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短歌行教案(粵教版高一必修教學案例)

      發布時間:2016-9-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 理解分析曹操的“憂”的內涵,感受曹操積極進取、重視人才的精神風貌。 

      2、 反復誦讀,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達到背誦的程度。

      教學重點:理解《短歌行》中表達的作者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政治情懷。

      教學難點:《短歌行》的情感表露。體會曹操對“憂”的超越以及從而體現出來的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謎語:世界上誰跑得最快?

      曹操--說曹操,曹操就到

      師:上課之前,同學們先來猜一個謎語:世界上誰跑得最快?

      生:曹操--說曹操,曹操就到

      二、關于曹操

      師:好,我想同學們對曹操這個人物想必是非常熟悉了,那么有沒有同學愿意來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們心目中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你所了解到的曹操是怎樣的一個形象,不管你是是從哪了解到的,從電視劇,從小說還是從歷史書上?

      生:自由談論對曹操的印象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一代梟雄亦英雄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學生對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會受到“尊劉抑曹”的影響,不能公平的評價曹操,而學習這首詩能讓學生從歷史的高度上更好的認識曹操,而又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去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曹操:“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述志令》

      許劭:“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

      裴松之:“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于操為甚。”--《三國志(注)》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國志》 

      曹操形象的不同內涵:文學、民間、歷史上的不同形象

      教師總結:歷史上的曹操形象:

      A政治家(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  恢復生產   網羅人才  統一北方

      二十歲舉孝廉,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升為濟南相。后來起兵討伐董卓,迎漢獻帝遷都于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權,官至丞相及大將軍,封魏王。曹操死后, 曹丕即位,呈遞,以魏代漢,曹操被追尊為“武帝”。

      B軍事家(統帥):討董卓,滅袁紹,統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擊滅袁術、袁紹,統一北方,形成與吳、蜀鼎立的局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C文學家(詩歌領袖):建安文學的領袖

      曹操在文學上又很高造詣。他能文善詩,文章風格清峻,簡約嚴明。在詩歌方面,吸收民歌的營養,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寫了一些語言質樸的五言詩。他又善于寫四言詩,使《詩經》以后漸趨衰落的四言詩又獲得了升級。他的詩歌現存二十余首,大都采用樂府舊題,明顯地表現出對漢代樂府的繼承。他的詩有的反映當時社會的動亂,有的抒發個人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格調慷慨悲涼,有很高的藝術性。他的以樂府古題寫時事的作風對后來的新樂府詩有很大的啟示。 作品有《曹操集》。

      “外定武功,內興文學”

      曹公詩風:剛健古直    氣韻雄渾   慷慨悲涼

      三、解題

      《短歌行》是漢樂府曲調名,“長歌”、“短歌”是指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

      以漢樂府舊題來寫時事    民間歌辭  文人樂府(擬樂府)

      四、寫作背景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短歌行》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呢?

      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以后,已經53歲了,年事漸高。面對連年戰亂,統一大業仍未完成的社會情況,他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未灰心喪氣 ,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以求建功立業。

      五、文本賞析

      (一)誦讀與感知 

      1、反復誦讀全詩,互相點評。齊讀一遍。(先聽錄音;由個別學生朗誦、自評、互評、老師點評;集體朗讀)

      2、據注釋自我疏通,教師點撥。 

      補充部分材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何枝可依;周公吐哺的典故材料。 

      (二)對話作品 

      合作學習: 

      ①師:這首詩是在什么場合上寫下來的,曹操一邊在干嗎,一邊在吟詩?

      酒宴上

      師:酒一直是一個很多人都感興趣的話題,在文學史上也有很多的文人騷客寫過與酒有關的詩文,比如李白,有“會須一飲三百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舉杯澆愁愁更愁”,這些詩句表達的都是一種比較悲傷憂愁的情感,我們常說借酒澆愁,酒在中國文化中常與悲傷,憂愁這方面的情感相連,那么曹操是否也是如此呢,它的《短歌行》借酒抒發了什么樣的情感呢?

      大家先一起朗讀一下這首詩,然后看看圍繞全詩的詩人的思想情緒或者說這首詩的感情線索是什么?如果讓你從詩中找一個字來概括,你會用哪個字呢?

      憂  

      找出所有與“憂”有關的句子: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師:在這首詩里,酒仍然是與憂愁聯系在一起的,喝酒就是為了解愁,但我們又知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那么,酒是否真能解除曹操的憂愁?

      生:不能。

      師:那好,你說不能,那你能否從原文找出相關的句子來證明你的觀點呢?文中有哪個句子直接說明了他的憂愁是否解除?

