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夢溪筆談》二則學案(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發布時間:2016-1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夢溪筆談》二則學案

      一、學習目標:

      ⑴梳理文中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⑵回憶課文記述的兩則生動的事例,說出你的感受。

      ⑶背誦課文。

      二、學習重點:

      ⑴有關文學常識。

      ⑵識記文中重要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⑶重點句子翻譯。

      三、學習難點:

      宋代的科學成就對我們的啟發。

      易錯點、易混點:

      易錯的文言實詞“歲”“穰”“患”“貽”

      易混的文言虛詞“之”“其”“以”“悉”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學生接觸的第二篇文言文,疏通文意仍是重難點,因此,掌握一些常見的實詞和虛詞仍是本文的學習目標之一,同時《課程標準》閱讀部分規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以“通譯選文,明確大意”為另一學習目標。好在本文二則的故事性比較強,且注釋較詳,加之有一定的文言基礎,疏通文意的難度不是太大,宜采用小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內解決,體現自主和合作意識。并通過練習二、三、四來檢測目標的達成情況。

      另外,本單元是以“關注科學”為主題,而《夢溪筆談》是宋代科學家沈括記錄的我國古代,尤其對當時科學發展和先進技術的情況的書,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在本課選的兩則中體現了我國古代什么樣的科學思想?你在生活中有何啟發?(或如何運用這些思想的?)

      引導學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發現的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并簡單說明其原理,為后面寫作簡單的說明文作準備。

      五、教學過程與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以蟲治蟲》選自《夢溪筆談》卷二十四《雜志》,文章記敘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秋田中“傍不肯”消滅“子方蟲”,從而使農作物獲得豐收的事例,說明開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是促進農業增產的一項有效措施。

      2、學生自己了解沈括及《夢溪筆談》,教師進行強調:沈括,北宋政治家、科學家,作品夢溪筆談的內容等。

      (1)、  學生口述作者及課文出處,教師補充

      沈括(1031-1095) 北宋科學家、文學家。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被國內外學者推為“中國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2)、  有關《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沈括晚年在夢溪園中將他一生所見所聞和研究心得以筆記文學體裁寫下的著作。書中關于科學技術的條目約占三分之一以上,內容涉及數學、天文歷法、地理、地質、氣象、物理、化學、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動植物以及醫藥學等廣闊的領域。其中有不少對當時科學技術的忠實記錄,還有沈括本人深入鉆研的科學成果,是中國科技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約瑟教授稱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贊許他的著作《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二、學習《以蟲治蟲》

      1.熟讀課文,注意停頓和重音。

      (1)、給下列字注音

      喙(huì)        穰(ráng)         

      (2)、根據拼音寫漢字

         狗xiē(  )    其huì(   )有鉗     歲以大ráng(   )   土rǎng(   )

      2.小組合作,疏通文意,記下疑難詞句。

      重點句子翻譯(學生口述)

      (1)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鉗,千萬蔽地。

      忽然有一種昆蟲產生了,樣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遍地都是。

      (2)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蟲全被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

      參考譯文:

      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生了子方蟲,正要危害秋田里的莊稼。忽然有一種昆蟲產生了,樣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遍地都是;它們遇上子方蟲,就用嘴上的鉗跟子方蟲搏斗,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十天后,子方蟲全被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這種蟲過去曾經有過,當地的人稱它為“傍不肯”。

      3.小組提問,學生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點撥。

      (1)、  重點實詞    

      方:實在 

        為:成為 

        之:的 

        害:危害 

        其:它的 

        喙:嘴 

        蔽:遮蓋 

        則:就 

        以:用 

        之:代指方蟲

        悉:都 

        為: 成為 

        皆:都 

        歲:年 

        以:因為 

        大穰:大豐收 

        其:這樣 

        舊:過去 

        曾:曾經

        之:語氣助詞,無義 謂:叫 之:代指方這種蟲的天敵

       (2)通假字

       土人謂之傍不肯    傍同旁,旁邊 

      (3)古今異義

      方為秋田之害  方:正當,正在;今義指地方  歲以大穰  歲:名詞,年成;今義指年齡

      匠師云:云:說,動詞;今義指年齡       但逐層布板訖 但,只;今義表示轉折的連詞

      匠師如其言 如:動詞,遵照;今義通常是表示假設關系的連詞

      (4)一詞多義

      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方:古代稱面積的用語,方七百里即縱橫七百里)

       方為秋田之害(方,正當,正在。副詞)

      之:方為秋田之害(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的)   則以鉗搏之(則,連詞,相當于就)

      盡:旬日子方皆盡(盡:完,沒有了)           觸草木,盡死(盡,全,都)

      歲:歲以大穰(歲:年成,年景,收成)         歲賦其二(歲:年)

      患:患其塔動(患:擔心)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患:憂患,禍害)

      布:臣本布衣(布:麻布)                     未布瓦(布,鋪,排)

