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說課稿范文(精選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郎織女》是我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帶有神話色彩,編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文內容符合小學畢業生的認知水平,便于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銜接。本文語言樸素、簡潔、清新自然,讀來瑯瑯上口。從表達方式看,這篇課文與其他幾篇都以記敘為主;在學習方法上與前一課沒有割裂,可以繼續學習記敘文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本文是民間故事,所以將目標定位在掌握情節的基礎上,把握人物形象,從而在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使學生體會文章主旨,具體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了解有關民間故事的知識及產生的歷史背景;積累詞語;掌握主要情節,把握人物形象;培養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自主解決生字詞;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以牛郎為代表的古代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培養學生善良的品性和對惡勢力憎惡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人物和情節是故事的主要組成部分,故事總是用來講的,因此確定教學重點為:掌握主要情節,把握人物形象;情境表達。
三、說教法
這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但通俗易懂。如何把這樣的文章教好呢?“淺文”需要“深教”,我們如果就文本進行教學顯然是不行的,應該讓民間故事散發出它應有的魅力。因此,經過廣泛的搜集與整合,通過聽、說、讀、寫,讓學生理解和感悟文本,浸染于濃濃的文化氛圍中。
四、說學法
基于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熏陶法,讓學生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課件出示課題,師問: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是一篇。
2、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織女。(相機板書)
3、“現在有哪一位同學來給大家講講牛郎和織女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呢?”。(學生講)從此,牛郎織女過著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在他們生活十分幸福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讓人難過的事。
(二)研讀感悟,自主探究:
1、一天,牛郎去喂牛,發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講了什么話?老牛講話時的神情怎樣?(課件出示)提出自讀要求: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七自然段,并勾畫出有關內容。
2、交流反饋。
(1)學生答:老牛死了。
(2)老牛在臨死之前又說了什么?(指名讀)
(3)老牛說這話的神情是怎樣的?(指名答)
(4)借老牛的`神情體會老牛的心情。(從老牛的神情中我們體會到老牛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難過,不舍…)
(5)有感情的朗讀老牛說的話。(那你能不能帶著這種難過的心情讀一讀老牛說的話)學生評價。
(6)全班齊讀。
(7)過渡:這時,王母娘娘醒來了,她得知織女下嫁人間之后會怎樣呢?
(三)多元導悟,合探解疑:
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學習8-10自然段。
<一>劃出描寫王母娘娘神態、動作的詞語或句子。
<二>集體交流。
1、王母娘娘更是氣得暴跳如雷,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
王母娘娘來到人間,是因為知道織女已經是牛郎的妻子,氣得暴跳如雷,然后(發誓要把織女抓回天庭),嚴厲懲罰。
過渡:王母娘娘來到人間,她是怎樣把織女帶回天宮的?
2、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帶領天兵天將闖進牛郎家里,來抓織女。
(闖進)從這個詞可以看出王母娘娘當時…(很氣憤)
過渡:王母娘娘闖入牛郎家中之后怎樣了?
3、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著織女,一起飛向天空。
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孫女,她的兩個孩子不也是王母娘娘的親人嗎?為什么王母娘娘要“狠狠一推”?(不講骨肉親情、狠心)
4、王母娘娘是怎樣把織女帶回天宮的呢?(拽著) 說明王母娘娘是個怎樣的人?(兇狠、殘暴)
5、那織女愿意回天庭嗎?(不愿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織女一邊掙扎一邊望著兩個孩子大聲喊:“快去找爸爸!”。
6、當牛郎得知織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后,文中用了哪個詞來表示牛郎的心情?(心急如焚)
(1)從哪些地方體現了他“心急如焚”?(趕緊、挑起來就往外跑)
(2)牛郎怎樣上天搭救織女的?(披上牛皮飛起來)
7、王母娘娘娘看見牛郎快要追上了,她是怎樣做的?(引讀)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劃,霎時間,牛郎的面前出現一條天河。”
8、分角色表演。(剛才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那我們來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好嗎?)
這些同學演得怎么樣?讓我們用掌聲鼓勵一下吧!