      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說明作者的憂思并沒有解除。

      ②那么作者到底 “憂”什么?大家從原詩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說明。

      1、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我們可以看到,開頭一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憂的是什么?憂的是人生的短暫。人生的短暫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樣,太陽一出來就沒了。

      師:大家先將這部分朗讀一下,從對酒當歌讀到唯有杜康。注意讀出作者幽思之情。

      人生苦短,但曹操是否和其他人一樣因此就灰心喪氣,或者是認為人生短暫所以不如及時行樂呢?他這個對人生的短暫的“憂”還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或者說他還有沒有其他方面更深層次的憂愁呢?

      2、賢才難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我們剛剛已經說了,酒并不能解愁,作者依然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憂愁從其中來,不可斷絕,“中”這是一個指代詞,一般指代詞就是指代前面的內容,所以我們可以回到前面的詩句去找憂愁的內容。現在大家先把“憂從中來”前面五句讀一下。從“青青子衿”開始。這幾句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詩經鄭風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這原是一首情詩,詩句的大意是:情人青色的衣領,令我情思悠長。縱然我沒有去你那里,難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聯系?這里只用了前兩句,后兩句改為“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大意為:只是為了你(賢才)的緣故,我沉思吟詠至今。這一改動,由思慕情人變為思慕賢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感情更加深厚、真摯。

      藝術手法:引用  起興   借代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原句,本是周代朝廷與民間宴會上宴請賓客的詩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來到我這里,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表達對賢才的禮遇。

      藝術手法:引用 比興   借代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明亮皎潔的月亮什么時候為我停止運行?作者以“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來比興,從廣闊的背景上寄托了求賢之情。賢士不可招致,正是作者“憂從中來”的原因。“不可斷絕”更進一步寫出詩人求賢若渴而賢士不至的苦悶。

      藝術手法:比興 借代

      師:現在我們知道賢才沒來的時候,作者是如此的憂思是如此的綿長,那么賢才真正到來的時候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生: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這四句寫客人來訪的情景,大家久別重逢,談心宴飲,迎新話舊,歡愉無已。描寫了賢才來訪時主客之間相敬如賓的歡愉場景,說明作者求賢過程中有憂有喜的情況,正反對照,從而表現了作者對賢才的渴慕。

      大家再將這部分讀一下,注意讀出作者對賢才的渴求之情。

      3、 功業未成

      師:除此之外啊,我還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啊,為什么曹操會如此的渴慕人才?我們可以聯系寫作背景來談。

      生:聯系當時的寫作背景,曹操寫作這首詩的時候剛好經歷了赤壁之戰的失敗,而且當時他已經53歲了,在古代這已經是走到了人生暮年了,但自己統一全國的大業仍未完成,而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為要成就一番大業須有更多的賢才相助。所以最后詩人還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樣禮待賢才,以求完成自己的統一大業。

      師:所以總結起來,曹操的“憂”總共有哪幾個層次的內涵?人生苦短,賢才難求,功業未成。對了,正是因為人生苦短,而且功業又未成,所以作者才會如此憂愁,而要成就一番大業又必須有賢才的幫助,所以作者才如此的渴慕人才,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來投靠自己,以幫助自己在有生之年建功立業。好,現在大家再將這部分的內容朗讀一遍,注意讀出作者的感情。

      ②那么,曹操最后還憂不憂?何以見得?大家先把課文朗讀一下(每組四句),然后分組討論一下,等會我讓一些同學來告訴我們你們小組討論以后的結果。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饒樹三匝,何枝可依?”描繪了一副什么樣的圖畫?

      勾畫了一副月夜鵲飛圖,作者于“月明星稀”之夜觸景生情,寓情于景,以烏鵲喻賢才,以“烏鵲南飛”暗喻人才南流。東漢末年,群雄并起,各統治集團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籠絡人才。士不北走則南馳,各事其主。作者用“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尋找歸宿,但無依托,表達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最后詩情再度激昂,詩人不但沒有因求賢不得而頹廢,反而是奮發向上,積極進取,表示愿意以山高海深的胸懷,效法周公廣納賢才從而成就一番大業。

      前兩句借用《管子形勢解》中的話,“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重”暗喻自己像山一樣不厭其多地容納土壤,以成就其高大;像水一樣不厭其大而容納眾水,以成就其深,表明要寬宏大量,廣納人才。最后兩句以周公自比,反復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一大業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度。

      ③詩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總結)

      興、比、借代、引用、用典

      A起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饒樹三匝,何枝可依? 

