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詩詞鑒賞專題復習》導學案(人教版九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7-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 復習目標:

      1. 品讀感悟詩詞名篇,明確鑒賞術語。0

      2. 熟悉詩詞鑒賞的基本題型,提高解題能力。

      二.讀例題,析考點:

      例1.閱讀下面詩歌,完成第8題。(4分)(2009濰坊中考語文題)

      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8. (1)中間四句描繪出了怎樣的景色?(2分)

      (2)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例2.閱讀下面詩歌,完成第8題。(4分)(2008)

       夏意 宋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蔭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覺(jiào):睡醒。

          8.詩歌運用了反襯的手法,創造了優美的意境。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例3.閱讀下面宋詞,完成第8題。(4分)(2007)

      望江南

      李煜

      閑夢遠,

      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遠,

      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8.詞人筆下的景色有什么特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詞句具體分析。

      例4.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3分)(2006)

      絕句兩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①“山青花欲燃”這句詩中,“燃”字有何妙處?試結合本句詩作出分析。(2分)

      ②作者在詩中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懷?(1分)

      考點歸納:

      三、品讀感悟,明確術語,掌握答題技巧。

      1.找尋意象,探究內涵。

      (1)名詞解釋:意象理解和分析,是詩歌鑒賞的要點。詩歌中的意象既是指敘事詩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與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都是詩歌中的意象。古詩詞中的許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義,詩人常常通過選取特定的意象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情感。 我們鑒賞時就要留心詩詞中出現的意象,調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義,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

      (2)題目類型: 

      “╳╳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詩中是什么意思”等。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答題步驟:

      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作者情感)。 

      (4)示例:

      試分析下面詩中畫眉鳥的形象。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注:本詩為作者貶官外任時所作) 

      [參考答案] ((1)詩歌描寫了一只畫眉鳥出籠后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形象。(2)其中一、二兩句具體描寫畫眉鳥出籠后,自由自在地飛翔、無拘無束地歌唱的特點。(3)其實畫眉鳥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束縛人才現象的抨擊和對言論自由的向往之情。

      (5)練習

                                 春日

                                (宋)晃沖之

                       陰陰①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② 桃花。

      【注釋】 ① 陰陰:草木陰陰。② 趁:追逐。

      1這首詩通過描繪        、細雨翻萍、           的春日景象,構成了一幅優美而完整的畫面。

      2 .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雙調]清江引秋懷

      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里,問我歸期未?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1. 曲中寫了哪些秋景?

      2.作者描寫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2.把握意境,觸摸心靈。

      (1)名詞解釋:意境――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一。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圖景。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能引起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 

      (2)題目類型: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3)答題步驟: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4)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牬聳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5)練習:  山居秋暝  (唐)王  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3.情感主旨類 

      (1)題目類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怎樣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句某聯發問。 

      (2)答題步驟:答題要點應包括三點: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義。 

      (3)示例: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趣?

         參考答案: 通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 

      (4)練習:

       4.分析表達技巧 

      詩歌的表達技巧往往表現在三大方面: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

      1、表達方式是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見的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其中抒情表現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抒發了女詞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茍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發了文天祥精忠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氣概。

      2、表現手法常見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襯托 .   

      借景抒情顧名思義就是借助景物來抒發情感,《憶江南》中詩人白居易借助于“紅勝火”的“江花”和“綠如藍”的“江水”表達出對江南水鄉的魂牽夢繞、久久不忘。《如夢令》中李清照對春光的留念惜別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間已是“綠肥紅瘦”的景象來抒發的。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義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的一種藝術手法,又叫感物抒懷。托物言志詩,又叫寫物詩。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析:此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發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樣的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的區別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

      3、修辭手法的使用:

      ○1比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2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生白發,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3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4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這一聯采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得喜愛之情夸張到極點。 

      (1)題目類型: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答題步驟: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 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 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 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3)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4)練習: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夠。②賒:賒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問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藝術風格?(2分)

                                                                    

      (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無禁,相信你也享受過,作者曾說“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襄陽歌》),但是詩中第三句詩人卻用一個“賒”字,運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3分)

                                                                          

       5. 賞析妙字:

      (1)題目類型: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有什麼作用?或與其它某字比較提出優劣問題。 

      (2)答題步驟: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 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 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 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3)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4)練習: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1. 詞下片中“臥”字可謂一字千金,試簡析其妙在何處。

      答:

      2. 全詞充滿了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情趣?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答:

       

      穆玲

      [《詩詞鑒賞專題復習》導學案(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

      2.《談中國詩》導學案

      3.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4.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5.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6.專題復習——仿寫教案

      7.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復習課件

      8.語文版木蘭詩導學案

      9.趙普文言文導學案答案

      10.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我愛這土地》教案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免免久久 | 午夜热门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免费久久久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色 | 亚洲日韩性爱在线精品视频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 |

