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說課稿

      時間:2021-02-27 09:34:4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說課稿模板匯總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模板匯總10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書林漫步》是人教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下冊第1課的內容,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本課的主要內容了解書籍裝幀設計的基本知識,嘗試用對比欣賞的方式說說中外書籍裝幀在方式和形式上的不同之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對書籍裝幀一些知識的認識。

        二、說學情

        初中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們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敏感,喜歡別出心裁和標新立異,所以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強烈的創造欲望。從繪畫的角度來看初中階段的學生已進入寫實后期,而且對于欣賞的知識已經有所認識,但在欣賞這塊還需要更多練習與實踐,培養他們語言交流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和了解書籍裝幀設計的不同形式及作用,談談自己喜歡的書籍裝幀采用的設計形式和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搜集各種裝幀設計出的獨特的書籍圖片或實物將它們按形式分類,學生能夠進行對比欣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書籍設計的美感,提高對書籍設計的感知度,體會中國文化傳統的博大精深。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書籍裝幀的形式和方法。

        難點:嘗試用對比欣賞的方式進行書籍裝幀設計的欣賞。

        五、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討論法、示范法、實踐練習指導法。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

        六、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等。

        七、說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教師出示造紙術與印刷術發明的紀錄片,請同學根據紀錄片的內容,說說紀錄片內容給你的感受。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進而引出課題《書林漫步》。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與提問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更具有活躍性,并且也初步建立了學生對書籍裝幀的認識。

        (二)交流探討,欣賞作品

        1、利用課件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中國古籍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中國古籍是由書口、書簽、書根、包角、書腦和書脊等組成。

        2、教師繼續追問:“書籍設計是什么?”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舊稱“書籍裝幀設計”,廣義的書籍設計是指從書的外觀到內芯的一系列設計,以創造出書籍的整體視覺形象。

        狹義的是指書籍的開本、封面、護封和裝訂形式等屬于書籍外觀的想象設計,有時僅指封面設計。

        3、學生四人一小組交流并回答問題:

       。1)利用課件出示蝴蝶裝,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提出問題“大家知道這種書籍設計叫什么?蝴蝶裝的歷史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蝴蝶裝。蝴蝶裝始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元,與雕版印刷的發展密切相關。將印有文字的紙頁沿相對應的魚尾紋中縫對折,再依順序摞疊成方形,將對齊的折縫處粘在包脊紙上,書遂完成。翻閱時,書頁如蝴蝶展翅。

       。2)除了蝴蝶裝,還有哪些書籍設計的形式?

        中國的有簡冊、經折裝、旋風裝、包背裝等。

        4、走向世界的中國書籍設計

        課件展示吶喊、中國記憶(書籍設計)引導學生觀賞。

        教師設問“圖片中的這些書籍的結構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書口、上切口、扉頁、訂口、環襯等。

        教師繼續追問,“現代書籍的裝幀有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20世紀初,大批藝術設計家打破封建時代沉悶的局面,豐富了書籍的設計語言,使出版的書籍頗有藝術感染力。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到中國古籍的組成和書籍的設計,可以更好的讓學生認識書籍裝幀特點,然后通過書籍裝幀蝴蝶裝等方法的具體分析,加深了學生對書籍裝幀的了解認識。并且通過觀察討論也鍛煉了學生語言表述與交流的能力。

       。ㄈ┏鍪緢D片,對比欣賞

        教師繼續出示圖片引導學生欣賞經折裝和蝴蝶裝裝幀形式和方法的不同點。

        以4人為小組進行討論。

       。ń處熝惨曋笇н^程中針對共同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及時糾正。表揚有想法的同學;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的方式使學生對書籍裝幀的認識不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通過討論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語言能力的替提升礎,拓展學生的思維。

       。ㄋ模┱故驹u價,小結作業

        1、自愿分享,并從方式方法上進行交流評議,進行自評、互評、師評。

        2、總結升華:總結書籍裝幀的特點并引導學生要多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運用欣賞評述的方式記錄生活。

        3、作業:外國的書籍裝幀樣式有哪些,中外書籍裝幀樣式的區別在哪里?下次課一起來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評議的環節加深學生對書籍裝幀的認識,并且最后的總結升華也培養學生發現美的意識。

        八、說板書設計

        為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設計。

      說課稿 篇2

        現代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接納過程,而是一個以已有知識、經驗、態度為基礎的主動的建構過程!边@就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停滯于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而需要營造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在主動參與中得到發展。下面。我以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十冊第一單元的一首古詩《游園不值》的教學,來做一些嘗試。

        一、說教材

        《游園不值》是一首贊美春天的著名詩篇,為宋代詩人葉紹翁所作。讀意為:春天來了,葉紹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訪、去賞春。正當葉紹翁“小扣柴扉久不開”掃興之時,猛然間見到了一枝伸出墻外的紅杏,欣喜之情油然而生,靈感實至,“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北忝撪矶。這首詩構思奇巧,耐人尋味。

        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小學古詩教學的目的以及小學生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了解詩意,想象并說出古詩所描繪的景象。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領悟“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深刻含義。

        在教學這些內容時,“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想象并說出古詩所描繪的景象”是重點,難點是領悟“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深刻含義。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十多首古詩,積累了不少經驗。然而古詩無論是從語言文字上還是寫的內容上來看,都離我們時代較遠。小學生解讀古詩,體味意境很困難。

        三、說教法學法

        怎樣教好這首古詩呢?我根據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自學古詩的能力和古詩教學的關鍵是領會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這些情況,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充分利用電教媒介,采用情境教學法等方法,讓“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演一演”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播放歌曲《游園不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我便播放歌曲,激發起學生學習古詩的深厚興趣。

        〈二〉學習古詩

        1、初讀指導

       。1)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2)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標出停頓符號。

       。3)指名朗讀,相機正音。

        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是了解古詩大意的第一步。讀古詩要做到字正腔圓,這有利于培養語感。

        2、理解詩意

       。1)引導學生用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注釋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去學習古詩。

        (2)自由朗讀古詩,交流感受。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源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已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首詩比較淺顯,教學時我就放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突ブ,再加上教師從旁組織、指導、點拔,使學生不僅能在主動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還能培養合作的精神。

        3、感悟詩情

        (1)理解題意

        通過問題“詩人去游園沒遇到主人,心情如何?”“詩人看到紅杏想到了什么?心情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未遇主人時的掃興,及看到“紅杏”想到“春色滿園”的喜悅。“每個學生都蘊藏著具大的潛能”學生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的學習方式,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潛能在詩情畫意中從容釋放,培養了想象、表達能力。

       。2)朗讀體會

        《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惫旁娊虒W更不能忽視讀的重要性,所以我讓學生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放聲朗讀,領悟詩情;然后配圖配樂誦讀,使學生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其對春天的喜愛。學生經過反復品讀,吟誦,完全陶醉在詩的意境中,從而領悟到詩歌的藝術魅力。

        (3)合作探究:“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為什么能成為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這是教學中的難點,我主要通過啟發學生思考:“這兩句詩除了字面意思外,還有沒有更深層的意思?”再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體會“園子”和“紅杏”的象征意義,然后引導學生從身邊生活中尋找事例來說明這兩句詩中蘊含的道理是正確的,并能在生活中學會靈活地運用這兩句詩。

        4、描述詩境

        展現自我,是每個學生心底強烈的欲望。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放物讓學生演課本劇,能增加學習古詩的趣味性,使學生真正喜歡上古詩。

        (三)課外延伸

        朗讀描寫春天的千古名句。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會背誦不少于80篇的古今優秀詩文。安排此環節,意在讓學生積累有關春天的名句。

