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激趣型作文訓練法實驗報告(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9-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南京市瑞金路中學教師   鐘天竺 郵編:210002 E-mail:tianzhu926@sina.com

      TEL:025-4232861

      摘要:

      一、 實驗指導思想:

      以班級自辦刊物為中心,遵循觀察-思維-表達的一般規律,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成功意識,重視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實驗范圍 

      瑞金路中學初一(1)班。一個學期后擴展為初一(1)(2)(3)三個班。

      三、內容要素: 

      激趣型作文綜合訓練法,主要有五個環節,分為“班刊激趣--材料積累--強化訓練--比賽拓思--鼓勵發表”。

      實驗短期結果:

      班刊已辦了10 期,發表習作300多篇,短短十個多月的時間,已有10名學生習作在《中學生周刊》和《教育周刊》發表,并有一篇作品在全國性的作文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兩名同學通過了考核,成為南京市最大的中學生通訊社--“學通社”的小記者。現時有作品見報.

       “激趣型”作文訓練法實驗報告

      20世紀末,“新概念作文”擂響“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的戰鼓,對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產生了沖擊波。它宣示要“探索一條還語文教學以應有的人文性和審美性之路,讓充滿崇高的理想情操、創造力、想象力的語文學科,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學科”。以寫作教學為突破口來改革整個語文教育,不失為一條出路。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誰能給孩子更多的成功的快樂,誰就是最成功的老師。”細想一下,覺得頗有道理,能讓學生學得愉快、學有所獲,不就是為人師的最大初衷嗎? 

      2001年3月,我開始了我的“激趣型”作文訓練實驗。

      一、實驗指導思想: 

      “激趣型”作文訓練法以學生作文全過程的心理發展規律為基礎,以班級自辦刊物為中心,遵循觀察-思維-表達的一般規律,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成功意識,重視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二、實驗范圍 :

      瑞金路中學初一(1)班。一個學期后擴展為初一(1)(2)(3)三個班。

      三、內容要素: 

      “激趣型”作文綜合訓練法,主要有五個環節,分為“班刊激趣--材料積累--強化訓練--比賽拓思--鼓勵發表”。

      (一)班刊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只是疲于應付教師出的題目,是很難寫出好的作文。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孩子們有興趣去寫,他們的“另一套語言系統”將會發生作用,我們可能看到出乎意料之外的佳作。如何使那些對語文課學有余力的學生的語言潛力得到充分的發展,使他們不至于僅僅把語言當成表情達意的工具,而是能接觸到語言背后的文化底蘊,得到文學之美的陶冶?我想,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自愿參加的校園的文學活動,沒有了考試壓力,能自由自在地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將使學生的個人興趣和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我決心鼓勵初一(1)班的學生自辦雜志。之前,我先作了以下準備工作:A,理想激趣。擺事實,講道理向學生講明寫好作文的重要意義,激勵學生樹立寫好作文的理想,啟發學生在讀別人文章的時候,應立志把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鼓勵學生大膽向報刊投寄自己的習作。心理學認為,某種需求心理的產生,必定會促發某種成就動機。同學們一旦寄出作文,都懷著一種獲得成功的強烈愿望,這種愿望便會成為寫好作文的內驅力,從而引導學生為取得成功而努力。 B,調查班內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以及家庭擁有計算機的人數。為了把班刊辦得像一本真正的刊物,同時培養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創造性地組織活動的能力。教師本身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輔導的能力也不可或缺。我是一個語文教師,我同時又具有美術和電腦平面設計的特長,在了解了班上的情況之后我認為:學生自辦刊物完全可能。我應當從教育者的角色過渡到引導者的角色,“伴奏者”、 顧問的角色更適合我。處于完全自主狀態下的學生們將更能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我只需在參予排版與打印的過程中加以把握即可.C, 組建班刊編輯部.根據學生特長確定主編、編輯、美工等。剛聽說要辦班刊,學生都覺得不可思議:“初一學生也能班雜志?”然而在我的鼓勵和幫助下,班刊編輯部成立了,不久,一部文稿全部打印,封面封底用電腦進行美術設計,內容稚拙卻清新的班級雜志終于誕生,并且有了個頗具豪情的名字--《盡收眼底》。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班刊上發表,且配有小小插圖,版面精工,他們的創作熱情空前高漲。這樣,從班刊問世,每月一期,每期三十幾篇文稿,都由學生主動投稿,不僅再也不需我這個語文老師要求練筆,而且好作品頻現,時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佳作。