9、這條天河很寬,波濤洶涌,牛郎飛不過去了。從此以后,(指名讀)
(1)是啊,他們只能隔河相望,讓我們想象牛郎和織女對著天河相望,他們會想些什么呢?(牛郎想:織女還好嗎?她有沒有受到懲罰?織女想:牛郎和孩子們過的怎么樣了?)
(2)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時又會說些什么呢?()
(3)讓我們帶著感情,把這優美的意境讀出來吧。從此以后,(全班齊讀)
(四)鞏固深化,學用延展
1、小練筆:學完了這個故事,你們對故事的結局有些什么看法呢?你能為這個故事設計一個完美的結局嗎?試著對故事進行改寫或續寫,請把你認為最完美的結局寫下來。
2、擴展閱讀: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六、說板書設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 勤勞善良勇敢
王母娘娘 兇狠殘暴
六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說課稿 2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郎織女(二)》。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牛郎織女(二)》選自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篇課文是一篇民間故事,講述的是牛郎與織女之間愛情故事。牛郎是地上的凡人,而織女是天上的仙女,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是美好但是又坎坷。本文是以牛郎為線索,講述了他男耕女織——痛失老牛——夫妻離別——鵲橋相會這幾個故事情節。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五年級的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對文章大意能較好地理解,但是對文中人物形象特點以及“民間故事”的特色還不能很好理解,需要教師結合故事情節創設活動引導來學生。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偎、衰”等9個生字,能簡述故事內容。
2.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體會牛郎織女執著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特點。
3.感受民間傳說的魅力,培養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會認寫文章生字,能簡述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牛郎織女執著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特點;感受民間傳說的魅力。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圈點勾畫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讀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提問學生“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講過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知道牛郎織女結婚生活在一起了。但這并不是結局,大家知道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情了嗎?”帶著這個疑問,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進入新課《牛郎織女(二)》來一探究竟吧!從而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在此環節,我將讓學生朗讀課文后圈出文中不會的生字詞,如“偎、衰”等生字。在掃清生字詞的障礙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指定學生“概述牛郎和織女結婚后面發生的故事”。進而明確本文的故事情節為:牛郎和織女生下一對兒女后,過上了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但是王母娘娘發現后阻止他們的愛情,牛郎與織女只得天河相隔,直到農歷七月七日才能鵲橋相會。對文章大意的整體把握,有利于深入研讀的進一步分析。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首先,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后,我將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概括“牛郎織女發生了哪幾件事情?”然后請小組代表回答。學生將根據原文給予相應回答,我將給予肯定性評價。進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概括明確一共發生了“男耕女織——痛失老牛——夫妻離別——鵲橋相會”這四件事情。
其次,接著請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找出破壞牛郎織女幸福生活的關鍵人物。并結合語句分析這個人物形象具有什么樣的特點。由于這個問題較簡單,學生不難找到答案,從而明確:王母娘娘是破壞牛郎織女幸福生活的關鍵人物。學生找出文中語句如“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敗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帶著織女一起飛起來。”通過分析可以得出王母娘娘的形象特點是自私、狠毒,并進行板書。
最后我會請學生分組朗讀,并提出問題“找出牛郎織女面對兇惡的王母娘娘,又采取了什么行動?說明牛郎織女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學生不難從原文中找到故事情節如“牛郎披著老牛的牛皮飛上天追織女”“織女即使受到了很嚴厲的懲罰,還是要和牛郎在一起”,說明牛郎織女都為愛勇敢執著,也說明他們都追求新生活,追求自由。并進行板書。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拓展延伸
在此環節,為了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首先請學生觀看“牛郎織女”視頻,再找學生角色扮演,扮演完后談談對“民間故事”有何特色的看法?學生觀看視頻后對故事情節有更深的印象,有利于他們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后對“民間故事”將會有更深的體會。進而明確:“牛郎織女”講述的愛情故事貼近自然生活;老牛能說話,王母娘娘法力無邊,說明“民間故事”想象奇特豐富,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再進行相應板書。
(五)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將采取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進行,進一步深化文章主旨。課后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將布置這樣的作業:以語文興趣小組為單位,給《牛郎織女》的故事繪制連環畫,下節課進行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突出本堂課的重點。
六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牛郎織女故事在漢代以前產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會歷史原因,表現了當時小農生產者和小手工業者要求改善生活、爭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一段流傳久遠的民間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節、樸素自然的語言、奇幻的神話色彩、積極進步的主題,深深贏得人民群眾的喜愛。語言樸素、簡潔、清新自然,讀來瑯瑯上口。
二說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梳理故事情節,便于復述。
2、 學習“掙”、“扎”等生字,理解“暴跳如雷”、“發誓”、“掙扎”等詞語。
3、 了解牛郎、織女、王母娘娘的人物特點。
4、 滲透自主閱讀、探究的方法。
5、通過想象、朗讀、寫話,提高學生對民間故事的欣賞水平,了解民間故事的特點,愛上民間故事。
三說教法
這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但通俗易懂。如何把這樣的文章教好呢?“淺文”需要“深教”,我們如果就文本進行教學顯然是不行的,應該讓民間故事散發出它應有的魅力。因此,經過廣泛的搜集與整合,通過聽、說、讀、寫,讓學生理解和感悟文本,浸染于濃濃的文化味中。
四說學法
基于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熏陶法,讓學生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1.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現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現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女的傳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資料
1.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呢?
