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唱山歌》說課稿 。ㄍㄓ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唱山歌》說課稿 ,歡迎大家分享。
《唱山歌》說課稿 1
一、說教材分析
《唱山歌》是人教版小學音樂第八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唱山歌》是電影《劉三姐》中的插曲。劉三姐是壯族傳說中的歌仙,是一位既美麗又充滿智慧的女歌手。影片《劉三姐》表現了以劉三姐為代表的鄉親百姓與財主斗爭的種種情節。影片所表達的美與丑、善與惡的斗爭,使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影片中有大量的壯族民歌,這首《唱山歌》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為六聲徵調式,2/4與3/4的變換拍子,結構為上句和帶擴充的下句組成的一段體。歌曲旋律優美、委婉,一字多音的唱詞貫穿全曲。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新課程標準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因此我的教學目標是:
1.能正確、完整、流暢地演唱《劉三姐》插曲《唱山歌》,用歌聲表達歌曲情緒,并感受壯族民歌的風格特點。
2.了解電影《劉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壯族的風俗歌會“歌圩”。
4.學生弘揚祖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
用優美、委婉的歌聲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風格特點。
四、說教學難點
歌中一字多音唱詞的準確、優美、委婉。
五、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本課時,我盡可能地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聽唱與視唱相結合;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著重體現審美體驗和審美感受。
六、說教學手段
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學生創設一個聲形并茂的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七、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審美情境,激發審美情趣。
通過了解故事,導入歌曲學習,我的導入語是這樣設計
的:“同學們,課前老師讓你們搜集一些關于劉三姐的知識,不知道大家這個作業完成的怎么樣,好,誰來說說你的搜集情況?”
學生說自己在課下的搜集情況,然后播放電影《劉三姐》的片斷,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通過觀看劉三姐帶領姐妹與其他男青年對歌的情景,了解了劉三姐的聰明和智慧,并且了解對歌的演唱形式。然后,我講有關劉三姐與財主進行斗爭的故事,由此引出歌曲《唱山歌》,學生知道這首歌是一首壯族民歌,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歌曲的學習。
(二)審美感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始終,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
首先通過播放歌曲,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這首歌的情緒和速度,進行歌曲最初的審美感受。聽后,讓學生說說是什么感覺呀?學生回答后,對學生的回答作積極的肯定,激發學習的興趣。然后告訴他們,這首歌曲由我國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據廣西壯族民間音樂專門為電影《劉三姐》創作的,影片一上映,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人們喜歡劉三姐,更喜歡她唱的這首歌。
2、隨劉三姐的歌聲輕聲的哼唱,這樣設計,進一步感受歌曲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以及熟悉歌曲的旋律。
3、通過我的范唱,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觀察:與我們以往學的歌曲記譜有什么不同?感覺哪兒挺難唱的、非常有特點?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對難點的排除,又考察了學生聽的過程中注意程度。
學生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個拍號,而這首歌中有兩種拍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了解了歌曲中的變換拍子。
(三)審美技能訓練
帶領同學們乘上節奏火車進入“節奏城”,解決歌曲中“哎”字及一字多音處的準確演唱。
首先解決歌中兩個”哎”字這個難點,先進行節奏練習,再隨琴視唱曲譜,最后填詞唱一唱。
再解決歌中易混淆的兩處“彎又多”的演唱,此處用聽辨的方法區分旋律和節奏的不同。
最后教師指導學生演唱其它一字多音處,如:邊、春、怕、彎、又等的唱法。
以上節奏及視唱訓練,反復指導,反復練習,對唱的好的同學及時鼓勵,審美技能得到提高。所有這些訓練,都是為下一步歌曲的學習作鋪墊,解決了歌曲學習的難點,為新課的學習掃除了障礙。
(四)審美表現
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熟悉旋律,合作學唱歌曲。
1.因為有前邊的鋪墊,學生隨錄音完整演唱歌曲。
