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教學教案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9-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劉佐鄉中學   周和枝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饒頭、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4.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

      ●教學重點

      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閱讀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點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和寓意;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理解精巧構思和擬人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二、資料助讀

      1.寓言

      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三、師生共同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學生自由誦讀,思考:恰如寓言詩人拉封丹對寓言的形象概括,讀寓言,要從“身體”讀出“靈魂”,也即從所述故事讀出道理。那么這則寓言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師明確: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

      2.研習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節發展和人物形象。

      學生集體誦讀,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動、鮮活。刻畫人物的方法是對話描寫為主,試比較赫耳墨斯與雕像者三問三答中句式、語氣的起伏變化。

      故事主要是通過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問三答的對話來敘述的。問句中同中有變,“值多少錢”四個字用反復,而主語在第一次發問時省略,第二次寫明,第三次則用代詞。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區別,第一次用確數,第二次比較而言,只說概數,第三次不用數詞,貶低得一分不值。

      (2)對雕像者的形象描寫惜墨如金,輕輕一句“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饒頭,白送”答語,卻見其情節波瀾,就其表達效果試作分析。

      雕像者的答語,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轉,給人以巨大反差,諷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襯手法的巧妙運用。

      (3)梳理、歸結故事的情節脈絡。用簡練的話語填充:全篇故事分兩層,其起因和開端是 ,發展和結局是 。

      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價值。敘述赫耳墨斯與雕像者的對話。

      3.品味關鍵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

      (1)圈點勾畫出寓言的關鍵詞語,一“笑”、兩“想”、三“問”。

      (2)組織討論:①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

       “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關心的不是怎樣造福人類,而是自己的身價和榮譽,“想知道”是掩飾之辭,實際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個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神。

      ②赫耳墨斯笑著問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中“笑”說明了什么?

      一個“笑”字,描寫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顯得真切。赫耳墨斯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他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躍然紙上。

      ③“后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這個想法表明了什么?

      這段著意刻畫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動。他心想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他竟然認為自己的身價能超過父親--作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話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為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勢利的,阿諛奉承的,他這樣猜度別人,足見其心靈的卑劣。

      (3)表情朗讀,說說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內容的修飾語:寓言中刻畫的赫耳墨斯是一個 的形象。

      教師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等。

      (4)這則寓言通過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觀臆斷而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

      (5)鼓勵學生將故事情節作適當的改變,看看寓意會有什么不同。如將“還要貴一點”以下的情節改為:“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悄離去

      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寓言的寓意,是從故事情節中得來的,如果改動情節,那寓意相應也有變化。《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聽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價格后,為什么一言不發,悄然離去了?他心里這時是怎么想的?顯然,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變了。

      四、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

      1.自由誦讀,理解寓言大意。

      教師提示:這則寓言的結構安排和前一則相同,也是分敘講述故事,結敘點明寓意。

      2.集體誦讀,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節。

      教師明確:本文構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節大起大落,寫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轉化。故事由兩部分內容組成,先寫蚊子所獲得的勝利及其原因,后寫蚊子所遭遇的悲劇及其原因。

      3.暢讀課文,圈點品析文中的兩“吹”一“嘆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點及其故事的寓意。

      問題討論:(1)這則寓言以動物喻人,語言精練,具有強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樣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本文的擬人,能抓住蚊子和獅子的自然特征,擬得逼真神似,生動有趣。把蚊子的叫聲說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以狀其戰勝獅子得意忘形之態,十分新鮮、妥帖。

      (2)寓言用動物之間的關系來概括社會現象,諷喻了什么?下列成語中:驕兵必敗,不自量力,大意失荊州,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哪一則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描寫蚊子和獅子“戰斗”的過程,蚊子被蜘蛛網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點,用來概括社會現象,真是兩相妙合。諷刺了那些能夠戰勝強敵卻因得意反被弱者戰勝的人。

      “驕兵必敗”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3)蚊子臨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過哪個詞語表現出來的?它的悲痛說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過“嘆息”表現出來的。

      “自己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句中的“最強大”與“小小”、“較量過”與“消滅了”形成強烈反差,兩相比照,尖銳地諷刺了勝利后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識。

      (4)蚊子敢于向獅子挑戰,而且能夠取勝,這說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戰宣言”貌似狂言。實際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抑制了獅子的優勢。它的膽量、信心,是建立在敵我雙方力量進行冷靜分析的基礎上的。啟示人們,世上萬事萬物,各有所長所短。強者有短處,弱者也有長處。弱者如果能揚長避短,就可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5)蚊子如果不先發表“挑戰宣言”就去進攻獅子,結果仍然是戰勝了獅子,這對故事情節會有怎樣的影響?

