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竇娥冤》導學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發布時間:2016-7-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學習目標】

      一、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初步了解關漢卿戲曲語言的藝術特色

      二、掌握字詞等基礎知識  三、梳理課文結構    四、重點閱讀課文第三折

      【知識鏈接】

      一、元曲的分類

                          小令:獨立的只曲,相當于單調的詞。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散曲   套數:即套曲,由同一宮調的至少兩個曲牌聯成的組曲,多的可達二

                               三十支曲子。全套押同一個韻腳。套曲標題之前標明它所屬的

             曲                宮調以及它的第一支曲子的曲牌。 

                              

                  雜劇:宋金時期,在諸宮調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一種文學樣式,是一種將歌曲、        

                        賓白、舞蹈諸要素結合起來的藝術樣式。結構上一般分四折一楔子。

      二、元雜劇    

          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后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花部等四種基本形式。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生于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特點明顯,體制嚴格,是一種歌唱、說白、舞蹈等有機結合的戲曲藝術形式。且由韻文和散文相結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1、結構:元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少數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代戲劇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和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凈:俗稱“大花臉”,配角有副凈,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3、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有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

      4、題目正名:元雜劇結尾有“題目正名”,用兩句或四句對偶句總結全劇內容,交待劇名。它不是情節的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廣告宣傳,可能在演出結束時由演員在下場前念出和寫于戲報上。一般取末句作為劇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戲劇內容的幾個字作為劇的簡名。如關漢卿《竇娥冤》的題目為“秉鑒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冤”,末句為全名,最后三字即簡名。

      三、作者簡介

      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王國維稱之為“元人第一”。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墻頭馬上》。    

      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7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8部,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之父”莎士比亞。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等是他的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到海外,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其戲劇語言不事雕琢鏤飾,呈自然樸實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氣息,又具有強烈的藝術韻味,被稱為“字字本色”,被尊為“本色派”之首。

      四、古代著名劇作、劇作家

      1、南戲中興之祖:元末高則誠《琵琶行》

      2、明初四大傳奇:《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

      3、臨川四夢(玉茗堂四夢):《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紫釵記》

      4、南洪北孔:洪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5、十大古典喜劇:關漢卿《救風塵》、王實甫《西廂記》、白樸《墻頭馬上》、康進之《李逵負荊》、鄭廷玉《看錢奴》、施君美《幽閨記》、康海《中山狼》、吳炳《綠牡丹》、高濂《玉簪記》、李漁《風箏誤》。

      6、十大古典悲劇: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高則誠《琵琶記》、馮夢龍《精忠旗》、孟稱舜《嬌紅記》、李玉《清忠譜》、洪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五、元雜劇中的“四”

      元雜劇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元雜劇四大愛情劇: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墻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元雜劇四大悲劇:關漢卿《竇娥冤》、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

      【自主學習】

      自讀課文,掌握基礎知識

      一、注音

      看覷(    )  驀過隅頭(    )  無捱無靠(    )  孛老(    )  秀闥(    )

      田疇(    )  鰥寡孤獨(    )  燕侶鶯儔(    )  撚斷(    )  恓惶(    )

      訟庭(    )  錯勘(    )  杳無音信(    )  萇弘化碧(    )  盜跖(    )

      鄒衍(    )  縹緗(    )  當壚賣酒(    )  劊子手(    )

      二、課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時期的白話,其中有些詞語,字形,同今天一樣,但其意義卻發生了變化。同學們查閱資料完成下表:

      課文原句 古 義 今 義

      就準了這四十兩銀子

      這早晚竇秀才

      早晚使用

      早晚呆癡

      當罵呵,則處分幾句

      你老人家放精細著

      行動些,行動些

      不提防遭刑憲

      誰敢合毒藥與你

      只合把清濁分辨

      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是什么主意

      囑咐他幾句話咱

      念竇娥身首不完全

      尸骸上烈些紙錢

      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暗

      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

      你還有甚的說話

      那有這等說話

      不知亢旱三年的說話準也不準

      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

      【教學過程】

      一、速讀文章,整體把握

      1、請跳讀課文,看看課文節選中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么宮調?

      2、請概括講述本課故事情節,并重點講述第三折情節。

        

      二、合作探究

      1、第三折是全劇的高潮部分,這折戲可以分為幾個場面?表現了竇娥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請用簡潔的詞語概括。

        

      2、竇娥的三樁誓愿化用了哪些典故?

      3、這三樁誓愿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么?