2.歌曲處理,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更好地體會歌曲的意境,是那么優美親切自然樸實,體會山歌隨口編唱的特點。告訴學生,老百姓愛唱山歌,走到哪就唱到哪,隨時都能唱。比如前兩句:“唱山歌哎,這邊唱來那邊和”,那么,在我們唱這句時就應該唱出老百姓那種愛唱歌的感覺,我們一起來試試。彈前兩句,引導學生帶感情的演唱,帶學生進入到歌曲中的意境。再看后兩句:“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灘險彎又多羅彎又多”,山歌來自老百姓心底,多得象春江水,“灘險”比喻的是當時的惡霸勢力,老百姓是堅決不怕,同劉三姐一起戰勝困難,勇敢地唱他們喜歡的山歌。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來演唱是這首歌曲。請同學們把自己當成傳說中的歌仙來演唱一遍。演唱的過程中注意情感的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3.設計演唱形式
我采取師生接唱,男女生接力唱、創設情境領唱與齊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不但拉近了師生的感情,而且從易到難,逐步將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使學習效果更具實效。
《唱山歌》說課稿 2
教學內容:
唱電影《劉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電影《劉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風格特點。
2、簡單了解電影《劉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壯族的風俗歌會“歌圩”。
4、教育學生弘揚祖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
教學重、難點:
1、用優美、委婉的歌聲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風格特點。
2、歌中一字多音唱詞的準確、優美、委婉。
教具準備:光盤、歌片、錄音機、卡片(節奏火車、歌圩)、視唱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教師放《小螺號》音樂,師生律動表演進教室,相互問好。
二、創設情境,了解故事,激發情趣
1、師: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廣西桂林是一個山清水秀,風景迷人的地方。對吧?
生:對。
師:廣西人杰地靈,那兒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許多人才,在廣西壯族有一位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歌手,你們知道她是誰嗎?
生:劉三姐。
2、師:很好,劉三姐被稱為廣西壯族傳說中的歌仙,美麗、聰明、活潑、可愛,她用歌聲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的心聲,所以人們十分喜愛她,也愛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聰明,老師給你們放一段《劉三姐》的電影片斷你們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劉三姐帶領姐妹與男青年對歌的場面。
師:請同學們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鴨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樓? 大船水面起高樓,
什么水面撐陽傘? 荷葉水面撐陽傘,
什么水面共白頭? 鴛鴦水面共白頭。
什么結果抱娘頸? 木瓜結果抱娘頸,
什么結果一條心? 香蕉結果一條心,
什么結果包梳子? 柚子結果包梳子,
什么結果披魚鱗? 菠蘿結果披魚鱗。
什么有嘴不講話? 菩薩有嘴不講話,
什么無嘴鬧喳喳? 銅鑼無嘴鬧喳喳,
什么有腳不走路? 財主有腳不走路,
什么無腳走天下? 銅錢無腳走天下。
師: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劉三姐……。
生:聰明,有智慧。
師:是的,所有的問題劉三姐都是毫不猶豫、對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對唱。
師:很好,什么是對唱?
生:對唱就是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師表揚)
4、師:廣西壯族被稱為歌海,他們不分男女老幼,隨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邊的事情,他們用山歌作為感情交流的工具,愛歌就象愛自己的生命一樣。
但是,當時有個惡霸地主不讓老百姓唱歌,劉三姐就提出了對歌比賽,帶領眾鄉親用歌聲同財主進行了斗爭。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個片斷,大家一起觀賞。
5、(大屏幕)放劉三姐帶領眾鄉親用歌聲同財主進行斗爭的片斷。
什么生來頭戴冠? 中了狀元頭戴冠,
大紅錦袍身上穿。 大紅錦袍身上穿。
什么生來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腳不分背朝天。 見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爺,頭戴冠是大公雞,肚皮大是老母豬呀!
6、師:同學們都笑了,這段對歌的情緒怎樣?
生:風趣、幽默的,機智地罵了財主。
生:滑稽的。
師:很好,這是財主花了重金請來三位秀才與三姐對歌的場面,他們是秀才嗎?
生:不是,是蠢才。
師:是的,是蠢才。知識來源于生活,他們死讀書本,沒有生活知識,結果丑態百出,劉三姐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帶領眾鄉親戰勝了老財主。 生:財主為什么不讓老百姓唱歌?
