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中考古詩詞閱讀理解復習 (河大版九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4-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1、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多么的雄偉,蒼莽的青色一望無邊。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大自然神奇秀麗的景色都集中在這里,山南山北,昏曉不同。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遠望層山疊起,不禁心胸激蕩,極目細觀啊,那鳥兒已歸巢。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將來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那時遠眺,群山都會顯得那么渺小。

      主題:詩中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透露了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

      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篇。 

      ●全文

      ▲ 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緊扣題目中的 望 字展開,熱情贊美了泰山的高大雄偉

      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從精到細,并

      由望岳聯想到將來登岳。

      ▲ “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神奇秀麗;“蕩胸生曾

      云,決眥入歸鳥”

      寫的是_實景,用_細節描寫,表達了感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蘊藏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望岳》中每一聯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試對此作具體解釋。

      首聯是遠望,頷聯是近望,頸聯是細望,尾聯是俯視。

      ▲詩的前兩聯著力寫泰山的_整體形象,后兩聯著力表現的是 詩人的感受_。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請從“鐘”字入手,對“造化鐘神秀”這句詩作簡要賞析。

       “鐘”字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大自然的多情,表現泰山的神奇秀麗景象。也體現出作者對泰山雄

      奇秀麗美景的喜愛。

      ▲“陰陽割昏曉”一句寫出了泰山什么特點?

      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大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

      蔽日、高峻奇險的形象。

      ▲詩歌語言講究精煉,請從詩中選擇一個你認為使用最傳神的詞語加以品析。

      “鐘”將大自然寫得有情,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賦予了泰山;“割”,平凡之中見出奇險,一個“割”

      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由此也可以想見山色的變幻無窮。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是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景象。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作賞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

      頂峰的誓言,表達了作者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

      2、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

      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

      銜著春泥在筑巢。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

      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

      的白沙堤。

      [評析]:妙處: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描寫西湖早春景

      色�!皾u”字寫出了詩人是騎在馬上邊走邊看漸入佳境的。

      【題解】:《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也是一首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言律詩。這首詩寫早春

      的西湖極有特色,讀后會同詩人一樣,愛上這湖光山色。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長慶二年)的七月

      被任命為杭州剌史的時候創作了這首詩。

      主題: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全文

      ▲詩中最能表現早春特點的景物有 早鶯_、 新燕_、淺草 等。

      ▲這首詩描寫了西湖早春景色,詩中哪些字是緊扣“早”字來寫的?    初、早、新、漸、淺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錢塘湖早春景物的喜愛之情

      ▲概括這首詩的內容: 描繪了錢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風光,表達了對大好春色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一個“爭”字,妙在形象地寫出了黃鶯爭著擠上向陽之樹的情景,準確地描繪出了初春的獨有風貌;

      一個“啄”字,美在寫出燕啄泥銜草,營造新巢的情景,準確傳達出春的消息的同時,也傳達出人們

      乍見新燕的愉悅之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詩把春的情態描繪得嫵媚動人,生機勃勃,試品一品

      其妙處。

      這兩句詩作者抓住了“亂花”、“淺草”寫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嫵媚動人;又以

      “漸欲”、“才能”描繪了春的發展變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

      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作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空白,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間。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楊花落盡杜鵑聲聲哀啼, 得知您被貶龍標跋涉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把我的愁心托付給明月, 一同伴隨您奔赴迢迢遠方。

      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不僅風格豪放、想象豐

      富,音律和諧,

      而且有時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

      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燦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漂泊無定的楊花、啼鳴凄歷的子規的描寫塑造了悲傷的氣勢。

      ▲古人論詩有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李白詩中可為例的一句是:楊花落盡子規啼。

      ▲詩中寫“楊花”的作用是什么?答:點名時令;渲染離別的氛圍 

      ▲寓情于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表現手法,“楊花落盡子規啼”這句詩表達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楊花在舊體詩中象征離散漂泊,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節的一種哀傷、惆悵氣氛。

      ▲李白的這首七言絕句在前兩句的寫景中有什么特色?

