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成反比例的量》的說課稿

      時間:2021-02-20 10:42:14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成反比例的量》的說課稿

        教學內容:

      《成反比例的量》的說課稿

        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時《成反比例的量》

        教學目標: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夠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2、結合具體問題,經歷認識成反比例的量的過程。

        3、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夠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研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能正夠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0.01×50= 720÷800= 816-315= 0.42÷6=

        50×0.03= 30×0.05= 11+0.05= 0.3×1.1=

        8.9-1.2= 8.2-0.7= 460×10= 322-85=

        130×50= 0×0.01= 7.2-3.5= 0.2×60=

        288÷12= 147÷30= 790+104= 0.12×5=

        150-7.4= 720÷300= 1.4×0.6=

        二、情境引入:

        引入新課:我們已經學習了成正比例的量,誰能說說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用字母表示正比例關系。

        讓學生舉例描述成正比例關系的兩個量。

        師:我們已經能根據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那么今天我們學習成反比例的量。

        課件出示情境圖:把體積相同的水倒入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玻璃杯中。

        師:猜一猜水面的高度會不會相同?

        生:不相同。

        師:高度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生:高度的大小與量杯的底面積有關,底面積大水面就低,底面積小水面就高。

        師:究竟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三、建構模型:

        1、教學例3:

        師:出示量杯的底面積和高的數據。

        高度(cm) 30 20 15 10 5

        底面積(平方厘米) 10 15 20 30 60

        體積(立方厘米)

        師:你能求出水的體積嗎?

        生:用底面積乘高。都等于300立方厘米。

        學生觀察表內數據,小組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表中三個數量中哪個量不變?

        (2)三個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匯報: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

        師引導學生總結: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追問: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反比例關系式怎樣表示?學生自己嘗試總結匯報:x×y=k(一定)

        師:看剛才的算式里x、y、k分別代表什么?

        生:x代表底面積y代表高k代表體積。

        2、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追問:我們該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呢?

        生回答,補充完整。

        四、解釋應用:

        1、判斷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思考題:鋪地面積一定時,方磚邊長與所需塊數成不成反比例?為什么?

        2、做一做:運一批貨物,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如下表。根據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表中有哪兩種量?它們是不是相關聯的量?

        (2)完成表格后,你有什么發現?

        五、課堂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匯報。

        師引導學生比較正、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反思:

        《成反比例的量》是在學習《成正比例的量》之后學習的。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主要從四方面入手進行教學: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上課時,以學過的正比例的意義為切入點,讓學生們先說一說成正比例的量的意義,并要求說出它的特征來;讓學生們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再說說你是如何來判斷這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這樣既復習了舊知,又為學習新的知識做好了一定的鋪墊。利用“把體積相同的水倒入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玻璃杯中”這一情境,引導學生猜測水面的高度會相同嗎?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數據發現規律。引出問題:三個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有了一些疑問,相信學生們會急著想要解決呢!我就順勢提出讓學生們自己研究尋找答案,然后再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對別人的發言及時補充和發表自己看法,這樣既學會了思考,又培養了學生學會傾聽的學習習慣。接著對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進行比較,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整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很好地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遷移,理解了反比例的意義,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數學知識,還增強了自主學習數學的信心,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三、鞏固拓展,深化提高。

        在理清了新知識的知識脈絡之后,再來進行相應的練習,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分析。尤其是出示兩種量,讓學生們來判斷是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這樣更有利于夯實成反比例的量的概念,與正比例進行有效的區分,并讓學生來陳述理由,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總結評價,激發興趣。

        這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學習效果較好,為了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一是人人能自主積極參加新知的探索與學習;二是大家能充分合作,發揮出了各自的能力;三是大家學會了如何利用舊知識來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四是很多同學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后,有一種快樂感和成就感。

        不足之處:課上要為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形成知識體系,在已有知識和學習經驗的基礎上,發現數量間的規律,探求出數量間的反比例關系,讓多名學生自己舉例說明突破本課難點,課堂效果會更好。

        教學策略分析:

        一、利用學生已有經驗的策略

        在本課的教學中,王老師以學生學習成正比例的量的.學習經驗和知識經驗為基礎,讓學生借助日常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活動經驗為學習新知的起點,開啟對成反比例的量的探索,讓學生在實例和數據分析中,主動建構起成反比例量的意義及判斷方法。從而更進一步積累了解決此類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

        二、滲透函數思想的策略

        變量是指在研究過程中可以取不同數值的量,變量的概念是函數思想的基礎。在小學階段老師要引導學生認識變量,發現變量,明確變化規律,使學生能用變化的眼光去認識事物,觀察世界。這節課王老師在引導學生研究“把體積相同的水倒入底面積不同的圓柱形玻璃杯中,水面的高度會相同嗎?”這一問題時,借助表格,通過計算,列舉出兩種變化的量在一定的情況下變化的數據,引導學生自覺的觀察、分析、概括,讓學生自己發現: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而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老師通過具體、直觀的事例,引導學生逐步理解數量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發現兩種相關聯量的變化規律,認識了成反比例的量,悄然無聲地滲透了函數思想。

        三、滲透符號思想的策略

        在學生通過研究認識了成反比例的量后,為了清晰、簡潔的表達這樣的一種關系,王老師鼓勵學生用字母來表示三種量,用字母公式表示成反比例的量的關系。讓成反比例的兩種量的關系借字母公式在學生心中建構起模型,并以此為基礎,正確分析、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關系。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也會自覺的將有規律性的問題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公式去表示,潛移默化的向學生滲透了符號化思想。

      【《成反比例的量》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成反比例的量說課稿06-24

      成反比例的量說課稿09-27

      成反比例的量說課稿11-27

      《成反比例的量》教案03-17

      成反比例的量教案08-29

      成反比例的量教學設計01-07

      《成反比例的量》教學反思08-03

      成反比例的量教學反思03-18

      成反比例的量說課11-11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中文日韩乱码AV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 亚洲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动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