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人世間最動人的就要屬感情了,《媽媽,我們要活下去》這篇文章最打動人心的地方就在于它以感情為基點,獨辟蹊徑地記敘了一件孩子救媽媽的事。在危險面前,這個孩子絲毫不放棄,表現出了堅不可摧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雖然這其中是爸爸的話在支撐著他,但他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現,這是多么的不易!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孩子!
文章分9個自然段。第1、2自然段向我們簡單地交代了父親叮囑洛迪要照顧好媽媽。3~7自然段則具體講述了洛迪在洪水中搶救、保護媽媽的經過。第8、9自然段讓我們懸著的心放下,為他們舒了一口氣,在洛迪自始至終的保護下,媽媽終于可以脫離危險。
一幅形象的插圖渲染出氣氛的緊張,和著跌宕起伏的情節,使我們在心潮澎湃中再次領略愛的力量,愛的偉大。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儼然”、“驚恐”等詞語的意思。
2、能通過反復朗讀、體味課文,感受洛迪的勇敢、頑強、有責任心以及愛的力量是偉大的。
3、理解課題“媽媽,我們要活下去”的含義。
4、提高聯系上下文、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以關鍵詞句為依托,感悟洛迪的品質、愛的力量,理解課題的含義。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出示課題,讀一讀,說說從課題上讀出了什么。
(“媽媽,我們要活下去”是體現全文中心的一句話,安排請學生說說從題目上讀出什么,除了強化這句話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同時也是為了拉近學生與課文內容的距離。)
2、過渡:大家解讀地是不是與課文內容吻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品讀感悟
1、學生自讀第1~2自然段,說說從這兩個自然段中讀出洛迪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是從哪里讀出來的。
。宓鲜俏恼碌闹鹘,一開始就引導學生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他的關注。而1、2兩個自然段也是下文的伏筆,正因為洛迪一貫就很懂事、有責任心,所以才有后來的在危險面前臨危不懼的堅持努力地搶救媽媽的表現。這一點,學生是要有所了解的。)
具體教學中,聯系學生的回答扣住“點點頭”、“每逢……就……“、“儼然”引導體會。
2、自讀第3~7自然段,說說對洛迪有什么新的認識。
。ㄐ抡n程標準提倡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為學生創設個性化閱讀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自由地在語言文字中徜徉感悟。而繼續以感悟洛迪是怎樣的孩子為貫穿,可謂直奔中心。)
。1)明確方法:劃出自己認為重要的詞句,在旁邊以關鍵詞的方式寫上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由讀書。
(3)交流。從兩方面引導:
一方面:體會情況的危急。(針對前面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在交流時必定是說對洛迪的認識,怎樣自然地過渡到體會情況的危急呢?洛迪的表現是與險情結合在一起的,我預想是抓住學生回答中涉及到險情的詞句過渡至描寫險情的句子。)
著重體會這樣幾句:
第一句:第3自然段中“洛迪蜷縮在汽車后座上,被眼前的景象嚇壞了!币龑В骸把矍暗木跋蟆笔窃鯓拥木跋?洛迪被“嚇壞了”又會是怎樣的反應?
第二句:第4自然段中“可是剛一邁步,激流便把他倆拋起來,卷進了洪水。”引導:從“拋”和“卷”可以體會到什么?他們一共被激流卷進幾次?
洪水是無情的,除了湍急,它的無情還表現在什么上呢?引導學生還要關注第4自然段中“不一會兒,水漫上了座位,他們的身體開始感到麻木!钡5自然段中的“時間慢慢地過去,冷水泡得他們渾身麻木。”以及第7自然段中“他保護著媽媽,在冰涼湍急的洪水中堅持了整整3個小時!”
