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的說課稿
《跳水》記敘了在一艘外國帆船上發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頂端最高的橫木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全文按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劃分為四段,本應該分兩課時教學,但今天我把它用一節課上完。而本節課著重理解課文第三,第四段的內容和事物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受到教育,明白道理。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①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②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學重點是理解事物的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而產生,發展,變化的。難點是理解船長為什么要叫孩子跳水。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我運用板書,激趣引學;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落實教學目標。
一、本節課的教學程序我是這樣設計的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人物的聯系。
讀片斷。具體分析課文。
議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
具體的操作時這樣的: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人物間的聯系。
這一環節,我主要是讓學生粗讀課文,了解這篇文章出現了哪些人物 然后再教學生一個新的閱讀方法,畫示意圖——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讓學生知道人物間的聯系,從而整體感知課文。
二,讀片斷,具體分析課文
這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其中重點是引導學生運用粗,精,品三讀的閱讀方法,學習課文的.第三,四段。
(一)學習第一段。這一段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整體朗讀,了解故事是發生在什么地方,起因是什么
(二)學習第二段(2,3自然段)。學習第二段,我是通過讓學生找出猴子的動作或孩子的神態來完成學習目標的。找出猴子的動作,可以看出猴子是一只調皮的猴子,而且越來越放肆了,從而引出孩子的心情也越來越氣了,緊接著就發展到孩子去追猴子想把帽子搶回來。
(三)學習第三段(4,5自然段)。這段是這篇課文高潮部分。學習這一部分,我是分兩步進行的:
第一步:讓學生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在小組里進行學習。繼續找出猴子的動作,是要學生感知猴子的越來越放肆讓孩子覺得越來越沒有面子,越來越生氣了。而從孩子的心理變化又能讓學生切身的體會到孩子當時的心情,從而理解到孩子為什么會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上。
第二步我緊接著向學生提問: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處境十分危險 讓學生帶著問題粗讀課文,自己動腦筋找出答案,對課文的內容有個整體的感知。然后抓住描寫孩子走上橫木的動詞:放開,走上,搖晃,發抖以及描寫水手表情變化的詞語:嚇呆了,大叫一聲和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這兩組描寫孩子所處位置的復句,讓學生品味,使學生知道孩子遇險,面臨生死的險境,情節達到高潮。
【《跳水》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跳水》說課稿07-06
跳水的說課稿11-26
跳水說課稿11-06
《跳水》說課稿03-03
《跳水》說課稿07-29
有關跳水說課稿11-29
跳水的優秀說課稿06-24
有關跳水說課稿04-20
小學語文《跳水》說課稿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