      B比喻:

      1、“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比喻人才難得,這里寫求賢不得。

      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饒樹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動的烏鵲南飛的形象比喻當時賢士四處奔走,流露出詩人惟恐賢者不來歸附的焦慮。

      3、“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借用《管子.形勢解》之語,原文:“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詩意比喻執政者能寬宏大量,廣納賢才。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樣不厭其多容納土壤,像水一樣不厭其大而容納眾水,表明要寬宏大量,廣納人才。

      C借代:

      詩中用了哪些字詞指代人才?

      子、君、鹿、嘉賓、月、烏鵲

      詩中用了哪些字詞指代曹公自己?

      山、水、周公(樹、枝)

      D引用:《詩經》成句:

      先引《子衿》,寫求賢不得,故反復沉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語出《詩經.鄭風.子衿》,原文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這原是一首情詩,詩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長.縱然我沒有去你那里,難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聯系?

      后引《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請賓客的詩句。寫求賢既得,故盡禮娛賓。這里用以 表達對賢才的禮遇。

      E用典:

         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復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一大業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度。

      朗讀這首詩

      六、拓展延伸:改寫古詩(學生自由活動)

      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改寫成現代詩歌。

      望著你青青的衣襟,                            

      微微蕩漾啊我的心;                                   

      只是為了你,                                        

      我這么輕輕地低吟。                                     

      想那可愛的鹿啊,                               

      呦呦地呼喚伙伴來享受野蘋;                                   

      如果嘉賓來臨,                                                        

      我愿為他奏起裊裊之音。                                     

       皎皎明月啊,                                                     

      你何時能為我停?                                               

      一想到這里,                                                        

      綿綿涌起的是我的憂情。

      七、作業布置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曹操歷來被認為是一個大奸臣、大梟雄,在《三國演義》中,他因嫉妒楊修的才能而殺之,但他也曾赤腳迎接許攸。有一句俗語叫做“文如其人”,現在我們學習了他的三首詩歌,再結合你們所學的歷史知識,請你客觀地評價他。并寫成文章,不少于800字。

       

      [短歌行教案(粵教版高一必修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4.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5.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6.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7.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8.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9.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10.《短歌行》教案

      在线咨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久久久亚洲综合久久久久87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欧美九九久久精品黄 | 在线亚洲一区网站 | 色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

         教學目標:

        1、 理解分析曹操的“憂”的內涵,感受曹操積極進取、重視人才的精神風貌。 

        2、 反復誦讀,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達到背誦的程度。

        教學重點:理解《短歌行》中表達的作者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政治情懷。

        教學難點:《短歌行》的情感表露。體會曹操對“憂”的超越以及從而體現出來的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謎語:世界上誰跑得最快?

        曹操--說曹操,曹操就到

        師:上課之前,同學們先來猜一個謎語:世界上誰跑得最快?

        生:曹操--說曹操,曹操就到

        二、關于曹操

        師:好,我想同學們對曹操這個人物想必是非常熟悉了,那么有沒有同學愿意來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們心目中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你所了解到的曹操是怎樣的一個形象,不管你是是從哪了解到的,從電視劇,從小說還是從歷史書上?

        生:自由談論對曹操的印象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一代梟雄亦英雄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學生對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會受到“尊劉抑曹”的影響,不能公平的評價曹操,而學習這首詩能讓學生從歷史的高度上更好的認識曹操,而又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去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曹操:“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述志令》

        許劭:“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

        裴松之:“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于操為甚。”--《三國志(注)》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而袁紹虎摉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國志》 

        曹操形象的不同內涵:文學、民間、歷史上的不同形象

        教師總結:歷史上的曹操形象:

        A政治家(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  恢復生產   網羅人才  統一北方

        二十歲舉孝廉,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升為濟南相。后來起兵討伐董卓,迎漢獻帝遷都于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權,官至丞相及大將軍,封魏王。曹操死后, 曹丕即位,呈遞,以魏代漢,曹操被追尊為“武帝”。

        B軍事家(統帥):討董卓,滅袁紹,統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擊滅袁術、袁紹,統一北方,形成與吳、蜀鼎立的局面。指揮了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C文學家(詩歌領袖):建安文學的領袖

        曹操在文學上又很高造詣。他能文善詩,文章風格清峻,簡約嚴明。在詩歌方面,吸收民歌的營養,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寫了一些語言質樸的五言詩。他又善于寫四言詩,使《詩經》以后漸趨衰落的四言詩又獲得了升級。他的詩歌現存二十余首,大都采用樂府舊題,明顯地表現出對漢代樂府的繼承。他的詩有的反映當時社會的動亂,有的抒發個人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格調慷慨悲涼,有很高的藝術性。他的以樂府古題寫時事的作風對后來的新樂府詩有很大的啟示。 作品有《曹操集》。

        “外定武功,內興文學”

        曹公詩風:剛健古直    氣韻雄渾   慷慨悲涼

        三、解題

        《短歌行》是漢樂府曲調名,“長歌”、“短歌”是指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

        以漢樂府舊題來寫時事    民間歌辭  文人樂府(擬樂府)

        四、寫作背景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短歌行》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呢?