      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

      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

      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凄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

      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此詩“子規”一詞,作者融情與景,借景抒情,愁一詞表達了作者真切的關懷。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請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本詩最后兩句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

      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抒發了作者對友人被貶遠行的憂慮關心之情。

      ▲詩人為什么偏要寄愁心與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間最為濃郁,由月的陰晴圓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歡離合。

      ▲作者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

      ▲“我寄愁心與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當面說,卻要“與明月”,又是為什么?

         答:因朋友王昌齡“左遷”(貶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邊,“聞”、“遙”可證。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的句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

      有此寄》一詩中與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4、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輕車簡從出使到邊疆, 途中經過屬國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象蓬草飄出漢塞,象歸雁飛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沙漠里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正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走到蕭關恰逢候騎,都護正在燕然前線。

      王維,字摩詰,與孟浩然齊名,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后世稱其為“詩佛”。蘇軾說:“味

      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蓖蹙S的詩能通過無形的語言,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

      象,使讀者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幅副美麗的圖畫。開元二十五年的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

      北邊塞慰問戰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這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這首詩所寫的就是這次出使的

      情景。

      主旨:通過描寫奇特壯麗的邊塞風景,表現詩人內心的孤寂情感。

      ●全詩以大漠、秋天為背景,選取了哪些意象來敘事寫景?征蓬、歸雁、孤煙、長河、落日(組成一

      幅塞外風光圖)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詩人以簡練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歷。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

      邊境慰問將士。要走多遠呢?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簡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的寫作手法。

      運用比喻的修辭。把自己比作“征蓬”“歸雁”,說自己好像“征蓬”一樣隨風而去,又恰似“歸雁”

      一般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

      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運用了   比喻、對偶 等修辭手法。

      ▲以比喻表達詩人惆悵、抑郁心情的語句:_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二句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圓”歷來

      為人稱道,你能說說這兩個字好在哪里嗎?

      “直”和“圓”兩字用得逼真、傳神。準確地描寫了沙漠廣闊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孤寂的感受。

      大漠無邊,烽火臺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云霄,“直”字荒涼孤獨中透出挺拔雄偉視野所及,,黃河杳

      無盡頭,“長河”之上,是一輪圓圓的落日,“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柔和溫暖。

      ▲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表現的畫面,并賞析這一千古名句。

      大漠無垠,一縷孤煙直沖云天;黃河如帶,映襯西天落日殘紅。塞外風光多么雄奇壯觀。對仗

      工整,寫塞外景象,開闊鮮明,氣勢雄渾(“直”表現孤煙之高,“圓”表現落日之低。二詞表現大漠、

      長河地區的平曠。)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經過長途跋涉,詩人終于“蕭關逢候騎”,卻沒有遇見將官。一問才

      知道“都護在燕然”:將官正在燕然前線呢!故事似乎還要延續下去,但詩歌卻于此戛然而止,給人留

      下回味的余地。

      5、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老夫姑且發一發少年的瘋狂, 左手牽黃狗,右臂舉蒼鷹,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戴錦帽,披貂裘,千騎馳騁,猶如疾風席卷山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                  為了酬報滿城的人跟隨太守觀獵的盛情,

      親射虎,看孫郎。                  我要親手射殺猛虎,像三國的孫郎那樣。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鬢間雖已染白霜, 那又

      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手持符節前往云中, 何時朝廷才能再遣馮唐?(召我奔赴戰場)

      會挽雕弓如滿月,          (到那時,)我定將手中雕弓拉成滿月的形狀,

      西北望,射天狼。                朝著西北方, 射殺犯界的天狼。

      主旨:通過描寫密州出獵的宏大壯觀的場面的描寫,表達作者渴求重用、報效國家的感情。

      1. 背景。蘇東坡是北宋詞壇的大革新家,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時任密州知州,寫下了這首出獵詞。

      2.由典故運用,我們可以看出,詞人蘇軾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明確: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保家衛國、征戰沙場的英雄形象。

      ●全文

      ▲這首詞上片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場面?本詞中你讀到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描繪了一個裝備齊全、人數眾多、氣氛熱鬧的狩獵場面。

      雖鬢已微霜卻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欲保家衛國、征戰沙場、滿腔豪情壯志的英雄形象。

      ▲下片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辭。抒發了作者要報效國家,關心國家命運的愛國情感。