      履:鄭人買履(履:鞋子)                     人履其板(履:鞋子)

      自: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自:自己               有朋自遠方   自:從

      自非亭午夜分自:假如(常與非連用)        自不能動     自:自然,當然

      持:六幕相持 持:支撐                        馳擔持刀  持:拿起

      蓋:蓋以誘敵   蓋:原來                      蓋釘板上下彌束     蓋:因為,連詞

      如:故如此        故:因此,所以             問其故      故:原因

      故人具雞黍    故:舊,原來的

      4.理解、探究(出示圖片,加強直觀感)

      (1)用自己的話說說"傍不肯"這種蟲子的形狀和消滅子方蟲的方法。

        蟲害發生的時間:

        蟲害發生的季節:

        蟲害發生的范圍:

        解決蟲害的經過:

      (2)你還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他例子嗎?

      (3)說說"以蟲治蟲"給我們的啟示。

      三、合作探究,賞析課文,完成問題。

      1.用自己的話說說“傍不肯”這種蟲子的形狀和消滅“子方蟲”的辦法。

      2.歲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害蟲天敵的出現,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業增產,保護了生態環境。

      3.動物中還有哪些天敵,學生比賽發言。

      例如:貓--鼠        青蛙--害蟲

      4、那么,請同學們談談你們對現代農業的看法。

      要點:糧食增產,農藥的使用對人體有害。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提倡綠色農業。

      5.出示幻燈片,檢測重點詞句的解釋。

      (1)方為秋田之害。

      (2)其喙有鉗。

      (3)如途中狗蝎。

      (4)千萬蔽地。

      (5)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6)土人謂之"傍不肯"。

      (7)則以鉗搏之。

      (8)悉為兩段

      6.小結課文

      四、布置作業

      1.分類積累文言詞匯。

      2.預習《梵天寺木塔》。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1、《梵天寺木塔》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本文記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實釘”來加強結構整體性以解決木塔穩定問題的生動事例,說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在建筑理論和技術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二、檢查預習

      1.聽寫字詞(包括第一則)

      2.朗讀課文

      三、小組合作,疏通文意,記下疑難詞句。

      重點句子翻譯(學生口述)(

       1、未布瓦,上輕,故如此。

      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

      2、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

      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

      3、人皆伏其精練。

      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4、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

      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

      參考譯文:

      錢氏王朝統治浙東浙西時,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兩三層,錢帥登上木塔,嫌它晃動。工匠師傅說:“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鋪排在塔上,但是木塔還像當初一樣晃動。沒有辦法時,匠師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喻皓笑著說:“這很容易啊,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去辦),塔身就穩定了。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連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四、小組提問,學生無法回答的問題,可有教師進行點撥。

      (1)、  重點實詞   

      方:才。

      級:層。

      患:擔憂。

      云:說。

      布:鋪排。

      故如此:所以這樣。故,所以。如此,這樣,指木塔不穩定。

      乃:順接連詞,當“于是,便”講。

      以:介詞,用。

      而:轉折連詞,當“但是”講。

      初:從前,當初。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

      密:暗中,秘密地。

      使:派。

      其:他的,指匠師的。

      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的”。

      貽:贈給。貽以金釵:即以金釵貽(之),用金釵送給她。以,用,把。金釵,舊時婦女別在發髻上的一種首飾。

      問:詢問,打聽。

      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的”。

      因:原因。

      此:這,指解決塔動問題。

      易:容易。

      耳:語氣詞,可不譯。

      但:只。

      訖:終了,完畢。

      實:使堅實。

      釘之:釘木板。釘,用為動詞,意思是用釘子釘。之,指木板。

      如;遵照。

      其:他的,指喻皓的。

      言:話,言論,指上面喻皓講的一番話。

      遂:于是,就。

      蓋: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因為”。

      彌束:更加緊密相束。

      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

      相:互相。

      聯:連接。

      如:像。 

      履(舊):走,踩踏。

      其:那。

      持:支撐。

      自:自然,當然。

      伏:通“服”,佩服。

      其:他,指喻皓。

      精練:高明。

      (2)、  通假字   

      人皆伏其精練(伏,通“服”,佩服)

      (3)、  詞類活用    

             a患其塔動(患: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可譯為擔心。)

      b便實釘之(實:使動用法,使堅實。釘:名詞做動詞,用釘子釘。)

             c人履其板(履:名詞用作動詞,走,踩踏。)

      (4)、一詞多義

              A.如土中狗蝎:                              A.乃以瓦布之:

      如     B.六幕相聯如胠篋:               以      B.歲以大穰:

      C.匠師如其言:                               C. 貽以金釵:

      釘    A.便實釘之:                              A.方為秋田之害

             B.釘板上下彌束                    方    B.方兩三級:                 

                                                

             方為秋田之害                                  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塔動之因                                        患其塔動