葉圣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代兒童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2.咱們學過他的作品嗎?(《陶罐和鐵罐》《爬山虎的腳》)
三、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2.學生匯報。
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興地回答”):老牛說了話,告訴牛郎將有仙女成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黃昏時候”到結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結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想想解決的問題。
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
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
學生丙: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丁: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請同學們圍繞著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交流。
(二)全班匯報。
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
(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說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學生丁:牛郎的童年是與牛在一起的。通過他對牛照看得那樣周到,簡直就是把它當作人來看待的,說明牛郎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對牛很好,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讓牛吃好的、住好的、過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說明他是勤勞的孩子。
2、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呢?
(1)學生甲:長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沒有什么改變,但是干活卻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學生乙:哥嫂怕他分遺產,于是不給他分文,把他趕出了家。牛郎勇敢地離開了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學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勞動得來的,從無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師追問:他會受哪些苦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想象。)
(5)學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這頭牛,是他們共同的努力勞動,才有了一間茅屋,一塊地,才會安了家。
(6)老師追問:從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3、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
(1)學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織女下凡的消息,引導牛郎找到了織女。
(2)學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織女,也是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寫道“姑娘聽他說,聽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愛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訴他了。”織女聽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慘的遭遇,是牛郎勇敢離開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品質打動了織女的心,對他產生了愛慕之心。
(3)學生丙:織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織錦最好的外孫女,王母娘娘只讓她們干活,織女厭倦了這種生活,她勇敢地擺脫了受壓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歡他們嗎?
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六、談談學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勞動才能創造新幸福的生活。)
六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郎織女》是我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帶有神話色彩,編入河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文內容符合小學畢業生的認知水平,便于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銜接。本文語言樸素、簡潔、清新自然,讀來瑯瑯上口。從表達方式看,這篇課文與其他幾篇都以記敘為主;在學習方法上與前一課沒有割裂,可以繼續學習記敘文的方法。
2、教學目標:
本文是民間故事,所以將目標定位在掌握情節的基礎上,把握人物形象,從而在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使學生體會文章主旨,具體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民間故事的知識及產生的歷史背景;積累詞語;掌握主要情節,把握人物形象;培養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自主解決生字詞;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以牛郎為代表的古代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培養學生善良的品性和對惡勢力憎惡的感情。
3、教學重難點:
人物和情節是故事的主要組成部分,故事總是用來講的,因此確定教學重點為:掌握主要情節,把握人物形象;情境表達。
限于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時代背景,因此確定教學難點為: 體會以牛郎為代表的古代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及對策
農村學生語文基礎較差,思考深度不夠,因此本文以明晰情節為引導,以談感受為切入,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在掌握情節的基礎上把握人物形象,創設情境激發其想象力。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明晰情節,把握人物形象,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最后進行聯想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三、說教法