      我的“激趣型”作文訓練實驗第一步,用自辦班級雜志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已取得成功。

      (二)材料積累 

       俗語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少學生覺得作文難。主要是平時不善于積累作文素材,無“米”下鍋所致。打個比方說,要蓋一 座房子,如果既無磚、瓦、石灰,也無檁、梁、窗、門,那這所房子怎么蓋?但是如果把所用的建筑材料推得滿滿當當,即使有人不讓你蓋,恐怕你也要蓋的。積累得多了,必然會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獲取作文素材的途徑主要有三:一、生活取材;二閱讀揀材;三、采訪抓材。我規定學生每日一篇摘抄或隨筆,采取生活所得,豐富語匯,開闊眼界;每星期開設閱讀課,強化課外閱讀訓練;組織班刊編輯部定期搞采訪活動,培養學生有目的、有計劃、主動獲取素材。學生主動采寫新聞,與社會接觸,大大豐富了生活積累。 

      (三)強化訓練 

       這里說的作文強化訓練,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1、適當加大作文的訓練量。目前一般情況下初中每學期安排10次書面作文,每篇按500字計算,每學年的作文訓練量僅有一萬字,僅靠這樣的訓練量,要讓學生達到相當的作文水平,是非常困難的。鑒于隨筆具有較大的靈活的包容性,我們主要利用這一形式加大作文量的訓練。有這樣一筆帳,假如學生每天寫200字的隨筆,那么每年就是7萬字,初中階段就等于增加了20年的作文訓練量,量與質是辯證的統一,沒有量的增加,也就沒有質的飛躍。 在創辦班刊之后,隨筆簿也成了學生自覺訓練的園地。他們常常主動寫作,并把自認為可以的作品交來修改,再送到班刊編輯部去。

       2、強化作文訓練的速度。現代社會講究高效率、高速度,作文教學也理應這樣要求。我規定學生應把作文速度的訓練作為作文訓練的重點,推行快速作文,要求一節課寫成500字的作文,事實證明,絕大部分學生有能力在40分鐘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任務。

      (四)比賽拓思 

      思路即思維的路線,或稱脈絡。如果學生寫作文時思路閉塞,那么再好的材料也只能是一盤散“沙”。文思泉涌,方能下筆有神。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利用創造性思維方法開拓學生的思路,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將帶來切實的幫助。 

      當時全國的新概念作文比賽提倡不拘泥于常規,刻意求新的一種思維方法。它提倡“新思維”--創造性、發散性思維,打破舊觀念、舊規范的束縛,打破僵化保守,無拘無束;提倡“新表達”--不受題材、體裁限制,使用屬于自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反對套話,反對千人一面、眾口一詞;提倡“真體驗”--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當我把這種作文的理念傳達給學生時,他們異常地興奮。2001年3月的一天,我走進教室,在孩子們好奇的目光中,我拿起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大大的“人”字,在寫到那一捺的時候,粉筆斷了。我告訴學生,這就是你們第一次新概念作文比賽的題目,請在四十五分鐘之內完成五百字的作文。這道考題正是我模仿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的考題設計的。這道有些行為藝術色彩的考題非但沒有令這些只有十二三歲的孩子為難,反而激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考題的指向性很明顯,除了想象,還是想象。學生們身在教室,心卻插上了一對翅膀,飛向廣闊的天地。四十五分鐘過去,學生們的作文全部完成,比以往任何一次當堂作文都來得順利。我驚奇地發現,在作文中,有的學生談到了人生之路上應當如何面對挫折;有的學生聯想到了身殘志堅的保爾柯察金;有的學生就站在這支粉筆的視角寫:“看著自己的同伴被抓在教師的手中支支嘎嘎地嘶喊,身體逐漸變小,不覺驚恐異常……”最后看到自己的身體下寫出流暢美麗的字跡時卻恍然醒悟“為人服務其實是最有意義的”。在這些擁有著奇思妙想的學生中,更有個別我一向以為語文能力不怎么樣的孩子想象力令人驚嘆,我不得不承認: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正是題目的挑戰性激發了他們的潛力,只要有這樣的驅動,他們的進步將是一日千里。

