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設計方案

      時間:2022-05-08 12:42:51 設計方案 我要投稿

      精選設計方案集錦9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設計方案集錦9篇

      設計方案 篇1

        實驗名稱:土壤中分離產生α-淀粉酶的菌種

        一.實驗目的

        1、學習從土壤中分離、純化微生物的原理與方法。

        2、學習、掌握微生物的鑒定方法。

        3、對提取的土樣進行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培養,并進行簡單的形態鑒定

        4、對簡單鑒定后的微生物進行生理生化鑒定并由鑒定結果查伯杰氏手冊以確定分離出微生物的品種。

        二.實驗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種液化型淀粉酶,它的產生菌芽孢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類物質的土壤等樣品中。

        從自然界篩選菌種的具體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個步驟:采樣、增殖培養、純種分離和性能測定。

        1、采樣:即采集含菌的樣品

        采集含菌樣品前應調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篩選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著手做各項具體工作。在土壤中幾乎各種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說是微生物的大本營。在土壤中,數量最多的當推細菌,其次是放線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類物體上都有相應的占優勢生長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爛葉、腐土和朽木中纖維素分解菌較多,廚房土壤、面粉加工廠和菜園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較多,果實、蜜餞表面酵母菌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較多,油田、煉油廠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較多等。

        2、增殖培養(又稱豐富培養)

        增殖培養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樣品中加入某些物質,并創造一些有利于待分離微生物生長的其他條件,使能分解利用這類物質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從而便于我們從其中分離到這類微生物。因此,增殖培養事實上是選擇性培養基的一種實際應用。

        3、純種分離

        在生產實踐中,一般都應用純種微生物進行生產。通過上述的增殖培養只能說我們要分離的微生物從數量上的劣勢轉變為優勢,從而提高了篩選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純種微生物就必須進行純種分離。

        純種分離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劃線分離法、稀釋分離法、單孢子或單細胞分離法、菌絲尖端切割法等。

        三.實驗材料

        1、器材:

        小鐵鏟和無菌紙或袋、培養皿、載玻片、蓋玻片、普通光學顯微鏡、量筒、滴管、吸水紙、無菌水試管(每支4.5mL水)、燒杯、三角瓶、電爐、玻璃棒、接種環、鑷子、搪瓷杯、恒溫培養箱、高溫滅菌鍋、移液槍(槍頭)、天平、濾紙、pH試紙等。2、試劑: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瓊脂、蛋白胨)、Lugol氏碘液、.2%可溶性淀粉液、結晶紫染液、番紅染液、碘液、95%乙醇、.5%番紅水染液、無菌水等。3、土樣:取自桂林師專1棟宿舍樓后面土壤,地下1cm左右。

        四.實驗方法步驟

        1、采集土樣帶上小鐵鏟和無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較細碎土壤

        2、樣品稀釋在無菌紙上稱取樣品1g,放入1mL無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搖1分鐘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無菌吸管吸取.5mL注入4.5mL無菌水試管中,梯度稀釋至1。

        3、分離用稀釋樣品的同支吸管分別依次從1、1、1樣品稀釋液中,吸取lmL,注入無菌培養皿中,然后倒入滅菌并融化冷至5℃左右的固體培養基,小心搖動冷凝后,倒置于37℃溫箱中培養48小時。培養基的配制—稱取蛋白胨1.g;NaCl.5g;牛肉膏.3g;瓊脂1.5g;pH6.4左右;1ml水定容。

        4、初步鑒定對多種菌進行形態特征的觀察、簡單染色、革蘭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觀察,記錄結果。

        5、α-淀粉酶鑒定

        6、1)實驗原理:

        細菌能否產生α-淀粉酶主要依據是鑒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該酶可以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變藍色,如菌落周圍有無色圈,說明該菌能分解淀粉

        2)步驟:

        將培養的的各種待測菌種接種在含有.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中,培養基的配制—稱取蛋白胨1.g;NaCl.5g;牛肉膏.3g;可溶性淀粉.2g;瓊脂1.5g;pH6.4左右;1ml水定容(注:先將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餾水調成糊狀,再加到溶化好的培養基中,調勻),倒置于37℃溫箱中培養18-24小時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變藍色,如菌落周圍有無色圈,說明該菌能分解淀粉。

        8、純化從平板上選取淀粉水解圈直徑與菌落直徑之比較大的菌落,用接種環沾取少量培養物至斜

        面上,并進行2-3次劃線分離,挑取單菌落至斜面上,培養后觀察菌苔生長情況并鏡檢驗證為純培養。

        四.實驗結果

        五.個人總結

        1、在分離實驗中,原土樣的1-3g/mL濃度中得到5種不同的能夠分解淀粉的菌落,經初步淀粉酶實驗,1號菌的淀粉分解圈大,2號、3號、4號次之,5號最小。

        2、在淀粉酶試驗中,3號培養基感染雜菌,出現不同菌落,故后面不再對其處理;其它菌種均得到較純的單菌落,淀粉酶實驗結果不變,與上面相同。

        3、各種菌落的革蘭氏染色中大部分為陽性,菌體形態多為橢圓形趨于桿狀,只有4號菌為陰性;5號菌菌落難以挑故過沒能進行染色。

        4、1號、2號、4號經劃線純化均得到單菌落,5號菌沒能劃出單菌落;綜合分析可以判定,1號菌即為優良的淀粉酶產生菌,即為枯草芽孢桿菌。

        5、本次實驗遇到一件讓人頗為尷尬的事情,那就是實驗所用酒精燈的酒精被煤油替換,連消毒棉也是煤油的,因為使用煤油產生大量的黑煙,導致大量顆粒吸附在實驗器具上,其氣味也難以忍受,故在實際操作中減少了使用,引起帶來的影響尚不明確。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的:

        一、 了解外國散文在形式、內容上的特點,欣賞外國的美文。

        二、 體會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 加深學生對樸素美的理解,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四、 繼續訓練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

        五、 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一、 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 感悟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所昭示的哲理。

        三、 文章中對墓地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四、 體會列夫·托爾斯泰的人格魅力。

        五、 對比的寫作手法及其應用。

        教學設想:

        一、 利用多媒體,感知托爾斯泰墓的樸素美。

        二、 插入文學常識,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三、 啟發學生思維,通過對優美散文的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我們面對一幅如畫的山水流連忘返時,當我們偶遇一位絕世的佳人目瞪口呆時,或者當我們讀到一本絕妙的好書愛不釋手時,我們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呢?

        對,是美。正是因為美,使我們有了種種奇妙的感覺。今天,我們要接觸的便是一篇絕妙的美文——《世間最美的墳墓》。咦,有的同學一聽就迷惑了,墳墓一聽就使人恐怖,哪里還能產生美感呢?那好,現在我們就走進這篇文章,看它到底美在何處。

        二、 作者簡介(幻燈顯示)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文學家。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學傳記和小說創作方面。代表作有《三位大師》(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羅曼·羅蘭》、《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焦躁的心》。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十九世紀后半期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以一生辛勤的創作,登上批判現實主義的高峰。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三、 朗讀課文。

        注意作者的感情基調,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思考:為什么作者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幻燈顯示)

        四、 課文分析

        出示圖片托爾斯泰墓。(幻燈顯示)

        同學們,請看,這就是茨威格筆下的世間最美麗的墳墓。那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墓到底美在哪里呢?我們通過課文中的哪些語句能發現它的美?(同學回答)

        1、發現美。(幻燈顯示)

        1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

        2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3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4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那么,同學們,你們想一想,這些優美的文字里蘊含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美呢?(同學回答)

        明確:對,是樸素,就是一種逼人的樸素美。(幻燈顯示)

        那么,這種美是怎樣產生的呢?現在,我們找出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感受美的句子,看看我們自己對這些有沒有同感。(同學回答)

        2、感受美。(幻燈顯示)

        1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2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

        3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

        可見,作者對托爾斯泰墓的確是頂禮膜拜的。那么,到底是什么魔力使他如此的呢?(同學回答)

        明確:課文中有一個詞——“莊嚴肅穆”,就很能說明問題。托爾斯泰的墓剛才我們也看到了,外觀并不是很美麗,為什么能在作者心目中占據如此重要的位置呢?原因只有一點,就是墓主人的人格力量。如果墓主人換作一個普通人,而不是作者所崇拜的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話,這個墓就一定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墓了。正是這種肅然的敬意使作者認為這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幻燈顯示)

        思考:作者在描寫了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之后,又說明墓中“包容著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

        此處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同學回答)

        明確:對比。墓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強烈的對比。(幻燈顯示)

        問:運用這種對比有什么作用呢?

        答:更能襯托出托爾斯泰的偉大,給讀者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問:除此之外,文中還有對比的運用嗎?

        答:有,是托爾斯泰墓與其他幾位偉人的墓的對比。

        出示圖片拿破侖的墓穴,歌德的靈寢,莎士比亞的石棺。(幻燈顯示)

        問:幾位偉人墓比較說明什么?

        答:更表明托爾斯泰墓的“樸素”,使讀者產生更具體深刻的印象。

        作者正是通過對比這種寫作手法,生動而又深刻地表現了托爾斯泰墓的美。3、表現美。(幻燈顯示)

        1墓地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對比。

        2托爾斯泰墓與其他幾位偉人墓形成對比。

        可見,對比在寫作中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寫作中便可以采用,這會使你本來平平的文章出現一點閃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好,我們回過頭來賞析一下整篇課文,這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墨描寫了一個極為樸素的墓地,給人留下的卻是振聾發聵的印象。現在,大家就用自己的話來總結一下全文。(同學回答)

        總結:盡管這是一個極樸素的墓地,但他與偉人高尚的心靈聯結在一起。作者受到感動,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這世間最美的墳墓中。使文章內容與形式、情感表達與理性思考完美統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幻燈顯示)

        六、 完成課后練習(幻燈顯示)

        1、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作者在這里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答:表現憑吊者的崇敬、鄭重、肅穆的心情,表達人們對托爾斯泰的敬仰之情。

        2、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得了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新的、更美好的啟示”指什么?)

        答:托爾斯泰生前精神飽受痛苦,希望死后在這樣樸素的墳墓中靈魂獲得幸福

        3、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這樣描寫景物,有什么效果?)

        答:時間在行進中,讓人感受一顆偉大的靈魂永恒不變;溫情的景物描寫,流露出對生命的無限沉思。

        七、 布置作業

        課后,同學們要認真朗讀這篇課文,仔細品味本文的妙處,力求學以致用。另外,認真預習下一篇文章——《冬天之美》。

      設計方案 篇3

        活動背景:

        在進行《認識我自己》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初步認識了自己的五官,在他們眼里,小手有著神奇的變化,從整只手到單個手指,從指甲到指紋,他們都充滿了好奇,從中知道了自己的小手會做許多事情,小手的用處真大!正是在這基礎上,我組織了“小手變變變”的活動,以期讓幼兒采用不同的手部變化,體驗小手帶來的神奇變化以及在操作活動中的樂趣,并進一步了解小手的用處,萌發幼兒保護小手的意識。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手的不同變化來給衣服印花。

        2、體驗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顏料、抹布、各種款式的報紙衣服

        經驗準備:知道花有哪幾部份組成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寶寶們,和老師一起來做個手指游戲吧。來,把小手藏起來。

        “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毛毛蟲爬爬爬。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小兔的耳朵長又長。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小貓的胡子喵喵喵。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榔頭敲敲敲。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按鈕嘀嘀嘀。”

        (通過小游戲的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為幼兒自己作畫時手的不同變化作鋪墊)

        2、手指游戲真好玩。我們一起來給手指朋友留個影吧。

        我的小手變變變,剛才我的小手變成什么了呀?

