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憶江南》賞析

      發布時間:2016-9-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www.Jojoo.net  細溪驛站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②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③ 能不憶江南。

      【作者】

       772-846 ,字樂天,太原(今屬山西)人。唐德宗朝進士,元和三年(808)

       拜左拾遺,后貶江州(今屬江西)司馬,移忠州(今屬四川)刺史,又為蘇州

       (今屬江蘇)、同州(今屬陜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香山

       居士。其詩政治傾向鮮明,重諷喻,尚坦易,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詞人中的

       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

      【注釋】

       ①據《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

       《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凋五十四

       字,皆平韻。 ②諳(音安):熟悉。 ③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品評】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

       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

       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

       并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并非得之傳聞,

       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

       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

       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

       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

       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

       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

       讀者帶入余情搖漾的境界中。

      [《憶江南》賞析]相關文章:

      1.《憶江南》教案

      2.憶江南古詩內容

      3.憶江南白居易課件

      4.憶江南教學課件

      5.憶江南白居易古詩朗誦

      6.憶江南讀后感

      7.詩詞憶江南的教學反思

      8.英語美文賞析

      9.美在金秋賞析

      10.散文好段賞析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另类视频 | 中文字字幕码一二三区在线 | 日本天堂天v在线播放 | 在线视频免费观看成年 | 最新国产亚洲亚洲精 |

        www.Jojoo.net  細溪驛站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②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③ 能不憶江南。

        【作者】

         772-846 ,字樂天,太原(今屬山西)人。唐德宗朝進士,元和三年(808)

         拜左拾遺,后貶江州(今屬江西)司馬,移忠州(今屬四川)刺史,又為蘇州

         (今屬江蘇)、同州(今屬陜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香山

         居士。其詩政治傾向鮮明,重諷喻,尚坦易,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詞人中的

         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

        【注釋】

         ①據《樂府雜錄》,此詞又名《謝秋娘》,系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作。又名

         《望江南》、《夢江南》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雙凋五十四

         字,皆平韻。 ②諳(音安):熟悉。 ③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品評】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

         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

         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

         并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并非得之傳聞,

         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

         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

         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

         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

         示了作者善于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

         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

         讀者帶入余情搖漾的境界中。

        [《憶江南》賞析]相關文章:

        1.《憶江南》教案

        2.憶江南古詩內容

        3.憶江南白居易課件

        4.憶江南教學課件

        5.憶江南白居易古詩朗誦

        6.憶江南讀后感

        7.詩詞憶江南的教學反思

        8.英語美文賞析

        9.美在金秋賞析

        10.散文好段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