        (四)作業

        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春天的古詩,搞一個小抄報活動。

        “誦讀古代詩詞要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這是《課程標準》對學習古詩的要求,所以我布置了這道作業。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突出課文的中心。我抓住古詩的重點,設計以下板書:

        游園不值

        游園→未遇主人(掃興)

        紅杏→春色滿園(喜悅)

      說課稿 篇3

        一、我對教材的理解

        1、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是省編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10冊教材中的第12篇課文。這篇歷史故事記敘了春秋時期齊國派晏子出使楚國的事。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侮辱晏子,晏子針鋒相對進行反駁,三次挫敗楚王,維護了國家的尊嚴。這三個回合的較量,充分表現了晏子聰明的才智、能言善辯的口才和愛國思想。

        2、我對課文重點段落內容的理解。

        我今天重點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課文的3、4、5三個自然段,以三個精彩有趣的小故事展開情節:第一回合,寫楚王瞧不起晏子,抓住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缺陷,不開城門卻開了個洞讓他鉆,進行人格侮辱;第二回合,楚王又說齊國沒有人,諷刺齊國沒有人才;第三回合,楚王越發變本加厲,和他的官員門群起而攻之,一起嘲諷齊國人沒出息,做強盜。故事情節到了高潮階段楚國的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來如此咄咄逼人、扣人心弦的場面,一般常人可能會驚慌失措、束手無策,陷入十分被動、難堪的窘境。而主人公晏子卻能處驚不慌,冷靜、機智、針鋒相對地、甚至是談笑風生地進行反駁、回擊,將楚王駁斥得理缺詞窮、啞口無言。楚王本想侮辱晏子,卻一次次反遭侮辱。楚王從開始的瞧不起晏子,瞧不起齊國,為此而處心積慮地對晏子展開一次比一次更刻薄、更惡毒的侮辱和嘲諷。但經過三個回合的較量,楚王不但再也不敢繼續侮辱晏子,反而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180度的大轉彎,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晏子實在太厲害了,是個出類拔萃、聰明絕頂、口才超群的人才,是個出色的外交家。因此,楚王已打心底里服了他,竟向晏子老老實實地和盤托出自己的初衷: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所以正如文中用了五個只好這一畫龍點睛之筆,恰到好處、淋漓盡致地刻畫出楚王的無奈和失敗,并且含蓄地贊揚了晏子挫敗楚王、大獲全勝的輝煌和卓越才華。這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好教材,引領學生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必須把握住三個回合的較量這一精髓之處,引導學生讀懂、理解內容、學會欣賞作品的文學性和思想性,感受晏子的才能和精神。

        二、教學目標的設定

        根據教材特點和《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發展學生的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我確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目標:重點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義。

        2、技能目標:學習課文,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感悟晏子成功反駁楚王的辯論技巧和思維方式。

        3、情感目標:體會晏子維護國家尊嚴的思想品質,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難點:讀懂晏子反駁楚王的幾句話含義,及句子間嚴密的邏輯關系,理解水土不同的深刻含義,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三、教學準備

        做好以下課件材料:

        1、把課文中宴子的畫像圖片制作成課件,讓學生發現宴子長得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為楚王叫他鉆狗洞作鋪墊。

        2、三個重點句(鉆狗洞、最不中用、水土不同)

        3、晏子說得十分形象三個分句的學習和欣賞(舉袖成云、揮汗如雨、摩肩接踵)

        四、教學流程:

        復習導入→走近宴子、潛心感悟、研讀宴子→贊美宴子→超越文本演宴子→課外延伸、學晏子練口才、策劃小小辯論賽

        五、設計理念

        1、課堂開場采用模擬小小見習外交官的游戲形式導入,創設愉悅的課堂氣氛和能誘發共振的教學環境。

        2、整個教學過程,能突出重點,充分體現學法指導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同時能對幾個難句,采取重點輔導、半扶半放、放手自學、對難點水土不同進行點撥指導的教學方法。

        3、抓住五個只有的理解,讓學生體驗明寫楚王的無奈和暗寫宴子的反駁節節勝利,把侮辱不卑不亢地還給了楚王令人鼓舞的效果。我的板書設計就能充分體現這一理念。

        六、教學思路:

        根據所確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步教學線路:

        第一步:復習導入,進入角色。

        我先讓學生復習回憶《晏子使楚》事情的起因,最后的結果來導入課文內容,并提煉出板書為:想侮辱不敢不尊重。而后,追問:怎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引出學生對晏子初步的認識:晏子是個聰明、機智很會說話的人。進而再激勵學生說:讓我們也學學晏子,學當小小外交官,跟著晏子去楚國看看晏子是如何和楚王唇槍舌戰,挫敗楚王那扣人心弦的場面?

        第二步:走近晏子,讀懂、理解課文內容,潛心體驗、研讀晏子。并將第一個回合的學習進行重點指導。

        首先讓學生明確自學的步驟是:獨立研讀課文第三節,再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學習要求是:

        (出示課件一)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2、晏子遇到如此不禮貌的讓他鉆狗洞的接待,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接著又是怎么說的?緊接著晏子又是怎么做的?

        3、你認為晏子說的哪句話,是話中有話,最厲害?為什么?

        4、你知道楚王聽了又是怎么想? 怎么做的?楚王是心甘情愿的嗎?你是從哪里看出?

        再通過交流反饋,抓住晏子面對楚王如此惡毒的人格侮辱,讓學生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通過對晏子內心活動的揣摩,引出晏子之所以能如此從容、不卑不亢地與楚王進行反駁的動力是要維護國家的尊嚴,為了國家的利益,我必須給予針鋒相對的反擊。如此,就能更好地理解宴子為了齊國的利益而作出冷靜、機智的反應,說出那層層推進,邏輯性很強的、非常有力的反擊語言:從這是狗洞,推理出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再推斷出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尖銳而含蓄地得出楚國是狗國的結論,加以有理有節的強有力的回擊,做到既把侮辱還給楚王,又不傷兩國的和氣。讓學生領略到這就是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華!

        然而,第二個回合,則采取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自主研讀的方法。讓學生劃出楚王諷刺、侮辱宴子的句子,以及晏子反駁楚王的語言。讓學生選擇最愛讀的語句訓練感情朗讀,并嘗試自行理解重點句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了。的含義以及推理過程。再安排分角色朗讀的體驗,加深對晏子智慧和才能的感悟。還可引導學生欣賞好句:

        出示課件(二)

        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了呢?

        并穿插能力訓練讓學生把句子概括成四字詞語。最后再安排學生模擬扮演宴子,分角色朗讀,來加深對人物的智慧和才能的體驗。并且教師也參與其中的角色扮演,做到師生互動,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

        第三回合,可采取學生獨立閱讀,自讀、自悟的方法,來訓練學生掌握學法,培養閱讀、理解、欣賞能力。然后再讓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難點問題水土不同,再展開討論理解。

        第三步:小結延伸。

        1、讓這些小外交官們說說隨宴子出訪楚國后的感受,可設計問題:你佩服宴子嗎?那你想怎樣夸他?如此,可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積累的知識,掌握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心聲。我班內有學生說:晏子真了不起!有的說:晏子你真是個出色的外交家!還有學生說:晏子你好酷!然后教師小結:出示課件:宴子使楚 不辱使命 勇挫楚王 捍衛尊嚴以這16個字來概括、總結課文。

        2、跳出文本,超越課堂。緊接著,教師還可進入角色,扮演楚王說:我雖然斗不過宴子,哈哈!你們楚國難道真的沒有人了嗎?怎么盡派你們這些乳嗅未干的娃娃外交官來呢?再請學生來學宴子能言善辯的口才來進行能力訓練。讓學生覺得:《宴子使楚》的課文雖已進入尾聲,但為學生創設了學習宴子,提供了展現才華的空間,使課堂教學迸發出新的高潮。