               則以鉗搏之                        其          匠師如其言

      之      土人謂之“傍不肯”                           其喙有鉗

               錢帥登之                                        其蟲舊曾有之

       便實釘之

       (5)、古今異義    

      ①但逐層布板訖(但:只。今常用于轉折連詞)

      ②蓋釘板上下彌束(蓋: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因為”。今常用于“蓋房”“鍋蓋”等義)

      ③人皆伏其精練(精練:精熟、高明。今常用于文章或講話扼要,沒有多余的詞句)

      ④患其塔動(患:擔心、嫌。今常用于“患難”“患病”等義)

      五、合作探究,賞析課文,完成問題。

      1.論《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現當時解決“塔動”問題之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要點:“動如初”表現建筑工匠的認識和實踐都未能解決問題,“無可奈何”一詞也寫出了大家對“塔動”無計可施。

      作用:為后面喻皓輕易解決難題作了鋪墊,反襯其技藝高超。

      2.《梵天寺林塔》寫人著墨不多,卻很生動。“密使其妻”寫出匠師怎能樣的心態?一個“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樣的心理活動?

         討論要點:匠師認為“塔動”的原因是“未面瓦”,“上輕”,可實踐的結果讓匠師很難堪。為了向錢帥交待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見喻皓的妻子,請求喻皓解決塔動難題。“密使其妻”寫出了匠師的難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對匠師無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現出他對解決“塔動”胸有成竹。

      3.用自己的話說說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決了“塔動”這一難題?

      4.學生討論,舉例說明本文寫作特點。

       (1)詳略得當如《以蟲治蟲》觀突出以蟲治蟲這一中心,對“傍不肯”外貌、特征、剿滅子方蟲的情況介紹比較詳細而對“子方蟲”為害則一筆帶過。

      《梵天寺木塔》對如何解決塔動,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作了傳神的描寫。

      (2)生動簡潔,如:“方”    “笑”        “密使其妻”

      5.《梵天寺木塔》體現了我國古代在建筑技術上的偉大成就,你還能說出我國古代還在哪些方面的科技水平長處于領先地位。

      6.本課總結,學習了這兩篇課文對你有哪些啟發,各抒己見。

      A.綠色農業  環保    可持續性發展

      B.為國家的過去的發達自豪

      C.一種責任感,使命感,為使現代科技水平領先世界而自強不息。

      六、出示幻燈片,檢查重點字詞的解釋:

      1.患其塔動

      2.故如此

      3.貽以金釵

      4.但逐層布板訖

      5.匠師如其言

      6.蓋釘板上下彌束

      7.人履其板

      8.人皆伏其精練

      七、小結課文

      八、布置作業:

      1.積累文言詞匯(尤其注意多義詞及語境義的使用)

      2.借助工具書,課外閱讀《喻皓的〈木經〉》。

      檢測題

      基礎題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6分)

      (1)其喙(    )有鉗                 (2)歲以大穰(    )

      (3)梵(    )天寺木塔               (4)貽(    )以金釵

      (5)六幕相聯如胠篋(    )(    )    (6)人履(    )其板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6分)

      (1)千萬蔽地  蔽:             (2)歲以大穰  歲:

      (3)患其塔動  患:             (4)未布瓦,上輕,故如此  故:

      (5)貽以金釵  貽:             (6)人履其板  履:

      3.解釋下列加粗的虛詞的意思或用法。(6分)

      (1)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其:      (2)歲以大穰  以:

      (3)以鉗搏之  以:                (4)乃以瓦布之  乃:

      (5)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  而:    (6)蓋釘板上下彌束  蓋:

      4.請對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加以歸類。(10分)

      A.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    B.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

      C.其蟲舊曾有之                    D.問塔動之因

      E.錢帥登之,患其塔動              F.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

      (1)代詞,代物:

      (2)相當于結構助詞“的”:

      (3)語氣詞,無實在意思:

      5.譯述下列句子。(8分)

      (1)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

       

      (2)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

       

      (3)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

       

      (4)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

       

      6.請用一句話概述《以蟲治蟲》的內容。(10分)

       

      7.《梵天寺木塔》詳細記述怎樣解決塔動的問題,而匠師按喻皓指點實施,則用“如其言”一筆帶過,這是為什么?(10分)

       

       

      8.填空。(4分)

      《夢溪筆談》的作者________是我國北宋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該書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我國古代的________成就。

       

      綜合題

      1.你認為《以蟲治蟲》所述的內容在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

       

       

      2.《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樣的寫法來突出喻皓建筑技術的高超的?