      五、課堂練習

      1.想像一個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跡情節,給寓言安排一個與課文不同的結局。

      教師提供示例(一):蚊子正等待著那可怕的時刻來臨時,松樹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網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六、課堂小結

      這兩則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動物;赫耳墨斯有“權力”,蚊子有打敗獅子的驕人勝利花環。它們的共同弱點是--不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特別是在權力、榮譽面前不能夠正確對待自己。這兩則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著我們。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對于《智子疑鄰》《塞翁失馬》兩則古代寓言,提供關鍵字詞提示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意。自讀《智子疑鄰》,掌握不能因人廢言的寓意;研讀《塞翁失馬》理解寓言中福與禍的相互轉化。

       [教學步驟]

      一、指導自讀《智子疑鄰》

      1.自由誦讀,教師提示下列字詞:

      (1)智子疑鄰:智,聰明,這里意思是“以……為聰明”。贊賞兒子聰明,懷疑隔壁老人(偷盜)。

      (2)不筑:修補。

      (3)暮而果大亡其財:暮,晚上。果,果然。亡,丟失。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

      2.請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口頭把故事譯成通暢的現代漢語。思考:因“天雨”而導致“墻壞”,因“墻壞”而致失盜,對此兒子和鄰人之父都有相同預見,而宋國富人卻“智子疑鄰”,這說明了什么道理?

      教師明確:寓言的本意是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言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即便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如果從積極方面就可以引申為: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3.請學生設想一下,鄰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懷疑對象,會有怎樣的反應?為寓言寫一個合情合理的續編。

      二、師生共同研讀《塞翁失馬》

      1.聽讀錄音,注意下列字詞。

      (1)馬無故亡而入胡:逃跑。

      (2)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問。

      (3)其馬將(jiānɡ)胡駿馬而歸:帶領。

      (4)墮(duò)而折其髀(bì):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

      (5)人皆吊之:對其不幸表示安慰。

      (6)引弦而戰: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開弓弦。

      (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絕大部分。

      (8)此獨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2.暢讀寓言,結合提示譯成現代漢語,感知文意。

      3.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禍與福是怎樣相互轉化的?

      教師明確:寓言用一連串事實來說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為福了;后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為禍;最后,塞上丁壯同入侵胡人作戰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為福,如此循環往復,所以動人。

      4.這則寓言故事說明禍福相依的道理,那么這對我們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態度有什么積極的啟示呢?請同學們聯系生活、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啟示:(1)禍福可以轉化,不要靜止地看待;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中考慮到怎樣求得轉化,不要消極悲觀,或者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2)禍福之來,確實有許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預料的。考慮力求周全,處事力求慎重,多一些應付不測之變的準備,少一些不著邊際的幻想;一旦面臨禍患,可以處變不驚,可以減少后悔。這也是一種成熟生活態度的養成。

      5.集體誦讀,深層體味。

      三、課堂練習

      閱讀短文,完成習題。

      孔子的弟子曾參,品德高尚,一貫講信用,重諾言。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上去。他幼小的兒子哭鬧著,要跟媽媽一起走。妻子哄騙他說:“你不要鬧,媽媽從市上回來,就把家里的那頭豬殺了給你吃。”

      妻子一回到家,曾參真的捉住那頭豬要宰殺。妻子急忙阻攔:“這頭豬正在長膘,殺了多可惜啊!”

      “你不是答應孩子,要殺掉它嗎?”

      “唉,你怎么這樣死腦筋!我不過哄哄孩子罷了,哪里真的要殺豬吶!”

      “不!”曾參堅決地說,“孩子年紀小,一切都學父母親的樣子。你如果欺騙了他,這不是教他養成欺騙的壞習慣嗎?再說,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會再相信母親的話了。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曾參終于堅持殺了那頭豬,實現了妻子許下的諾言。

      1.曾參說:“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你認為正確的辦法是什么?請大致按曾參這段話的格式把它表述出來。

      2.請用簡潔的話概括這個故事的寓意。

      3.請為這個故事擬個恰當的標題。

      參考答案:

      1.孩子年紀小,一切都學父母親的樣子。你要用誠實來教育他,他不就養成了誠實的好習慣嗎?再說,母親有好榜樣,孩子就會學著這么去做人了。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2.說明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做父母師長的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

      3.曾子殺豬

      四、課堂小結

      寓言清新、形象,是孩童洞見世界的窗口。它分明是一個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走開時,卻突然變成一個個哲理,嚴肅認真,催人深思,讓人感悟現實,體會人生。這就是它的風采、它的魅力。

      ●板書設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獅子

       

      層次:宣戰 交戰  被俘 嘆息

      (弱)飛 沖 戰勝  (強)飛 粘 被吃

      吹喇叭,唱凱歌 被粘住 被消滅

      塞翁失馬                      智子疑鄰

            

       