        3、我精心設計了課外延伸作業題,做到超越課堂,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強調的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喜歡語文,知道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親身體驗到語文課程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以達到全面貫徹《新課標》精神,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目標,為學生提供發展思維,發揮聰明才智,磨練能力和口才的平臺。

      說課稿 篇4

        一、說課內容:

        浙江省義務教材小學數學第四冊P70頁"萬以內數的讀法"。

        二、教學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萬以內數數和百以內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可為萬以內的寫數、比大小、四則計算和萬以上的讀數打下基礎。本節課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這是因為:(1)學會了萬以內數的讀寫,不僅能鞏固加深對計數單位千和萬的認識,而且能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和讀寫算盤上萬以內數打下基礎。(2)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不僅能滿足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為學習萬以數四則計算創造條件,也能為以后學習多位數的讀寫打下基礎。

        課本編排了2道準備題,2道例題和6道習題。準備題主要復習計數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十進關系。例4通過計數器講數的組成,由于讀數就是把數的組成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這也是讀數的基礎。例5是通過數中間不帶0,中間帶0,未尾帶0,中間未尾都帶0等7個數。講怎樣讀數,并概括出讀數的4條方法。試一試中的4個數,包括了讀萬以內數的各種情況,練一練中的第2、3、5題主要練習正確理解數位和位數,第1、4題是把數的組成和讀數結合起來練,第6題主要練習讀實際數據。

        三、重點、難點、關鍵:

        本課的重點是讀數,難點是帶0的數的讀法,因為0在讀寫中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讀數時,0在數中間要讀,但不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而0在數的末尾都不讀。關鍵是讀數的方法。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萬以內的數,包括一萬。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理解數位意義,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和千,鞏固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3、通過具體數據的讀數,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學程序設計:

        (一)準備練習:

        1、十里面有()個一,一百里面有()個十,

       。ǎ﹤一百是一千,()個一千是一萬。

        2、我們學過哪些計數單位?

        意圖:新課前充分復習舊知,能喚起回顧,引起舊知表象再現,為新授奠定堅實的基礎。

       。ǘ┙虒W新課:

        1、教學例4

       。1)在計數器上拔364,問:它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2)在計數器上拔4356,問:它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意圖:利用數的組成,引出數位表,利用數位順序,為讀數奠定堅實的基礎。例4的教學主要是借助計數器,以突出數位的作用,為讀數做好準備。

        2、教學例5。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數位順序表,分層教學,分三層次,中間帶0讀法,末尾帶0讀法,中間和末尾都帶0的讀法。

       。1)請同學們自編幾個有0的三位數的四位數。

        例如:30750801000020087303800等等。

       。2)請學生分類(按0擺放的不同位置來分并說說分類的現由)

        分3類:中間有0:301208

        末尾有0:100007303800

        中間末尾都是0:5080

        意圖:這種分類練習既有趣味性,又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下面學習化難為易,便于學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數也就不同的含義。

        (3)讀中間帶0的數。

        請一生讀一讀中間帶0的數,強調:如3013008為什么301中間有一個0,3008中間有兩個0,他們都讀一個零呢?

        請學生概括出:數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一個零。

        試著寫幾個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的三、四位數。

        (4)讀末尾帶0的數,強調:如100007303800

        為什么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找出草稿紙上這種類型的

        數。

        (5)掌握中間或末尾帶0的讀數方法。

       。6)通過讀數找出讀數的方法。數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一個零,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7)試讀例5:56847259032006400305010000

        (8)結合讀數的方法:看題、討論、回答。

        A、萬以內數的讀法,從()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

        B、千位是幾就讀(),百位上是幾就讀(),十位上是幾就讀(),個位上是幾就讀()。

        C、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

        意圖:這樣安排遷移自然,層層深入,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歸納出讀數法則,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明白不但怎么讀,而且明白為什么這樣讀,在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過程中還要絲絲入扣,學生積極性就高,參與意識就強。

       。ㄈ┬〗Y: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是怎樣學到的?再次鞏固讀法。

       。ㄋ模╈柟叹毩暎

        1、說出計數器上的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并讀出來。

        例:372120439300強調若數位上沒有珠子,那么這個數位上數的組成就不用說。

        2、讀出下面各數,并抽幾個說說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例38670945082007200600090509800

        3、先把三個數803x80038300讀一讀,再比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填空:803是()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其中3在()位上。那8003呢?8300呢,有什么不同?

        4、填表。

        最小最大

        三位數

        四位數

        提問:比最大的三位數大的數是幾?999個后再加1個數是多少?你還能提出幾個什么問題?

        5、書P72頁第6題,讀出下面各數。

        6、擺數游戲,請你用2個8和2個0組成一個四位數。

        擺出只讀一個0的四位數。

        擺出不讀0的四位數。

        意圖:練習設計應該突出重點,有梯度,這樣學生以萬以內的讀法就能掌握得更正確,更熟練。在設計練習時還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學生智力的開發,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ㄒ唬 :教材地位及課文特點:

        《萬年牢》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選編的中心是怎樣真誠待人,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在為人處事上的道德要求,而且還試圖引導學生從理解重點段落中,受到待人處事的啟示。

        作者細膩的描繪和樸素的文采,講述了一位父親真誠地為人、做事的故事。課文圍繞父親做糖葫蘆這件事,分兩部分講父親做事認真和實在的。先講父親自己經營做糖葫蘆,選用最好的材料,講究制作的工藝,手藝高超,保證了產品質量;再講父親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滿老板偷工減料、弄虛作假、欺騙顧客的行為而辭掉工作。本文用精煉的言辭將三個不同的“萬年牢”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留給人深深的思考。

       。ǘW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葉圣陶曾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

        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運用”。即略讀課文是精讀的延展與深化。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認識8個生字。

        2、了解故事內容,體會做人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的道理。

        3、學習作者敘述清楚、有條理的表達方式。

        4、學習獨立閱讀,培養自學能力。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誠地為人和做事

        的道德風范,同時學習敘事清楚有條理的表達方法。通過自讀的方式,體會文中三處“萬年牢”的意思,說說其中的相互聯系;讓學生從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親為人和做事的真誠。因此,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只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反復讀,才能體會課文中包含的復雜感情。

        2.概括法:利用課文中的關鍵詞,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讓學生在概括中加入自己的感情,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

        3.滲透法: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現象,學習作者敘事清楚有條理的表達方法。

        三、學法指導:

        就大多數四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自學能力還不夠強,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還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課前預習法:掃清字、詞障礙。學會整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讀準輕聲字詞及多音字。

        2、誦讀法:把握內容,體會萬年牢的深刻內蘊。

       。ㄔ诮虒W本課的過程中,目的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準確地把在精讀課文中所獲取的基礎知識、閱讀方法、經驗等遷移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中,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四、教學流程:

       。ㄒ唬┱勗捈とぁ⒔翌}導入:

       。ǔ鍪咎呛J的圖片,播放《冰糖葫蘆》的音樂)欣賞了這一片段之后,你想說什么?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糖葫蘆有關的文章。(出示課題)一起來讀:萬年牢。

        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什么是“萬年牢”?萬年牢與糖葫蘆有什么關系?)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⑴讀準字音,讀通課文;⑵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情?

        (3)找一找,劃一劃,文中說“什么是萬年牢”的句子。

        2、反饋預習情況:

       、懦鍪径陶Z:

        把爐火悶(mēn)好

        把竹簽削(xiāo)好

        去把(bà)兒

        ⑵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情,誰能用簡單的話來概括?