“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為主“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處理教材時,讓學生談對人物喜歡與否,角度開放,學生也敢于發言,同時進行將想法轉換成文字的訓練;設置問題討論人物形象代表的意義;用情境表達延伸想象空間。
四、說學法
在自主基礎上利用小組合作達到生字詞最大限度的解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合作學習的意識;暢談感受和情境表達培養口頭表達能力;養成及時記錄的書寫習慣。
五、說教學過程:
導入
我們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傳統節日就是歷史文化的最好載體,同學們,你所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學生發言)其實,每一個傳統節日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七夕節背后的壯美而動人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
(以傳統節日導入,學生既不陌生又頗感興趣,容易激發好奇心,體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又結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
故事歷史背景及民間故事特點
(由于民間故事產生的年代比較久遠,存在著歷史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印記,有些情節不易為今天的青少年讀者所理解。因此,有必要介紹一下產生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和民間故事的`特點。)
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1)自讀課文,小組合作自主解決生字新詞。
(掌握基礎知識,培養自主意識和習慣,并在合作中學會求助。)
(2)按照情節的發展,將故事形成四個相對清晰的部分,并概括內容。
(故事情節脈絡清晰,重點訓練學生對情節的概括歸納能力)
2、檢查自讀情況。
(1)小組代表上臺寫未解決的生字新詞,師生共同解決。
(2)四個情節:
牛郎受兄嫂虐待直至被趕走;
牛郎得到老牛的指點,同織女結為夫妻;
牛郎織女過上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
牛郎織女一家被專制的王母娘娘拆散。
感同身受
1、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書寫理由,自由發言)
2、你不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書寫理由,自由發言)
(強調談學生本人的感受,將文章情節和生活感受聯系起來,體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挖掘獨特的生活體驗;要求書寫理由,培養隨時記錄的習慣,從而培養寫作習慣)
分析人物形象
1、我們常說,家是溫暖的港灣,而天堂也總被認為是最美好的歸宿,可是我們故事中的主人公卻都離開了這個“好地方”,為什么?他們實際上是哪一類人物的代表?有什么特點?
(通過反差式的提問引起學生對故事主人公命運的關注,并理解他們的做法,使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到幸福的真諦和追求幸福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引導學生對人物所代表的形象及特點推而廣之)
牛郎受到哥嫂的虐待,織女一直工作沒有自由;普通勞動人民;善良、勤勞、勇敢。
2、牛郎織女美滿幸福的生活遭到了破壞,那么是誰讓他們有了如此的遭遇?(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實際上是哪一類人物的代表?有什么特點?
(由故事的矛盾沖突引出反面人物,對形象推而廣之,激發學生對惡勢力憎惡的感情。)
封建統治階級惡勢力的代表;兇狠、殘暴。
創設情境
2008年,神舟七號載著航天員載著人類的夢想,飛向了遙遠的太空,航天員們遇到了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如果你是航天員,請你發揮想像,想想你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延續故事奇特想像的特點,將現實生活和故事情節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作業:課下閱讀《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任選其中的一個人物進行評述,200字以上。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故事背景下感受人物形象,培養寫作能力)
板書設計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 王母娘娘
普通勞動人民 封建統治階級惡勢力
勤勞善良勇敢 兇狠殘暴
六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說課稿 5
教學目標: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讀了上節課的內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織女走到一起之后發生了什么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文。
2、學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學生質疑: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的生活怎么樣?王母娘娘酒醒后會怎么樣?民間為什么會流傳這個故事?它寄托著人們的什么思想?
二、自學課文,體會感情。
1、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的生活怎么樣?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2)學生匯報:兩人婚后男耕女織,你勤我儉,日子過得很美滿。
“美滿”是圓滿美好的合意。說明靠他們勤勞的雙手,日子不僅過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團團圓圓。
(3)學生匯報:織女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她給孩子們講故事時,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辭方法,襯托出織女熱愛人間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會怎樣?
(1)讀課文第二段至倒數第二自然段。
(2)學生匯報:王母娘娘醒后先懲罰了其她的仙女們,然后又派天兵天將查找織女的下落,準備給她厲害的懲罰。說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預示著織女回來后的`悲慘命運。
(3)學生匯報:“她尤其恨織女,竟敢留在人間不回來,簡直是有意破壞她的門風,損害她的尊嚴。”由此可以體會到王母娘娘是一個死愛面子而又自私的人,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壞自己親人一生的幸福,為了顯示自己的尊嚴,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和他們的孩子隔開,這是多么可惡而又自私的人呀!