        (幼兒自由說,說到什么就給什么留個影,教師示范留影。在留影過程中與幼兒一起討論換顏料時該怎么換,顏料不夠時怎么辦)

        (通過教師的示范,幼兒很清楚在自己作畫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二、欣賞討論

        1、這些影子朋友真調皮!寶寶看,它們呀一下子又跑到衣服上去了。

        出示衣服,這是誰的衣服呀?漂亮嗎?小熊穿著這么漂亮的衣服要去哪呀?我們一起來問問小熊吧。“小熊,小熊,穿著這么漂亮去哪啊?”“我要去參加生日晚會”

        原來小熊要去參加生日晚會,難怪穿這么漂亮呢!那小熊的衣服上有什么呀?這些花真漂亮,五顏六色,它們都是有我們的影子朋友變出來的。

        (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2、請寶寶們仔細找找,小貓的胡子的影子跑到哪里去了?

        小貓胡子的影子跑到這里來了,那這是花的什么呀?小貓胡子的影子一下子變成了花的花心了,花心在花的中間。

        小貓胡子的影子還跑到花的什么地方去了?

        這是花的什么呀?小貓胡子的影子一下子又變成了花的花葉,左一片花葉,右一片花葉。(師邊說邊演示)

        3、榔頭的影子跑到花的什么地方去了?

        這是花的什么呀?榔頭的影子一下子變成了花的花瓣,花瓣繞著花心轉一轉,敲敲敲。花瓣要多一些,這樣開出來的花才又大又好看。(師邊說邊演示)

        榔頭的影子還跑到花的什么地方去了?

        4、毛毛蟲的影子變成了花的花柄,花柄要長長的(師邊說邊演示)

        5、小結:原來每個影子都可以做花的花心、花瓣、花葉、花柄,你想讓它做花的什么,它就可以做花的什么。

        (通過讓幼兒找找調皮的影子,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手的不同造型的變化,并進一步鞏固了花的'組成部分。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處于主動地位,教師兼著啟發、鼓勵的原則在旁引導,使師、幼互動顯得自然而和諧。)

        三、幼兒作畫

        1、小熊穿上這么漂亮的衣服真開心,可是它說我不能一個人快樂呀,你快樂,我快樂,大家一起才快樂!請寶寶們也用這些影子朋友幫我的小伙伴也來設計一件漂亮的花衣服吧。

        2、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展示作品

        衣服做好了,小熊真高興!我們一起和小熊穿上這么漂亮的衣服來跳個舞吧。

        (活動結束時,讓幼兒穿上自己制作的服裝相互評價,教師參與評價,再次達到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應。同時也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活動的主體,讓幼兒自主評價,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

      設計方案 篇4

        目標

        1、能參加活動,初步產生親近老師、接納同伴的情緒。

        2、能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扭動身體,體驗身體接觸的快樂。

        準備

        1、活潑歡快的音樂,如《健康歌》的伴奏音樂。

        2、一處較大的場地。

        3、毛毛蟲毛絨玩具。

        過程

        1、扭扭抱抱。

        (1)教師出示毛毛蟲毛絨玩具,表演扭扭蟲扭動的樣子。

        (2)請幼兒觀看教師用肢體動作表演的扭扭蟲。

        (3)請幼兒用肢體動作模仿表幀?

        (4)帶領幼兒跟隨音樂有節奏地扭動全身,教師在每一樂句結束處擁抱每個幼兒。

        2、爬爬碰碰。

        (1)教師伸出食指、中指,隨音樂節奏“爬”到幼兒身上,如“爬”到幼兒的背上、肚子上、屁股上等。

        (2)在音樂聲中,引導幼兒邊念“扭扭碰呀,扭扭碰呀,扭扭屁股碰一碰”,邊互相碰一碰,體驗身體接觸的快樂。

        (3)音樂一停,每個幼兒擺出一個動作造型。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幼兒拍下照片,作為入園留念。

      設計方案 篇5

        一、工程概況

        設計依據:

        1、業主提供資料;

        2、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3、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設計規定DBJ08-71-98;

        4、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及相關專業設計規范;

        5、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

        二、原水來源、水量及中水用途:

        1、原水來源:小區住戶生活污水。

        2、水量:小區住戶1024戶,按每戶平均3.5人,合計大約3584人。鑒于房產公司尚未提供人均用水量,參照我國南方小城市(<20萬人),居民人均住宅用水148.5L/(人.d),并參照高級住宅和別墅人均生活用水300~400L/(人.d),,兩者取平均數為250L/(人.d),暫時作為本項目核算水量的依據,那么,本項目設計處理水量=3584人×250L/(人.d)×1.10(未預見水量)=985.6m3/d,取生活排水量與生活用水量相同(DBJ08-71-98)。新建中水處理站設計規模為985.6 m3/d,平均小時處理量為41m3/h。