        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以后,已經53歲了,年事漸高。面對連年戰亂,統一大業仍未完成的社會情況,他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未灰心喪氣 ,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以求建功立業。

        五、文本賞析

        (一)誦讀與感知 

        1、反復誦讀全詩,互相點評。齊讀一遍。(先聽錄音;由個別學生朗誦、自評、互評、老師點評;集體朗讀)

        2、據注釋自我疏通,教師點撥。 

        補充部分材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何枝可依;周公吐哺的典故材料。 

        (二)對話作品 

        合作學習: 

        ①師:這首詩是在什么場合上寫下來的,曹操一邊在干嗎,一邊在吟詩?

        酒宴上

        師:酒一直是一個很多人都感興趣的話題,在文學史上也有很多的文人騷客寫過與酒有關的詩文,比如李白,有“會須一飲三百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舉杯澆愁愁更愁”,這些詩句表達的都是一種比較悲傷憂愁的情感,我們常說借酒澆愁,酒在中國文化中常與悲傷,憂愁這方面的情感相連,那么曹操是否也是如此呢,它的《短歌行》借酒抒發了什么樣的情感呢?

        大家先一起朗讀一下這首詩,然后看看圍繞全詩的詩人的思想情緒或者說這首詩的感情線索是什么?如果讓你從詩中找一個字來概括,你會用哪個字呢?

        憂  

        找出所有與“憂”有關的句子: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師:在這首詩里,酒仍然是與憂愁聯系在一起的,喝酒就是為了解愁,但我們又知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那么,酒是否真能解除曹操的憂愁?

        生:不能。

        師:那好,你說不能,那你能否從原文找出相關的句子來證明你的觀點呢?文中有哪個句子直接說明了他的憂愁是否解除?

        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說明作者的憂思并沒有解除。

        ②那么作者到底 “憂”什么?大家從原詩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說明。

        1、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我們可以看到,開頭一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憂的是什么?憂的是人生的短暫。人生的短暫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樣,太陽一出來就沒了。

        師:大家先將這部分朗讀一下,從對酒當歌讀到唯有杜康。注意讀出作者幽思之情。

        人生苦短,但曹操是否和其他人一樣因此就灰心喪氣,或者是認為人生短暫所以不如及時行樂呢?他這個對人生的短暫的“憂”還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或者說他還有沒有其他方面更深層次的憂愁呢?

        2、賢才難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我們剛剛已經說了,酒并不能解愁,作者依然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憂愁從其中來,不可斷絕,“中”這是一個指代詞,一般指代詞就是指代前面的內容,所以我們可以回到前面的詩句去找憂愁的內容。現在大家先把“憂從中來”前面五句讀一下。從“青青子衿”開始。這幾句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詩經鄭風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這原是一首情詩,詩句的大意是:情人青色的衣領,令我情思悠長。縱然我沒有去你那里,難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聯系?這里只用了前兩句,后兩句改為“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大意為:只是為了你(賢才)的緣故,我沉思吟詠至今。這一改動,由思慕情人變為思慕賢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感情更加深厚、真摯。

        藝術手法:引用  起興   借代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原句,本是周代朝廷與民間宴會上宴請賓客的詩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來到我這里,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表達對賢才的禮遇。

        藝術手法:引用 比興   借代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明亮皎潔的月亮什么時候為我停止運行?作者以“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來比興,從廣闊的背景上寄托了求賢之情。賢士不可招致,正是作者“憂從中來”的原因。“不可斷絕”更進一步寫出詩人求賢若渴而賢士不至的苦悶。

        藝術手法:比興 借代

        師:現在我們知道賢才沒來的時候,作者是如此的憂思是如此的綿長,那么賢才真正到來的時候又是怎樣的情況呢?