        課文講了兩件事情:第2——4自然段寫了交親在家做糖葫蘆,第5——6自然段寫了交親在外做生意。

        3、找找文中說:“什么是萬年牢”的句子。

        出示1:“我的糖葫蘆糖蘸的均勻,超薄越見功夫,吃一口讓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蘆不怕冷不怕熱不怕潮,這叫萬年牢。”

        從這句話中,你理解一下什么是“萬年牢”?

        出示2:“公平買賣走正道,顧客點頭說聲好,回頭再來這是寶,做生意講實在是萬年牢!

        思考,這一句中的萬年牢又指什么?

        (三)自學研讀:

        同學們,這兩句話都是父親說的。他是這樣說的,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請自學做糖葫蘆和做生意兩件事,看看父親是怎么做的?從中感受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劃一劃描寫父親做事的句子,可以在旁邊記下你的理解與感受。

       。▽W生自讀自悟,通過對父親在制作糖葫蘆的過程中、憑良心做買賣的事情中,理解“萬年牢”的意思。)

        交流重點句:

        出示1:父親的糖葫蘆做得好……鐵鍋煮出的糖發黑。

       、、父親在給糖葫蘆選擇材料時多用心呀,指導朗讀。(選材好)

       、啤⒏赣H在選材上是那么認真、一絲不茍,那么在制作過程中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是呀,“我”和父親的配合如此默契,我們也來一起體驗一下。咱們配合著讀一讀。老師讀“把”,同學們接著往下。

        這么多道工序,復雜而繁鎖,但是父親卻有條不紊地一道道做下來,所以他的糖葫蘆“吃一口讓人叫好”,而且名聲在外。

        過渡:如此精心的選材,如此精湛的手藝,父親做的糖葫蘆質量好啊,真所謂是“萬年牢”。

        理解第二個“萬年牢”指什么呢?

        那么父親是怎么做到生意上的“萬年牢”的呢?

       。1)快速瀏覽第5、6自然段,找找父親做事的句子。

        (2)匯報:

        1、從老板定價高,父親不滿意;2、老板讓他摻假,他不聽;3、老板配得下手,他嫌動作慢,也不高興……

        復沓:

        1、當老板定價高時,父親不滿意,是因為:公平買賣走正道,顧客點頭說聲好,回頭再來這是寶,做生意講實在是萬年牢。

        2、當老板讓他摻假時,他不聽,是因為:……

        3、當老板配的下手,動作慢時,他也不高興,因為……

        看來,父親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很重誠信,還一心一意為顧客著想。所以他寧可放棄有固定待遇的工作,仍然去提籃叫賣,也不能欺騙顧客。

       。ㄋ模┥钊塍w會,小結提升:

       。1)從這兩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父親是個怎么樣的人?

        是呀,父親不僅是這樣說,這樣做的,也是這樣教導我的。我們一起讀(第7自然段)

        出示3: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使我一生受益。

       。2)理解第三個“萬年牢”(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有萬年牢的人品。)

       。3)看板書,你覺得這三個萬年牢有聯系嗎?

        萬年牢的產品質量贏得了生意的萬年牢,萬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誠實,守信的萬年牢的人品。同樣,有萬年牢人品的人必能靠著誠信擁有萬年牢的生意,而生意好也是取決于他的新產品質量好。作者記住了父親的話,做一個認認真真,實實在在的人讓我們也來記住父親的話。

        五、教學特色:

        略讀課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應該用于自讀與感悟。因此,在《萬年牢》的教學中,我更強化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更強調了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交流的過程中適當給予點撥指導,從而真正地把讀書時間還給學生。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心理過程,我提倡學生個性化理解。在教學中避免要求過高過全,多給學生提供選擇不同學習內容和方法的機會,多給學生提供展示不同潛能的機會。在個性閱讀中,讓父親的這種為人處世的道德風范引起每一位學生心靈的共鳴。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九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第一課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程序設計、板書設計”四方面來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應用,在此基礎上,由相等關系轉到不等關系、來學本章內容;學好本章內容,為一次函數等數與代數的后續學習奠定了基礎。本節課在上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礎上來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嘗試對學生類比推理能力進行培養。通過利用數軸來確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讓學生初步感知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相關概念;會利用數軸解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四種情況。

        (2)能力目標:

        通過利用數軸來尋求不等式組的解集、及探討交流不等式組解集的四種情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

       。3) 情感目標:

        將不等式組的解法和歸納留給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完成,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合作交流意識與創新意識,為學生在今后生活和學習中更好運用數學作準備。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不等式組的有關概念,會解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2)難點:利用數軸準確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

        二、教法與學法

        1、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會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用數軸如何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本節我們要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因此由一元一次不等式猜想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學生易于接受,因而能更好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再者,現在的學生已經厭倦教師單獨的講授方式,希望教師能夠給他們自己探索、發表自己見解和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更希望教師滿足他們的創造愿望。

        2、教法:引導發現式教學法

        《課標》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本節課我從生活中實例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組織學生探討交流、解決一系列問題,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3、學法:交流互動法

        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是《課標》倡導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本節課我提供足夠的

        時間和思考空間,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探討交流發現如何用數軸來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并總結出口訣。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發展了數學思維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五步)

       。ㄒ唬﹦撛O情境,新知探究

        ★活動一:用木條釘三角形木框,引入概念

        我為學生準備長度不等的木條;讓學生親自動手釘木框;引導學生先獨立閱讀課本相關內容,理解題意,從而確定用“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來解決問題。自然而然得出一個不等式組。

        設計意圖:從實例引入,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從類比的角度讓學生說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

        ★活動二:組織學生探討交流,如何在數軸上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

        教學時教師鼓勵學生觀察、分析、探討交流,互相補充解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不等式組的解集是每一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解題過程及注意事項。

        設計意圖: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了解不等式組解集的含義和明確解不等式組的基本步驟;使學生在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得到發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二)學以致用,一試身手

        ?2x?3?x?11?2x?1?x?1?解不等式組 ??2x?5x?8?4x?1?1?2?x?? ?3

        給學生安排了兩個基本的不等式組,教學中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然后讓學生與同伴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和遇到的問題,規范解題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解不等式組,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不等式組的解集以及以及解不等式組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數軸的直觀表示有助于準確的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再者,第二個不等式組無解,這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不等式組并不總是有解。一個不等式組是否有解,誰說了算呢?那就要看看各個不等式的解集在數軸上是否有公共部分了!

       。ㄈ┛偨Y規律,得出口訣

        給出四個基本的不等式組,先讓學生通過數軸確定解集,從直觀上了解不等式組解集的基本情況;然后引導學生總結出口訣、達到會說理解會運用。教師注意兩點:一是注意口訣中的每一個大字與小字代表的是符號還是數?!二是讓學生用肢體語言感悟一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ㄔ谶@里,教師告訴學生,我們人體本身就帶著這四句口訣呢!例如:、、、可謂:“輕松一刻”!讓學生學習并快樂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借助數軸直觀地掌握這四種有代表類型的解集,突出“公共部分”的探討,從而加深學生對不等式組解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區分出這四種不同的情況、理解口訣后,以后做題中,能否結合數軸更快更準地找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口訣的使用對難點突破起了有效的作用。

       。ù藭r此刻,教師完全可以告訴學生:“解不等式組啊,以后想做錯,這個真的很難!”)