      從這以后,我經常進行這樣的比賽,并把優秀作品推薦給班刊。第二期的班級新聞報道中,學生用喜悅的語氣打出了新聞標題《新概念作文大賽開始啦!》

      (五)鼓勵發表。 

      成就動機,人皆有之。發表就是認可,就是鼓勵,就是成功。想方設法給學生的作文發表的機會,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無論是對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還是對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都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第一期班刊誕生,我就用學校的一體機印發給學生人手一份,并送報社集體投稿。如今班刊已辦了10期,發表習作300多篇,短短十個多月的時間,已有10名學生習作在《中學生周刊》和《教育周刊》發表,并有一篇作品在全國性的作文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兩名同學通過了考核,成為南京市最大的中學生通訊社--“學通社”的小記者。目前都有作品見報。這對于普通中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最近他們還經常參加學通社的各項活動,諸如“小記者冬令營”“采風”活動等等。這更激發了同學們參預班刊建設的熱情。

      總之,課內和課外,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只張開一翼,自然飛行無力,只有雙翼并舉,才能自由飛翔。”作文教學必須樹立“大作文觀”,強化課外積累,堅持課內課外雙管齊下,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激趣型作文訓練法實驗報告(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幼時記趣》教案

      2.關于童趣的散文

      3.童趣沈復教案

      4.論趣閱讀題答案

      5.《童趣》閱讀答案

      6.書法教育課題開題實驗報告論文

      7.初中微型武俠小說作文

      8.文言文童趣翻譯及原文

      9.童趣文言文翻譯

      10.閑情記趣文言文翻譯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亚洲色大成网站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不卡日本v | 亚洲一级在线中文字幕 | 青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亚洲欧洲美洲熟女一区二区 |

        南京市瑞金路中學教師   鐘天竺 郵編:210002 E-mail:tianzhu926@sina.com

        TEL:025-4232861

        摘要:

        一、 實驗指導思想:

        以班級自辦刊物為中心,遵循觀察-思維-表達的一般規律,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成功意識,重視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實驗范圍 

        瑞金路中學初一(1)班。一個學期后擴展為初一(1)(2)(3)三個班。

        三、內容要素: 

        激趣型作文綜合訓練法,主要有五個環節,分為“班刊激趣--材料積累--強化訓練--比賽拓思--鼓勵發表”。

        實驗短期結果:

        班刊已辦了10 期,發表習作300多篇,短短十個多月的時間,已有10名學生習作在《中學生周刊》和《教育周刊》發表,并有一篇作品在全國性的作文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兩名同學通過了考核,成為南京市最大的中學生通訊社--“學通社”的小記者。現時有作品見報.

         “激趣型”作文訓練法實驗報告

        20世紀末,“新概念作文”擂響“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的戰鼓,對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產生了沖擊波。它宣示要“探索一條還語文教學以應有的人文性和審美性之路,讓充滿崇高的理想情操、創造力、想象力的語文學科,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學科”。以寫作教學為突破口來改革整個語文教育,不失為一條出路。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誰能給孩子更多的成功的快樂,誰就是最成功的老師。”細想一下,覺得頗有道理,能讓學生學得愉快、學有所獲,不就是為人師的最大初衷嗎? 