        生: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這四句寫客人來訪的情景,大家久別重逢,談心宴飲,迎新話舊,歡愉無已。描寫了賢才來訪時主客之間相敬如賓的歡愉場景,說明作者求賢過程中有憂有喜的情況,正反對照,從而表現了作者對賢才的渴慕。

        大家再將這部分讀一下,注意讀出作者對賢才的渴求之情。

        3、 功業未成

        師:除此之外啊,我還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啊,為什么曹操會如此的渴慕人才?我們可以聯系寫作背景來談。

        生:聯系當時的寫作背景,曹操寫作這首詩的時候剛好經歷了赤壁之戰的失敗,而且當時他已經53歲了,在古代這已經是走到了人生暮年了,但自己統一全國的大業仍未完成,而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為要成就一番大業須有更多的賢才相助。所以最后詩人還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樣禮待賢才,以求完成自己的統一大業。

        師:所以總結起來,曹操的“憂”總共有哪幾個層次的內涵?人生苦短,賢才難求,功業未成。對了,正是因為人生苦短,而且功業又未成,所以作者才會如此憂愁,而要成就一番大業又必須有賢才的幫助,所以作者才如此的渴慕人才,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來投靠自己,以幫助自己在有生之年建功立業。好,現在大家再將這部分的內容朗讀一遍,注意讀出作者的感情。

        ②那么,曹操最后還憂不憂?何以見得?大家先把課文朗讀一下(每組四句),然后分組討論一下,等會我讓一些同學來告訴我們你們小組討論以后的結果。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饒樹三匝,何枝可依?”描繪了一副什么樣的圖畫?

        勾畫了一副月夜鵲飛圖,作者于“月明星稀”之夜觸景生情,寓情于景,以烏鵲喻賢才,以“烏鵲南飛”暗喻人才南流。東漢末年,群雄并起,各統治集團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籠絡人才。士不北走則南馳,各事其主。作者用“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尋找歸宿,但無依托,表達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最后詩情再度激昂,詩人不但沒有因求賢不得而頹廢,反而是奮發向上,積極進取,表示愿意以山高海深的胸懷,效法周公廣納賢才從而成就一番大業。

        前兩句借用《管子形勢解》中的話,“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重”暗喻自己像山一樣不厭其多地容納土壤,以成就其高大;像水一樣不厭其大而容納眾水,以成就其深,表明要寬宏大量,廣納人才。最后兩句以周公自比,反復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一大業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度。

        ③詩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總結)

        興、比、借代、引用、用典

        A起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饒樹三匝,何枝可依? 

        B比喻:

        1、“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比喻人才難得,這里寫求賢不得。

        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饒樹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動的烏鵲南飛的形象比喻當時賢士四處奔走,流露出詩人惟恐賢者不來歸附的焦慮。

        3、“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借用《管子.形勢解》之語,原文:“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詩意比喻執政者能寬宏大量,廣納賢才。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樣不厭其多容納土壤,像水一樣不厭其大而容納眾水,表明要寬宏大量,廣納人才。

        C借代:

        詩中用了哪些字詞指代人才?

        子、君、鹿、嘉賓、月、烏鵲

        詩中用了哪些字詞指代曹公自己?

        山、水、周公(樹、枝)

        D引用:《詩經》成句:

        先引《子衿》,寫求賢不得,故反復沉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語出《詩經.鄭風.子衿》,原文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這原是一首情詩,詩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長.縱然我沒有去你那里,難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聯系?

        后引《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請賓客的詩句。寫求賢既得,故盡禮娛賓。這里用以 表達對賢才的禮遇。

        E用典:

           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復傾訴了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為完成統一大業而不遺余力的真誠態度。

        朗讀這首詩

        六、拓展延伸:改寫古詩(學生自由活動)

        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改寫成現代詩歌。

        望著你青青的衣襟,                            

        微微蕩漾啊我的心;                                   

        只是為了你,                                        

        我這么輕輕地低吟。                                     

        想那可愛的鹿啊,                               

        呦呦地呼喚伙伴來享受野蘋;                                   

        如果嘉賓來臨,                                                        

        我愿為他奏起裊裊之音。                                     

         皎皎明月啊,                                                     

        你何時能為我停?                                               

        一想到這里,                                                        

        綿綿涌起的是我的憂情。

        七、作業布置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曹操歷來被認為是一個大奸臣、大梟雄,在《三國演義》中,他因嫉妒楊修的才能而殺之,但他也曾赤腳迎接許攸。有一句俗語叫做“文如其人”,現在我們學習了他的三首詩歌,再結合你們所學的歷史知識,請你客觀地評價他。并寫成文章,不少于800字。

         

        [短歌行教案(粵教版高一必修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4.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5.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6.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7.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8.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9.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10.《短歌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