        3、中水用途:小區綠化澆水、景觀補充水。通過處理后中水主要回用于沖廁、綠化、洗車等方面,因此要求達到CJ25.1—89《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要求。主要指標為:COD≤50 mg/L;BOD5≤10 mg/L ;懸浮固體≤10 mg/L;濁度≤10度;PH:6.5-9.0;油類≤3 mg/L;總大腸菌群≤3個/L;嗅:無不快感覺;游離余氯:管網末端不少于0.2 mg/L。

        4、中水回用比例≥80%,其余污水經處理達標排放。

        進水水質 350-450 180-250 200-300 ≤40 35-40 6--9

        排水水質 100 20 70 10 15 6--9

        注:處理后的出水要求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一級標準。

        工藝設計方案一、

        設計原則:

        1、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有關規定,確保處理后尾水的各項水質指標皆符合本方案設計依據中的標準和要求。

        2、采用成熟的,功能穩定的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調節性以及應急排放措施。

        3、整套污水處理系統,盡可能占地面積小,投資省和運行費用低。

        4、主體設施采用鋼筋砼結構,使用壽命長;選用的設備、儀表、配件、材料,均為質量可靠,運行穩定,便于維修。

        5、充分考慮處理過程中二次污染(噪聲、臭氣、污泥處理)的防治。6、本設計的范圍為接入污水處理站集水井至排放池為止的污水處理工藝、電氣各專業設計。

        二、處理方法:

        本工程擬采用水解酸化—兩級接觸氧化—過濾—消毒的工藝流程。、

        污水經格柵截留大顆粒污物后流入調節池,調節池采用曝氣式,以均衡水質水量,并通過曝氣攪拌避免污物沉淀。調節池后部設水解酸化段,利用細菌在厭氧條件下短時間內的水解酸化反應,降解污水中大分子有機物,有利于細菌好氧分解。

        好氧處理采用兩級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接觸氧化是處理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量有機物在這里被細菌好氧降解。采用多級分段式接觸氧化,形成逐級負荷遞減系統,使接觸氧化在去除率、抗沖擊負荷、出水水質等方面更具優勢和可靠性。

        生物接觸氧化出水再經過過濾、消毒,即可完成深度處理中水回用。

        三、工藝流程:

        為了達到排放要求,處理工藝采用以生化處理A/O法為主處理的二級處理法,本處理系統由集水井、調節池、A段生化池、O段生化池、沉淀池、排放池、中水池、污泥池、機房(風機、水泵和電控柜)等構筑物組成。

        四、主要構筑物:

        1、土建(本鋼筋砼設備為地埋式,頂部復土0.3米可綠化環境。)

        序 號 名 稱 規格(m) 數量(座) 備 注

        1 集水井 1.5×6.5×4.5 1 地下式鋼筋砼結構

        2 調節池 12.5×6.5×4.5 1 同上

        3 接觸氧化池 12.5×3.5×4.5 2 同上

        4 沉淀池 9×3×4.5 1 同上

        5 污泥池 9×3×4.5 1 同上

        6 排放水池 4×4×4.5 1 同上

        7 中水池 9×6×4.5 1 同上

        8 機房 4×3.5×2.6 2 設在地面上

        五、主要設備:

        序號 名 稱 型號規格 單 位 數 量 備注

        1 機械格柵 臺 1

        2 一級提升泵 臺 2 一用一備

        3 羅茨風機 臺 3

        4 二級提升泵 臺 2 一用一備

        5 石英砂過濾器 臺 1

        6 電磁流量計 臺 1

        7 消毒劑投加裝置 套 1

        8 活性炭過濾器 臺 1

        9 污泥泵 臺 2 一用一備

        10 組合填料 套 1

        11 管道及法蘭彎頭 套 1

        12 閥門器材 套 1

        13 人孔及閥門蓋 套 1

        14 填料支架 套 1

        15 防腐材料 套 1

        16 電器控制系統 套 1

        17 配電器材 套 1

        18 聚丙稀蜂窩斜板 套 1

        19 液面控制器 套 1

        注1:該污水處理系統總電機功率55kw, 運行功率35kw。

        注2:設施占地面積大約350-400 m2 。

        注3:上述構筑物參數或設備配套會因設計時做適當更改,以施工圖為準

        2.2 常用流程

        根據小區廢水處理的原則,應選擇處理效果穩定、產泥少、節能的處理方法。小區系統中的各類建筑物一般均建有化糞池,所以化糞池應與污水處理方法相結合。常用的工藝流程有:

        ①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沉淀池 →出水。

        ②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 →出水。

        ③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池→出水。

        ④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混凝沉淀(加藥)→過濾→出水(物化方法)。

        ⑤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混凝過濾(加藥)→出水。

        國內小區污水處理設計中組合式處理廠曾風靡一時,組合式處理指裝配好的或易于組裝的定型設備,其主要優點是施工快,不占綠地。但實際應用表明,存在不少問題。如設備的維修管理困難,對運行情況考核不便,單機處理水量有限,使用壽命等均有待時間驗證。根據工程設計及實際運行經驗,建議日處理能力1000m3以上的污水處理廠宜采用地上式。在水量不大,場地十分緊張時可考慮用埋地設備。

        2.2 常用流程

        根據小區廢水處理的原則,應選擇處理效果穩定、產泥少、節能的處理方法。小區系統中的各類建筑物一般均建有化糞池,所以化糞池應與污水處理方法相結合。常用的工藝流程有:

        ①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沉淀池 →出水。

        ②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 →出水。

        ③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池→出水。

        ④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混凝沉淀(加藥)→過濾→出水(物化方法)。

        ⑤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混凝過濾(加藥)→出水。

        國內小區污水處理設計中組合式處理廠曾風靡一時,組合式處理指裝配好的或易于組裝的定型設備,其主要優點是施工快,不占綠地。但實際應用表明,存在不少問題。如設備的維修管理困難,對運行情況考核不便,單機處理水量有限,使用壽命等均有待時間驗證。根據工程設計及實際運行經驗,建議日處理能力1000m3以上的污水處理廠宜采用地上式。在水量不大,場地十分緊張時可考慮用埋地設備。

      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要求:

        1、讀背《清平樂》,知道這首詞描繪了農村的風光和人們的勞動生活。

        2、閱讀短文《怎樣制作樹葉書簽》,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和說明順序,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樹葉書簽的制作步驟,并按短文講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樹葉書簽。

        3、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將制作過程寫清楚并寫出自己的樂趣或收獲。

        4、和同學一起參加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開科技知識介紹會的形式,集閱讀、制作、展示、交流為一體,在活動中拓展科技知識,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更好地學語文,用語文。

        二、教學重、難點:

        1、閱讀短文《怎樣制作樹葉書簽》,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和說明順序,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樹葉書簽的制作步驟,并按短文講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樹葉書簽。

        2、和同學一起參加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開科技知識介紹會的形式,集閱讀、制作、展示、交流為一體,在活動中拓展科技知識,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更好地學語文,用語文。

        三、教學時數:5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讀讀背背、閱讀)

        〈一〉、完成“讀讀背背”

        1、檢查預習,自學這首詞。

        (1)學生找資料,交流對詞牌及作者生平的了解,教師作適當補充。

        (2)自學字詞,注意讀準以下字音:

        清平樂(yuè)、媚(mèi)、媼(ǎo)、亡(wú)、賴(lài)、剝(bāo)、蓬(péng)。

        (3)指名讀這首詞。

        (4)分別找出詞的上闋和下闋。

        2、學習詞的上半闋。

        (1)學生自讀詞的上闋。

        (2)如果請你根據上闋的內容畫一幅畫,你會畫些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應出示:“茅檐”、“小溪”、“青草”、“正在喝酒聊天的老夫婦”。)

        (3)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上闋的內容。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上半闋。

        3、學習詞的下半闋。

        (1)先默讀,再討論下半闋分別寫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2)匯報討論情況。

        (3)教師出示圖,請學生對照課文認真觀察,找出大兒子、二兒子、小兒子分別在哪里,從而理解方位詞:溪東、溪頭。

        (4)在老農的三個兒子中作者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引導學生感受小兒子的天真、可愛。)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下半闋。

        4、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詞。

        5、指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二〉、完成“閱讀”。

        1、激趣:

        展示幾枚精美的樹葉書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看到這么美的書簽,你們一定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也一定想動手做一做吧。我們一起來讀短文《怎樣制作樹葉書簽》。

        2、自讀課文。

        (1)思考:說說制作樹葉書簽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在關鍵詞句下面畫上橫線。

        (2)討論:制作樹葉書簽有幾個步驟?

        3、用自己的話說說制作樹葉書簽的步驟。

        4、請做過樹葉書簽的同學談談自己制作的經驗。

        5、布置課外動手實踐。

        根據短文講述的方法,自己動手做一個樹葉書簽。幾天后在班上展示,評出優秀作品。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出示題目,明確要求,展示小制作。

        1、同學們心靈手巧,利用課余時間制作了許多有趣的小制作。誰愿意展示自己的小制作,說一說小制作的名稱?(學生上臺展示)

        2、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不少作品與大家分享。(展示:蛋殼制作的小雞、筆管制作的三個和尚、廢羽毛開屏、易拉罐制作的京劇臉譜等。)

        〈二〉、學生看著小制作,回憶制作過程。

        〈三〉、明確習作順序。

        要寫好這篇說明文,請看寫作“錦囊”課件(或投影)。

        1、寫明需要準備的材料和工具。

        2、分幾步寫清楚制作的過程。

        3、寫寫在制作過程中得到的樂趣或收獲。

        〈四〉、積極參與,動手制作。

        1、這節課,我們一起用蛋殼制作小雞。先瞧瞧,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教師邊出示洗凈晾干待用的蛋殼、橡皮泥、熱熔膠、清油、剪刀、毛筆、顏料,邊請學生說出名稱,相繼板書。)

        2、請一位學生上臺制作,其他學生觀看。

        3、多么可愛的小雞。誰來說說制作過程,注意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

        4、先取一個雞蛋殼橫放在橡皮泥上做小雞的身體,再小心地剪半個雞蛋殼作小雞頭,在邊上涂熱溶膠與身體粘接,接著用紅色橡皮泥捏出雞冠和尖嘴巴,分別粘在小雞的頭部,然后用顏料畫上眼睛、翅膀,最后等晾干后涂上清油,這樣就做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雞。

        〈五〉、展開想像,抒之以情。

        你們喜歡這只小雞嗎?看到這只小雞,你們都想到些什么?