      ▲這首詞上下片都運用了典故。運用“親射虎,看孫郎”這一典故的用意是要像孫郎(孫權,這里是

      作者自喻)那樣建功立業。  “何日遣馮唐”一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魏尚,希望朝廷有朝一日能

      夠再次重用自己。

      ▲本詞上闕寫景,描寫了密州出獵的宏大壯觀的場面;下闕言志,抒寫了詞人的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

      壯志。

      ▲這首詞用一個“狂”字貫穿始終,顯得胸襟磊落,壯懷激越,具有一種陽剛之美,實屬豪放派詞篇

      的典范。上片表現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了由打獵激發

      起來的壯志豪情。          

      ▲說說“遣馮唐”“ 射天狼”兩個典故分別表達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①詞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殺敵報國,建功立業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渴望殺敵報國的思想感情。

      ●老夫聊發少年狂,

      ▲ “老夫聊發少年狂”中一個“聊”字,則表現了作者欲為國盡力而不得的激憤之情。

      ▲有人認為這首詞的詞眼為“狂”字,你是否同意?試作簡要賞析。

      答:《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的詞眼是“狂”字。它既是詞人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更是詞人內在

      感情的高度概括。比如上闕描繪的心態、舉止(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親射虎,看孫郎),

      下闕刻畫的胸懷、氣概(遣馮唐、射天狼)無不由“狂”生發開來。(只要從“外在形象”和“內在

      感情”兩方面回答即可。)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請用自己的話描述“千騎卷平岡”所展現的狩獵場面。

      太守率領眾多隨從,縱馬飛奔,像狂風一樣越過小山岡。 

      ▲用你自己的話,描述“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所展現的壯觀場面

      隨從出獵的武士個個戴著錦帽,穿著華貴的貂皮獵裝,縱馬馳騁,浩浩蕩蕩的隊伍如同一陣疾風驟雨,

      從地勢平緩的山岡上席卷而過。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 “親射虎,看孫郎”是倒裝句,即“看孫郎,親射虎”,顯示抱負不凡。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詞中“鬢微霜,又何妨”表達了詞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達了詞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我仍能躍馬疆場,迎擊來犯之敵。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一句有什么含義?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這是詞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來赦免他的罪名,讓他有機會到西北邊防抵抗外敵入侵。 運

      用典故,使表達委婉含蓄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詞的結句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到那時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

      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關懷國家命運,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

      ▲根據詞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說說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英勇殺敵報國,保衛邊境安全,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感情。

      ▲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詞人為自己勾勒了挽弓勁射的英雄的形象,英武豪邁,氣

      概不凡,其中“天狼”在這里指自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報國志向的句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6、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               酒醉里,我挑亮燈光觀賞寶劍,

      夢回吹角連營。               夢醒后只聽得軍營中號角聲聲。

      八百里分麾下炙,             軍營里,官兵正在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聲,             各種樂器一起奏出邊塞雄壯的樂曲,

      沙場秋點兵。                 戰場上正進行著秋季大閱兵。

      馬作的盧飛快,               駿馬像的盧那樣飛奔嘶鳴,

      弓如霹靂弦驚。               弓弦緊繃發出霹靂般的響聲。

      了卻君王天下事,             完成君王收復失地統一天下的大業,

      嬴得生前身后名。             得到我生前死后的英名。

      可憐白發生!                 只可惜自己已經白發叢生!

      一、背景:辛棄疾,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他的詞題材廣闊、內容豐富、意境高遠、風格以豪放悲壯

      為主,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派詞風,成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破陣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饒閑居

      時期的創作,是寫給在抗金主張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陳亮的。

      二、中心:詞中形象地描寫了抗金部隊的壯觀軍容,豪邁的意氣,道出了愛國英雄的一片愛國之心。

      這首詞把夢境和現實相結合,來抒發抗金救國的遠大理想及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抒發了現實中的壯

      志難酬的悲憤。 

      ●全文

      ▲辛棄疾說自己寫《破陣子》是“賦壯詞”,試結合作品加以分析。

      (1)從題材上看,是寫軍營中的生活情景:看劍,聽角聲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場點兵,騎快