      李衛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人成久久环射 | 亚洲日本成年在线看 | 亚洲嫩模久久精品 |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性爱视频 |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2 |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劉佐鄉中學   周和枝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饒頭、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4.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

        ●教學重點

        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閱讀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點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和寓意;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理解精巧構思和擬人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二、資料助讀

        1.寓言

        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三、師生共同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學生自由誦讀,思考:恰如寓言詩人拉封丹對寓言的形象概括,讀寓言,要從“身體”讀出“靈魂”,也即從所述故事讀出道理。那么這則寓言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師明確: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

        2.研習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節發展和人物形象。

        學生集體誦讀,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動、鮮活。刻畫人物的方法是對話描寫為主,試比較赫耳墨斯與雕像者三問三答中句式、語氣的起伏變化。

        故事主要是通過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問三答的對話來敘述的。問句中同中有變,“值多少錢”四個字用反復,而主語在第一次發問時省略,第二次寫明,第三次則用代詞。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區別,第一次用確數,第二次比較而言,只說概數,第三次不用數詞,貶低得一分不值。

        (2)對雕像者的形象描寫惜墨如金,輕輕一句“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饒頭,白送”答語,卻見其情節波瀾,就其表達效果試作分析。

        雕像者的答語,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轉,給人以巨大反差,諷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襯手法的巧妙運用。

        (3)梳理、歸結故事的情節脈絡。用簡練的話語填充:全篇故事分兩層,其起因和開端是 ,發展和結局是 。

        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價值。敘述赫耳墨斯與雕像者的對話。

        3.品味關鍵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

        (1)圈點勾畫出寓言的關鍵詞語,一“笑”、兩“想”、三“問”。

        (2)組織討論:①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

         “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關心的不是怎樣造福人類,而是自己的身價和榮譽,“想知道”是掩飾之辭,實際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個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神。

        ②赫耳墨斯笑著問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中“笑”說明了什么?

        一個“笑”字,描寫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顯得真切。赫耳墨斯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他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躍然紙上。

        ③“后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這個想法表明了什么?

        這段著意刻畫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動。他心想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他竟然認為自己的身價能超過父親--作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話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為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勢利的,阿諛奉承的,他這樣猜度別人,足見其心靈的卑劣。

        (3)表情朗讀,說說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內容的修飾語:寓言中刻畫的赫耳墨斯是一個 的形象。

        教師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等。

        (4)這則寓言通過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觀臆斷而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

        (5)鼓勵學生將故事情節作適當的改變,看看寓意會有什么不同。如將“還要貴一點”以下的情節改為:“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悄離去

        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寓言的寓意,是從故事情節中得來的,如果改動情節,那寓意相應也有變化。《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聽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價格后,為什么一言不發,悄然離去了?他心里這時是怎么想的?顯然,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變了。

        四、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

        1.自由誦讀,理解寓言大意。

        教師提示:這則寓言的結構安排和前一則相同,也是分敘講述故事,結敘點明寓意。

        2.集體誦讀,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節。

        教師明確:本文構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節大起大落,寫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轉化。故事由兩部分內容組成,先寫蚊子所獲得的勝利及其原因,后寫蚊子所遭遇的悲劇及其原因。

        3.暢讀課文,圈點品析文中的兩“吹”一“嘆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點及其故事的寓意。

        問題討論:(1)這則寓言以動物喻人,語言精練,具有強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樣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本文的擬人,能抓住蚊子和獅子的自然特征,擬得逼真神似,生動有趣。把蚊子的叫聲說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以狀其戰勝獅子得意忘形之態,十分新鮮、妥帖。

        (2)寓言用動物之間的關系來概括社會現象,諷喻了什么?下列成語中:驕兵必敗,不自量力,大意失荊州,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哪一則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描寫蚊子和獅子“戰斗”的過程,蚊子被蜘蛛網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點,用來概括社會現象,真是兩相妙合。諷刺了那些能夠戰勝強敵卻因得意反被弱者戰勝的人。

        “驕兵必敗”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3)蚊子臨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過哪個詞語表現出來的?它的悲痛說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過“嘆息”表現出來的。

        “自己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句中的“最強大”與“小小”、“較量過”與“消滅了”形成強烈反差,兩相比照,尖銳地諷刺了勝利后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識。

        (4)蚊子敢于向獅子挑戰,而且能夠取勝,這說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戰宣言”貌似狂言。實際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抑制了獅子的優勢。它的膽量、信心,是建立在敵我雙方力量進行冷靜分析的基礎上的。啟示人們,世上萬事萬物,各有所長所短。強者有短處,弱者也有長處。弱者如果能揚長避短,就可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5)蚊子如果不先發表“挑戰宣言”就去進攻獅子,結果仍然是戰勝了獅子,這對故事情節會有怎樣的影響?