       

       

       

      參考答案

       

      基礎題

      1.(1)huì(2)ráng(3)fàn (4)yí(5)qū qiē(6)lǚ

      2.(1)遮蓋(2)年成(3)擔憂(4)所以(5)贈給(6)走,踩踏

      3.(1)他的,指匠師的(2)因(3)用(4)連詞,相當于“于是,便”(5)轉折連詞,相當于“但是”(6)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因為”

      4.(1)B、E、F(2)A、D(3)C

      5.(1)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生了子方蟲,正要危害秋田里的莊稼。

      (2)(它們)遇上子方蟲,就用嘴上的鉗跟子方蟲搏斗,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

      (3)沒有辦法時,匠師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

      (4)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連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

      6.在子方蟲危害秋田作物時,子方蟲的天敵“傍不肯”迅速消滅了它,保證農業取得豐收。

      7.如何解決塔動問題是說明的重點,所以應詳寫,這樣就突出了說明的中心;而實施過程不是重點,所以就略寫。

      8.沈括科學 政治 科學

       

      綜合題

      1.現在我們用農藥治害蟲,帶來了污染,而采用以蟲治蟲的辦法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由此看來,這種辦法在今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以匠師的“無可奈何”來反襯喻皓技術之高。又用側面描寫來烘托,如工匠費盡心機了解如何才能解決塔動的問題,又如篇末說:人皆伏其精練。

      等第評定參考意見:

      優:第一問能說清其現實意義;第二問,能說清反襯和通過側面描寫來烘托。

      良:第一問,對其現實意義說得清楚;第二問,能說出兩種寫法中的一種。

      中:第一問,尚能說出其現實意義;第二問,尚能說出兩種寫法中的一種,但語言不夠簡潔、通順。

      下:說不清兩問的內容,語言也不通順。

      《夢溪筆談》二則綜合能力測試

       

      (一)

      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1.《以蟲治蟲》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錢塘人,________代作家。

      2.給加粗的字注音

      ①狗蝎(    )     ②其喙有鉗(    )

      3.解釋字詞。

      ①蔽(    )②悉(    )③旬日(    )④穰(    )

      4.翻譯加粗句。

      ①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區別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蟲舊曾有之。(    )

      ②土人謂之“傍不肯”。(    )

      6.設想一下,如果子方蟲沒有遇到“傍不肯”將會發生怎樣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歲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錢氏據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云:“未布瓦,上輕,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匠師如其言,塔遂定。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伏其精練。

      1.概括這一段文字三層大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給加粗的字注音

      ①錢氏據兩浙時(    )  ②方兩三級(    )

      ③但逐層布板訖(    )  ④人履其板(    )

      3.解釋句中加粗的詞

      ①患其塔動(    )     ②故如此(    )

      ③未布瓦(    )       ④貽以金釵(    )

      ⑤匠師如其言(    )  ⑥蓋釘板上下彌束(    )

      4.解釋句中的文言虛詞

      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  ②乃以瓦布之(    )

      ③貽以金釵(    )     ④但逐層布板訖(    )

      ⑤問塔動之因(    )

      5.分別指出加粗詞所指代的內容

      ①錢帥登之(    )     ②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

      ③匠師如其言(    )  ④此易耳(    )

      6.翻譯句子

      ①六幕相聯如胠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伏其精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皓笑曰”中的“笑”表現了喻皓當時怎樣的心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夢溪筆談》沈括 存中 北宋  2.①xiē ②huì  3.①遮蓋②全部或都 ③十天 ④莊稼豐收  4.①正要危害秋田里的莊稼。 ②就用嘴上的鉗跟子方蟲搏斗,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 ③年成因此而大豐收。  5.①語氣助詞,可不譯。②代詞,指子方蟲的天敵。  6.圍繞子方蟲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回答,言之有理即可。7.①子方皆盡  ②啟示我們:如何有效地保護自然資源,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充分發揮某些農作物害蟲天敵的作用,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業增產、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

      (二)1.①講建塔過程中的塔身不穩定問題,工匠們的認識和實際都未能解決。②寫喻皓采用“布板”“實釘”的辦法,解決了“塔動”的問題。③解釋“塔定”的原因,并寫了眾人對此事的反映。  2.①jù ②fāng ③qì ④lǚ  3.①擔憂。②所以。③鋪排。④贈給。⑤遵照。⑥因為。  4.①在 ②用 ③拿 ④只 ⑤的  5.①塔 ②匠師 ③喻皓 ④指固塔這件事  6.①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連接,就像只箱子。②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7.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對匠師無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對解決“塔動”這個問題胸有成竹,舉重若輕。

       

      李菊芬

      [《夢溪筆談》二則學案(蘇教版七年級必修)]相關文章:

      1.關于夢溪筆談原文及翻譯

      2.中學語文必修二《詩經》《離騷》 復習學案

      3.夢溪筆談讀后感

      4.隨筆二則初三作文

      5.莊子二則教案

      6.蘇教版七年級生物課件

      7.化學必修金屬課件

      8.《世說新語》二則讀后感

      9.《題畫二則》閱讀答案及翻譯

      10.世說新語二則閱讀答案

      在线咨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夜夜爽天天爽一区 | 午夜看大片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男人女人热热 | 久久伊人精品波多野结衣 | 亚洲欧美在线a | 违禁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夢溪筆談》二則學案