       。ㄋ模⿲嶋H應用,解決問題

        教師出示例題,引導學生分析題意,類比找相等關系來找不等關系,嘗試寫出做題過程,教師指點。

        設計意圖:通過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的能力,加深對以不等式組為數學工具解決問題的認識。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五) 歸納小結,整體感知

        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出本節課自己的體會、收獲;最后教師補充總結,點明三點:一是解不等式組的基本過程;二是數軸在解題過程中的作用;三是哪類問題適合用不等式組解決。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為學生創造交流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再次鞏固了數軸來確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過程!突出了重點!又從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關注學生對課堂的整體感受,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會收獲的喜悅,

        四:板書設計

        左中右三部分:

        左(一) 1、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3、利用數軸,找公共部分。

        中(二) 1、四種結果

        2、口訣內容:大大取較大 小小取較小 大小小大中間找 大大小小解不了

        3、做題過程、注意事項

        右(三) 實際應用;由“相等關系”到“不等關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說課稿

        張弟發

        太平獅峰學校

      說課稿 篇7

        ◇教學背景

        教學背景包括教材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四部分。

        一、教材內容

        《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這節課的課程標準要求: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2.運用資料比較南北方地區的差異3.說出南北方自然地理環境對各自生產、生活的影響。

        二、學情分析

        其次說學生的情況。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說,南、北方地區的差異并不陌生,尤其是去過南方旅游的同學對于這兩個區域的差異更是知之甚多。不過,這些只是他們的感性認識,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歸納概括總結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對于南、北方的差異還不能上升到理論水平,也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經過一年半地理的學習,他們已經初步具備讀圖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還是能夠順利完成本節課的內容。

        三、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和對學生學情的分析,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形圖指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范圍;

        2.明確每個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即南方多雨、北方偏旱;南方河流大,北方則。欢灸戏綔嘏狈胶;南米北面;南船北馬。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氣溫圖、降水圖、河流流量圖和材料,分析總結南、北方的區域地理特征;

        2.利用填圖游戲、小組活動、比較、歸納等方法學習區域地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四、重點難點

        重點:1南北方地區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2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

        難點:南北方地區的差異性與自然因素的關系。

        ◇教學環節分析

        1.教法與學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內容,本節課采取傳統的板圖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尤其是電子白板的使用,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優化地理教學進程。

        在學法上主要采用游戲填表、小組合作和分組辯論的學習方法。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特點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讓他們圍繞著課堂任務分工合作,在活動中相互探討交流,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使得主導學習成為一個愉快的過程,同時又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教學過程設計

        我把整節課分成7個環節,即1.“祥云”在南還是北(導入)2.我行我秀,繪繪清(明確界線);3.地理要素“回家”聚(自然地理特征);4.南方北方有差異(人文地理特征)、5水果故鄉在哪里?(自然因素對生產生活的影響);6、圖表突出地不同(鞏固練習)7、我寫南腔北調集(課后探究)。

        第一,“祥云”在南還是在北?

        通過奧運火炬在中國傳遞城市路線圖的閃現,以及相關城市主要景觀圖片展示來導入,讓學生說出哪些是他心目中的南方城市或北方城市,南、北方的地理界限在哪里,哪些是本地圖上的南方或北方城市。

        第二,我行我秀 繪繪清

        教師在白板上畫出帶有大興安嶺、陰山、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秦嶺—淮河的中國輪廓圖,讓學生在圖上畫出四大地理區域的界線。不但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南北方的位置、范圍、界線,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繪圖能力。

        第三,地理要素“回家”聚

        由于圖片比文字更具吸引力,在這個環節我在屏幕上拖出植被、氣溫降水圖、河流等一系列圖片,讓學生說出這些圖片可以分成幾類,哪些屬于南方地區,哪些屬于北方地區,說明原因。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中國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對這部分知識歸納總結比較容易,而且通過討論的方法不但能突破本節課的南北方自然環境的特征這個難點,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為了及時的反饋與鞏固這部分知識,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回家”,把文字拖到相應的表格里,通過這個活動,不但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角色。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地區

        氣溫

        降水

        地形

        植被類型

        第四,我寫南腔北調集

        對于本節課的南北方的人文特征這一知識點。我把全班同學分成:傳統體育、詩詞、樂器和劇種、建筑、農耕制度五個小組,學生通過探究、討論得出南北方地區在這些方面的差別,然后發布結果,其它小組進行補充。在分組時我十分注重學生的特點,例如喜歡體育運動的男孩子較多,就把他們分成一組;學校樂隊隊員的和喜歡音樂的同學就歸為樂器和劇種這一組;而農耕制度這一組多是來自郊區的學生。這樣分組能夠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能夠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重要性,使每一個同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

        第五,水果故鄉在哪里?

        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一個活動,從超市買來的幾種水果,讓同學們說出哪些是南方水果,哪些是北方水果。并設置討論問題:在我們當地的果園種植南方的果樹會碩果累累嗎?為什么?活動中氣氛活躍,教師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得出人類生產生活受自然環境影響的結論。這樣不但遵循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地理理念,而且也輕松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在學生討論之后播放視頻,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這一知識點。

        第六,圖表突出地不同

        發給學生一個表格,在三分鐘內完成,之后同桌之間相互交流,找出同桌的錯誤,并加以改正。通過這樣的活動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北 方 地 區

        南 方 地 區

        農

        耕

        制

        度

        土地利用類型

        主要農作物

        作物熟制

        傳統運輸方式

        傳統民居

        傳統運動

        第七,南方北方有差異

        設置“意由未盡”的探究作業,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寫出帶有南()北()的詞語。

        這一作業的安排不但可以讓學生總結出南、北方的差異,而且體現了地理課標中構建開放式地理課堂這一理念,充分體現出地理與其它學科的整合。

        三、教學評價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采取了多種形式評價,例如:在學生回答問題后老師給出適當的評語,“發現閃光點” “鼓勵自信心”,在學生填寫交流人文環境差異表格時,學生之間進行互評。

        世界地理試題之降水圖

        【—世界之降水圖】,形成降水的條件有3個,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氣塊能夠抬升并冷卻凝結;三是要有較多的凝結核。

        A、B、C、D四地氣溫降水圖

       。1)圖中表示中亞某城市氣溫降水變化的為 圖。

       。2)該氣候的特點為 ,此陸地自然帶為 。

       。3)中亞地區以該氣候為主的根本原因是 (單選)

        A 高原沙漠廣布 B 深居亞歐大陸內部

        C 初中政治 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 D 降水稀少

        總結:水汽在上升過程中,因周圍氣壓逐漸降低,體積膨脹,溫度降低而逐漸變為細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風坡產生強迫抬升,但這是一個比較次要的因素。多數情況下,它和前兩種過程結合影響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初一地理練習題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練習題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填空題

        1.20世紀,人類從人造衛星上拍攝了 的照片,確證地球的形狀是一個 。2. 地球表面積約 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徑約 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 千米。

        二、選擇題

        1.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 )

        A.4萬米

        B.8萬千米

        C.4萬千米

        D.8萬米

        2.地球的平均半徑是( )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0千米

        D.6378千米

        3.最先證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哥倫布到美洲大陸

        B.麥哲倫環球航行

        C.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和使用

        D.大地測量技術的產生與進行

        4.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說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現象是( )。

        A.太陽東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遠

        C.水往低處流

        D.日全食

        5.“地球是一個正圓球體,其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約8萬千米,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請找一找引語中存在的錯誤有幾處( )

        A.亞洲、歐洲、非洲

        B.亞洲、北美洲、非洲

        C.大洋洲、南極洲、非洲

        D.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三、綜合題

        (1)同學們,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這么漫長的過程,那么你知道我們現在認為的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到底應該是什么形狀,思考一下(也可以上網查找),它為什么會呈現這種形狀?