        〈六〉、整理思路,先說后寫。

        1、你制作了什么小制作,先準備了哪些材料?(先同桌互相說,再指名說。)

        2、你是怎樣制作的?請分步說。(先同桌互相說,再指名說。)

        3、制作小制作后,你有什么收獲?(同桌互相說。)

        〈七〉、簡要小結,指導習作。

        1、這次作文要求有三點:

        (1)寫明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分幾步寫出制作過程;

        (3)寫出制作的結果及完成制作時的心情。

        2.學生動手寫,教師巡視指導。

        3、心情

        第三課時:學生習作(略)

        第四課時:習作講評(略)

        第五課時:

        (實踐活動)

        〈一〉、課前準備。

        教師要主動與少先隊大隊部、自然課老師、科技館、少年宮或圖書館聯系,為這次實踐活動做好準備。同時,要布置學生參與制作、閱讀科普讀物、了解科技新成果等活動,并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如,制作組、采訪組、讀書組。總之,要做好此次交流活動的準備工作,教師應了解學生的準備情況,并給予具體指導。

        〈二〉、激趣導入。

        中隊長:“各顯神通”科技知識介紹會現在開始。歡迎同學們上臺介紹最新的科技知識,展示最美的科技小制作。

        〈三〉、分小組展示活動成果。

        實踐活動內容相同的同學,組成一個匯報小組,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成果。

        1、小能人展示臺。

        (1)可以讓學生現場表演小制作,一邊解說,一邊制作。

        (2)小發明、小制作大比拼。小發明、小制作的作者,手持小制作上臺介紹。

        2、最新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

        收集最新科技成果的同學,在組內交流。

        如:

        (1)防開小差的手表

        帶上防開小并的手表,當學生開小差時,手表會發出微型電波,讓大腦的注意力集中。

        (2)智能眼鏡

        智能眼鏡的鏡片摔不破。當眼鏡掉在地上時,還會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告訴主人它的位置。

        3、最新科技書籍推薦會。

        (1)學生甲:不久前,《中國兒童報》開設了《小小幻想家》專欄,深受全國少年兒童的喜歡。《小小幻想家》這本科技書,就是從《中國兒童報》與中國三峽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征文賽中精選出的300篇優秀科技小幻想。幻想是發明創造的萌芽。愿同學們的天真幻想,迸發出許許多多智慧的火花。

        (2)學生乙:《兒童科技制作大全》這本書富有啟發性。瞧,沒有灰塵的粉筆擦、晴雨表……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這是一本啟迪我們打開科學之門的書。

        〈四〉、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各小組一推薦代表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

        〈五〉、評選“今日科技小明星”。

        〈六〉、活動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愉快地在科學的海洋中遨游,豐富了課余生活,擴展了科學知識。這次活動過后,同學們可以精選內容,再配上喜歡的圖畫,出一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板報或手抄報。

      設計方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是就應該是天真無邪的,但是我發現每天小朋友們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小事情而時而開心快樂,時而懊惱生氣. 結合本課,引導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一講曾經遇到過的傷心的、害怕的、生氣的、高興的事情,與幼兒討論傷心、生氣的害處、讓幼兒知道快樂、高興的好處,從而做一個開心娃娃。

        活動目標

        1、能分辨高興、生氣、傷心、害怕等基本表情

        2、理解人物不同的情緒,準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3、依據自身理解事件、心情與表情之間關系的經驗,辨認、判斷別人的情緒。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分辨高興、生氣、傷心、害怕等基本表情

        難點: 依據自身理解事件、心情與表情之間關系的經驗,辨認、判斷別人的情緒。

        活動準備

        電子課件:高興、生氣、害怕、傷心的表情及故事情節的動畫

        物質準備:空白頭像及各種表情的五官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教師邊講故事邊出示相應的表情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人物的面部表情。一天,小剛和小華在樓下踢球,倆個人互相追逐、搶球,玩的非常高興(出示高興的表情)。忽然,小華用力一踢,球踢偏了,踢到了玻璃窗上,只聽“嘩啦”一聲,玻璃碎了。緊接著,從樓里沖出來一位叔叔,他怒氣沖沖地問:“是誰把我的玻璃打碎了?”(出示生氣的表情)小華和小剛十分害怕(出示害怕的表情),都連忙說:“不是我,不是我。”這時,小華的媽媽走了過來,輕聲說: “做錯了事要勇敢的承認,就是個誠實的好孩子。”小華聽了難過的低下了頭(出示傷心的表情),說:“玻璃是我打碎的,對不起!”叔叔聽了,表示理解和原諒,并且說:“下次踢球注意點!”

        二、 基本環節:

        1、學習看表情圖,識別、理解人的情緒。

        教師用課件出示高興、生氣、害怕、傷心等四種表情圖,引導幼兒觀察并判斷:哪幅圖說明小剛和小華很高興?哪幅圖表達的是生氣的情緒?哪幅圖是害怕的表情?哪幅圖是傷心的表情?歸納幼兒的答案,教師引導幼兒重復表示心情的詞,同時將相應的文字(高興、生氣、害怕 、傷心)貼在表情圖旁,以引導幼兒理解不同的情緒,感受文字的意義。 進一步討論: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使幼兒知道通過看人的眉毛、眼睛、嘴等的狀態和變化來判斷人的情緒。鼓勵幼兒做出這幾種表情,對做得好的幼兒給予獎勵。

        幫助幼兒歸納: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高興的、生氣的、害怕的、傷心的事情,在這些時候,臉上的表情就會表現出來,我們通過別人臉上的表情就能看出別人是什么樣的心情。

        2、解決問題,做“開心娃娃”。

        請幼兒看課件上的各種表情圖,說說太陽寶寶們是什么表情。教師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一講曾經遇到過的高興、傷心或生氣、害怕的事情。與幼兒共同討論傷心、生氣的害處,使幼兒知道快樂、高興能讓人心情愉快,吃的香,睡得穩,有益于身體健康。

        三、結束環節:

        課件展示各種人物表情,請幼兒猜出表情所代表的的心情,并鼓勵幼兒根據

        情緒配音。

        四、延伸環節:

        1、分發給幼兒空白頭像和剪好的各種表情的五官圖紙,讓幼兒粘貼出各種表

        情,并展示給小朋友們看。

        2、播放《幸福拍手歌》,請幼兒隨老師一起律動。

        活動反思:本節課中幼兒的興趣濃厚,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也能夠準確的做出高興、傷心、生氣、害怕等情緒,個別幼兒還能夠維妙維肖的給表情配音。但在“解決問題,做開心娃娃”這一環節時用時稍長,導致后面粘貼各種表情圖時幾名動手能力差的幼兒沒能完成任務!