師:這要從故事的.開頭說起:
廣西壯族歌手劉三姐被惡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漁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劉二沿江尋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劉二兄妹與老漁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獵為生。惡霸地主莫懷仁企圖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們上山采茶,還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懷仁對歌,如他能取勝,就可以禁歌。莫懷仁為贏得勝利,以重金請來三名秀才來對歌。結果大家也看到了,聰明的劉三姐憑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狽不堪。同學們,莫懷仁能善罷甘休嗎?
生:不能。
師:是的,莫懷仁不甘心失敗,又令爪牙把三姐搶到家里進行威逼利誘,三姐毫不屈服。老漁夫之子阿牛夜闖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摯的感情,他們用山歌表達了內心的情感,遷居到新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
師:故事講完了,老師要問你們,劉三姐是哪個民族的?
生:廣西壯族的。
師:很好。
三、學唱歌曲:
1、導入:
師:在這部影片中,還有一首動聽的歌曲,你們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聽錄音范唱:(出示歌片,放錄音音范唱)
師:我們一起聽錄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緒?
生:(聽錄音)。
師:誰來說說歌曲的速度和情緒?
生:中速、優美地、婉轉地。
生:委婉動聽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師:你們說的都非常正確,這首歌曲由我國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據廣西壯族民間音樂素材創作的,《劉三姐》影片一上映,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人們喜歡劉三姐,更喜歡她唱的這首歌。
《唱山歌》說課稿 3
設計意圖:
我國地大物博,地方藝術、民族藝術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我國的音樂教材幾乎是全國統一,難以盡善盡美,把客家音樂瑰寶“客家山歌”引入課堂,匯知識之萃,補教材之缺,讓幼兒們都能親身體驗當地文化知識,感受客家人的熱情,并從客家山歌的特點里了解客家山歌以及激發小朋友對客家山歌的興趣。
教學方法:
感受、傾聽、學唱、對唱、表演
活動準備:
客家山歌《排排坐唱山歌》鋼琴旋律;客家人好客的圖片以及客家山歌的有關圖片若干張。
活動目標:
1.實踐學習了解客家山歌,激發幼兒對客家山歌的興趣。
2.山歌特點,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山歌。
3.能自主、探究、領唱和齊唱,體驗山歌的美感。
活動過程:
1.老師三次向小朋友問好,使用問好來引出客家話。
小朋友們早上好!(從小聲到大聲)
2.幻燈片,故事導入。
通過故事你聽到了什么?(師生交流)
唱了什么?
教師小結:原來,客家是這樣唱歌的。
3.引出山歌
這是什么山歌?好聽嗎?你聽到了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山歌的.特點。
學習領唱和齊唱。
4.幼兒學唱和表演
自主的學習領唱和齊唱以及男女對唱。
表演齊唱和男女對唱
5.欣賞《排排坐唱山歌》音樂
附歌詞:排排坐來唱山歌,山歌一唱樂呵呵;
阿爸阿媽哈哈笑,阿公阿婆也來喲;
排排坐來唱山歌,山歌一唱樂呵呵;
阿爸阿媽哈哈笑,阿公阿婆也來喲;
阿公~阿婆~喲,都來喲!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很快就學會了《排排坐唱山歌》這首好聽的山歌,并且能理解歌詞,知道客家山歌的特點,你們真是太棒了。
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們將好聽的山歌《排排坐唱山歌》熱情大方的唱給其他老師和小朋友聽。
2.請小朋友們回家當小老師,把這首好聽的山歌教給爸爸媽媽,和長輩一起表演齊唱和對唱。
《唱山歌》說課稿 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猜謎語游戲,感受山歌對唱的特點,并體驗對唱山歌的樂趣。
2、引導幼兒嘗試看圖譜創編歌詞,能主動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成功與合作的樂趣。
3、培養幼兒善于思考、勇于接受挑戰的品質。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各種動物圖片,繡球,圖畫紙、筆若干,圖譜。
經驗準備:幼兒初步了解山歌,會演唱《對歌》。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共同回憶演唱形式
“朱老師今天想考考小朋友,平時我們都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唱歌?(齊唱、合唱、輪唱、小組唱、重唱)
“齊唱是什么意思啊?”(齊唱就是大家一起整齊地唱)
“小組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個小組一個小組的)
“幾個人一起唱(無論幾個人),那人不能太多,太多就成什么唱了?”(合唱)
“那么重唱呢?(重唱就是兩個人一起唱,或者是三個人)哦,兩個人叫什么重唱,三個人呢?”