        (2)在浩瀚的大海中,你的輪船突然遭遇危險,需緊急救援,作為船長的你 初中政治,該如何準確無誤地將自己的位置報告給援救隊員?

        (3)在一場以“誰最先證明了地球的形狀是球體”為主題的地理討論中,小周說:“是麥哲倫最早證明的,因為它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一直向西行駛,最終又回到了西班牙!毙堈f:“不對,是麥哲倫手下的船員最早證明的。因為麥哲倫在航行途中已經死亡,并沒有回到西班牙,而是他的手下的船員回到了西班牙!毙±钫f:“你們說的都不對,麥哲倫船隊向西行駛最終又回到原出發地的事實,不能證明地球一定是球體,只能證明地球可能是一個球體,也可能是一個平面,因為在一個平面上,如果行走路線是一個3600的圓弧,就像一個400米環形跑道,也可以回到原出發地。因此,我認為是第一個從太空看地球的人,也就是前蘇聯的加加林最早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

        同學們,看了上面的討論,你贊同誰的觀點?或者你不贊同上述意見,

        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將自己的看法與班級的同學、交流一下,相

        信一定很有趣。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地球 球體 2. 5.1億 6371 4萬

        二、選擇題

        1. C 2.B 3.B 4.B 5.C

        三、綜合題

        (1)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原因:是地球自轉運動產生了慣性離心力,使得地球由兩極向赤道膨脹。

        (2)準確報出自己的經緯度位置。

        (3)略

        初二學習方法:地理理性知識學法

        理性是人們對感性經過加工后形成的,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聯系的。它包括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和地理理論三部分。地理理性知識的學法在策略上應有的放矢,即學概念要抓本質特征;學規律要找聯系、找趨勢;學理論要使概念和規律系統化。在技能上分為以下三種學法:

        1地理概念的學法。按照即感知、理解、、區別概念的進程分為:

       、鸥兄拍畹膶W法,即利用自己頭腦中原有的感性知識儲備和豐富的力,首先感知地理事物存在的狀況;其次發現地理事物的特征,最后經抽象、概念的思維過程,抓住地理事物的本質。也就是通過“感知事物→發現特征→抓住本質”三個具體步驟學習概念的學法。

        ⑵理解概念的學法,即在感知概念的基礎上,先通過分析概念的內涵,再劃分概念的外延(即歸納類型)兩個具體步驟,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征,從而理解概念的學法。

        ⑶記憶概念的學法,即在感知和理解概念的基礎上,通過聯想、對比、歸納、挖掘特征等相互并列或互補的方式,將概念的短時記憶轉變為長時記憶的學法。

        ⑷區別概念的學法,即通過對概念之間本質屬性或各種關系的比較,找出概念之間差異的學法。此學法有利于進一步理解和記憶概念,最適合學習易混淆的概念。操作時可從分析、對比概念之間的本質屬性入手,找出差異,如時間與空間的區別;從概念的從屬關系上區別,如降水與降雨,土地與土壤。從概念的并列關系上區別,如氣候類型、植被帶、自然帶之間的區別;從概念的因果關系上區別,如風蝕作用與風蝕地形;從概念的對立關系上區別,如氣旋與反氣旋;從概念的近似關系上區別,如工業分布與工業布局;從概念的交叉關系上區別,如季風區、非季風區的界線與外流區、內流區的界線。

        2地理規律的學法。地理規律是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質聯系,它包括地理原理、地理分布規律和地理演變規律三部分。學習地理規律從策略上一定要抓住“聯系”,尋找地理事物本質聯系的原因,明確地理事物聯系的狀況,清楚地理事物聯系的發展過程或趨勢。從技能上需要掌握學習地理規律的主要。

       、乓蚬撓档膶W法,即在閱讀課文、閱讀圖像、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歸納、判斷,或對規律所涉及的概念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找出地理事物為什么存在必然聯系的原因,從而理解規律的。這一學法,主要用于學習地理原理,也可用于學習地理分布規律和演變規律的成因分析。例如,在學習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原理;產業轉移的原因,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和季節周期性演變規律的原因時,均可用此法學習。

        ⑵空間聯系的學法。由于地理事物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間里(水平空間、垂直空間、甚至宇宙空間),有其空間位置、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所以,地理事物聯系的狀況,主要是空間聯系。只有明確了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事實,才能進一步理解地理事物與空間的本質聯系。學習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事實及其空間聯系,最好的工具就是地理圖像,尤其是地理分布圖?臻g聯系的學法,就是通過閱讀地理分布圖,在明確了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分布、結構等事實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明確地理事物與空間之間的本質聯系,從而理解規律的學法。這一學法主要用于學習地理分布規律。例如用此法學習氣溫的水平分布規律、氣壓帶和風帶分布規律、洋流分布規律、自然帶地域分異規律等內容。

       、菚r間聯系的學法。由于地理事物的本質聯系,總是在一定的時間發生,并隨時間而變化。所以,時間聯系的學法,就是采用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等邏輯方法,來理解地理事物的本質聯系隨時間發生、發展、變化的學法。它一般要用四個步驟來學習。首先,要特別關注地理事物發展的連續性與時間的對應關系;其次,在閱讀地理圖像、閱讀課文,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比較不同時期地理事物存在的狀況,找出不同時期地理事物發展的特點;然后,經過分析、綜合、歸納,明確不同時期地理事物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系;最后,用概括的、準確恰當的語句或簡圖(表),表達出地理事物隨時間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這一學法,主要用于學習地理演變規律,如學習演化序列,氣候變化史、城市化進程等演變規律。同時也可作為學習地理原理和地理分布規律的輔助學法。

        3地理理論的學法。地理理論是有關整個地理環境或其中某一廣闊領域的整體認識,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地理概念和地理規律,經過系統化后形成的知識體系。地理理論的學法就是通過綜合分析和系統歸納,使相關的概念和規律系統化的學法。它一般要經過三個步驟:首先,建立新的概念;其次,明確理論中包括的地理概念和地理規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最后,明確地理理論的基本觀點。例如板塊構造理論的學習、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學習、中心地理論的學習等。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之凍土層

        【—初一地理總結之凍土層】,凍土是指零攝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隨著氣候變暖,凍土在不斷退化 初中物理。

        凍土層,亦作凍原或苔原,語出薩米語tūndra(tundar的屬格),意思是“無樹的平原”。在自然地理學指的是由于氣溫低、生長季節短,而無法長出樹木的環境;在地質學是指零攝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一般可分為短時凍土(數小時、數日以至半月)、季節凍土(半月至數月)以及多年凍土(數年至數萬年以上)。地球上多年凍土、季節凍土和短時凍土區的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50%,其中,多年凍土面積占陸地面積的25%。

        凍土是一種對溫度極為敏感的土體介質,含有豐富的地下冰。因此,凍土具有流變性,其長期強度遠低于瞬時強度特征。正由于這些特征,在凍土區修筑工程構筑物就必須面臨兩大危險:凍脹和融沉。中國的青藏鐵路就有一段路段需要通過凍土層。工程師需要通過多種方法去使凍土層的溫度穩定,以避免因為凍土層的轉變而使鐵路的路基不平,防止意外的發生。

        總結:前蘇聯和加拿大近一半的領土都是凍土層,阿拉斯加有85%的土地都是凍土層,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峰頂也發現有多年凍土層。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做功的快慢

        2、教材分析

        《做功的快慢》一課是在學完第二章《運動的世界》、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和功的知識后引入的,學生已經知道機械功的含義,如怎樣才算做功(做功的必備條件),怎樣計算功(功的公式及單位),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運用比較的方法,順利引入功率的概念,導出功率的公式和單位,并通過給出人、一些動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幫助學生認識功率概念和對功率單位“瓦特”具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進一步把功率教學引向生活實際。還通過信息窗關于機器銘牌中標出“功率”這一參數的介紹,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功率”這個概念的實用價值和意義。