(4)“織女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過日子,共同生活”這句話說明了織女是個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個勇敢堅強的人。
3、教師引導:你們喜歡這則故事嗎?為什么?
(因為牛郎織女都是那種靠勤勞節儉來創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民間才會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說。)
4、請你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為什么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人們都希望牛郎和織女這兩位善良、勇敢、勤勞的人過上好日子,寄托著人民群眾也能過上美滿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結合《資料袋》,學習古詩詞
1、讀課后《資料袋》。
2、學習《乞巧》《秋夕》《鵲橋仙》
四、召開故事會
1.組內成員間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自己積累的民間故事在“故事會”上作匯報。
板書設計:
男耕女織
牛郎織女(二) 痛失老牛
夫妻離散
鵲橋相會
六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說課稿 6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2.通過對文章的分析,把握科學小品科學性和文學性融為一體的特征。
3.理解用科學數據進行不叫說明增強準確性的特點。
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在接受科學信息、了解科學知識的同時,通過刪選、整理文中關于牛郎織女的傳說和詩文,體會文章的知識介紹始終籠罩在詩情畫意之中這一寫作特色,進一步理解小品文的特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我們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傳統節日就是歷史文化的最好載體,同學們,你所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中秋節 重陽節 臘八節)其實,每一個傳統節日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七夕節背后的動人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
二、預習檢查:
1.填空:本文的內容主要包括了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和科學事實中的牛郎織女兩大部分。(板書神話床說和科學知識)
2.積累詞匯
織杼(zhù) 織紝(rèn ) 星宿(xiù ) 三垣(yuán) 祭祀( sì ) 消遣(qiǎn) 荊楚(jīng ) 勞逸( yì ) 纖云(xiān ) 迢迢(tiáo )
3.文章結構
第1~7段:神話傳說
第8~12段:科學知識
三、讀一讀、找一找、說一說:
1.生默讀課文,找出有關作者引用的詩文傳說,
問:有哪些關于牛郎織女傳說的記載?
提示:古書中、詩詞中、戲劇里
分別讀古詩中的引用部分,落實生字。
2.師述:千百年來,又有多少的詩人們用自己的筆來表達情感,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便是《鵲橋仙》。
3.帶領學生賞析秦觀的《鵲橋仙》(1分鐘)
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問:詩人在詞中表達了何種情思?哪些詩句寫出了牛郎織女的相逢?
提示: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追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讀本詞)
4.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的版本很多,這里的戲劇部分就引用了一種版本。我想請一位同學說說你所知道的一種版本。師述: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恩愛夫妻,丈夫牛郎是個家境很貧寒的放牛郎,妻子本是天上的仙女,后來因羨慕人間生活而私自下凡嫁給了牛郎。后來被王母娘娘知道,派天兵將織女捉拿回天上,牛郎知道后連忙去追。正當快追上的時候,王母娘娘突然拿出頭上的金簪一劃,在牛郎和織女之間突然出現了一條天河阻隔了牛郎和織女,這條天河就是天上的銀河。就這樣夫妻倆被銀河所隔,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平時不能相會,而善良的喜鵲們卻用自己的身體為他們搭起了一年一度相會的鵲橋,允許他們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跨過鵲橋相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牛朗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多么美好的傳說!多么浪漫的神話!(板書浪漫)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的神話如此地令人向往,難道這就是這兩顆星的真實面目嗎?
四、讀一讀、找一找、議一議、寫一寫:
1.叫三生讀8-10自然段,梳理文章中所涉及的有關牽牛星、織女星及相關的天文知識。 牛郎星(牽牛星):天鷹座里最亮的恒星。光度為太陽的10.5倍,直徑大7成,質量差不多大7成,它離我們的距離為154萬億公里。
織女星: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 光度等于太陽的60倍,直徑等于太陽直徑的2.76倍,質量差不多等于太陽的3倍,它離我們的距離為250萬億公里。
問:牛郎織女真的能一年相會一次嗎?請用書中的句子說明。
提示:牛郎織女兩星不是在同樣方向,兩星之間的距離是16.4光年。即使牛郎想打一個電報給織女,得等32光年才有收到回電的可能。就算沒有銀河阻隔,牛郎織女要想見上一面,也只能是在夢中了
問:這幾段文字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采用這種說明方法? 提示:列數字,作比較。因為這兩顆星距離我們很遙遠,用數字能確切地說明事物。作比較。將牛郎星和織女星與太陽進行比較,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想象他們的大小。
2.成立天文天文興趣小組,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牽牛星、織女星及相關天文學知識,篩選主要信息,寫成一段單純介紹天文知識的說明性文字。并派二位代表上臺對照夏夜星空圖介紹天文知識。
3.對照夏夜星空圖,學習有關天文知識。(結合相關自然段)
4.比一比
具有浪漫色彩的傳說部分和說明性的文字部分他們的表達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試著找出課文中的某些方面做個比較。
提示:可就距離、是否往外跑以及大小等方面作比。突出神話的浪漫和科學的嚴謹。(板書嚴謹)
五、 總結全文:
現實中的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差距如此之大,我們的作者為什么要引用大量與之有關的美妙傳說?
