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小石潭記》教案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1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字音詞義,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誦讀法,問答法,討論法,點撥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文章含蓄地抒發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并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梳通文意并背誦課文,理解作者借游記寄托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寓情于情的方法;難點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黔驢技窮”這個成語就來源于上學期學過的短篇寓言故事《黔之驢》。它的作者是誰呢?(柳宗元)當時我們就曾介紹過,柳宗元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八記中的一篇《小石潭記》。

      二、作品作者簡介

      1、“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敘描寫,也可以抒情議論,并通過記事、記人、記物、寫景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屬于記述文的范疇。

      2、《小石潭記》原題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選自《柳河東集》 

      3、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600多篇作品,包括詩、文兩部分,文的成就大于詩

      4、背景介紹:柳宗元年輕時才華橫溢,躊躇滿志。13歲便能寫出好文章,20歲的考中進土,31歲調任長安為官,與官場上層人物交游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愿望,于是積極參與王叔文(唐順宗任命)政治改革運動,同宦官、豪族、舊官僚進行了尖銳的斗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隨后順宗下臺、憲宗上臺,撤銷改革,至此革新失敗。政敵們趁機打壓他及參與改革的人。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就被貶到了當時非常荒涼的永州,在那兒一呆就整整十年,后又貶到更為荒涼的柳州,最后病死于四十七歲。本文就是作者被貶永州期間所作。

      三、檢查預習情況

      1、看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清liè(     ) 為chí  (     )為kān(     )yǐ然(     )  chǜ爾(     )    xī忽(      )篁竹(     )  參差(     )  斗折(     )差互(      ) 寂寥(      ) 悄愴(     )幽邃(    )

      2、停頓: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3、熟讀課文

      四、疏通文意

      1、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用鉛筆將課文翻譯在文中空白處,并將不懂之處標出來。

      2、老師引導學生翻譯課文,并指正。

      3、指導翻譯:

      從:自,由。 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發出的聲音。佩、環:都是玉質裝飾物。鳴:發出聲響。   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伐竹取道,伐:砍伐。取:這里指開辟。   9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見:看見。  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涼,清澈。尤:格外,特別。清冽 :清涼。清,清澈。冽:寒冷。  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此句為倒裝句“以全石為底”)。以:用來。為:作為  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邊.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quán):彎曲。以:相當于連詞“而”,表承接。   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  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 許:用在數詞后表示約數,相當于同樣用法“來”。   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形容詞作狀語,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透過。   佁然不動:(魚影)靜止呆呆地一動不動。佁(yǐ)然,呆呆的樣子。   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  往來翕(xī)忽:游來游去動作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樂:逗樂。   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明滅,都是形容詞作名詞,或隱或現之處。斗折:像北斗星一樣曲折。蛇行:像蛇一樣蜿蜒前行。   其岸勢犬牙差互:勢:形狀。(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交錯。 其:那。 寂寥:寂靜寥落。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遠。凄:(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以其境過清:認為這里的環境過于凄清。以,因為。清,凄清。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這件事。而:表順承。去:離開。   隸而從者:跟著同去的。 隸:附屬,隨從。而:表修飾。 從:跟隨,動詞。  

      作業:熟讀課文和譯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快速復習本課譯文

      二、整體感知      課文是按游覽的先后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發現小潭及其概貌--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三、重點研讀

      (一)、研習第一段

      1、如將本段分為兩成,如何分?怎樣概括段意?--第一層(開頭至下見小潭):發現小潭的經過;第二層(水尤清洌至參差披拂):石譚美景。

      2、請劃出作者發現小潭所使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這些動詞有什么作用--用“行、隔、聞、伐、"取、見”等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突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奠定凄涼的感情基調。

          3、請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由小丘向西走百二十步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然后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最后尋到小潭。

      請概括第二層有關小石潭三個方面的特點--水清、石奇(以整塊的石頭為底、池中巖石形狀各異)樹蔓美(茂盛青翠、纏繞飄拂)--正面描寫

      體會“移步換景”的寫法--這是游記作品常用的手法,是指不固定視點(即立足點和觀察點),按照地點的轉移和一定的視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敘述和說明下來。本文作者由小丘走到小石潭,觀察點進行了變換,而不同觀察點又描繪了不同的優美景色。因而也采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

      、研習第二段

      1、齊讀本段

      2、探討:本段寫作對象是只有魚,還是魚和水?--正面寫游魚的快樂,側面表現潭水的清明。

      3、潭水和魚兒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表現的?--潭水清明:“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不僅能看清游魚的數量,更好像在空氣中游玩一樣;)、“影布石上”、且游人清晰地看到魚在水中的活動。如潭水不清明,能看清嗎?這是側面描寫。

      游魚快樂:(1)正面描寫:“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正面寫魚兒的數量、空游;

      動靜結合:“佁然不動”--靜態(神態自若);“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動態(暢游)

      擬人化手法:“似與游者相樂”--好像與游人嬉戲。

      、研習第三段

      1、小組讀

      2、本段描寫的小潭源流有什么特點來描寫?--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

      3、作者在寫溪身岸勢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一靜一動);溪水兩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參差不齊)