      馬,挽強弓。  這些都極勇猛、雄�。唬�2)從思想感情上看,表達的是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3)從

      語言風格上看,壯麗而不纖巧。所以叫做“賦壯詞”。

      ▲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作者抗敵救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感和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悲憤

      ▲這詞首融夢幻(夢境、理想)與現實于一體,富于浪漫色彩。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辛棄疾盡管“白發生”,卻仍然眷戀自己曾經浴血奮戰的疆場。這種眷戀的情緒從詞中哪兩個細節

      中可以讀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詞人為什么要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

      通過“醉里”“夢回”的情景,表現作者渴望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壯志和壯志難酬的無奈、悲憤。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試體味“沙場秋點兵”一句中“秋”的表達效果。

      既點明了季節,也為戰士出征增添了肅殺的氣氛。

      ▲ “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兩句詞,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 

      營造了將士們奏樂吃肉、豪邁高昂的軍營生活氛圍。

      ▲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壯觀場面。

      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斗樂曲。將士們排著整齊的隊伍,

      在這秋高氣爽的時節接受將軍的檢閱。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這兩句選擇快馬、強弓兩件典型事物,分別從聽覺和視覺(感

      覺方面)兩方面,概括而又生動地再現了緊張激烈的戰斗場面。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根據你掌握的知識,說說“了卻君王天下事”中 “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復中原,統一國家

      ▲表現作者壯志難酬,使整首詞的風格由雄壯變得悲壯的一個詞是“可憐”。

      ▲表現作者為國為民族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表達了作者想要殺敵報國,卻壯志難酬的思想感情。

      7、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西風瘦馬,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西下,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斷腸人在天涯。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斷腸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一、主題:通過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賞析:它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圍中,使主觀感情和客觀環境達到

      了高度的統一。前三行全是寫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深秋晚景圖�!翱萏倮蠘浠桫f�!�

      這“枯”“老”“昏”三個詞,描繪出當時詩人所處的悲涼氛圍。“小橋流水人家”,描繪了一幅安寧、

      和諧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游子相映,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使“斷腸人”更添悲愁�!肮诺牢黠L

      瘦馬”正是詩人當時自己的真實寫照,他長期奔波與勞累已不言而喻了。這與歸巢的昏鴉與團聚的人

      家真可謂構成了鮮明的對照。作者寄情于物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

      三、作者馬致遠(生卒年不詳),號東籬,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他的散曲被推崇為“元代第一大家”。

      ●全文

      ▲小令中“枯藤”、“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

      深秋晚景圖

      ▲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答:悲涼  

      ▲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游子(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鄉的情感。

      ▲全曲中,暗含題中“秋”字的三個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樹  西風; 與“夕陽”相呼應的是:

      “昏鴉,與“天涯”相呼應的是:“_古道”,最能觸發旅人(游子)思鄉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體現

      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通過對一組客觀事物的描寫,表現出在旅途中寂寞悲涼的心情。

      ▲ “枯藤老樹昏鴉”與“小橋流水人家”是兩種鮮明不同的畫面,你能理解這種不協調的用意嗎?

      答案:將哀景與樂景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襯“天涯”人的思鄉愁緒。

      ▲這首小令運用了什么寫法?創造出怎樣的意境?襯托了天涯游子怎樣的心情?

      這首小令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渲染出蕭瑟悲涼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涼的心境。

      ●小橋流水人家。

      ▲ “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描寫出溫馨恬靜的景象,聯系全詩,談談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答:以樂景寫哀情,通過對比,襯托出游子的孤獨凄涼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小令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崔顥的《黃鶴樓》:以寫景出名的詩句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表現游子的悲苦

      心情的詩句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與此詩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凈沙秋思》中的句

      子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楊清慧

      [中考古詩詞閱讀理解復習 (河大版九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2.九年級歷史復習教案

      3.黃河大合唱課件

      4.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復習計劃

      5.二年級數學下冊期末復習計劃青島版

      6.《黃河大合唱》課件

      7.語文古詩詞閱讀理解

      8.語文s版下冊教學計劃

      9.年級語文下冊復習題

      10.黃河大合唱詩歌

      在线咨询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不卡海量 | 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v日本 |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 久久精品国产首页国产 | 亚洲熟女精品一区二区 |