1.那么這些引用的作用有哪些?閱讀12自然段,找出答案
提示:“童話和神仙??最后”重點指出,一方面要欣賞童話,一方面要提倡科學,二者并不相悖,而是和諧一致的。(板書欣賞神話、提倡科學)
討論,明確:使全文充滿詩情畫意,注重文學性。
六、拓展練習:
出示嫦娥奔月和月球的圖片,談談神話和科學的統一和諧。布置一研究性學習題目。全班自由分為4組:每組要求完成,搜集月球的神話傳說、月球的天文知識,并將之寫成一篇既有神話傳說,又有天文知識介紹的說明文。
七、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拓展訓練
六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說課稿 7
教學目的:
1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生討論交流時體現)
2、領悟課文的語言特點。(在學生寫討論交流時體現)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把課文及各個段都發送到網頁上。(到時學生交流體會時可以叫同學點擊段落進行瀏覽了)
一、聽故事,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面幾節課我們已經把《牛郎織女》的故事梳理了一遍,也要求你們課后去練習合作講故事,下面我們聽聽同學們講得怎樣,好嗎?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想說什么呢?(5分鐘)(板書)
二、網上學習。
1、自主探索,談感受。
(1)接下來請同學們進入我們的學校網站點擊“我的課件”進入我們的課題《牛郎織女》
(2)先點擊“討論交流”,輕聲地讀一讀。
“學完這個故事,你們有何體會大家可以從內容情節、思想感情、寫法上受到的啟發、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燦爛輝煌等論故事中的人物、文章中的情節或者對故事你們也可以有自己的創造等。”(先在小組中進行交流,然后把你最想說的話用最簡練的語言把它寫在word里。完成后請以自己的名字為文件名保存在C盤,然后“提交作業”,再到“網上鄰居”去看看其他同學說什么。好,小組學習現在開始。
誰來說說呢?
教師小結:
同學們你們都能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這很好。希望你們課后再去把內容充實好嗎?
接下來請同學們點擊“閱讀提示”全班讀一讀要求,再小組合作學習。
(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人民群眾渴望安居樂業、自由幸福的理想,贊美了牛郎織女善良、誠實、勤勞的品格和敢于斗爭的.精神,鞭撻了王母娘娘代表的專制、殘暴的封建統治。)
教師小結:
這個故事以通俗流暢的語言反映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把勞動人民當時不能實現的愿望都寄托在故事里。這也是我們民間故事吸引人的地方。
五、擴展活動。
你們想了解更多的民間故事嗎?
下面我們就上網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民間故事,找到后請把你喜歡的文章拷貝下來,以故事的名稱保存在C盤一個以“民間故事”為名的文件夾內。當然如果你的搜索有困難,你也可以通過網上鄰居了解一下同學搜集情況。如果他搜集到的故事你喜歡的。你也可以拷貝下來。
六、布置作業。
1、課外到圖書室或是自己的小書櫥里搜集幾篇自己喜歡的民間故事,我們將在班隊課上進行交流。
2、把你們的感受寫成文章。
【六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說課稿03-06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牛郎織女》教案11-23
牛郎織女說課稿11-03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1-12
語文上冊說課稿:稱贊06-26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2-07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07-01
《牛郎織女》優秀說課稿12-17
上冊語文《搭石》說課稿11-04
五年級上冊語文《牛郎織女》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