      小結:本段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潭源流的奇特壯麗

      、研習第四希

      1、齊讀

      2、石潭四周有什么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3、這樣的氛圍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被貶后凄涼憂傷孤寂的心情

      4、作者為什么不能久居?--“以其境過清”。真的是因為這兒的環境太過凄清嗎?--不是,是作者在這樣凄清的環境下內心更加覺得憂傷,寄情山水釋懷的目的不能實現,倒不如及早離去。

      四、鞏固升化

      1、文章前面寫“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二樂一憂似難形容,該如何理解?--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憂傷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從山水中得來的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孤寂的心情又會跑出來占據心頭,因而無心再賞美景。

      2、小石潭一共有哪些特點?--以全石為底、潭水清澈、游魚活潑、源流曲折、環境凄清

      3、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

      五、總結課文

      1、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寫小石潭及周圍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凄苦憂傷孤寂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2、寫作特點:A、寓情于景:作者把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孤寂的情感寄托在優美的小石潭景色之上。B、動靜結合與側面描寫手法的運用。

      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 發現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                     ↓               ↓            ↓ 隔、聞、伐、取、見   水(清)石(奇)      比喻        凄神寒骨                     樹(美)魚(樂)    (靜-動)    悄愴幽邃    (移步換景)         (側面描寫)                   (幽深冷寂) ↓      ↘         ↙    ↓ (樂)          寓情于景         (憂)

      課堂練習:(1)最能證明小石潭“水尤清冽”的句子:                                 (2)說明小石潭的確是一個“石潭”的依據:                               (3)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氣氛,又含蓄地表達出作者憂傷、凄苦的心境的一句話是:                                                       (4)描寫小石潭水的聲音的句子是:                                     (5)描寫小石潭上周圍的美景的句子是:                                 (6)描寫小石潭中的魚游動的句子是:                                     (7)描寫在小石潭游玩時凄涼感受的句子是:                               (8)課文的寫作順序是:發現小石潭--(             )--小潭源流--(              )--記錄同游者。

       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冊 

      徐兵

      [《小石潭記》教案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小石潭記教案

      2.小石潭記復習教案

      3.小石潭記的教案

      4.小石潭記教學教案

      5.小石潭記優質課教案

      6.《小石潭記》的教案范文

      7.小石潭記微課教案

      8.小石潭記兩課時教案

      9.小石潭記的公開課教案

      10.小石潭記優秀教案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日本中文字幕乱 | 欧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日本人喷液视频jizz | 在线精品亚洲一本二区 |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a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字音詞義,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情于景的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誦讀法,問答法,討論法,點撥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文章含蓄地抒發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并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梳通文意并背誦課文,理解作者借游記寄托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寓情于情的方法;難點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黔驢技窮”這個成語就來源于上學期學過的短篇寓言故事《黔之驢》。它的作者是誰呢?(柳宗元)當時我們就曾介紹過,柳宗元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八記中的一篇《小石潭記》。

        二、作品作者簡介

        1、“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敘描寫,也可以抒情議論,并通過記事、記人、記物、寫景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屬于記述文的范疇。

        2、《小石潭記》原題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選自《柳河東集》 

        3、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600多篇作品,包括詩、文兩部分,文的成就大于詩

        4、背景介紹:柳宗元年輕時才華橫溢,躊躇滿志。13歲便能寫出好文章,20歲的考中進土,31歲調任長安為官,與官場上層人物交游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愿望,于是積極參與王叔文(唐順宗任命)政治改革運動,同宦官、豪族、舊官僚進行了尖銳的斗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隨后順宗下臺、憲宗上臺,撤銷改革,至此革新失敗。政敵們趁機打壓他及參與改革的人。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就被貶到了當時非常荒涼的永州,在那兒一呆就整整十年,后又貶到更為荒涼的柳州,最后病死于四十七歲。本文就是作者被貶永州期間所作。

        三、檢查預習情況

        1、看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清liè(     ) 為chí  (     )為kān(     )yǐ然(     )  chǜ爾(     )    xī忽(      )篁竹(     )  參差(     )  斗折(     )差互(      ) 寂寥(      ) 悄愴(     )幽邃(    )

        2、停頓: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3、熟讀課文

        四、疏通文意

        1、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用鉛筆將課文翻譯在文中空白處,并將不懂之處標出來。

        2、老師引導學生翻譯課文,并指正。

        3、指導翻譯:

        從:自,由。 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發出的聲音。佩、環:都是玉質裝飾物。鳴:發出聲響。   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伐竹取道,伐:砍伐。取:這里指開辟。   9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見:看見。  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涼,清澈。尤:格外,特別。清冽 :清涼。清,清澈。冽:寒冷。  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此句為倒裝句“以全石為底”)。以:用來。為:作為  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邊.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quán):彎曲。以:相當于連詞“而”,表承接。   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  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 許:用在數詞后表示約數,相當于同樣用法“來”。   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形容詞作狀語,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透過。   佁然不動:(魚影)靜止呆呆地一動不動。佁(yǐ)然,呆呆的樣子。   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  往來翕(xī)忽:游來游去動作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樂:逗樂。   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明滅,都是形容詞作名詞,或隱或現之處。斗折:像北斗星一樣曲折。蛇行:像蛇一樣蜿蜒前行。   其岸勢犬牙差互:勢:形狀。(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交錯。 其:那。 寂寥:寂靜寥落。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遠。凄:(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以其境過清:認為這里的環境過于凄清。以,因為。清,凄清。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這件事。而:表順承。去:離開。   隸而從者:跟著同去的。 隸:附屬,隨從。而:表修飾。 從:跟隨,動詞。  

        作業:熟讀課文和譯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快速復習本課譯文

        二、整體感知      課文是按游覽的先后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發現小潭及其概貌--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三、重點研讀

        (一)、研習第一段

        1、如將本段分為兩成,如何分?怎樣概括段意?--第一層(開頭至下見小潭):發現小潭的經過;第二層(水尤清洌至參差披拂):石譚美景。

        2、請劃出作者發現小潭所使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這些動詞有什么作用--用“行、隔、聞、伐、"取、見”等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突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奠定凄涼的感情基調。

            3、請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由小丘向西走百二十步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然后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最后尋到小潭。

        請概括第二層有關小石潭三個方面的特點--水清、石奇(以整塊的石頭為底、池中巖石形狀各異)樹蔓美(茂盛青翠、纏繞飄拂)--正面描寫

        體會“移步換景”的寫法--這是游記作品常用的手法,是指不固定視點(即立足點和觀察點),按照地點的轉移和一定的視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敘述和說明下來。本文作者由小丘走到小石潭,觀察點進行了變換,而不同觀察點又描繪了不同的優美景色。因而也采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

        、研習第二段

        1、齊讀本段

        2、探討:本段寫作對象是只有魚,還是魚和水?--正面寫游魚的快樂,側面表現潭水的清明。

        3、潭水和魚兒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表現的?--潭水清明:“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不僅能看清游魚的數量,更好像在空氣中游玩一樣;)、“影布石上”、且游人清晰地看到魚在水中的活動。如潭水不清明,能看清嗎?這是側面描寫。

        游魚快樂:(1)正面描寫:“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正面寫魚兒的數量、空游;

        動靜結合:“佁然不動”--靜態(神態自若);“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動態(暢游)

        擬人化手法:“似與游者相樂”--好像與游人嬉戲。

        、研習第三段

        1、小組讀

        2、本段描寫的小潭源流有什么特點來描寫?--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

        3、作者在寫溪身岸勢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一靜一動);溪水兩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參差不齊)

        小結:本段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潭源流的奇特壯麗

        、研習第四希

        1、齊讀

        2、石潭四周有什么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3、這樣的氛圍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被貶后凄涼憂傷孤寂的心情

        4、作者為什么不能久居?--“以其境過清”。真的是因為這兒的環境太過凄清嗎?--不是,是作者在這樣凄清的環境下內心更加覺得憂傷,寄情山水釋懷的目的不能實現,倒不如及早離去。

        四、鞏固升化

        1、文章前面寫“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二樂一憂似難形容,該如何理解?--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憂傷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從山水中得來的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孤寂的心情又會跑出來占據心頭,因而無心再賞美景。

        2、小石潭一共有哪些特點?--以全石為底、潭水清澈、游魚活潑、源流曲折、環境凄清

        3、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

        五、總結課文

        1、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寫小石潭及周圍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凄苦憂傷孤寂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2、寫作特點:A、寓情于景:作者把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孤寂的情感寄托在優美的小石潭景色之上。B、動靜結合與側面描寫手法的運用。

        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 發現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                     ↓               ↓            ↓ 隔、聞、伐、取、見   水(清)石(奇)      比喻        凄神寒骨                     樹(美)魚(樂)    (靜-動)    悄愴幽邃    (移步換景)         (側面描寫)                   (幽深冷寂) ↓      ↘         ↙    ↓ (樂)          寓情于景         (憂)

        課堂練習:(1)最能證明小石潭“水尤清冽”的句子:                                 (2)說明小石潭的確是一個“石潭”的依據:                               (3)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氣氛,又含蓄地表達出作者憂傷、凄苦的心境的一句話是:                                                       (4)描寫小石潭水的聲音的句子是:                                     (5)描寫小石潭上周圍的美景的句子是:                                 (6)描寫小石潭中的魚游動的句子是:                                     (7)描寫在小石潭游玩時凄涼感受的句子是:                               (8)課文的寫作順序是:發現小石潭--(             )--小潭源流--(              )--記錄同游者。

         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冊 

        徐兵

        [《小石潭記》教案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小石潭記教案

        2.小石潭記復習教案

        3.小石潭記的教案

        4.小石潭記教學教案

        5.小石潭記優質課教案

        6.《小石潭記》的教案范文

        7.小石潭記微課教案

        8.小石潭記兩課時教案

        9.小石潭記的公開課教案

        10.小石潭記優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