        一、學習目標:

        ⑴梳理文中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⑵回憶課文記述的兩則生動的事例,說出你的感受。

        ⑶背誦課文。

        二、學習重點:

        ⑴有關文學常識。

        ⑵識記文中重要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⑶重點句子翻譯。

        三、學習難點:

        宋代的科學成就對我們的啟發。

        易錯點、易混點:

        易錯的文言實詞“歲”“穰”“患”“貽”

        易混的文言虛詞“之”“其”“以”“悉”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學生接觸的第二篇文言文,疏通文意仍是重難點,因此,掌握一些常見的實詞和虛詞仍是本文的學習目標之一,同時《課程標準》閱讀部分規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以“通譯選文,明確大意”為另一學習目標。好在本文二則的故事性比較強,且注釋較詳,加之有一定的文言基礎,疏通文意的難度不是太大,宜采用小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內解決,體現自主和合作意識。并通過練習二、三、四來檢測目標的達成情況。

        另外,本單元是以“關注科學”為主題,而《夢溪筆談》是宋代科學家沈括記錄的我國古代,尤其對當時科學發展和先進技術的情況的書,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在本課選的兩則中體現了我國古代什么樣的科學思想?你在生活中有何啟發?(或如何運用這些思想的?)

        引導學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發現的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并簡單說明其原理,為后面寫作簡單的說明文作準備。

        五、教學過程與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以蟲治蟲》選自《夢溪筆談》卷二十四《雜志》,文章記敘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秋田中“傍不肯”消滅“子方蟲”,從而使農作物獲得豐收的事例,說明開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是促進農業增產的一項有效措施。

        2、學生自己了解沈括及《夢溪筆談》,教師進行強調:沈括,北宋政治家、科學家,作品夢溪筆談的內容等。

        (1)、  學生口述作者及課文出處,教師補充

        沈括(1031-1095) 北宋科學家、文學家。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被國內外學者推為“中國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2)、  有關《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是沈括晚年在夢溪園中將他一生所見所聞和研究心得以筆記文學體裁寫下的著作。書中關于科學技術的條目約占三分之一以上,內容涉及數學、天文歷法、地理、地質、氣象、物理、化學、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動植物以及醫藥學等廣闊的領域。其中有不少對當時科學技術的忠實記錄,還有沈括本人深入鉆研的科學成果,是中國科技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約瑟教授稱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贊許他的著作《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二、學習《以蟲治蟲》

        1.熟讀課文,注意停頓和重音。

        (1)、給下列字注音

        喙(huì)        穰(ráng)         

        (2)、根據拼音寫漢字

           狗xiē(  )    其huì(   )有鉗     歲以大ráng(   )   土rǎng(   )

        2.小組合作,疏通文意,記下疑難詞句。

        重點句子翻譯(學生口述)

        (1)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鉗,千萬蔽地。

        忽然有一種昆蟲產生了,樣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遍地都是。

        (2)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蟲全被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

        參考譯文:

        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生了子方蟲,正要危害秋田里的莊稼。忽然有一種昆蟲產生了,樣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遍地都是;它們遇上子方蟲,就用嘴上的鉗跟子方蟲搏斗,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十天后,子方蟲全被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這種蟲過去曾經有過,當地的人稱它為“傍不肯”。

        3.小組提問,學生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點撥。

        (1)、  重點實詞    

        方:實在 

          為:成為 

          之:的 

          害:危害 

          其:它的 

          喙:嘴 

          蔽:遮蓋 

          則:就 

          以:用 

          之:代指方蟲

          悉:都 

          為: 成為 

          皆:都 

          歲:年 

          以:因為 

          大穰:大豐收 

          其:這樣 

          舊:過去 

          曾:曾經

          之:語氣助詞,無義 謂:叫 之:代指方這種蟲的天敵

         (2)通假字

         土人謂之傍不肯    傍同旁,旁邊 

        (3)古今異義

        方為秋田之害  方:正當,正在;今義指地方  歲以大穰  歲:名詞,年成;今義指年齡

        匠師云:云:說,動詞;今義指年齡       但逐層布板訖 但,只;今義表示轉折的連詞

        匠師如其言 如:動詞,遵照;今義通常是表示假設關系的連詞

        (4)一詞多義

        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方:古代稱面積的用語,方七百里即縱橫七百里)

         方為秋田之害(方,正當,正在。副詞)

        之:方為秋田之害(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的)   則以鉗搏之(則,連詞,相當于就)

        盡:旬日子方皆盡(盡:完,沒有了)           觸草木,盡死(盡,全,都)

        歲:歲以大穰(歲:年成,年景,收成)         歲賦其二(歲:年)

        患:患其塔動(患:擔心)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患:憂患,禍害)