。U情是故事發生的原因,倘若學生不能對當時危急的情況有一定的感受,那么對人物品質的感知也就無從談起,更不要說深入地體會了,所以引導學生關注、想象當時危急的情形是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當然,在交流中,會強調學生的朗讀,除了請談感受的同學把句子讀好,也會請其他同學一起讀讀。)
另一方面:體會洛迪的品質。
。ǖ6、7自然段是重點描寫洛迪的段落,相信同學們會抓住這兩個自然段來談。)我要強調的是這樣兩個地方:
、佟鞍职值脑挕笔鞘裁矗恐赋觯喊职值脑捠锹宓系木裰е,爸爸對他的叮囑、信任堅定他搶救、保護媽媽的信念。
②洛迪對媽媽說的“媽媽,堅持。∥覀円钕氯!”中,兩個感嘆號包含的是什么感情?
爸爸的話、洛迪的話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好。實際感悟中,學生有可能會就“嚇壞”、“驚恐”提出洛迪也有膽小的一面,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會先讓其他同學發表一下意見,然后再引導:這兩個地方也正體現出洪水的肆虐、情況的危急,在遇到突發狀況的最初,有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而在這么害怕的情況下能最終戰勝自己的膽怯并勇敢地面對,這是更震撼人心的,在對比中更能突出人物的品質。
3、繼續學文,強化中心
。1)再讀讀第8、9自然段,說說對洛迪的看法。
。2)對于媽媽的表現,你也能談幾句嗎?
。ㄎ恼轮辛鲃拥膼鄄⒉恢拱职謱ζ迌旱、洛迪對媽媽的,還有媽媽對洛迪的。面對如此勇敢、堅持的孩子,媽媽又怎么忍心讓他和自己繼續遭遇危險,或者辜負孩子對自己的真摯用心呢?讓學生試著體會一下媽媽的心情,能促進他們感受愛的力量的偉大。)
。3)從文章的最后一句中,你又讀出什么呢?
。啡说谋憩F又向我們揭示了另一種愛,大家庭里的愛。
4、小結:小家庭里有愛,大家庭里也有愛,愛,鑄就了希望,鑄就了溫暖。
三、升華中心
1、課文學完了,但洛迪說的“媽媽,我們要活下去”似乎還回響在耳畔。找一找,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作者為什么要以它作為課題?
。▽τ谀苤苯芋w現文章中心的句子,教學中是絕對不能放過的,況且它還是課題,所以必須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從而進一步說出從這句話上可以感受到什么。)
2、總結: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堅持的精神是崇高的,用高、頑強的品質更是值得人敬佩的。讓我們再讀課題,讀出愛,讀出堅持,讀出勇敢,讀出頑強……
。ㄔ诟形蛄宋恼碌闹行暮笤僮x課題,可以恰到好處地激發學生的情感,深化對課文主旨的認識。)
四、作業
1、能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2、假定洛迪能收到我們的信,寫一封信給洛迪。
(改進:
1、要著重體現出學生是怎么學的,而非老師是怎么教的。
2、重點部分一定要說清楚處理方式、過程。
3、說課過程中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過渡語一定要優美、生動、清晰。)
說課稿 篇2
《依依不舍情》是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一起走過》的第二課。這課的主題活動包括三部分的內容,即“同窗情誼深”、“心存感激”、“臨別贈言”,設計這三個主題活動意在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同學的幫助和關心;引導學生去感受教師的教育之恩,激發對教師的感激和留戀之情;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母校,增強對母校的親近感并產生回報母校的強烈愿望;讓學生能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老師和同學的內心感受。
根據教材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培養學生熱愛母校,感激母校的情感,產生回報母校的愿望。
2、珍惜同窗情,感恩同學。
3、讓學生體諒教師的辛勤勞動,感激教師的辛勤教育。
知識和技能方面:
學生能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過程和方法方面:
1、通過學生課前的準備活動,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篩選資料的能力。
2、在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傾訴,并能在短時間內整理思緒,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3、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協調合作的能力。
活動方法:
“我是你的一個旅伴,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方向”。這句話形象而生動地說明了品德與社會教師的身份。教師的任務不是講解教材,傳授知識,而是為孩子們創設適宜的活動條件,靈活多樣運用教學活動與組織形式,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以此讓學生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發展,身心健康成長!
因此我的活動設計力求突出孩子們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我時時謹記我是孩子們中的一員,我是孩子們活動中的一個合作者!