         1、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多么的雄偉,蒼莽的青色一望無邊。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大自然神奇秀麗的景色都集中在這里,山南山北,昏曉不同。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遠望層山疊起,不禁心胸激蕩,極目細觀啊,那鳥兒已歸巢。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將來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那時遠眺,群山都會顯得那么渺小。

        主題:詩中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透露了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

        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篇。 

        ●全文

        ▲ 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緊扣題目中的 望 字展開,熱情贊美了泰山的高大雄偉

        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從精到細,并

        由望岳聯想到將來登岳。

        ▲ “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神奇秀麗;“蕩胸生曾

        云,決眥入歸鳥”

        寫的是_實景,用_細節描寫,表達了感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蘊藏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望岳》中每一聯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試對此作具體解釋。

        首聯是遠望,頷聯是近望,頸聯是細望,尾聯是俯視。

        ▲詩的前兩聯著力寫泰山的_整體形象,后兩聯著力表現的是 詩人的感受_。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請從“鐘”字入手,對“造化鐘神秀”這句詩作簡要賞析。

         “鐘”字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大自然的多情,表現泰山的神奇秀麗景象。也體現出作者對泰山雄

        奇秀麗美景的喜愛。

        ▲“陰陽割昏曉”一句寫出了泰山什么特點?

        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大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

        蔽日、高峻奇險的形象。

        ▲詩歌語言講究精煉,請從詩中選擇一個你認為使用最傳神的詞語加以品析。

        “鐘”將大自然寫得有情,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賦予了泰山;“割”,平凡之中見出奇險,一個“割”

        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由此也可以想見山色的變幻無窮。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是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景象。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作賞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

        頂峰的誓言,表達了作者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

        2、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

        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

        銜著春泥在筑巢。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

        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

        的白沙堤。

        [評析]:妙處: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描寫西湖早春景

        色�!皾u”字寫出了詩人是騎在馬上邊走邊看漸入佳境的。

        【題解】:《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也是一首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言律詩。這首詩寫早春

        的西湖極有特色,讀后會同詩人一樣,愛上這湖光山色。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長慶二年)的七月

        被任命為杭州剌史的時候創作了這首詩。

        主題: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全文

        ▲詩中最能表現早春特點的景物有 早鶯_、 新燕_、淺草 等。

        ▲這首詩描寫了西湖早春景色,詩中哪些字是緊扣“早”字來寫的?    初、早、新、漸、淺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錢塘湖早春景物的喜愛之情

        ▲概括這首詩的內容: 描繪了錢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風光,表達了對大好春色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一個“爭”字,妙在形象地寫出了黃鶯爭著擠上向陽之樹的情景,準確地描繪出了初春的獨有風貌;

        一個“啄”字,美在寫出燕啄泥銜草,營造新巢的情景,準確傳達出春的消息的同時,也傳達出人們

        乍見新燕的愉悅之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詩把春的情態描繪得嫵媚動人,生機勃勃,試品一品

        其妙處。

        這兩句詩作者抓住了“亂花”、“淺草”寫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嫵媚動人;又以

        “漸欲”、“才能”描繪了春的發展變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

        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作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空白,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間。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楊花落盡杜鵑聲聲哀啼, 得知您被貶龍標跋涉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把我的愁心托付給明月, 一同伴隨您奔赴迢迢遠方。

        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不僅風格豪放、想象豐

        富,音律和諧,

        而且有時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

        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燦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漂泊無定的楊花、啼鳴凄歷的子規的描寫塑造了悲傷的氣勢。

        ▲古人論詩有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李白詩中可為例的一句是:楊花落盡子規啼。

        ▲詩中寫“楊花”的作用是什么?答:點名時令;渲染離別的氛圍 

        ▲寓情于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表現手法,“楊花落盡子規啼”這句詩表達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楊花在舊體詩中象征離散漂泊,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節的一種哀傷、惆悵氣氛。

        ▲李白的這首七言絕句在前兩句的寫景中有什么特色?