        3、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目標:

        1、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單位的含義并能形成具體的觀念。

        3、會計算簡單的功率問題。

        能力目標:

        1、使學生能從生活、生產中的實例說明機械功率的含義。

        2、培養學生用比較的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能力。

        情感目標:

        本節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基于這個理念,制定出如下兩點情感目標:

       、倥囵B學生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意識。

        ②培養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意識。

        4、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功率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功率的單位是本節的難點。

        二、說教法

        《做功的快慢》一課是在學完第二章《運動的世界》、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和功的知識之后引入的,通過課本圖9-26和圖9-27示出兩位同學均從一樓搬運物體到三樓上的兩種情景,要求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判定,誰做的功快,從而自然地引出功率的概念。因此,我覺得《做功的快慢》這個課題非常適合于采用以討論為主、實驗講解為輔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想學、樂學是一種內在機制,是學生形成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條件。本次課改的核心目標是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就是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實現這樣的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就必須三位一體地融合在具體的學生學習活動中,而不能將它們割裂開來,分別灌輸給學生。對于物理學科來說,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或者用能有效地激發起問題的事物或現象,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觀察和實驗、分析和對比,通過交流和討論,使學生得以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解釋,不僅擴展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提高質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學現象的能力。通過真正的“做”科學,學生既學到知識內容,又掌握更深入地運用和探究那些知識所必需的思維方法,使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同時形成正確的對待科學問題的態度。因此,本節課的學法確定為對比討論法。

        四、說教學程序

        ㈠、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在本節教學中,首先組織學生分析討論課本圖9-26和圖9-27示出兩位同學均從一樓搬運物體到三樓上的兩種情景,要求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來判定,誰做的功快,從而自然地引出功率的概念。

        引導學生總結出判斷做功快慢的方法:若做功相同,比較做功的時間;若做功的時間相同,比較做功的多少。圖9-26表示男女學生所搬的木板重量相同,克服重力所通過的距離,即高度也相同,這說明他們所做的功相等,但圖中表示出的時間,男生用了40s,而女生卻用了45s,顯然男生做功快些。圖9-27表示男女生在相同的時間即45s內把不同的重物從一樓搬到三樓。由于他們做功所用的時間相同,但做功的多少不一樣,盡管他們克服重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相同,但男生所搬的重物比女生重,因此,男生比女生所做的功多些,故男生做功比女生要快些。

        ㈡、新課教學

        通過上述的分析與討論,接著要求學生回憶運動快慢是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來表示的,進而仿照定義速度的方式來定義功率的概念,比較速度公式和功率公式 ,從中可以了解物理學中某些公式的由來。接著介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公式和功率的單位。根據課本表格給出的人、一些動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讓學生對功率單位瓦特的大小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最后引導學生閱讀信息窗,介紹機器的銘牌,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功率”這個概念的實用價值和意義。

       、、小結、鞏固

        根據板書的內容,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小結

        激趣鞏固:測算自己的功率

        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判枰獪y量哪些物理量?

       、菩枰男⿲嶒炂鞑?

       、菧y算步驟有哪些?

       、扔涗洈底值谋砀裨鯓釉O計

        引導學生完成上述問題,并課后完成測算自己功率的探究工作。

        注:在課題探究任務完成后,讓各探究小組充分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這個結果可以是實驗過程的展示,也可以是語言匯報(包括實驗數據),還可以是理論推導過程。總之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機會作交流,并且認真聽取其他學生的意見,讓各種想法、各種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最后要求學生寫出簡單的探究報告。在編寫探究報告、設計表格和實驗裝置等工作中,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用盡可能準確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究過程、所得的證據及自己的觀點。

       、、布置作業

        完成本節課后的作業:1、2。

        思考本節課后的“請提問”。

        五、教學評價

        通過討論、對比以及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整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理論探究能力,又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還在探究性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搜集證據、分析與處理信息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由于全班的學生程度各異,在理論探究這個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可能會比較多,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的精神,學會與人溝通,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附 板書設計

        第四節 做功的快慢

        1、怎樣比較做功的快慢

        功率是用來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與功率的測算方法

       、俟β实母拍睿

        功率等于單位時間內物體做功的多少。

       、诠β实墓剑

        P:功率,W:功,t:時間。

       、酃β实膯挝唬和咛兀ê喎Q瓦),用符號W表示。1J/s=1W。

        常用單位:千瓦(kW),1kW=1000W。

      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第十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五年級學生已經能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并且已經初步具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

        一、 說學生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 法則是:

        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學生在前一個單元里已經熟練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幾節課里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明確了分-數單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減。因此,對學生而言,作為構成計算法則的兩個重要成分都已學過,在這節課,無非是引導學生想到“化異為同”,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來溝通新舊知識,好在學生已從“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里學會了這一招“化異為同”所以在這節課里要求學生再用“化異為同”來解決問題并不難。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并進一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3、 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重點:

        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時必須先通分的算理。

        教學關鍵:通分。

        四、 教學理念

        通過學習新課標,使我明白: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谛抡n標的上述理念,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預設為:

        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構------鞏固內化,拓展創新------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五、 教學流程;

       。ㄒ唬﹦撛O情境,激趣導入。

        設計意圖:

        我創設這個情境的意圖首先想體現數學來源與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學理念。其次在這個情境中,給學生提供了一組開放性的學習素材,有利于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在學生列出的4個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意圖是復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法的計算法則。另外3個是異分母的加法,為接下來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ǘ﹪L試研究

        這一環節是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安排這樣幾個小環節:

        1、小組合作

        我在3個異分母分數的加法中,先選擇了能化成有限小數的1/2+1/4,為學生解題策略多樣化創造出更寬闊的思維空間。

        2、算法優化

        在學生出現了多種解題方法后,(1)化成小數計算(2)通分計算(3)畫圖解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

        繼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計算1/2+1/3讓學生在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中發現,化成小數計算時有一定的局限性,畫圖解決很麻煩。從而得出:

        異分母分數加法要先通分,再計算比較合理。

        3、驗算得出異分母分數減法

        你能把自己的計算結果驗算一下嗎?(學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減法)

        通過驗算這個小環節,自然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后讓學生通過獨立計算,掌握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4、 歸納概括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

        三、鞏固內化,拓展創新。

        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方法后,還必須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拓展、創新,形成技能,發展智力。

        1、因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最關鍵是通過通分把異分母轉化為同分母,所以我設計的第一個練習是口頭填數,化成同分母分數。

        2、接下來第二個練習我設計了一個改錯題,讓學生找出解題過程中的錯誤,學生會仔細查看每一道題的每一步,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改正,有助于鞏固正確的解題方法。題中的錯誤是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通達改正練習,引以為戒。學生指出錯誤后,可要求完整地寫出正確的解題過程,以形成正確的概念

        3、第三個練習我設計了一個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情景,圖書連連串信息,變出加減法多道計算題,讓學生完整地寫出解題過程,集體批改,便于教師掌握反饋信息。

        4、第四個練習我設計了兩道聰明題,第一題(這組題中,每個分數的分子都是1,每道題分數的分母都是互質數。引導學生計算時,發現規律,尋找捷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其解題規律用不等于零的字母表示為①a(1)+b(1)=ab(a+b),a、b為互質數;②a(1)-b(1)=ab(b-a),a<b、a、b為互質數。第二題為了體現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說課稿 篇10