        2001年3月,我開始了我的“激趣型”作文訓練實驗。

        一、實驗指導思想: 

        “激趣型”作文訓練法以學生作文全過程的心理發展規律為基礎,以班級自辦刊物為中心,遵循觀察-思維-表達的一般規律,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成功意識,重視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二、實驗范圍 :

        瑞金路中學初一(1)班。一個學期后擴展為初一(1)(2)(3)三個班。

        三、內容要素: 

        “激趣型”作文綜合訓練法,主要有五個環節,分為“班刊激趣--材料積累--強化訓練--比賽拓思--鼓勵發表”。

        (一)班刊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只是疲于應付教師出的題目,是很難寫出好的作文。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孩子們有興趣去寫,他們的“另一套語言系統”將會發生作用,我們可能看到出乎意料之外的佳作。如何使那些對語文課學有余力的學生的語言潛力得到充分的發展,使他們不至于僅僅把語言當成表情達意的工具,而是能接觸到語言背后的文化底蘊,得到文學之美的陶冶?我想,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自愿參加的校園的文學活動,沒有了考試壓力,能自由自在地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將使學生的個人興趣和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我決心鼓勵初一(1)班的學生自辦雜志。之前,我先作了以下準備工作:A,理想激趣。擺事實,講道理向學生講明寫好作文的重要意義,激勵學生樹立寫好作文的理想,啟發學生在讀別人文章的時候,應立志把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鼓勵學生大膽向報刊投寄自己的習作。心理學認為,某種需求心理的產生,必定會促發某種成就動機。同學們一旦寄出作文,都懷著一種獲得成功的強烈愿望,這種愿望便會成為寫好作文的內驅力,從而引導學生為取得成功而努力。 B,調查班內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以及家庭擁有計算機的人數。為了把班刊辦得像一本真正的刊物,同時培養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創造性地組織活動的能力。教師本身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輔導的能力也不可或缺。我是一個語文教師,我同時又具有美術和電腦平面設計的特長,在了解了班上的情況之后我認為:學生自辦刊物完全可能。我應當從教育者的角色過渡到引導者的角色,“伴奏者”、 顧問的角色更適合我。處于完全自主狀態下的學生們將更能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我只需在參予排版與打印的過程中加以把握即可.C, 組建班刊編輯部.根據學生特長確定主編、編輯、美工等。剛聽說要辦班刊,學生都覺得不可思議:“初一學生也能班雜志?”然而在我的鼓勵和幫助下,班刊編輯部成立了,不久,一部文稿全部打印,封面封底用電腦進行美術設計,內容稚拙卻清新的班級雜志終于誕生,并且有了個頗具豪情的名字--《盡收眼底》。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班刊上發表,且配有小小插圖,版面精工,他們的創作熱情空前高漲。這樣,從班刊問世,每月一期,每期三十幾篇文稿,都由學生主動投稿,不僅再也不需我這個語文老師要求練筆,而且好作品頻現,時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佳作。

        我的“激趣型”作文訓練實驗第一步,用自辦班級雜志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已取得成功。

        (二)材料積累 

         俗語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少學生覺得作文難。主要是平時不善于積累作文素材,無“米”下鍋所致。打個比方說,要蓋一 座房子,如果既無磚、瓦、石灰,也無檁、梁、窗、門,那這所房子怎么蓋?但是如果把所用的建筑材料推得滿滿當當,即使有人不讓你蓋,恐怕你也要蓋的。積累得多了,必然會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獲取作文素材的途徑主要有三:一、生活取材;二閱讀揀材;三、采訪抓材。我規定學生每日一篇摘抄或隨筆,采取生活所得,豐富語匯,開闊眼界;每星期開設閱讀課,強化課外閱讀訓練;組織班刊編輯部定期搞采訪活動,培養學生有目的、有計劃、主動獲取素材。學生主動采寫新聞,與社會接觸,大大豐富了生活積累。 

        (三)強化訓練 

         這里說的作文強化訓練,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1、適當加大作文的訓練量。目前一般情況下初中每學期安排10次書面作文,每篇按500字計算,每學年的作文訓練量僅有一萬字,僅靠這樣的訓練量,要讓學生達到相當的作文水平,是非常困難的。鑒于隨筆具有較大的靈活的包容性,我們主要利用這一形式加大作文量的訓練。有這樣一筆帳,假如學生每天寫200字的隨筆,那么每年就是7萬字,初中階段就等于增加了20年的作文訓練量,量與質是辯證的統一,沒有量的增加,也就沒有質的飛躍。 在創辦班刊之后,隨筆簿也成了學生自覺訓練的園地。他們常常主動寫作,并把自認為可以的作品交來修改,再送到班刊編輯部去。

