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渡荊門送別說課稿

      時間:2021-07-11 17:36:4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渡荊門送別說課稿

        渡荊門送別說課稿

        教學目的:

      渡荊門送別說課稿

        1、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這首詩。

        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3、了解詩歌的結構方法,領悟表達方法,學習寫作詩歌。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學習詩歌的寫作。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送別的詩句。老師查找有關李白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以前我們曾經學習過許多送別詩,你們能說說有哪些?提示:《贈汪倫》《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等,你還記得嗎?

        生回答并朗誦。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很特別的送別詩《渡荊門送別》(板書課題)

        二、教師范讀,整體感知

        學生聽讀,注意節奏、字音,思考下列問題:

        1.說說《渡荊門送別》一詩的主要內容。(寫作者李白出蜀至荊門來到楚地時所見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2.這首詩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送別詩有什么不一樣?它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情感?(以前的送別詩是友人相送,表現的是友情,而這首詩,一下子看不出來是誰送誰,表現的是鄉情。一般送別詩的感情基調是依依難舍纏綿悱惻,而這首,卻是興致勃勃滿腔豪情。)

        三、品讀詩句,體味內涵

        1、介紹作者

        2、逐句串講

        這首詩首聯敘事,頷頸兩聯寫景,尾聯抒情。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 前兩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長江沖出三峽,在茫茫原野中一瀉千里。巧妙地將靜止的山嶺描繪出充滿動感與空間感的活動畫面來。后句寫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寫荊門一帶平原曠野遼闊高遠的景色。這兩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闊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后兩句“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一個“飛”字極富動感,先以水中明月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再以天上云彩變幻,構成海市蜃樓般的景色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詩人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長江的近景和遠景,奇妙多姿。“天鏡”飛,“海樓”結,寫出了李白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和向往。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從景物方面著筆,不直接說出,對養育過自己的'故鄉的思念之情,而是說故鄉之水懷著深情厚誼,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從另一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情切。表現了作者濃濃的鄉思。

        綜觀全詩,似乎詩人寫送別之情只有尾聯兩句,其實不然,中間兩聯寫兩岸青山挺立,夾江相送;寫江流天地,地老天荒;寫月照孤舟,依依相伴;寫彩云變幻,絢麗多姿。全是為了烘托一江“故鄉水”,一顆“明月心”。詩人要走了,離開生他養他的山水明月,這些青山、秀水、明月、彩云,依依難舍,萬里相送啊!這份山水親情就充盈在這字里行間。

        四、指導朗讀,熟讀成誦

        1、逐句教讀,邊讀邊糾正學生的發音,指出應注意的節奏、字音。

        2、根據詩歌的主旨確立朗讀的感情基調。(興致勃勃 豪情萬丈 熱愛家鄉)

        3、講清朗讀時每聯的輕重緩急,高低起伏的具體要求。

        首聯是詩歌的起,內容是敘事性的,語調應該比較平實,語速適中。

        頷聯是詩歌的承。李白順流而下,興致勃勃地來楚地一游。剛出三峽,看到的是茫茫原野,遼闊江天。眼前頓時一亮,心曠神怡。這一句要讀出詩人的興奮。語調上揚,語速稍快,音色清亮。

        頸聯是詩歌的轉,由實景轉為虛景,同時也是感情的轉折上升點。這句要讀的跌宕生姿,讀出詩人的萬丈豪情。語氣鏗鏘有力,語速快慢結合,音色渾厚粗獷。

        尾聯是詩歌的合,也是情感的歸結。由于前幾聯的蓄勢這里是一個總的爆發。要讀出詩人的無限鄉思,對家鄉之水“萬里送行舟”的感激和感動。語氣深沉,語速徐緩沉穩。

        4、創設情境引導朗讀

        頷聯:詩人乘船順流而下,過了荊門隨著平野的到來,眼前豁然開朗,群山向后退去,只有奔騰的江水一瀉千里,他站在船頭興致勃勃地吟道:(生朗誦)

        頸聯:你就是英俊瀟灑、才華橫溢、躊躇滿志的李白,面對天鏡飛、彩云結的雄闊景色,想到自己很快就能投身仕途,一展雄才偉略,于是,你意氣風發地吟道:(生朗誦)

        尾聯:詩人離開了生他養他的家鄉。這些青山、秀水、明月、彩云,依依難舍萬里相送啊!李白滿懷深情地吟道:(生朗讀)

        5、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自由朗讀課文

        6、抽查朗讀,點評。

        7、齊讀背誦

        五、體會寫法,指導寫作

        1、讓學生找出這首詩押韻的句子或者韻腳,讓學生回顧曾經學過的詩歌,如:

        《贈汪倫》行 xíng 聲 shēng 情 qíng

        《靜夜思》光 guāng 霜 shuāng 鄉 xiāng

        教師點撥歸納,總結一般規律。(韻母相同或相近叫押韻,偶句押韻或偶句加首句押韻。)

        2、這首詩哪幾句是敘事的,哪幾句是寫景的,哪幾句是抒情的?(弄清結構,首聯起,頷聯承,頸聯轉,尾聯合)

        生答,教師點撥,總結。

        3、這首詩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答,教師點評。

        4、這首詩寫景的兩聯,讓我們感受到了李白渴望放浪一游和一展雄才偉略的萬丈豪情。

        這種借寫景來抒發情感的方法叫什么表達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教師小結。

        5、自由命題,以贊美家鄉思念家鄉為主旨寫一首詩。要求:注意偶句押韻;注意詩歌的起承轉合;學習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6、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7、集體交流。

        六、課堂總結

        由學生談收獲。

        七、板書設計

        渡荊門送別

        首聯起 敘 事

        頷聯承 借景抒情

        頸聯轉 借景抒情

        尾聯合 直接抒情

      【渡荊門送別說課稿】相關文章:

      渡荊門送別11-03

      《渡荊門送別》10-26

      《渡荊門送別》教案07-19

      渡荊門送別李白10-04

      《渡荊門送別》教案08-26

      渡荊門送別 李白11-05

      《渡荊門送別》李白10-08

      《渡荊門送別》賞析10-28

      李白 渡荊門送別09-08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久久亚洲性爱视频 |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 日韩一级在线视频一区 | 在线免费看永久AV片 |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 伊人大杳焦在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