其次,我盡量讓我的活動設計以具體的事例出發,以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去感悟,去體驗!
最后我爭取讓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
活動過程:
一、課前活動
課前的活動我嘗試過幾種方案。其一是讓孩子們欣賞《一路順風》這首歌,這首歌哀婉纏綿,很容易激發孩子們的離愁別緒,但是這首歌還是顯得成人化了點,雖然突出了離別之痛,但與校園與師長的聯系不夠緊密。后來我在專家的指導下讓孩子們欣賞《畢業歌》,這首歌旋律歡快但是又略帶傷感,更重要的是這首歌不但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更抒發了對校園生活深深的懷念之情,因此,我覺得這首歌再合適不過。用這樣的氣氛去渲染課堂,真可謂“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導入
我的導入非常簡單,采用了直抵學生心靈的追問方式,“就要離別了,你想說點什么?”此時,我想,六年的小學正如一副彩色的畫卷在孩子們的面前徐徐展開,千言萬語要說的太多,但是又感覺無從說起。依依不舍情,難分難舍情, “千般情思萬般無奈”啊!
三、主體活動
主體活動我主要分為了兩大版塊。第一版塊是感悟,感悟同窗情、師長情和母校情。每個活動的引入我均采取了孩子們司空見慣、耳熟能詳的現象場景讓孩子們去回憶去感悟。接著,我把課堂完全交給了孩子們,把時間完全交給了孩子們,孩子們通過傾聽訴說等方式充分感悟了所有的真情,這樣的活動形式雖然簡單,但是都是真情與真情的碰撞。我設計這個活動的理想目標是“愛到如此才知深—— 情到深處才知真”,可惜我駕馭課堂能力有限,這樣的境界實在是可望而不可及!
第二個版塊的活動是讓孩子們小組合作商量用恰當的形式表達對同窗、師長的感激之情,如何回報母校。這個活動的設計既是為了讓孩子們宣泄情感,又是孩子們的才藝展示的舞臺,同時也是孩子們創造力的體現的窗口!可以說這個活動環節體現的也是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孩子們的展示“恰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四、活動小結
說是活動小結,好像并不太合適,因為最后只是“我口訴我心”。我先給孩子們送去美好的祝愿,其實這也是每位善良的教師共同的祝福。然后表達了對孩子們的依依不舍情,表面看是“獨角戲”,實則也是教師對孩子們依依不舍情的回應!“自古多情傷別離”啊!
最后懇請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不吝賜教,多提寶貴意見!
說課稿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92頁《拋硬幣》
【教學目標】
1.在活動情境中體驗事件的發生有的是確定的,有的則是不確定的。
2.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斷,并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加以描述。
3.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在簡單的猜測和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激發興趣,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
5.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處處留心,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初步體驗可能、一定、不可能,能用自己語言加以描述。
【教學難點】
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設計理念】
1.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以活動為主線組織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使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與快樂。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精髓。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創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情境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他們覺得數學是那么的親切熟悉,從而產生強烈的自信心并快樂的學習。
2.課標指出: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以活動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去實踐探索、合作交流、發現總結,獲取知識,使孩子們樂學善思,體驗成功。3.在教學活動中,適時、恰當地使用激勵手段,注意學生情感的鼓勵與交流,利用多媒體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景,引導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體驗人文關懷,思想教育蘊涵其中。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硬幣7枚、紅白藍乒乓球若干、塑料籃6個、紙盒6個、選題卡3張。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引出課題
1、談話:
師: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平時都喜歡玩哪些游戲?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游戲,學生產生積極情感)
2.拋硬幣,初步感知
(先請學生觀察硬幣,說明正面、反面)
師:同學們先猜一猜,硬幣落下后哪面會朝上?