        布:臣本布衣(布:麻布)                     未布瓦(布,鋪,排)

        履:鄭人買履(履:鞋子)                     人履其板(履:鞋子)

        自: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自:自己               有朋自遠方   自:從

        自非亭午夜分自:假如(常與非連用)        自不能動     自:自然,當然

        持:六幕相持 持:支撐                        馳擔持刀  持:拿起

        蓋:蓋以誘敵   蓋:原來                      蓋釘板上下彌束     蓋:因為,連詞

        如:故如此        故:因此,所以             問其故      故:原因

        故人具雞黍    故:舊,原來的

        4.理解、探究(出示圖片,加強直觀感)

        (1)用自己的話說說"傍不肯"這種蟲子的形狀和消滅子方蟲的方法。

          蟲害發生的時間:

          蟲害發生的季節:

          蟲害發生的范圍:

          解決蟲害的經過:

        (2)你還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他例子嗎?

        (3)說說"以蟲治蟲"給我們的啟示。

        三、合作探究,賞析課文,完成問題。

        1.用自己的話說說“傍不肯”這種蟲子的形狀和消滅“子方蟲”的辦法。

        2.歲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害蟲天敵的出現,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業增產,保護了生態環境。

        3.動物中還有哪些天敵,學生比賽發言。

        例如:貓--鼠        青蛙--害蟲

        4、那么,請同學們談談你們對現代農業的看法。

        要點:糧食增產,農藥的使用對人體有害。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提倡綠色農業。

        5.出示幻燈片,檢測重點詞句的解釋。

        (1)方為秋田之害。

        (2)其喙有鉗。

        (3)如途中狗蝎。

        (4)千萬蔽地。

        (5)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6)土人謂之"傍不肯"。

        (7)則以鉗搏之。

        (8)悉為兩段

        6.小結課文

        四、布置作業

        1.分類積累文言詞匯。

        2.預習《梵天寺木塔》。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1、《梵天寺木塔》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本文記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實釘”來加強結構整體性以解決木塔穩定問題的生動事例,說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在建筑理論和技術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二、檢查預習

        1.聽寫字詞(包括第一則)

        2.朗讀課文

        三、小組合作,疏通文意,記下疑難詞句。

        重點句子翻譯(學生口述)(

         1、未布瓦,上輕,故如此。

        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

        2、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

        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

        3、人皆伏其精練。

        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4、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

        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

        參考譯文:

        錢氏王朝統治浙東浙西時,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兩三層,錢帥登上木塔,嫌它晃動。工匠師傅說:“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鋪排在塔上,但是木塔還像當初一樣晃動。沒有辦法時,匠師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喻皓笑著說:“這很容易啊,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去辦),塔身就穩定了。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連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四、小組提問,學生無法回答的問題,可有教師進行點撥。

        (1)、  重點實詞   

        方:才。

        級:層。

        患:擔憂。

        云:說。

        布:鋪排。

        故如此:所以這樣。故,所以。如此,這樣,指木塔不穩定。

        乃:順接連詞,當“于是,便”講。

        以:介詞,用。

        而:轉折連詞,當“但是”講。

        初:從前,當初。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

        密:暗中,秘密地。

        使:派。

        其:他的,指匠師的。

        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的”。

        貽:贈給。貽以金釵:即以金釵貽(之),用金釵送給她。以,用,把。金釵,舊時婦女別在發髻上的一種首飾。

        問:詢問,打聽。

        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的”。

        因:原因。

        此:這,指解決塔動問題。

        易:容易。

        耳:語氣詞,可不譯。

        但:只。

        訖:終了,完畢。

        實:使堅實。

        釘之:釘木板。釘,用為動詞,意思是用釘子釘。之,指木板。

        如;遵照。

        其:他的,指喻皓的。

        言:話,言論,指上面喻皓講的一番話。

        遂:于是,就。

        蓋: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因為”。

        彌束:更加緊密相束。

        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

        相:互相。

        聯:連接。

        如:像。 

        履(舊):走,踩踏。

        其:那。

        持:支撐。

        自:自然,當然。

        伏:通“服”,佩服。

        其:他,指喻皓。

        精練:高明。

        (2)、  通假字   

        人皆伏其精練(伏,通“服”,佩服)

        (3)、  詞類活用    

               a患其塔動(患: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可譯為擔心。)

        b便實釘之(實:使動用法,使堅實。釘:名詞做動詞,用釘子釘。)

               c人履其板(履:名詞用作動詞,走,踩踏。)

        (4)、一詞多義

                A.如土中狗蝎:                              A.乃以瓦布之:

        如     B.六幕相聯如胠篋:               以      B.歲以大穰:

        C.匠師如其言:                               C. 貽以金釵:

        釘    A.便實釘之:                              A.方為秋田之害

               B.釘板上下彌束                    方    B.方兩三級:                 

                                                  