        在過去的幾年中,開展素質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眾多教育工作者對教學方法、教學結構、教學評價等問題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改革尤其是xx年6月份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改革的實質,并賦予了素質教育時代的特征和新的內涵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新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是指:能夠解決有實際意義的和相關學科中的數學問題,以及解決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展示交流,形成用數學的意識

        又增設“初中數學中要培養的創新意識”主要在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用數學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決

        要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貫徹這一精神課堂教育就必須有創新的情景和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誘因也就是說,課堂教育必須創設一個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適合教育規律的和生動活潑,讓學生積極主動發展的情境

        因此,近期我們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下面就讓我通過“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追及問題”的教學設計,展示我們對問題的思考和實踐,向在座的領導、專家請教,并衷心的希望你們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改進我們的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益

        我們這堂課主要有五個特色:

        1、學而時習之

        2、新課當舊課上

        3、重視引導學生再創造,再發現

        4、突出學習和強度,角度和反思

        5、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

        一、學而時習之

        “學而時習之”就是說,通過反復地、多次地進行對知識的復習、鞏固,提高學習能力,使知識學習呈螺旋式結構這是符合人的認知規律的這里我們具體設置了三種類型的題目

       。1)、對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例如課前訓練一中的1-6題與13-15題,作業部分的1-5題,通過對以往學習的知識進行系統復習,使基本技能再形成

       。2)、過去學生經常出錯,疑難的重要知識點進行析疑、再次理解例如:課前訓練一,第7-10題和作業第6-10題,我們有意設計一些隱藏錯誤或缺漏的題目讓學生養成質疑的習慣和能力,對自己學習嚴格要求,并時常進行反思,這也是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的基礎

       。3)、練題例如課前訓練11-12題,作業11-15題,都是以大題小做的形式出現,讓學生了解哪一些是關鍵之處,通過局部訓練提高學生學習的強度

        有些老師認為訓練題的題量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嗎?但我們在求學生定時不定量目的是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在教學實踐,不少教師都埋怨學習學生的知識遺忘率大,學習的內容有章節性和階段性,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采用學而時習之的思想但不是說要在3分鐘過后,我們不論學生完成實踐了多少都讓學生必須進入課堂訓練二的部分

        二、新課當舊課上

        這里具體體現在課前訓練二上,這里遵循了從人的學習規律而設計的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因此,把新課當舊課上,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完成一組遞[進的變式的訓練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新課另外,把現代數學手段引進課室,通過電腦的聲、色、象等功能,把動態與靜態的結合起來,使不能完整看到的現實問題,再次呈現眼前

        第1題是相遇問題,通過電腦模擬情境,讓學生進一步對相遇問題的本質有深刻的理解,并復習解應用題的一般思維習慣與解題步驟,強化學生的實踐路和找相等關系的能力,為本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問題1在第1題中改變條件,產生了不同于相遇問題的新情況,重點是讓學生知道追是及有一定條件下的

        問題2在問題1的基礎上改變了條件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同向追及問題作全面的正確的分析,通過電腦模擬,直觀地反映兩種情況的數量關系和本質第一種,隨著時間增加,距離越越大,也不能追及第二種,隨著時間的增加,距離越來越短,有可能追及然后再與問題1結合在一起,通過對比向學生交待一個追及問題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1、速度不同;2、快者追慢者;3、同方向讓學生觀察模擬后,加以想象、分析,先畫出線略圖再完成局部訓練題,弄清追及問題的數量關系

        而問題3,實質是問題2中的追及問題,不同的只是甲、乙兩人的距離,不是本身固有的,是通過先后出發而產生的也就是說;“把兩人相距40千米“用“讓乙早出發12分鐘“代替,其實,還是將問題3回復到問題2上

        在這里我們對本節例題作適當的處理,把原例題放入A組練習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本幾節的問題打破了傳統教學中例題一定在講解的習慣整個訓練二,以一題多變化作為新課當舊課上的切入點,創設一個讓人學得輕松,學得容易,學有所得的氛圍

        三、重視引導學生再創造、再發現

        為了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我們設計了兩種層次的題目,定時不定量要求各層次的學生完成從而使學生在一節課內,不同趣點,不同在求地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鞏固和發展,讓學生有收獲感、滿足感,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A組訓練題是本節知識的直接運用,面向全身學生,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本節基本技能的方法

        第1、2題用填直線型示意圖和填表的形式讓學生弄清已知與未知之間的關系,把實際問題建立抽象的,科學的數學模型

       。陆M訓練題較A組靈活,適用于學有余力的學生

       。ǎ保ǎ常╊}是通過對A組題目進行變成訓練形成的因為是通過題型多樣化,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而后用局部與全過程相結合,多渠道拓展學生的視野

        第(4)題,學生要考慮兩種情況;目的是通過分類討論的思想,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第(5)題,把常規的追及問題變為一個人,自身追及問題,這題比較注重思維訓練,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并注重聯系實際,注重應用數學,保證了數學成為再創造、再發現的教學從而使學生從定勢思維過渡到發散性思維從不同角度地讓學生分析問題,充分體現了學習的強度,讓學生始終處于一個主動參與的狀態

        同樣這里也是限時20分鐘,但并不是說,在20分鐘學生必須全部完成,學生因應自己的情況,有選擇的進行練習

        以上不同起點的練習設置,不但照顧了差生,解放了優生,同時也調動了中層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抓兩頭,促中間的效果

        四、突出學習的速度、角度、強度和反思

        在當今的社會,人必須有時間觀念、競爭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而學習就必須有速度和強度所以我們設置了限時訓練和反饋卡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事負責,促使他們有一個時間觀念從而提高解題速度,并與其他的同學產生一種競爭意識,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風氣

        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就必須在教學中體現學習的角度也就是說,必須培養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要從多角度進行,強化聯系,強化轉換所以我們在引入訓練時運用變式,分類討論的形式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思考的角度性在練習的設計上,通過局部訓練,填圖或填表弄清題目的已知與未知的關系,培養學生審題的角度而B組題主要是培養學生思維的角度,使優生有更多的空間去提高解題能力,學會多角度去思考問題通過更高層次的要求,鍛煉了優生思考問題的零活性

        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習的強度,就必須在課內利用一切的時間,對本課內容進行多次的、反復的訓練,以達到熟練和應用自如的強度,具體表現在本節重點和難點的反復,大容量的局部訓練和具有層次安排的題組訓練上

        例如:課前訓練一和作業中對新舊知識的系統復習,通過多次鞏固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

        又如:練習中的局部訓練在一堂課,只有45分鐘,時間是有限的,老師不能面面區到的為學生講解全部知識,只能有針對性的集中解決本節的重點和難點,這就要求通過局部訓練來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進一步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生為主體,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

        另外,我們設計了強化A組題,在學生完成A組訓練題后,可以自由選擇是進入強化A組題還是進入B組訓練題中這部分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養成客觀的自我評價,和為在A組訓練中未能形成基本技能的學生再次創造一個條件和空間,務求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再次有機會形成基本技能,充分體現學習強度和分層教學

        “學問”的意義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有問題存在,并且要主動的通過多種渠道解決問題,掃除成長中的障礙

        作業中反思的設計,是培養學生對自己嚴格要求,通過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反省,并不斷好問、好思的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五、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

        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是對素材的興趣所以,我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了情境,把數學問題溶入到一個與他們密切相關的生活問題中,使學生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以上就是我們根據當前教育的新要求,進行的具體的改革和實踐謹請各位領導、專家指導

      【說課稿模板匯總10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模板03-16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總6篇03-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優秀說課稿模板【10篇】03-16

      《蜘蛛開店》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變色花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美麗的彩虹》說課稿模板12-27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第九在线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 亚洲色黄在线观看 |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亚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