生1:正面會朝上。
生2:反面會朝上。
師:到底哪面朝上,我們驗證一下。老師先拋一次驗證。
3、小組活動。
課件出示活動規則:先猜一猜,再拋。每人拋一次,用你喜歡的方式統計。
(小組活動,學生情緒激動,神情專注,氣氛熱烈)
生1匯報:(一一說明)
生2:我們組××和××是正面,××和××是反面。
生3:我們組中4人拋的是正面,2人拋的是反面。
生4:我們組3個正面,3個反面。
4.小結:
師:不論怎么拋硬幣,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到底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我們是不能確定的。因此,我們可以說:可能會正面朝上,也可能會反面朝上。
師:請同學們用可能說說拋硬幣的情況。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前提。這一環節根據學生喜歡做游戲的特點,從學生喜歡玩的游戲談話導入旨在創設與學生生活相近的情境,用學生喜愛的游戲引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自然進入學習情境,帶著積極的情感體驗去猜測、探索,初步感悟新知!
二、活動探究,體驗發現
1.體驗可能:
師:在裝有3個白球和3個紅球的盒子里摸球。請同學們先猜一猜每次摸到的會是什么顏色的球,再摸球。每人摸一次,用你喜歡的方式進行統計。小組活動開始。
(分組活動,教師巡視,然后小組匯報)
師:從各組匯報的摸球情況中,你發現了什么?
2.體驗不可能:
師:從剛才的盒子里能摸出黑球嗎?為什么?
生1:不能摸出黑球,因為盒子里只有白球和紅球。
生2:盒子里根本就沒有黑球,所以不可能摸出黑球來。
師:好。還不可能摸到什么顏色?
生1:不可能摸出綠球。
生2:不可能摸出藍球、黃球和紫球。
生3:不可能摸出其他顏色的球。
生4:除了紅球和白球,別的顏色的球都不可能摸到。
3、體驗一定:
教師出示一盒球,搖晃均勻,請學生先猜再摸球。
(學生紛紛舉手,說明猜想)
師:下面請幾位同學來摸球,驗證一下大家的猜想。
生1摸出的是白球。(猜對的學生異常興奮,繼續猜,有人猜可能會是白球,還有人猜可能會是紅球,個別人依然堅持別的顏色)
生2摸出的還是白球。(猜對的學生更加興奮)
生3摸出的依然是白球。(學生已經迫不及待想說明原因)
生答:我知道下來摸出的還是白球。因為盒子里裝的全是白球(許多學生表示贊同)
師:怎么裝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生1:盒子里裝的全是白球。
生2:盒子里只裝白球,其他顏色的球都不裝。
4、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學生注意觀察,教師往盒子里裝入6個白球和1個藍球。)師:同學們猜一猜,摸出的會是什么顏色的球?
(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后,請8位學生摸球,并將結果統計在黑板上)
師:從統計的結果來看,你發現了什么?
生1:可能會摸出白球,也可能會摸出藍球。
生2:摸出白球的次數多,藍球的次數少。
師追問:為什么摸出白球的次數多而藍球的次數少?
生2:盒子里有白球、藍球,所以白球、藍球都有可能摸到;但白球數量多,摸到的次數就多,藍球數量少,摸到的次數就少。
師小結:好。盒子里的白球數量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次數就多;籃球數量少,摸到籃球的可能性就小,次數就少。
5、選禮物活動:
出示智慧老人送來的禮物袋,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禮物,在小組內說說應該在哪個袋子里摸,才會摸到自己喜歡的禮物,然后全班流匯報。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在猜一猜、摸一摸、玩一玩、說一說等充滿童趣的活動中,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助于學生知識的主構建】
三、再次體驗深化拓展
1、裝球活動:
。ㄕ埫總小組選一個代表抽取選題:1號題是怎樣裝球才能保證摸出的可能是黃球?2號題是怎樣裝球才能保證摸出的一定是黃球?3號題是怎樣裝球才能保證摸出的不可能是黃球?)
師:第一位同學會抽到幾號選題呢?第二位同學會抽到幾號選題呢?第三位同學呢?
(按照抽取地選題,小組活動裝球,然后匯報。)
生1:摸出的一定是黃球,應裝的全是黃球。
生2:摸出的可能是黃球,應該裝黃球和白球。
生3:我補充。應該裝黃球和其他別的顏色的球。
生4:不可能是黃球,應裝白球和藍球。
生5:除了黃球以外其他顏色的球都可以裝。
生6:什么球也不裝,摸出的不可能是黃球。
。、說一說:小白兔可能會吃到蘿卜嗎?