“我們還有一種唱的方式很好玩,一問一答,兩隊兩隊地唱,這叫什么唱法?”
“對唱的歌有什么歌呢?哎,就是朱老師教給你們的對歌!
分析:教師在組織大班幼兒進行唱歌前的準備時,除了對他們進行必要的經驗準備外,還要通過談話讓幼兒對接下來的活動充滿期待,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幼兒投入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已經進入活動的狀態中。
2、幼兒由鋼琴伴奏,復習演唱對歌
師:“今天,你們想不想來一個對歌PK賽。空l和誰來PK呢?”
幼兒分成超級女聲和快樂男聲兩隊。
分析:幼兒自由組合,并商議編隊,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從幼兒高漲的熱情,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已經漸漸融人了活動中。
師:“(幼兒對唱完后)大家覺得今天唱得怎么樣。坑袡C會我們再好好練習一下對歌!
“剛才我們唱的對歌里面都說到了一些關于什么的問題和謎語。俊
3、引導幼兒創編關于動物的歌詞,并進行試唱
師:“快過年了,森林里要舉辦一場‘動物音樂會’,動物們想請小朋友們把它們編到歌曲中,讓它們也有自己的歌。我們現在就想想看,編些什么有關動物的謎語,可以和你身邊的好朋友相互商量一下!
分析: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幼兒輕松地進行謎語創編。教師對他們加以指導,使得謎語更加生動與貼切!
教師創編一個有關動物的謎面,“小朋友們,我想到了一個。哎,什么動物鼻子長咧?嗨,長又長?(唱出)”請幼兒嘗試直接與教師對唱,唱出謎底。
幼兒商討,嘗試按樂曲創編出有關動物特征(聲音、叫聲、耳朵、尾巴)的謎面。
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唱出所編的歌曲謎面,其余的幼兒直接唱出謎底。
分析:使用原有的旋律且將歌詞內容改為動物的謎面,幼兒感覺很新鮮,都迫不及待地演唱。個別幼兒的表現欲望強烈,而且能很好地把握音準和旋律。
4、請幼兒創編并記錄
師:“你們看看這是什么?你們編好了謎面,不光要讓自己知道,還要讓別人去猜你的問題,所以我們就要記錄下來。你們看,這兒一共有幾個謎面,這張記錄紙上還有特殊的符號,代表什么意思呢?”
師:“我還為你們準備了很多圖片和字卡,如果你需要就找出來貼好,如果圖片中沒有你編的謎語中所需要的,怎么辦呢?我們先試一個,用誰的呢?(師示范根據一幼兒的謎面找到相對應的動物圖片)老師這兒有4塊記錄板,分為聲音、尾巴、耳朵和身體4個系列,你們自由組合選擇一種,好嗎?這兒共有20個人,幾個人一組?哦,這兒還有一張紙,用來干什么呢?(寫隊名)大家把隊名寫在這張紙上,然后就把它貼在這個角落里,OK?”
幼兒分組(如閃電隊、汽車隊等)創編歌詞,設計圖譜,并與好朋友互相對唱。教師引導幼兒運用體態動作來表達歌詞。
分析: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圖片及字卡,讓他們輕松、愉快地進行組合創編,制作圖譜,體驗和同伴交流合作的快樂,這其中也體現了“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指導思想。
5、開展對歌游戲
師:“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繡球)我把繡球拋到哪隊,哪隊就唱出自己所編的`動物謎面,然后你們想請哪隊的小朋友回答,就把繡球拋給他們。
接到繡球的小朋友先回答他們的問題,反應要很快,然后再把你們編的謎面唱給大家聽,并請另外一隊的小朋友來回答,明白了吧?