      設計方案 篇8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文中的五副對聯。

        2、學會本課16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7個只識不寫。理解生詞及文中五副對聯的意思。

        3、初步了解春聯的特點,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會張貼春聯,你留心過春聯的內容嗎?

        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二、初學課文,學習生字詞。

        1、范讀課文。

        2、檢查預習效果。

        ⑴指名讀生字。

        開火車讀。

        哪些字讀的時候要注意?

        齊讀。

        ⑵指名讀二類生字。

        開火車讀。

        齊讀。

        ⑶小黑板出示生字詞。

        祥和;

        描繪;

        欣欣向榮;

        歌頌

        辭舊歲;

        技巧;

        奧妙;

        開卷有益

        齊讀。

        這些生字你是怎樣記的?(哪些字寫的時候要注意)

        (相機描紅練習)

        ⑷從課文中找出生字詞,并讀出生字詞所在的句子。

        理解“欣欣向榮”、“開卷有益”

        3、自讀課文。

        4、指名讀課文。

        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節讀給大家聽。

        5、理清脈絡:

        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內容;

        特點;

        作用

        三、作業:

        1、描紅。

        2、課后練習3

         一、欣賞春聯。

        1、同學們,置身于今天的教室,你有什么感覺?

        指名說。

        2、自讀(請你讀一讀,欣賞一下這些春聯)。

        3、挑選出一副你最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二、精讀春聯

        1、出示春聯(老師也帶了五副春聯,與大家共享)

        指名讀。

        2、自由大聲朗讀。

        3、你讀出了哪副春聯的意思?能否用你優美的語言描述一下?

        指名說。

        4、這五副春聯的內容有什么區別?

        5、拓展:周圍的春聯哪些與這五副春聯同類?哪些春聯與這五副不同類,是寫其它方面的?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方面的春聯?

        6、春聯的內容真豐富,那么,它的形式有什么特點呢?

        7、復習對子。

        提起對仗,老師想起以前我們曾做過關于對仗的練習題,是什么題目呢?你能說出幾個對子嗎?

        8、找對子。

        春聯中也藏著不少對子,你能從前面的這五副春聯中找到嗎?指名說。

        四周的春聯中也有,你發現了嗎?

        9、指導朗讀。

        過渡:對得如此工整的春聯,我們該怎樣讀?書上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請你找出來。

        ①自由練讀。

        讀前面的五副春聯,希望你能讀出“抑揚頓挫,和諧動聽”的感覺。

        ②指名讀。選你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副讀。

        ③指名評議

        三、背誦春聯。

        過渡:如果我們下功夫背誦一些名聯,就能感受到其中的聲律美,領略祖國語言的無窮奧妙。你想不想背呢?

        1、自由練背黑板上的五副春聯。

        指名背。

        2、拓展。

        (我們教室四周的春聯都是同學們精心準備的,也很美,你想不想背呢?)

        自由練背。

        3、南背對抗賽。

        (南邊兩大組為一組,北邊兩大組為一組,南邊有人說出上聯,北邊必須有人接出下聯,再反過來進行)

        ①要求所說春聯必須是教室里張貼的。

        ②接出下聯就加1分。

        四、贈送春聯。

        新年就要到了,同學們都想給自己的朋友送一些禮物。其實,春聯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禮物,既能使他們體會到歡樂、祥和的氣氛,又能使他們從中學到不少知識。課后,請你將這最寶貴的新年禮物送給他吧。

        今天,老師還帶了一副春聯,請一位同學代表全班贈送給客人老師(贈春聯),讓我們一起祝客人老師新年快樂(鼓掌)!

      設計方案 篇9

        教材簡析

        《制作簡單多媒體作品》一課是建立在學生對Word的基本操作比較熟練基礎之上,以及在教授了“獲取、處理多媒體素材”的前提下講授的,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制作簡單多媒體作品的方法,故操作性強。從教學內容上看,本課側重于學生對PowerPoint軟件的認識,重點讓學生了解制作多媒體作品的基本過程,為下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身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認識制作多媒體作品的常用工具;

        了解制作多媒體作品的基本過程。

        2.能力目標

        讓學生了解PowerPoint、認識多媒體作品制作工具、制作簡單的幻燈片、了解制作多媒體作品的基本過程等方法,通過學生的操作和協作探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討問題的能力;通過知識的再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

        通過作品展示和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通過小組的協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制作多媒體作品的基本過程。

        教學難點

        了解制作多媒體作品的基本過程。

        學情分析

        PowerPoint 20xx是一個簡單、易學易用的辦公軟件。根據教學進度,學生在學習該軟件時已具備Word的基礎,學習PowerPoint沒有太大的難度,Word和PowerPoint應用程序,窗口界面大同小異,操作方法是相通的,這使得有些老師覺得沒什么好講的,課上得索然寡味,我認為在Word的基礎上學習PowerPoint主要的是讓學生將操作思路、方法遷移,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學習,去發現,去體會。要把課上得有滋有味,關鍵在于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將軟件應用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建立一個好的溝通渠道,讓學生的情感流淌起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整合信息應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自學能力、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獨立意識和團體協作精神。