               方為秋田之害                                  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塔動之因                                        患其塔動

                 則以鉗搏之                        其          匠師如其言

        之      土人謂之“傍不肯”                           其喙有鉗

                 錢帥登之                                        其蟲舊曾有之

         便實釘之

         (5)、古今異義    

        ①但逐層布板訖(但:只。今常用于轉折連詞)

        ②蓋釘板上下彌束(蓋: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因為”。今常用于“蓋房”“鍋蓋”等義)

        ③人皆伏其精練(精練:精熟、高明。今常用于文章或講話扼要,沒有多余的詞句)

        ④患其塔動(患:擔心、嫌。今常用于“患難”“患病”等義)

        五、合作探究,賞析課文,完成問題。

        1.論《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現當時解決“塔動”問題之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要點:“動如初”表現建筑工匠的認識和實踐都未能解決問題,“無可奈何”一詞也寫出了大家對“塔動”無計可施。

        作用:為后面喻皓輕易解決難題作了鋪墊,反襯其技藝高超。

        2.《梵天寺林塔》寫人著墨不多,卻很生動。“密使其妻”寫出匠師怎能樣的心態?一個“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樣的心理活動?

           討論要點:匠師認為“塔動”的原因是“未面瓦”,“上輕”,可實踐的結果讓匠師很難堪。為了向錢帥交待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見喻皓的妻子,請求喻皓解決塔動難題。“密使其妻”寫出了匠師的難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對匠師無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現出他對解決“塔動”胸有成竹。

        3.用自己的話說說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決了“塔動”這一難題?

        4.學生討論,舉例說明本文寫作特點。

         (1)詳略得當如《以蟲治蟲》觀突出以蟲治蟲這一中心,對“傍不肯”外貌、特征、剿滅子方蟲的情況介紹比較詳細而對“子方蟲”為害則一筆帶過。

        《梵天寺木塔》對如何解決塔動,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作了傳神的描寫。

        (2)生動簡潔,如:“方”    “笑”        “密使其妻”

        5.《梵天寺木塔》體現了我國古代在建筑技術上的偉大成就,你還能說出我國古代還在哪些方面的科技水平長處于領先地位。

        6.本課總結,學習了這兩篇課文對你有哪些啟發,各抒己見。

        A.綠色農業  環保    可持續性發展

        B.為國家的過去的發達自豪

        C.一種責任感,使命感,為使現代科技水平領先世界而自強不息。

        六、出示幻燈片,檢查重點字詞的解釋:

        1.患其塔動

        2.故如此

        3.貽以金釵

        4.但逐層布板訖

        5.匠師如其言

        6.蓋釘板上下彌束

        7.人履其板

        8.人皆伏其精練

        七、小結課文

        八、布置作業:

        1.積累文言詞匯(尤其注意多義詞及語境義的使用)

        2.借助工具書,課外閱讀《喻皓的〈木經〉》。

        檢測題

        基礎題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6分)

        (1)其喙(    )有鉗                 (2)歲以大穰(    )

        (3)梵(    )天寺木塔               (4)貽(    )以金釵

        (5)六幕相聯如胠篋(    )(    )    (6)人履(    )其板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6分)

        (1)千萬蔽地  蔽:             (2)歲以大穰  歲:

        (3)患其塔動  患:             (4)未布瓦,上輕,故如此  故:

        (5)貽以金釵  貽:             (6)人履其板  履:

        3.解釋下列加粗的虛詞的意思或用法。(6分)

        (1)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其:      (2)歲以大穰  以:

        (3)以鉗搏之  以:                (4)乃以瓦布之  乃:

        (5)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  而:    (6)蓋釘板上下彌束  蓋:

        4.請對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加以歸類。(10分)

        A.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    B.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

        C.其蟲舊曾有之                    D.問塔動之因

        E.錢帥登之,患其塔動              F.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

        (1)代詞,代物:

        (2)相當于結構助詞“的”:

        (3)語氣詞,無實在意思:

        5.譯述下列句子。(8分)

        (1)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

         

        (2)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

         

        (3)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

         

        (4)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

         

        6.請用一句話概述《以蟲治蟲》的內容。(10分)

         

        7.《梵天寺木塔》詳細記述怎樣解決塔動的問題,而匠師按喻皓指點實施,則用“如其言”一筆帶過,這是為什么?(10分)

         

         

        8.填空。(4分)

        《夢溪筆談》的作者________是我國北宋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該書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我國古代的________成就。

         

        綜合題

        1.你認為《以蟲治蟲》所述的內容在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

         

         

        2.《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樣的寫法來突出喻皓建筑技術的高超的?