        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

        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

        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凄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

        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此詩“子規”一詞,作者融情與景,借景抒情,愁一詞表達了作者真切的關懷。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請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本詩最后兩句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

        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抒發了作者對友人被貶遠行的憂慮關心之情。

        ▲詩人為什么偏要寄愁心與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間最為濃郁,由月的陰晴圓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歡離合。

        ▲作者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

        ▲“我寄愁心與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當面說,卻要“與明月”,又是為什么?

           答:因朋友王昌齡“左遷”(貶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邊,“聞”、“遙”可證。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的句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

        有此寄》一詩中與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4、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輕車簡從出使到邊疆, 途中經過屬國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象蓬草飄出漢塞,象歸雁飛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沙漠里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正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走到蕭關恰逢候騎,都護正在燕然前線。

        王維,字摩詰,與孟浩然齊名,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后世稱其為“詩佛”。蘇軾說:“味

        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蓖蹙S的詩能通過無形的語言,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

        象,使讀者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幅副美麗的圖畫。開元二十五年的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

        北邊塞慰問戰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這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這首詩所寫的就是這次出使的

        情景。

        主旨:通過描寫奇特壯麗的邊塞風景,表現詩人內心的孤寂情感。

        ●全詩以大漠、秋天為背景,選取了哪些意象來敘事寫景?征蓬、歸雁、孤煙、長河、落日(組成一

        幅塞外風光圖)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詩人以簡練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歷。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

        邊境慰問將士。要走多遠呢?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簡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的寫作手法。

        運用比喻的修辭。把自己比作“征蓬”“歸雁”,說自己好像“征蓬”一樣隨風而去,又恰似“歸雁”

        一般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

        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運用了   比喻、對偶 等修辭手法。

        ▲以比喻表達詩人惆悵、抑郁心情的語句:_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二句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圓”歷來

        為人稱道,你能說說這兩個字好在哪里嗎?

        “直”和“圓”兩字用得逼真、傳神。準確地描寫了沙漠廣闊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孤寂的感受。

        大漠無邊,烽火臺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云霄,“直”字荒涼孤獨中透出挺拔雄偉視野所及,,黃河杳

        無盡頭,“長河”之上,是一輪圓圓的落日,“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柔和溫暖。

        ▲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表現的畫面,并賞析這一千古名句。

        大漠無垠,一縷孤煙直沖云天;黃河如帶,映襯西天落日殘紅。塞外風光多么雄奇壯觀。對仗

        工整,寫塞外景象,開闊鮮明,氣勢雄渾(“直”表現孤煙之高,“圓”表現落日之低。二詞表現大漠、

        長河地區的平曠。)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經過長途跋涉,詩人終于“蕭關逢候騎”,卻沒有遇見將官。一問才

        知道“都護在燕然”:將官正在燕然前線呢!故事似乎還要延續下去,但詩歌卻于此戛然而止,給人留

        下回味的余地。

        5、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老夫姑且發一發少年的瘋狂, 左手牽黃狗,右臂舉蒼鷹,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戴錦帽,披貂裘,千騎馳騁,猶如疾風席卷山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                  為了酬報滿城的人跟隨太守觀獵的盛情,

        親射虎,看孫郎。                  我要親手射殺猛虎,像三國的孫郎那樣。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鬢間雖已染白霜, 那又

        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手持符節前往云中, 何時朝廷才能再遣馮唐?(召我奔赴戰場)

        會挽雕弓如滿月,          (到那時,)我定將手中雕弓拉成滿月的形狀,

        西北望,射天狼。                朝著西北方, 射殺犯界的天狼。

        主旨:通過描寫密州出獵的宏大壯觀的場面的描寫,表達作者渴求重用、報效國家的感情。

        1. 背景。蘇東坡是北宋詞壇的大革新家,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時任密州知州,寫下了這首出獵詞。

        2.由典故運用,我們可以看出,詞人蘇軾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明確: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保家衛國、征戰沙場的英雄形象。

        ●全文

        ▲這首詞上片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場面?本詞中你讀到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描繪了一個裝備齊全、人數眾多、氣氛熱鬧的狩獵場面。

        雖鬢已微霜卻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欲保家衛國、征戰沙場、滿腔豪情壯志的英雄形象。