        五、課堂練習

        1.想像一個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跡情節,給寓言安排一個與課文不同的結局。

        教師提供示例(一):蚊子正等待著那可怕的時刻來臨時,松樹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網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六、課堂小結

        這兩則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動物;赫耳墨斯有“權力”,蚊子有打敗獅子的驕人勝利花環。它們的共同弱點是--不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特別是在權力、榮譽面前不能夠正確對待自己。這兩則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著我們。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對于《智子疑鄰》《塞翁失馬》兩則古代寓言,提供關鍵字詞提示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意。自讀《智子疑鄰》,掌握不能因人廢言的寓意;研讀《塞翁失馬》理解寓言中福與禍的相互轉化。

         [教學步驟]

        一、指導自讀《智子疑鄰》

        1.自由誦讀,教師提示下列字詞:

        (1)智子疑鄰:智,聰明,這里意思是“以……為聰明”。贊賞兒子聰明,懷疑隔壁老人(偷盜)。

        (2)不筑:修補。

        (3)暮而果大亡其財:暮,晚上。果,果然。亡,丟失。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

        2.請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口頭把故事譯成通暢的現代漢語。思考:因“天雨”而導致“墻壞”,因“墻壞”而致失盜,對此兒子和鄰人之父都有相同預見,而宋國富人卻“智子疑鄰”,這說明了什么道理?

        教師明確:寓言的本意是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言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即便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如果從積極方面就可以引申為: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3.請學生設想一下,鄰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懷疑對象,會有怎樣的反應?為寓言寫一個合情合理的續編。

        二、師生共同研讀《塞翁失馬》

        1.聽讀錄音,注意下列字詞。

        (1)馬無故亡而入胡:逃跑。

        (2)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問。

        (3)其馬將(jiānɡ)胡駿馬而歸:帶領。

        (4)墮(duò)而折其髀(bì):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

        (5)人皆吊之:對其不幸表示安慰。

        (6)引弦而戰: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開弓弦。

        (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絕大部分。

        (8)此獨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2.暢讀寓言,結合提示譯成現代漢語,感知文意。

        3.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禍與福是怎樣相互轉化的?

        教師明確:寓言用一連串事實來說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為福了;后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為禍;最后,塞上丁壯同入侵胡人作戰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為福,如此循環往復,所以動人。

        4.這則寓言故事說明禍福相依的道理,那么這對我們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態度有什么積極的啟示呢?請同學們聯系生活、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啟示:(1)禍福可以轉化,不要靜止地看待;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中考慮到怎樣求得轉化,不要消極悲觀,或者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2)禍福之來,確實有許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預料的。考慮力求周全,處事力求慎重,多一些應付不測之變的準備,少一些不著邊際的幻想;一旦面臨禍患,可以處變不驚,可以減少后悔。這也是一種成熟生活態度的養成。

        5.集體誦讀,深層體味。

        三、課堂練習

        閱讀短文,完成習題。

        孔子的弟子曾參,品德高尚,一貫講信用,重諾言。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上去。他幼小的兒子哭鬧著,要跟媽媽一起走。妻子哄騙他說:“你不要鬧,媽媽從市上回來,就把家里的那頭豬殺了給你吃。”

        妻子一回到家,曾參真的捉住那頭豬要宰殺。妻子急忙阻攔:“這頭豬正在長膘,殺了多可惜啊!”

        “你不是答應孩子,要殺掉它嗎?”

        “唉,你怎么這樣死腦筋!我不過哄哄孩子罷了,哪里真的要殺豬吶!”

        “不!”曾參堅決地說,“孩子年紀小,一切都學父母親的樣子。你如果欺騙了他,這不是教他養成欺騙的壞習慣嗎?再說,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會再相信母親的話了。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曾參終于堅持殺了那頭豬,實現了妻子許下的諾言。

        1.曾參說:“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你認為正確的辦法是什么?請大致按曾參這段話的格式把它表述出來。

        2.請用簡潔的話概括這個故事的寓意。

        3.請為這個故事擬個恰當的標題。

        參考答案:

        1.孩子年紀小,一切都學父母親的樣子。你要用誠實來教育他,他不就養成了誠實的好習慣嗎?再說,母親有好榜樣,孩子就會學著這么去做人了。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2.說明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做父母師長的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

        3.曾子殺豬

        四、課堂小結

        寓言清新、形象,是孩童洞見世界的窗口。它分明是一個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走開時,卻突然變成一個個哲理,嚴肅認真,催人深思,讓人感悟現實,體會人生。這就是它的風采、它的魅力。

        ●板書設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獅子

         

        層次:宣戰 交戰  被俘 嘆息

        (弱)飛 沖 戰勝  (強)飛 粘 被吃

        吹喇叭,唱凱歌 被粘住 被消滅

        塞翁失馬                      智子疑鄰

              

         

        李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