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新快報 2002-09-03
廣州考生陳健今赴上海求學,臨行留下問題一串
新快報記者 方夷敏 實習生 楊桂妹
今天,作為今年廣東省高考雙料狀元的陳健滿懷希望地踏上了開往上海的火車,明天她就將進入復旦大學學習。然而,有誰會知道,這位看起來總是那么樂觀的狀元,幾天前還在為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發愁;又有誰會想到,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商業機會,她卻斷然拒絕了。
家境清貧不言苦
畢業于華師附中的陳健,家住廣州市荔灣區。媽媽兩年前下崗,每月只有街道發放的200多元社會補助,現在兩年期滿,這筆錢也已停發。爸爸是街道干部,月工資不足千元。陳健今年成了廣東省的高考雙料狀元,對陳家來說自然是個莫大的喜訊,但同時也是個沉重的負擔。據了解,復旦大學每年的學費是7000元,四年就是近3萬元,再加上每月幾百元的生活費,這對于原本生活就不寬裕的陳家來說,無疑是一筆大數目。雖然華師附中獎勵了5000元,但顯然只是杯水車薪。
親戚們知道此事后,都熱心幫陳健籌備學費,現在總算有了著落。陳健的姨媽何女士告訴記者,陳健的家境一直都不太好,從小學到中學都出現過經濟困難,幾乎每次都是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才挺過去的。因此,陳健從小就很懂事,學習非常刻苦,從小學到中學的學習成績都是第一。陳健生活也很節儉,每次過年時親戚們給壓歲錢,她總是把大部分都存起來,平時也舍不得花。
當記者輾轉打通了陳健家的電話,向她提出社會籌款的建議時,她當即謝絕了:“雖然家里條件不是很好,但也不會像你們想像得那么困難。而且,學費已經解決了,不用再麻煩那么多人了。”
拒絕炒作不言悔
據了解,自從今年高考放榜之后,一些商家紛紛找高考狀元為自己的商品作宣傳。陳健自然更是商家們爭取的對象,但面對唾手可得的賺錢機會,她卻一一回絕了。
陳健說她沒有接受過任何商業贊助,更別提什么廣告費、出場費了。雖然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她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陳健覺得,商家只是想借狀元的名號為自己的產品做宣傳,純粹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不是真的想幫助她們,所以她并不感興趣。相比而言,陳健對于學校或政府與一些企業機構聯合設立的獎學金表示可以接受,因為它不是一種單純的商業行為,更多的是一種鼓勵。
堅持自立不言難
在親戚們的印象中,陳健是個堅持原則而又自立的女孩,遇到困難從來不說難字。提到上大學后可能出現的生活困難,她樂觀地表示,相信能通過爭取獎學金、勤工助學等方式解決。
對于有的地方給高考狀元頒發巨額獎金,而自己卻沒有獲得這類獎勵,陳健并未感到心理不平衡。她想政府這樣做可能是出于社會影響方面的考慮。對于助學貸款,雖然家里人建議她去申請,但她想也許還有很多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更需要這筆錢。
陳健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向往,她有點如釋重負地說:“到了上海,就沒有人知道我是狀元了,也就不會再有那么多困擾了。”獲知上海某報日前報道了廣東狀元們忙于參加商業活動賺錢的消息后,陳健表示:“在我們即將開學的時候,媒體報道這些消息,難免會有一些困擾。比如到了學校會面對一些誤解,但既然這不是事實,我相信相處久了,同學們自然就會明白。”
編后:
作為今年廣東省高考雙料狀元,家境清貧急需幫助的陳健無疑有現成的賺錢機會,但面對這些唾手可得的機會,她卻一一回絕了。顯然,這不應看作是陳健的矯情,而只能啟示我們對狀元做廣告現象進行思考:也許正如陳健所說的那樣,商家們是不是太功利主義了?
另外,陳健想通過勤工儉學來解決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這固然可敬,但高校現行的勤工儉學機制能否滿足她的愿望
[貧困狀元謝絕商業炒作今赴上海求學]相關文章:
2.尤今閱讀答案
10.求學之路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