      【鞏固提高】

      1、下列各項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寒喧    罪愆    傾刻    披枷戴鎖

        B、分辯    訣別    造蘗    望帝啼鵑

        C、時辰    昭障    冤枉    湛湛清天

        D、憐憫    枷紐    白練    負屈銜冤

      2、下列詞語中加點的詞釋義有誤的一項是( )

        A、磨(搖)旗    只合(應該)    錯勘(判斷)定   罪愆(罪過)

        B、糊突(混淆)  則(只)被      亢(極)旱       餐(吃,挨)刀

        C、枷紐(拘束)  天道(規律)    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動作)  哥哥行(行走)  著做公的(語助詞)

      3、下列戲劇術語分類不正確的一項是( )

        ①外(外末)  ②端下好   ③云   ④正宮   ⑤滾繡球   ⑥一煞   ⑦唱     ⑧正旦     ⑨科(介)  ⑩倘秀才   ⑾花臉   ⑿耍孩兒   ⒀鮑老兒   ⒁卜兒   ⒂快活三       ⒃凈   ⒄白

        A、角色名①⑧⑾⒁⒃    B、角色表演指示 ③⑦⑨⒄

        C、宮調名②④     D、曲牌名⑤⑥⑩⑿⒀⒂

      4、下列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A、關漢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戲曲作家,元雜劇的奠基人。他一生創作雜劇六十多種,今存18種,代表作除《竇娥冤》之外,還有《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1956年,作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竇娥冤》全名為《感天動地竇娥冤》,著名雜劇,全劇共四折,開頭有一個“楔子”(元雜劇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獨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為劇情的開端,有時用在折與折之間,銜接劇情)。課文是全劇的第三折,是矛盾沖突的結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個著名的雜劇作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其中馬致遠的代表作是《漢宮秋》,鄭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離魂》,白樸的代表作是《墻頭馬上》。

        D、《竇娥冤》中用到“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六月飛霜”“亢旱三年”四個典故分別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萇弘、神話中的杜宇、戰國的鄒衍、漢朝的孝婦。

       

      張穎

      [《竇娥冤》導學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3.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4.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5.《談中國詩》導學案

      6.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7.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8.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9.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在线咨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第一天堂国产丝袜熟女 | 亚洲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第1页 | 中文字幕久久35一 | 亚洲国内综合网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网站 | 日韩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中文 |

        【學習目標】

        一、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初步了解關漢卿戲曲語言的藝術特色

        二、掌握字詞等基礎知識  三、梳理課文結構    四、重點閱讀課文第三折

        【知識鏈接】

        一、元曲的分類

                            小令:獨立的只曲,相當于單調的詞。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散曲   套數:即套曲,由同一宮調的至少兩個曲牌聯成的組曲,多的可達二

                                 三十支曲子。全套押同一個韻腳。套曲標題之前標明它所屬的

               曲                宮調以及它的第一支曲子的曲牌。 

                                

                    雜劇:宋金時期,在諸宮調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一種文學樣式,是一種將歌曲、        

                          賓白、舞蹈諸要素結合起來的藝術樣式。結構上一般分四折一楔子。

        二、元雜劇    

            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后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花部等四種基本形式。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生于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特點明顯,體制嚴格,是一種歌唱、說白、舞蹈等有機結合的戲曲藝術形式。且由韻文和散文相結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1、結構:元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少數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代戲劇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和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凈:俗稱“大花臉”,配角有副凈,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3、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有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

        4、題目正名:元雜劇結尾有“題目正名”,用兩句或四句對偶句總結全劇內容,交待劇名。它不是情節的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廣告宣傳,可能在演出結束時由演員在下場前念出和寫于戲報上。一般取末句作為劇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戲劇內容的幾個字作為劇的簡名。如關漢卿《竇娥冤》的題目為“秉鑒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冤”,末句為全名,最后三字即簡名。

        三、作者簡介

        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王國維稱之為“元人第一”。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墻頭馬上》。    

        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7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8部,數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之父”莎士比亞。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等是他的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到海外,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其戲劇語言不事雕琢鏤飾,呈自然樸實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氣息,又具有強烈的藝術韻味,被稱為“字字本色”,被尊為“本色派”之首。

