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化與節日文化優秀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語言文化與節日文化》,它是河北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錦繡中華在我心》的第六個主題。主題的學習內容是通過了解我國一些地域的方言和地方節日,使學生初步知道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感受我國文化的區域性。
根據教材內容,以及新課程標準對小學高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國一些地域存在著方言和地方節日,理解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一些地方節日和當地環境、資源的密切關系。在本課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社會事物的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通過了解我國一些區域的方言和地方節日,使學生初步認識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感受我國文化的區域性,知道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意義,了解改革開放政策給人民帶來的富裕。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我國一些地域存在著方言和節日,理解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意義,初步了解一些地方節日和當地環境資源的密切關系。在本課中并沒有呈現大量的知識點,而是以日記、圖片的形式展示了不同地域的方言和節日文化,讓學生學會利用課外書籍、網絡等媒介,搜集資料,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整合、歸納則成為本課的難點。
為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創設情境法、設置活動法、合作探究等方法,課內外結合,組織學生搜集資料,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功能,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以活動形式貫穿整個課堂。
活動一:創設情境(聽相聲)
上課前,我用多媒體播放相聲《說相聲》,由此引入本課的課題《語言文化與節日文化》。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學生相聲調動學生的興趣,創設情境,調動他們以往的學習、生活經驗,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主題。
活動二:互動交流(說方言)
在說方言的環節中,我設置了兩個內容:第一個內容是讓學生用自己所知道的方言說一說“鞋子”“爺爺”“奶奶”等常用的詞語。
然后出示書本上的案例:我們班有同學嘲笑新轉來的郭化,嫌他說話有口音,太難聽。他們這種行為對嗎?為什么?你認為該怎么做?
通過學生自己說的方式進行對比,了解每個地域都有它自己特定的語言腔調,這就是我們說的方言。方言表達的內容和文字是一致的,只是腔調不同而已。
活動三:合作探究(議方言)
在學生對方言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之后,我以教材35頁的日記一則入手,讓學生自已閱讀日記之后,分組討論兩個問題:
1、 方言有哪些有利的地方,又存在哪些局限性?
2、 全國有推廣普通話活動周,你認為有必要推普通話嗎?為什么?
在這個環節中,我以出示活動任務的形式,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完成任務。先從貼近學一生活實際的日記入手,以激勵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合作探究中,使學生明白:方言能夠體現家鄉人的親情,海外的游子備感鄉音的親切,但是不同地域的方言也造成了語言交流的困難。而在全國推廣普通話,能促進各地域各民族的交流和團結。
活動四:展示自我(我來當小導游)
同學們學好了普通話,也可以利用假期到全國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請我們班的小導游們帶領大家去感受不同地域的節日文化。并且要選出我們班最優秀的'小導游。要求小導游們根據大屏幕上的圖片,與課前所查找的資料對號入座,形象具體的為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地方節日。大屏幕上出示一組組帶有地方特色的節日圖片,如:龍舟賽、風箏節、冰燈節、潑水節等等。在這個環節中,我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互動平臺,通過全班交流、自我展示的方式,不僅讓學生了解了知識,開闊了視野,還鍛煉了學生的表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比較社會事物的能力。
活動五:總結升華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不同地域的語言和節日文化,理解一些地方節日和當地環境、資源的密切關系,理解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體會到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人民帶來的富裕生活。最后,學生在《五十六個民族》的歌聲中,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評價總結:
本堂課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思品課,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資源,搜集豐富多彩的圖片進行教學,開展了各種生動活潑的活動,努力使思品課真正成為開放的、充滿生機活力的學習樂園!
【語言文化與節日文化優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言文化與節日文化》教學反思08-10
冀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說課稿 語言文化與節日文化11-02
《文化之旅》說課稿06-12
盛世文化說課稿11-04
隋唐文化說課稿11-02
政治《傳統文化的繼承》優秀說課稿06-11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優秀說課稿06-18
節日文化的作文09-10
語言和文化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