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諫太宗十思疏(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5-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諫太宗十思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義詞的詞義;積累文言虛詞“以、哉、所”的用法;區別文中“根本、以為、虛心、縱情”等古今異義詞的含義。

      2.領悟“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以納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積極意義。

      3.學習本文多用比喻說理的手法,體會對偶句、排比句的風格特征。

      能力目標

      1.掌握作者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高超的勸諫藝術,不斷提高學生的說話技藝。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德育目標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虛懷若谷,虛心納他人建議;勤儉簡樸,繼承優良傳統。

      ●教學重點

      1.掌握“浚、殷、沖、牧、壅、謬、董、振”等文言詞的義項。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內容及其意義。

      3.學習文章用比喻說理,生動形象的特點,體會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整齊而富于變化的風格特征。

      ●教學難點

      1.文章第三段的內容理解。

      2.引導學生背誦全文。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在反復朗讀中,理解句意,體味語氣,加強記誦)

      2.問答法(如對文章第1~2段淺顯內容的分析理解)

      3.討論法(如對文章第3段較深難內容的分析理解)

      4.探究拓展法(課內適當穿插一些文句訓練,拓展學生思維)

      ●教具準備

      錄音機及課文朗誦帶;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介紹作者、背景。

      2.疏通文句句意。

      3.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因為忠臣批“龍鱗”,逆“圣聽”諷諫帝王確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證與教訓。然而,唐代諫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沒有招來殺身之禍,相反卻得到了唐太宗的稱贊“誠極忠款,言窮切至”,并說“公之所諫,朕聞過矣。當置之幾案,事等弦韋”。這是為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在千古傳誦的《諫太宗十思疏》中找找答案吧!

      二、解題

      1.文體簡介

      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陳述自己意見的一種文體。如西漢晁錯寫給漢文帝的《論貴粟疏》。

      2.背景介紹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私欲,明賞罰,廣開言路,積極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以對外戰爭年年勝利,邊防鞏固,國威遠揚,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唐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開始對百姓作威作福起來。盡管“百姓頗有怨嗟之言”,可是這聲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頌德的歡呼聲淹沒了。正直的魏征對此深感擔憂,貞觀十一年(637)從三月到七月,五個月內他一連給唐太宗上了四疏,勸太宗“鑒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勵精政道,鞏固統治。

      《十思疏》便是四疏中的一篇,闡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據說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動,于是寫了《答魏征手詔》,稱贊他“誠極忠款,言窮切至”,表示從諫改過。

      3.魏征簡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陽(現在河北省晉縣)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

      少年孤貧,有大志。隋末參加李密義軍,后隨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諫議大夫。由于他生性剛直,善于直言諍諫,竭誠以事太宗,因此深得信任。唐太宗“數引征入臥內,訪以得失”。魏征一生先后上書二百多次,達數十萬言,大都被采納。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親自為他寫了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這足見魏征在當時的影響。

      三、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正音釋義。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一遍。要求:語速稍慢,讀準字音。

      (2)放錄音,學生低聲跟讀,糾正字音。

      出示投影:

      為下列加點字注音。

      ①求木之長(zhǎnɡ)者

      ②必浚(jùn)其泉源

      ③慮壅(yōnɡ)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④懼讒邪(xié),則思正身以黜(chù)惡

      ⑤文武并用,垂拱(ɡǒnɡ)而治

      (3)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句。

      出示投影:

      下列加點的實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固,動詞,使……穩固);人君當神器之重(當,動詞,主持,掌握)

      B.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嚇);則思江海下百川(動詞,流下)

      C.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盤游,娛樂游逸,指從事狩獵);則思慎始而敬終(慎)

      D.宏茲九德(動詞,使……光大);簡能而任之(動詞,選拔)

      答案:B(下,居于……之下)

      出示投影:

      選出下列加點的多義詞用法及意義相同的一組

       

      答案:C(信:誠實、忠誠。安:安定;表反詰,怎么。求:追求;請求。治:治理,管理;治理得好,太平)

      (解說:學習文言文,掌握字、詞、句是關鍵,是理解思想內容的前提。教學過程中,應把此作為重點,多角度訓練學生的基本功,使他們對所學知識能準確掌握)

      四、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指定三位學生朗讀課文(每人一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整體感知文意。

      2.具體研習第1段

      (1)提問:本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觀點?運用什么方法提出的?

      學生思考后,明確:本段以“固本思源”為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

      點撥:開篇并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三個排比句,兩個作比喻,一個明事理,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這樣就加重了強調意味:德不厚則不可使國家長治久安的。正反對比后,作者進一步明確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國家長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一樣荒誕。反面來說,想要國家長治久安,就一定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這結尾處,不但照應前面(“積德義”和“德不厚”),提出了文章主旨,而且又充分利用了“木”與“水”的比喻。

      (2)學生試背課文。

      3.具體研習第2段

      (1)學生集體朗讀第2段。

      (2)提問:本段中作者概括了一條什么普遍規律?闡述了什么觀點?從哪個角度論證的?

      學生思考后,明確:本段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這幾句,簡要概括了歷代君主能創業不能守成的普遍規律。從人類歷史的長遠發展來看,這雖是歷史的必然,但要“思國之安”,就勢必調動人為的因素去理智地克服它。因此作者發出疑問:“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接著從取守天下的不同心態上(“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進行論證,說明是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于事。最后闡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民本”觀點。

      4.重點研習第3段

      (1)教師范背第3段。

      (2)學生對照注釋,翻譯這段文字。

      (3)提問:本段作者提出了“十思”的內容,它們各有什么側重?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段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其核心內容是正己安人,但具體又有所側重。“知足”“知止”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等;“謙沖而自牧”“江海下百川”是戒驕躁,勸皇帝要恪守職務,不驕不躁,虛懷若谷,從諫如流;“三驅以為度”“慎始而敬終”是戒縱欲,勸皇帝不要放任自我,不要怠惰,而要勤勉政事;“虛心以納下”“正身以黜惡”是戒輕人言,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無因喜以謬賞”“無以怒而濫刑”是戒賞罰不公,勸皇帝賞罰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頗。“十思”就是十條勸戒,語語坦誠,字字驚心。

      文章最后,作者從正面論述做到“十思”的好處,同時闡明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4)學生試背第3段。

      5.學生集體試背全文。

      (解說:要想深入理解課文內涵,必須熟知課文,即背誦。背誦不僅能積累文言詞語,還能將各段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蘊,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獲得心靈的愉悅和精神的滿足)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分析了文章的思路,掌握了周到嚴密而又精辟的說理論證。但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此,更要懂得一些道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代名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處,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唐太宗虛心接受了魏征的勸諫,創造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如果大家也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定會樹立起光輝俊潔的人格。

      六、布置作業

      1.積累下列成語: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垂拱而治、縱情傲物、載舟覆舟、長治久安、竭誠待下,并從中任選三個寫成一段話,不少于30個字。

      2.熟練背誦全文。

       

      [諫太宗十思疏(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4.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5.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6.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7.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8.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9.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10.《諫太宗十思疏》的教案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精品R级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精品91在线播放 | 色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