         2、強化作文訓練的速度。現代社會講究高效率、高速度,作文教學也理應這樣要求。我規定學生應把作文速度的訓練作為作文訓練的重點,推行快速作文,要求一節課寫成500字的作文,事實證明,絕大部分學生有能力在40分鐘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任務。

        (四)比賽拓思 

        思路即思維的路線,或稱脈絡。如果學生寫作文時思路閉塞,那么再好的材料也只能是一盤散“沙”。文思泉涌,方能下筆有神。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利用創造性思維方法開拓學生的思路,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將帶來切實的幫助。 

        當時全國的新概念作文比賽提倡不拘泥于常規,刻意求新的一種思維方法。它提倡“新思維”--創造性、發散性思維,打破舊觀念、舊規范的束縛,打破僵化保守,無拘無束;提倡“新表達”--不受題材、體裁限制,使用屬于自己的充滿個性的語言,反對套話,反對千人一面、眾口一詞;提倡“真體驗”--真實、真切、真誠、真摯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當我把這種作文的理念傳達給學生時,他們異常地興奮。2001年3月的一天,我走進教室,在孩子們好奇的目光中,我拿起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大大的“人”字,在寫到那一捺的時候,粉筆斷了。我告訴學生,這就是你們第一次新概念作文比賽的題目,請在四十五分鐘之內完成五百字的作文。這道考題正是我模仿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的考題設計的。這道有些行為藝術色彩的考題非但沒有令這些只有十二三歲的孩子為難,反而激起了他們極大的興趣。考題的指向性很明顯,除了想象,還是想象。學生們身在教室,心卻插上了一對翅膀,飛向廣闊的天地。四十五分鐘過去,學生們的作文全部完成,比以往任何一次當堂作文都來得順利。我驚奇地發現,在作文中,有的學生談到了人生之路上應當如何面對挫折;有的學生聯想到了身殘志堅的保爾柯察金;有的學生就站在這支粉筆的視角寫:“看著自己的同伴被抓在教師的手中支支嘎嘎地嘶喊,身體逐漸變小,不覺驚恐異常……”最后看到自己的身體下寫出流暢美麗的字跡時卻恍然醒悟“為人服務其實是最有意義的”。在這些擁有著奇思妙想的學生中,更有個別我一向以為語文能力不怎么樣的孩子想象力令人驚嘆,我不得不承認: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正是題目的挑戰性激發了他們的潛力,只要有這樣的驅動,他們的進步將是一日千里。

        從這以后,我經常進行這樣的比賽,并把優秀作品推薦給班刊。第二期的班級新聞報道中,學生用喜悅的語氣打出了新聞標題《新概念作文大賽開始啦!》

        (五)鼓勵發表。 

        成就動機,人皆有之。發表就是認可,就是鼓勵,就是成功。想方設法給學生的作文發表的機會,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無論是對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還是對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都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第一期班刊誕生,我就用學校的一體機印發給學生人手一份,并送報社集體投稿。如今班刊已辦了10期,發表習作300多篇,短短十個多月的時間,已有10名學生習作在《中學生周刊》和《教育周刊》發表,并有一篇作品在全國性的作文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兩名同學通過了考核,成為南京市最大的中學生通訊社--“學通社”的小記者。目前都有作品見報。這對于普通中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最近他們還經常參加學通社的各項活動,諸如“小記者冬令營”“采風”活動等等。這更激發了同學們參預班刊建設的熱情。

        總之,課內和課外,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只張開一翼,自然飛行無力,只有雙翼并舉,才能自由飛翔。”作文教學必須樹立“大作文觀”,強化課外積累,堅持課內課外雙管齊下,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激趣型作文訓練法實驗報告(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幼時記趣》教案

        2.關于童趣的散文

        3.童趣沈復教案

        4.論趣閱讀題答案

        5.《童趣》閱讀答案

        6.書法教育課題開題實驗報告論文

        7.初中微型武俠小說作文

        8.文言文童趣翻譯及原文

        9.童趣文言文翻譯

        10.閑情記趣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