         

         

         

        參考答案

         

        基礎題

        1.(1)huì(2)ráng(3)fàn (4)yí(5)qū qiē(6)lǚ

        2.(1)遮蓋(2)年成(3)擔憂(4)所以(5)贈給(6)走,踩踏

        3.(1)他的,指匠師的(2)因(3)用(4)連詞,相當于“于是,便”(5)轉折連詞,相當于“但是”(6)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因為”

        4.(1)B、E、F(2)A、D(3)C

        5.(1)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生了子方蟲,正要危害秋田里的莊稼。

        (2)(它們)遇上子方蟲,就用嘴上的鉗跟子方蟲搏斗,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

        (3)沒有辦法時,匠師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

        (4)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連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

        6.在子方蟲危害秋田作物時,子方蟲的天敵“傍不肯”迅速消滅了它,保證農業取得豐收。

        7.如何解決塔動問題是說明的重點,所以應詳寫,這樣就突出了說明的中心;而實施過程不是重點,所以就略寫。

        8.沈括科學 政治 科學

         

        綜合題

        1.現在我們用農藥治害蟲,帶來了污染,而采用以蟲治蟲的辦法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由此看來,這種辦法在今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以匠師的“無可奈何”來反襯喻皓技術之高。又用側面描寫來烘托,如工匠費盡心機了解如何才能解決塔動的問題,又如篇末說:人皆伏其精練。

        等第評定參考意見:

        優:第一問能說清其現實意義;第二問,能說清反襯和通過側面描寫來烘托。

        良:第一問,對其現實意義說得清楚;第二問,能說出兩種寫法中的一種。

        中:第一問,尚能說出其現實意義;第二問,尚能說出兩種寫法中的一種,但語言不夠簡潔、通順。

        下:說不清兩問的內容,語言也不通順。

        《夢溪筆談》二則綜合能力測試

         

        (一)

        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1.《以蟲治蟲》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錢塘人,________代作家。

        2.給加粗的字注音

        ①狗蝎(    )     ②其喙有鉗(    )

        3.解釋字詞。

        ①蔽(    )②悉(    )③旬日(    )④穰(    )

        4.翻譯加粗句。

        ①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區別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蟲舊曾有之。(    )

        ②土人謂之“傍不肯”。(    )

        6.設想一下,如果子方蟲沒有遇到“傍不肯”將會發生怎樣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歲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錢氏據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云:“未布瓦,上輕,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匠師如其言,塔遂定。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伏其精練。

        1.概括這一段文字三層大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給加粗的字注音

        ①錢氏據兩浙時(    )  ②方兩三級(    )

        ③但逐層布板訖(    )  ④人履其板(    )

        3.解釋句中加粗的詞

        ①患其塔動(    )     ②故如此(    )

        ③未布瓦(    )       ④貽以金釵(    )

        ⑤匠師如其言(    )  ⑥蓋釘板上下彌束(    )

        4.解釋句中的文言虛詞

        ①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  ②乃以瓦布之(    )

        ③貽以金釵(    )     ④但逐層布板訖(    )

        ⑤問塔動之因(    )

        5.分別指出加粗詞所指代的內容

        ①錢帥登之(    )     ②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

        ③匠師如其言(    )  ④此易耳(    )

        6.翻譯句子

        ①六幕相聯如胠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皆伏其精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皓笑曰”中的“笑”表現了喻皓當時怎樣的心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夢溪筆談》沈括 存中 北宋  2.①xiē ②huì  3.①遮蓋②全部或都 ③十天 ④莊稼豐收  4.①正要危害秋田里的莊稼。 ②就用嘴上的鉗跟子方蟲搏斗,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 ③年成因此而大豐收。  5.①語氣助詞,可不譯。②代詞,指子方蟲的天敵。  6.圍繞子方蟲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回答,言之有理即可。7.①子方皆盡  ②啟示我們:如何有效地保護自然資源,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充分發揮某些農作物害蟲天敵的作用,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業增產、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

        (二)1.①講建塔過程中的塔身不穩定問題,工匠們的認識和實際都未能解決。②寫喻皓采用“布板”“實釘”的辦法,解決了“塔動”的問題。③解釋“塔定”的原因,并寫了眾人對此事的反映。  2.①jù ②fāng ③qì ④lǚ  3.①擔憂。②所以。③鋪排。④贈給。⑤遵照。⑥因為。  4.①在 ②用 ③拿 ④只 ⑤的  5.①塔 ②匠師 ③喻皓 ④指固塔這件事  6.①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連接,就像只箱子。②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7.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對匠師無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對解決“塔動”這個問題胸有成竹,舉重若輕。

         

        李菊芬

        [《夢溪筆談》二則學案(蘇教版七年級必修)]相關文章:

        1.關于夢溪筆談原文及翻譯

        2.中學語文必修二《詩經》《離騷》 復習學案

        3.夢溪筆談讀后感

        4.隨筆二則初三作文

        5.莊子二則教案

        6.蘇教版七年級生物課件

        7.化學必修金屬課件

        8.《世說新語》二則讀后感

        9.《題畫二則》閱讀答案及翻譯

        10.世說新語二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