        ▲下片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辭。抒發了作者要報效國家,關心國家命運的愛國情感。

        ▲這首詞上下片都運用了典故。運用“親射虎,看孫郎”這一典故的用意是要像孫郎(孫權,這里是

        作者自喻)那樣建功立業。  “何日遣馮唐”一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魏尚,希望朝廷有朝一日能

        夠再次重用自己。

        ▲本詞上闕寫景,描寫了密州出獵的宏大壯觀的場面;下闕言志,抒寫了詞人的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

        壯志。

        ▲這首詞用一個“狂”字貫穿始終,顯得胸襟磊落,壯懷激越,具有一種陽剛之美,實屬豪放派詞篇

        的典范。上片表現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了由打獵激發

        起來的壯志豪情。          

        ▲說說“遣馮唐”“ 射天狼”兩個典故分別表達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①詞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殺敵報國,建功立業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渴望殺敵報國的思想感情。

        ●老夫聊發少年狂,

        ▲ “老夫聊發少年狂”中一個“聊”字,則表現了作者欲為國盡力而不得的激憤之情。

        ▲有人認為這首詞的詞眼為“狂”字,你是否同意?試作簡要賞析。

        答:《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的詞眼是“狂”字。它既是詞人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更是詞人內在

        感情的高度概括。比如上闕描繪的心態、舉止(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親射虎,看孫郎),

        下闕刻畫的胸懷、氣概(遣馮唐、射天狼)無不由“狂”生發開來。(只要從“外在形象”和“內在

        感情”兩方面回答即可。)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請用自己的話描述“千騎卷平岡”所展現的狩獵場面。

        太守率領眾多隨從,縱馬飛奔,像狂風一樣越過小山岡。 

        ▲用你自己的話,描述“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所展現的壯觀場面

        隨從出獵的武士個個戴著錦帽,穿著華貴的貂皮獵裝,縱馬馳騁,浩浩蕩蕩的隊伍如同一陣疾風驟雨,

        從地勢平緩的山岡上席卷而過。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 “親射虎,看孫郎”是倒裝句,即“看孫郎,親射虎”,顯示抱負不凡。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詞中“鬢微霜,又何妨”表達了詞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達了詞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我仍能躍馬疆場,迎擊來犯之敵。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一句有什么含義?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這是詞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來赦免他的罪名,讓他有機會到西北邊防抵抗外敵入侵。 運

        用典故,使表達委婉含蓄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詞的結句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到那時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

        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關懷國家命運,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

        ▲根據詞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說說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英勇殺敵報國,保衛邊境安全,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感情。

        ▲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詞人為自己勾勒了挽弓勁射的英雄的形象,英武豪邁,氣

        概不凡,其中“天狼”在這里指自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報國志向的句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6、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               酒醉里,我挑亮燈光觀賞寶劍,

        夢回吹角連營。               夢醒后只聽得軍營中號角聲聲。

        八百里分麾下炙,             軍營里,官兵正在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聲,             各種樂器一起奏出邊塞雄壯的樂曲,

        沙場秋點兵。                 戰場上正進行著秋季大閱兵。

        馬作的盧飛快,               駿馬像的盧那樣飛奔嘶鳴,

        弓如霹靂弦驚。               弓弦緊繃發出霹靂般的響聲。

        了卻君王天下事,             完成君王收復失地統一天下的大業,

        嬴得生前身后名。             得到我生前死后的英名。

        可憐白發生!                 只可惜自己已經白發叢生!

        一、背景:辛棄疾,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他的詞題材廣闊、內容豐富、意境高遠、風格以豪放悲壯

        為主,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派詞風,成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破陣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饒閑居

        時期的創作,是寫給在抗金主張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陳亮的。

        二、中心:詞中形象地描寫了抗金部隊的壯觀軍容,豪邁的意氣,道出了愛國英雄的一片愛國之心。

        這首詞把夢境和現實相結合,來抒發抗金救國的遠大理想及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抒發了現實中的壯

        志難酬的悲憤。 

        ●全文

        ▲辛棄疾說自己寫《破陣子》是“賦壯詞”,試結合作品加以分析。

        (1)從題材上看,是寫軍營中的生活情景:看劍,聽角聲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場點兵,騎快