        教學方法

        情景導入法、任務驅動法、比較學習法。

        所用課時

        2課時。

        教學環境

        多媒體機房。4人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學生出任組長。教師針對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適當調整,以達到各個小組的力量均衡。本課教學應至少一人或兩人一機,投影機一臺或機房配備廣播系統,整個機房以寬帶的形式接入因特網,網速較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課堂上,取代粉筆“沙沙”聲的,是寬大的屏幕、豐富多彩的圖片、優美的音樂、動感的電影……多媒體教學方式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多媒體作品種類也很多,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教師使用它幫助教學,學生使用它幫助學習,企業使用它介紹產品。可以說PowerPoint是我們制作多媒體作品的最常使用工具之一。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多媒體制作工具——PowerPoint。

        二、認識多媒體制作工具

        師:和我們學過的Word軟件一樣,PowerPoint擁有典型的Windows應用程序的窗口,我們可以同時使用多個PowerPoint的窗口,可以自由切換,操作非常方便。

        投影廣播:PowerPoint界面和Word界面。

        師:PowerPoint的窗口界面與Word窗口很相似。請同學們認真比較兩個軟件的界面,找出其中不同之處。

        生:……

        師:對,剛才同學們找出它們許多不同點。PowerPoint跟Word最大不同點在于,在PowerPoint中,文字必須在文本框中輸入。雖然PowerPoint跟Word有這么多不同點,但是PowerPoint與Word大部分卻是相同的。下面我們就來一起體驗一下PowerPoint的神奇功能。

        三、制作簡單的幻燈片

        師:利用PowerPoint做出來的演示文稿,是一個擴展名為“Ppt”的文件。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頁就叫幻燈片,每張幻燈片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請同學們認真觀看老師操作。

        教師演示操作:建立一張簡單的幻燈片:

        步驟1:啟動PowerPoint 20xx軟件。

        步驟2:先選擇“空演示文稿”,再單擊“確定”。

        步驟3:在打開的“新幻燈片”選擇默認版式,然后單擊“確定”按鈕。

        步驟4:在文本框中輸入“走進藏羚羊”。

        步驟5:用名稱“走進藏羚羊”保存文件。

        步驟6:按鍵盤“F5”或播放按鈕播放,觀看播放效果。

        四、制作多媒體作品的基本過程

        師:通過上面的操作,我們也許會發現制作多媒體作品也不是一件難事,跟以前學過的制作電子文檔也沒有什么區別。事情可并不像看到的這么簡單。我們先來看看《走近藏羚羊》這個作品吧。

        投影展示《走近藏羚羊》。

        師:這個作品圍繞藏羚羊這個主題,設計了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的六張幻燈片。每張幻燈片的主題和所用媒體素材各不相同。它們組合在一起,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作品。

        走近藏羚羊:

      版面




      內容選擇




      表現方式




      首頁




      以相關的背景音樂襯托主題




      動態標題+背景圖+音樂




      藏羚羊檔案




      簡介藏羚羊的基本情況




      文字加圖片




      高原精靈




      以視頻短片的形式展示藏羚羊的生活




      視頻




      生存現狀




      用圖片來真實再現藏羚羊生存現狀




      文字加圖片




      拯救行動




      人們對藏羚羊采取的實際保護舉措




      文字加圖片




      行動起來




      向大家發出“保護藏羚羊”的號召




      文字




        師:其實,制作一個多媒體作品就像拍一個小型電影一樣,是一項綜合性的任務,在動手制作之前,我們要有一個基本的構思。要想清楚表達什么主題,如何分解主題,選用怎樣的素材最合適。

        提供機會,學生實踐探究。

        投影廣播任務:根據投影上《走近藏羚羊》設計圖表,4人為一小組,探索PowerPoint功能并插入第二張幻燈片“藏羚羊檔案”及其余幻燈片。

        教師巡堂檢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并加以指導。

        教師總結并演示操作過程。

        1.使用菜單“插入”→“新幻燈片”,插入第二張幻燈片“藏羚羊檔案”。

        2.使用同樣的方法插入其余幻燈片。

        3.保存并播放幻燈片。

        五、授課完畢,課程總結

        本節課主要講了以下三個知識點:

        1.了解身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2.認識制作多媒體作品的常用工具;

        3.了解制作多媒體作品的基本過程。

        教學反思

        本課的內容側重于對PowerPoint軟件的認識和多媒體作品制作的過程。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筆者在運用情景教學和任務驅動法的基礎上,強調了一個比較學習法。主要是讓學生將已經掌握好的Word知識遷移到PowerPoint學習中。

        整體上,本課教學設計到位,內容環環相扣,流暢自如,遵循了“興趣——任務——協作——實踐”的基本思路,學生通過學習整體上都能掌握好本課內容。不足之處在于,情景創設部分不夠具體,而且學生對于多媒體作品沒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可能在學習之后就把PowerPoint作品與多媒體作品等同起來。在“制作多媒體作品的基本過程”部分,學生探索完畢之后,應該給予另外的比較實際的例子或作品讓學生分析和設計。

      【精選設計方案集錦9篇】相關文章:

      精選設計方案集錦7篇05-05

      精選設計方案集錦5篇05-04

      精選設計方案集錦10篇05-04

      【精選】設計方案集錦9篇05-01

      【精選】設計方案集錦5篇04-30

      【精選】設計方案集錦6篇04-2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九篇02-19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10篇01-27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5篇01-0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9篇01-04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 在线视频国产日本 |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一级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字幕 | 亚洲日韩一级精品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