         

        一. 復習目標:

        1. 品讀感悟詩詞名篇,明確鑒賞術語。0

        2. 熟悉詩詞鑒賞的基本題型,提高解題能力。

        二.讀例題,析考點:

        例1.閱讀下面詩歌,完成第8題。(4分)(2009濰坊中考語文題)

        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8. (1)中間四句描繪出了怎樣的景色?(2分)

        (2)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例2.閱讀下面詩歌,完成第8題。(4分)(2008)

         夏意 宋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蔭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覺(jiào):睡醒。

            8.詩歌運用了反襯的手法,創造了優美的意境。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例3.閱讀下面宋詞,完成第8題。(4分)(2007)

        望江南

        李煜

        閑夢遠,

        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遠,

        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8.詞人筆下的景色有什么特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詞句具體分析。

        例4.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3分)(2006)

        絕句兩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①“山青花欲燃”這句詩中,“燃”字有何妙處?試結合本句詩作出分析。(2分)

        ②作者在詩中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懷?(1分)

        考點歸納:

        三、品讀感悟,明確術語,掌握答題技巧。

        1.找尋意象,探究內涵。

        (1)名詞解釋:意象理解和分析,是詩歌鑒賞的要點。詩歌中的意象既是指敘事詩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與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都是詩歌中的意象。古詩詞中的許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義,詩人常常通過選取特定的意象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情感。 我們鑒賞時就要留心詩詞中出現的意象,調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義,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

        (2)題目類型: 

        “╳╳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詩中是什么意思”等。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答題步驟:

        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作者情感)。 

        (4)示例:

        試分析下面詩中畫眉鳥的形象。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注:本詩為作者貶官外任時所作) 

        [參考答案] ((1)詩歌描寫了一只畫眉鳥出籠后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形象。(2)其中一、二兩句具體描寫畫眉鳥出籠后,自由自在地飛翔、無拘無束地歌唱的特點。(3)其實畫眉鳥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束縛人才現象的抨擊和對言論自由的向往之情。

        (5)練習

                                   春日

                                  (宋)晃沖之

                         陰陰①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② 桃花。

        【注釋】 ① 陰陰:草木陰陰。② 趁:追逐。

        1這首詩通過描繪        、細雨翻萍、           的春日景象,構成了一幅優美而完整的畫面。

        2 .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雙調]清江引秋懷

        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里,問我歸期未?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1. 曲中寫了哪些秋景?

        2.作者描寫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2.把握意境,觸摸心靈。

        (1)名詞解釋:意境――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一。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藝術圖景。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能引起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 

        (2)題目類型: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3)答題步驟: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4)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牬聳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5)練習:  山居秋暝  (唐)王  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3.情感主旨類 

        (1)題目類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怎樣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句某聯發問。 

        (2)答題步驟:答題要點應包括三點: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義。 

        (3)示例: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趣?

           參考答案: 通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 

        (4)練習:

         4.分析表達技巧 

        詩歌的表達技巧往往表現在三大方面: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

        1、表達方式是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見的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其中抒情表現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抒發了女詞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茍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發了文天祥精忠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氣概。

        2、表現手法常見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襯托 .   

        借景抒情顧名思義就是借助景物來抒發情感,《憶江南》中詩人白居易借助于“紅勝火”的“江花”和“綠如藍”的“江水”表達出對江南水鄉的魂牽夢繞、久久不忘。《如夢令》中李清照對春光的留念惜別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間已是“綠肥紅瘦”的景象來抒發的。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義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的一種藝術手法,又叫感物抒懷。托物言志詩,又叫寫物詩。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析:此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發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樣的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的區別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

        3、修辭手法的使用:

        ○1比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2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生白發,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3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4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這一聯采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得喜愛之情夸張到極點。 

        (1)題目類型: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答題步驟: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方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 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 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 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3)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4)練習: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夠。②賒:賒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問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藝術風格?(2分)

                                                                      

        (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無禁,相信你也享受過,作者曾說“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襄陽歌》),但是詩中第三句詩人卻用一個“賒”字,運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3分)

                                                                            

         5. 賞析妙字:

        (1)題目類型: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有什麼作用?或與其它某字比較提出優劣問題。 

        (2)答題步驟: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1 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 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 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3)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4)練習: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1. 詞下片中“臥”字可謂一字千金,試簡析其妙在何處。

        答:

        2. 全詞充滿了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情趣?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答:

         

        穆玲

        [《詩詞鑒賞專題復習》導學案(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

        2.《談中國詩》導學案

        3.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4.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5.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6.專題復習——仿寫教案

        7.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復習課件

        8.語文版木蘭詩導學案

        9.趙普文言文導學案答案

        10.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我愛這土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