        四、古代著名劇作、劇作家

        1、南戲中興之祖:元末高則誠《琵琶行》

        2、明初四大傳奇:《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

        3、臨川四夢(玉茗堂四夢):《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紫釵記》

        4、南洪北孔:洪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5、十大古典喜劇:關漢卿《救風塵》、王實甫《西廂記》、白樸《墻頭馬上》、康進之《李逵負荊》、鄭廷玉《看錢奴》、施君美《幽閨記》、康海《中山狼》、吳炳《綠牡丹》、高濂《玉簪記》、李漁《風箏誤》。

        6、十大古典悲劇: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高則誠《琵琶記》、馮夢龍《精忠旗》、孟稱舜《嬌紅記》、李玉《清忠譜》、洪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五、元雜劇中的“四”

        元雜劇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元雜劇四大愛情劇: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墻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元雜劇四大悲劇:關漢卿《竇娥冤》、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

        【自主學習】

        自讀課文,掌握基礎知識

        一、注音

        看覷(    )  驀過隅頭(    )  無捱無靠(    )  孛老(    )  秀闥(    )

        田疇(    )  鰥寡孤獨(    )  燕侶鶯儔(    )  撚斷(    )  恓惶(    )

        訟庭(    )  錯勘(    )  杳無音信(    )  萇弘化碧(    )  盜跖(    )

        鄒衍(    )  縹緗(    )  當壚賣酒(    )  劊子手(    )

        二、課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時期的白話,其中有些詞語,字形,同今天一樣,但其意義卻發生了變化。同學們查閱資料完成下表:

        課文原句 古 義 今 義

        就準了這四十兩銀子

        這早晚竇秀才

        早晚使用

        早晚呆癡

        當罵呵,則處分幾句

        你老人家放精細著

        行動些,行動些

        不提防遭刑憲

        誰敢合毒藥與你

        只合把清濁分辨

        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是什么主意

        囑咐他幾句話咱

        念竇娥身首不完全

        尸骸上烈些紙錢

        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暗

        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

        你還有甚的說話

        那有這等說話

        不知亢旱三年的說話準也不準

        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

        【教學過程】

        一、速讀文章,整體把握

        1、請跳讀課文,看看課文節選中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么宮調?

        2、請概括講述本課故事情節,并重點講述第三折情節。

          

        二、合作探究

        1、第三折是全劇的高潮部分,這折戲可以分為幾個場面?表現了竇娥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請用簡潔的詞語概括。

          

        2、竇娥的三樁誓愿化用了哪些典故?

        3、這三樁誓愿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么?

        【鞏固提高】

        1、下列各項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寒喧    罪愆    傾刻    披枷戴鎖

          B、分辯    訣別    造蘗    望帝啼鵑

          C、時辰    昭障    冤枉    湛湛清天

          D、憐憫    枷紐    白練    負屈銜冤

        2、下列詞語中加點的詞釋義有誤的一項是( )

          A、磨(搖)旗    只合(應該)    錯勘(判斷)定   罪愆(罪過)

          B、糊突(混淆)  則(只)被      亢(極)旱       餐(吃,挨)刀

          C、枷紐(拘束)  天道(規律)    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動作)  哥哥行(行走)  著做公的(語助詞)

        3、下列戲劇術語分類不正確的一項是( )

          ①外(外末)  ②端下好   ③云   ④正宮   ⑤滾繡球   ⑥一煞   ⑦唱     ⑧正旦     ⑨科(介)  ⑩倘秀才   ⑾花臉   ⑿耍孩兒   ⒀鮑老兒   ⒁卜兒   ⒂快活三       ⒃凈   ⒄白

          A、角色名①⑧⑾⒁⒃    B、角色表演指示 ③⑦⑨⒄

          C、宮調名②④     D、曲牌名⑤⑥⑩⑿⒀⒂

        4、下列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A、關漢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戲曲作家,元雜劇的奠基人。他一生創作雜劇六十多種,今存18種,代表作除《竇娥冤》之外,還有《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1956年,作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竇娥冤》全名為《感天動地竇娥冤》,著名雜劇,全劇共四折,開頭有一個“楔子”(元雜劇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獨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為劇情的開端,有時用在折與折之間,銜接劇情)。課文是全劇的第三折,是矛盾沖突的結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個著名的雜劇作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其中馬致遠的代表作是《漢宮秋》,鄭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離魂》,白樸的代表作是《墻頭馬上》。

          D、《竇娥冤》中用到“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六月飛霜”“亢旱三年”四個典故分別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萇弘、神話中的杜宇、戰國的鄒衍、漢朝的孝婦。

         

        張穎

        [《竇娥冤》導學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3.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4.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5.《談中國詩》導學案

        6.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7.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8.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9.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