        馬,挽強弓。  這些都極勇猛、雄�。唬�2)從思想感情上看,表達的是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3)從

        語言風格上看,壯麗而不纖巧。所以叫做“賦壯詞”。

        ▲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作者抗敵救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感和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悲憤

        ▲這詞首融夢幻(夢境、理想)與現實于一體,富于浪漫色彩。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辛棄疾盡管“白發生”,卻仍然眷戀自己曾經浴血奮戰的疆場。這種眷戀的情緒從詞中哪兩個細節

        中可以讀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詞人為什么要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

        通過“醉里”“夢回”的情景,表現作者渴望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壯志和壯志難酬的無奈、悲憤。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試體味“沙場秋點兵”一句中“秋”的表達效果。

        既點明了季節,也為戰士出征增添了肅殺的氣氛。

        ▲ “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兩句詞,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 

        營造了將士們奏樂吃肉、豪邁高昂的軍營生活氛圍。

        ▲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壯觀場面。

        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斗樂曲。將士們排著整齊的隊伍,

        在這秋高氣爽的時節接受將軍的檢閱。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這兩句選擇快馬、強弓兩件典型事物,分別從聽覺和視覺(感

        覺方面)兩方面,概括而又生動地再現了緊張激烈的戰斗場面。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根據你掌握的知識,說說“了卻君王天下事”中 “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復中原,統一國家

        ▲表現作者壯志難酬,使整首詞的風格由雄壯變得悲壯的一個詞是“可憐”。

        ▲表現作者為國為民族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表達了作者想要殺敵報國,卻壯志難酬的思想感情。

        7、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西風瘦馬,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西下,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斷腸人在天涯。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斷腸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一、主題:通過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賞析:它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圍中,使主觀感情和客觀環境達到

        了高度的統一。前三行全是寫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深秋晚景圖�!翱萏倮蠘浠桫f�!�

        這“枯”“老”“昏”三個詞,描繪出當時詩人所處的悲涼氛圍。“小橋流水人家”,描繪了一幅安寧、

        和諧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游子相映,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使“斷腸人”更添悲愁�!肮诺牢黠L

        瘦馬”正是詩人當時自己的真實寫照,他長期奔波與勞累已不言而喻了。這與歸巢的昏鴉與團聚的人

        家真可謂構成了鮮明的對照。作者寄情于物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

        三、作者馬致遠(生卒年不詳),號東籬,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他的散曲被推崇為“元代第一大家”。

        ●全文

        ▲小令中“枯藤”、“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

        深秋晚景圖

        ▲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答:悲涼  

        ▲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游子(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鄉的情感。

        ▲全曲中,暗含題中“秋”字的三個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樹  西風; 與“夕陽”相呼應的是:

        “昏鴉,與“天涯”相呼應的是:“_古道”,最能觸發旅人(游子)思鄉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體現

        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通過對一組客觀事物的描寫,表現出在旅途中寂寞悲涼的心情。

        ▲ “枯藤老樹昏鴉”與“小橋流水人家”是兩種鮮明不同的畫面,你能理解這種不協調的用意嗎?

        答案:將哀景與樂景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襯“天涯”人的思鄉愁緒。

        ▲這首小令運用了什么寫法?創造出怎樣的意境?襯托了天涯游子怎樣的心情?

        這首小令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渲染出蕭瑟悲涼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涼的心境。

        ●小橋流水人家。

        ▲ “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描寫出溫馨恬靜的景象,聯系全詩,談談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答:以樂景寫哀情,通過對比,襯托出游子的孤獨凄涼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小令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崔顥的《黃鶴樓》:以寫景出名的詩句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表現游子的悲苦

        心情的詩句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與此詩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凈沙秋思》中的句

        子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楊清慧

        [中考古詩詞閱讀理解復習 (河大版九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2.九年級歷史復習教案

        3.黃河大合唱課件

        4.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復習計劃

        5.二年級數學下冊期末復習計劃青島版

        6.《黃河大合唱》課件

        7.語文古詩詞閱讀理解

        8.語文s版下冊教學計劃

        9.年級語文下冊復習題

        10.黃河大合唱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