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括號》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小括號》
我將從以下六方面進行說課。
一、 教材分析:
《小括號》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章“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中第3節“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例3。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不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編排的。教材由實際問題情境引入,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從而引入小括號,體會小括號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口算,明確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二、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并能用它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已具有認識和應用數字的經驗和知識基礎。但小學一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還要借助于形象直觀的實物圖像或實踐操作。所以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只要學生知道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會按照正確的運算順序口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試題即可。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和教材的編寫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認知基礎、心理特征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小括號,知道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2、讓學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初步嘗試用符號進行數學表達和數學思考的方法。
3、讓學生感受引入新符號的必要性,體會數學符號的簡潔性、統一性,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和一年級學生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五、教法與學法
《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根據這一理念,這節課我主要采用啟發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心理特征出發,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學習方法掌握新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六、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的課程設計思路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設計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本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又要充分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還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所以在本節課我預設了五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嘗試探究,確定解題思路→認知沖突,理解括號意義→鞏固練習,強化括號用法→總結提升
(一)創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
1、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材第74頁例
3的情境圖:
讓學生了解情景(有10個五角星,先剪掉2個,再剪掉3個。)
2、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剛才的情景提出一個問題嗎?(學生匯報)
并能將條件與其他同學的問題完整的說一說? 課前預設學生答案:1、一共剪掉幾個星?
2:還剩幾個星?
(設計意圖:學生對運算順序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情境的支撐。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課的學習,通過兩次剪五角星的直觀操作,為學習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為理解運算順序積累感性經驗。)
(二)嘗試探究,確定解題思路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教學內容的素材應當在反映數學本質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現實,以利于他們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知識與方法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獲得信息后,提問:要求“還剩多少個星”,你打算怎樣列式呢?自己獨立思考,然
后將你列的算式寫在紙上,與同桌小組討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待學生討論交流后,組織反饋,進行二次備課。
第一種思路:10-2-3=5(個),讓學生說清怎樣計算10-2-3=5.先算減去2 個后剩多少,再算又減去3 個后還剩多少。這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連減,讓學生說清楚它的運算順序,體會不含括號的算式,從左往右運算。為后面含括號的算式的運算做鋪墊。
第二種思路:2+3=5(個)10-5=5(個)先算一共剪掉幾個,再算還剩幾個。(找2-3人回答),在學生回答時要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腦思考,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又將現實情境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結合情境先確定運算順序,為小括號的引入作好充分的準備。)
(三)認知沖突,理解括號意義
如果將第二種思路分步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應該怎樣列式呢?先讓學生嘗試自己想、自己寫,教師巡視。然后提出問題10一2 + 3 這樣列式可以嗎?這樣列式能表示先計算2 + 3 嗎?為什么?所以,學生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 + 3 這里添上個符號,說明自己要表達的意思。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問題情境和已有的認知經驗,圍繞“10 一2 十3 能先算加法嗎?”進行討論,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感受引入新的符號的必要性。)
課前根據學生情況預設學生可能會有的解決方法:
( 1 )畫一條粗線表示先算2 + 3。
( 2 )畫一個方框表示先算2十3。
( 3 )畫一個圈兒表示先算2 + 3 。
( 4 )畫()表示先算2 + 3 ……
首先肯定學生的想法很好。但讓學生思考當他們面對這么多的符號,如果他們不說明,別人能看明白嗎?(從而引出小括號)所以應該找一個統一的、簡潔的符號,來表示先算后面的2 + 3 。用“( )”這個符號來表示。板書算式并用黃粉筆加上小括號。
并讓學生跟教師一起來寫一寫。告訴學生這位新朋友的名字叫“小括號”。(板書課題:小括號)教師領讀、學生齊讀。通過“小括號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把2和3這對好朋友圍在一起。”的比喻,加深學生對小括號的理解。明白小括號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來。強調它改變了運算順序,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計算時要先算小括號里的2+3=5,再算括號外面的10-5=5(師畫運算順序,并指導讀法)。
提出問題:如果遇到加了小括號的算式,應該先算什么?(生答) 完善學生的答案,并給出小括號的運算順序(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算括號里面的。)
板書: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全班齊讀: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小括號》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括號》說課稿01-31
《小括號》的說課稿01-26
小括號說課稿11-14
認識小括號說課稿02-27
《小括號》說課稿范文07-03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說課稿08-16
一年級下冊《小括號》說課稿03-10
小括號教學反思05-21
《小括號》的教學反思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