師拋繡球,幼兒接球,聽音樂看圖譜唱出自己創編的對歌,然后再拋球,接球者對歌。
分析:通過游戲的手段,讓幼兒以輕松愉快的心情,自主地進行表演唱,氣氛活躍而輕松。
全體幼兒與客人老師進行對歌。
6、教師用方言唱對歌
分析:教師聲情并茂地用方言演唱對歌,讓幼兒領略到地方語言的特色,使他們更進一步地掌握了山歌的對唱特點。
《唱山歌》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首先,作為一名老師對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節唱歌課,歌曲為F調2/4拍,是一首壯族歌曲,描述的是壯族美好風光,表達壯族人民熱愛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壯族民族音樂的特點,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二、說學情
其次,一名優秀的老師,僅僅對教材有深刻的了解還是不夠的,需要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從而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語言;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對音樂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學生可以基本掌握部分樂譜的識讀;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特點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不夠集中,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我將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為出發點,努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以及學情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歌曲的學習,感受壯族音樂風格,樹立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美好風光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講解、對比等方法,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
知識與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夠用優美、委婉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教學目標的確立,以及對教材與學情的整合,我確立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學生可以用優美、委婉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是學生能夠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完成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本節課我將采用欣賞法、對比法、小組合作法,多媒體導入法等方法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環節,我將從導入、新課教授、鞏固提高以及小結作業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導入
首先是我的導入環節,在這一環節我采用的是多媒體導入的方法進行導入。我將播放不同民族服飾的圖片,并提出問題:“圖片上展示的都是哪些民族?”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積累可以回答出(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由此順利導入到本節課壯族民歌《唱山歌》的學習。
我這樣設計是因為好的導入是一堂好課成功的一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也緊貼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課程基本理念。
(二)新課教授
其次是我的新課教授環節,在這一環節我主要分成三個活動進行學習。
活動一:聆聽音樂,感受音樂風格,了解壯族。
我會先針對壯族這一民族進行簡短的介紹。之后我將設置三個問題:1、歌曲的情緒與速度是怎樣的?2、你感受到什么樣的畫面?學生通過音樂的感受與聆聽,回答出歌曲為中速的,熱情優美的一首歌,通過音樂感受到壯族風景秀麗的場景。
通過歌曲的聆聽與分析,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體會音樂風格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理念。
活動二:學唱歌曲,了解音樂特點。
首先,進行發聲練習,并提醒學生注意氣息的連貫性。
其次,進行學唱歌譜,唱譜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歌曲的強弱規律。
最后,進行唱詞,在演唱歌詞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歌曲有什么特點?”學生通過對譜例的觀察,以及對以往音樂知識點的回顧,回答出有很多連音線部分。提出問題“連音線部分應該怎樣演唱?”教師進行示范兩種演唱方式,分別用連貫的方式,與跳躍的方式進行演唱,學生通過對比,可以感受到帶連音的唱法更適合本首歌曲。之后有針對性的對于連音線部分進行演唱,從而使學生掌握連音線部分的演唱方式,也就是一字多音的唱法。
在這樣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去解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再一個就是將難點部分分解開來,逐步循序漸進的突破難點。
活動三:完整并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通過對歌曲的剖析后,提出問題:應該以什么樣的聲音進行演唱才能表達出歌曲情感?學生通過歌曲的聆聽與對情感的總結,回答出用抒情、溫柔、優美的聲音進行演唱。請學生推薦學生進行領唱,其余學生合唱。
通過學生推薦學生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參與課堂活動。
(三)鞏固提高
接下來是我的鞏固提高環節,在這一環節,我會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唱,之后請學生進行展示,我將會對學生進行評價,并鼓勵學生互評。
這樣設計可以打開學生想象的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并結合了新課標對學生評價多元化的要求。
(四)小結作業
最后我會以提問的方式進行總結,鼓勵學生樹立熱愛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
在作業設置上,我會請學生將本節課的歌曲表演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這樣設計可以鞏固學生知識,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并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我將采用簡潔明了的方式進行,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通過板書了解到本節課的重難點。
【《唱山歌》說課稿 】相關文章:
唱山歌說課稿07-10
音樂《唱山歌》說課稿09-08
小學音樂唱山歌說課稿最新范文09-22
《唱山歌》說課稿范文(通用6篇)07-04
唱山歌作文12-05
唱山歌優秀音樂教案10-06
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10-08
《春》說課稿春說課稿05-09
說課稿說課稿怎么寫07-04
說課稿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