“塞”、“征”、“軍”等字眼;也有用樂府舊題的,如《涼州詞》、《少年行》、《關山月》、《從軍行》等;基本主題是表達建立功業的渴望和保家衛國的決心,傾訴山河淪喪的痛苦和報國無門的怨憤,吐露久居邊關的鄉愁和歸家無望的哀痛,鋪陳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慘烈。

        附錄:古代詩歌的表述程式

        (一)語言

        詩詞的語言特色主要有:

        1.清新

        其表現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四句詩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

        2.平淡

            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唐代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3.絢麗

            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無題》:“想見時難別亦難”。

        4.明快

            如白居易的許多的詩作都顯示出這樣特色,即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斬釘截鐵、一語破的。

        5.含蓄

        有時也稱蘊藉。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自己去體味。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詩人不說對妻子的思念,卻寫道“何時共剪西窗燭”,語言多么簡練,而內容又是多么豐富、含蓄。

        6.簡潔

             簡潔的特點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二)風格

        體味詩詞的不同風格:

        1.雄渾

        雄渾指力的至大至剛,氣的渾厚磅礴。其特點是:骨力挺健,氣壯山河,氣吞宇宙,氣度豁達,氣概恢宏,氣宇軒昂,氣勢浩瀚,氣魄雄偉。如王昌齡的《出塞》。

        2.豪放

        豪放就是豪邁奔放。如李白的《行路難》和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3.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4.悲慨

        觸景生情,睹物傷懷,悲壯慷慨,謂之悲慨。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5.沖淡

        沖淡即沖和淡泊,含有閑逸靜穆、淡泊深遠的特點。如陶淵明的《飲酒其五》。

        6.曠達

        即疏狂不羈,通脫豁達,瀟灑飄逸,高潔特立,代表作家是蘇軾,如《水調歌頭》。

        7.洗練

        這種風格的作品語言表達是通過千錘百煉而達到質樸、省凈、流暢、圓潤灑脫、意韻無極的境界。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語近俗白卻字字枝根相連,不可分割,匠意極深而不見斧鑿。

        8.清新

            清新就是清秀奇麗。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

        (三)抒情

        1.直抒胸臆

        這是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場景和環境表明愛憎息怒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

        2.借景抒情

        詩人把自己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當中,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

        3.敘事抒情

        有些詩詞選取生活中一些細節、場景、片斷和事件來抒情達意,品讀此類詩詞要洞幽發微,體情察意。

        4.托物言志

        詩人借自然屆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5.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常用的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

        6.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諷刺時事。

        閱讀鑒賞古代詩歌的常用術語

        (一)思想感情方面的術語

        1、懷古傷今、借古諷今、憂國傷時、感時傷世、昔盛今衰、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揭露統治者昏庸腐朽、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同情下層人民疾苦、厭惡官場黑暗等。如:白居易的《觀刈麥》

        3、壯志難酬、悲嘆年華消逝、建功立業的渴望、報國無門的悲傷等。如宋詞中居多,《漁家傲秋思》、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4、久居邊關的鄉愁、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忠臣心志的告白等。

        5、歸隱田園、鐘情山水、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山河、抒發閑適輕吊等。

        6、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激憤等。

        (二)表達技巧方面的術語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情隨景遷、景為情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懷、感物傷懷等。

        2、表現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襯托、聯想、想象、對比、反襯、側面烘托、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敘寫實、虛實相生、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寓褒于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畫龍點睛等。

        3、修辭手法:比喻、比擬、擬人、對偶、對比、夸張、反問、反復、排比、引用、頂針、互文等。

        (三)語言特色方面的術語

        質樸淡雅、歡快風趣、清新自然、不事雕飾、通俗流暢、形象生動、典雅綺麗、含蓄雋詠、簡潔洗練、活潑明快等。。

        (四)寫作風格方面的術語

        1、不同作家的獨特風格:豪放飄逸、沉郁頓挫、豪放、婉約、雋秀、閑靜、恬淡優美、清新自然、雄健高峻等。

        2、不同流派的不同風格:田園詩恬淡,山水詩清新優美,邊塞詩悲涼慷慨,諷喻詩沉郁激憤,詠史詩雄渾壯闊等。

        (五)描寫方法方面的術語

        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六)表達效果方面的術語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意遠等。

        (七)篇章結構方面的術語

        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伏筆鋪墊等。

        (八)歸納詩詞主旨方面的術語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二、現代文閱讀復習

        有資深教師認為,做閱讀主觀題能抄原文答題是上策,能概括原文答題是中策,離開原文答題是下策。但事實上,離開原文答題這一“下策”往往才是中考中常用的答題方法。它需要掌握跟文學、寫作相關的知識,才能順利答題。答題是有規律可尋的,現就中考現代文閱讀各類題型的解法進行實證的分析。 

        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

        (1)整體感知文章,具有良好語感,能篩選和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的內容與思路,體會文章的觀點、情感,概括要點。

        (2)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3)了解重要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與作用,品味語言。

        (4)探究內容,領悟作品內涵,重視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

        (5)感受人物情境與形象,評價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

        (6)具有個人的學習心得,能質疑,能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有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提出個性思考。

        (7)體會科技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8)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判斷,區分議論文的觀點與材料,并發現二者的聯系。

        題量與分值:

        復習步驟:

        (一)整理知識

        (二)精選練習

        (三)歸納方法

        (四)練習提高

         

        [2009年中考語文復習建議(人教版九年級必修)]相關文章:

        1.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復習課件

        2.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3.中考語文復習《木蘭詩》

        4.2017中考語文復習計劃安排

        5.中學語文必修二《詩經》《離騷》 復習學案

        6.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7.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8.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9.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10.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楊修之死》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