(電腦出示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白兔和智慧老人)
師:小白兔只有回答了智慧老人出示的問題才能夠吃到蘿卜。小白兔可著急了!我們一起幫它算一算,二十幾加十幾得多少?
生1:三十多。
生2:四十多。(小白兔得到兩個蘿卜可高興了。)
師:小白兔還能吃到蘿卜嗎?
生3:五十多。
生4:不可能是五十多,因為29加19才是48,所以不可能是五十多。
生5(受到啟發):也不可能是二十多。因為21加11是32。
生6:有可能是四十。例如25加15剛好是40。
(好多學生表示贊同)
3、看圖說話:
(一位小男孩正在花園踢球,球飛向三樓的玻璃窗,窗下走著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小孫子。)
師:同學們說一說畫上誰在干什么?
師:想想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
生1:球可能會打碎玻璃。
生2:球可能會反彈下來砸到老奶奶和小孫子。
生3:球可能會跑進別人家里,砸壞電視機或其他物品。
生4:球可能會打碎玻璃,玻璃掉下來會弄傷老奶奶和小孫子。
生5:砸壞了人家的東西要賠。
生6:砸傷了老奶奶和小孫子得趕快送醫院。
師:可能發生這么多危險的事情,你想對小男孩說些什么?
生1:不要在花園踢球。
生2:應該找沒人的地方去踢球。
生3:應該到比較空曠的地方去踢球。
生4:到體育館去踢球,就不會傷到別人。
生5:千萬不能到馬路上去踢球,太危險!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創設了不同的活動場景,再現日常生活畫面,將學生數學學習活動與已有經驗和所學知識融合起來,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合作精神、估算能力,又體現了人文精神,滲透了人文關懷,蘊含思想教育】
四、總結談話點撥聯想
1、師: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2、結束語:在生活中,還有一些事情是一定發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發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只要我們勤動腦,多思考,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準確判斷,這樣,我們會把事情做得更好,你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請同學們多留心生活中的事情,看哪些事情是可能發生、哪些事情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是一定發生,把你的發現告訴爸爸、媽媽,好嗎?
說課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追尋夢想,展翅飛翔》。
開學伊始,孩子們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學習,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新的打算,新的期待。但是該如何實現夢想,又靠著自己的實際行動。這是一個綻放夢想的時代,在中共十八精神的引領下,為弘揚民族精神,加強隊員的理想信念教育,我們開展了一次以“追尋夢想,展翅飛翔”為主題的班隊會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夢,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明確班級思想,樹立集體意識, 解決學生思想中的對夢想的模糊認識,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本次隊會的內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紅領巾中國夢
第二部分 班級思想回顧
第三部分 暢談我的夢想
根據三三中隊隊員的年齡特點和學情,制定了本次隊會的目標是:
1、學生能明晰自己的少年夢想,確立正確的夢想。
2、學生知道如何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并認識到實現夢想需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
3、學生能領悟“中國夢”的內涵,理解自己身上背負著的關于祖國未來的責任,將個人奮斗與國家命運聯系,在實現自己小夢同時為祖國美好明天添磚加瓦。
活動準備:
輔導員準備:
召開動員會,公布《追尋夢想,展翅飛翔》主題中隊會活動方案;“我的夢想”書寫紙、表演部分小獎狀的設計制作。
隊干部準備:
1、活動主持詞、選定相關表演者,并進行相關節目的排練。
3、收集一系列相關的圖片、歌曲和背景音樂。
4、畫主題板報,制作本次活動的多媒體課件。
隊員準備:
收集相關交流資料;準備表演相關道具;排練節目。
隊會的形式:
本次隊會,我將采用主題漫談與討論、文體表演,如朗誦、小品、唱歌等。
具體過程:
(一)預備整隊
1、整隊,報人數。(各小隊長向中隊長報告人數,中隊長向中隊輔導員報告人數。)
2、出旗敬禮。(從左向右出中隊旗。)
3、唱隊歌。
。ǘ┬蓟顒娱_始。
第一部分 紅領巾中國夢
首先主持人開篇引入“中國夢”主題
理解中國夢的來歷,什么是中國夢,交流搜集的資料,主題漫談;討論夢想與理想的關系:理想是方向,而夢想是彼岸。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燈塔是理想,而最終?康母蹫巢攀菈粝。首先有一個美麗的夢想,然后把它變為現實。有夢最美,筑夢踏實;中國夢的最新解讀、中國之最圖片、奧運會、衛星發射圖片,理解個人奮斗與國家命運的聯系,在實現自己夢想的同時為祖國美好明天添磚加瓦。
第二部分 班級思想回顧
蘇格拉底曾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通過班級思想的確立,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讓學生知道如何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并認識到實現夢想需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
“夢想飛翔”是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是43個孩子夢想起飛的地方!肮Τ缥┲,業廣惟勤”是我們的班級理念,“追尋夢想 展翅飛翔”是我們的班級口號。
第一期板報主題是“毛蟲與蝴蝶”,主題是“破繭而出 蛻變成蝶”,孩子們現在好像慢慢爬行的小毛蟲,只要擁有夢想并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有一天會破繭而出,蛻變成蝶!
我們的班徽,向上的蝴蝶寓意孩子們奮發向上,上邊的毛毛蟲形成“一”的形狀,寓意孩子們終將會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蝴蝶翅膀組成2、3的形狀象征我們二年三班,中間追夢二字是我們中隊的名字。
我們的班歌《夢想的翅膀》
我們的學生作品《夢想飛翔,展示自我》這是我們的陣地,有我們所有的同學的展示,完美的,不完美的。
我希望,在我們的教室里,師生的生命能得到最豐富的滋養和最美的呈現,希望教室是我們幸福之泉,班隊會等課程使我們的幸福之泉悄然噴涌。
第三部分 暢談我的夢想
一、班級活動回顧
在活動中成長,做有夢想的人,在多彩的活動中學生的潛能得到挖掘;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學生享受到了成長的快樂,學會了創意表達生活,懂得了感恩,理解了尊重,提升了精氣神,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憶。更重要的是,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教室里快樂成長,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講名人故事:
1.萊特兄弟的飛翔之夢
2.茅以升立志造橋
許多人為了自己美好的夢想,不斷努力,不停進取,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祖國的騰飛,他們頑強拼搏,努力奮斗,終于使我們的祖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有了今天世人矚目的輝煌。
三、表演
1.詩歌朗誦
《我有一個夢想》
海之晨
我有一個夢想
它是不可能的夢
我想踮起腳尖
摸到太陽的臉頰
我想偷偷乘著螢火蟲
到達月亮的宮殿
滿天星星眨著眼
告訴我
銀河是一片永難泅渡的海
2.歌曲演唱
《隱形的翅膀》《種太陽》《夢想的翅膀》
3.情景表演《小學生的中國夢》
大綱:
老師(由一名同學扮演)和同學們圍在一起討論中國夢的話題,引出孩子們的夢想。孩子們分成四組分別代表,科學家、醫生、軍人和藝術家。在老師的引導下,每組孩子用語言共同描述自己的夢想和對祖國的貢獻……這些夢想最終匯聚到中國夢……
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演進一步理解“心中有夢”,并為了夢想不懈努力的重要性。
三、身邊的榜樣:
飛出教室的小毛蟲:張競一故事。
活動結束。
(1)請輔導員講話,提出要求。
輔導員總結:
少先隊員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2)呼號。
(3)退旗,敬禮。
(4)宣布活動結束。
效果及收獲:
一堂生動的班隊課,總是能讓孩子有所行動,一堂厚重的班隊課,總是能讓孩子有所感悟;一堂有靈魂的班隊課,總是能讓孩子有所提升。本次活動以追夢為主題,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收獲。孩子們積極地參與、踴躍地發言、驕傲的表情、激動的話語讓我深受感動。我將理想信念的教育轉化為更多的愛和行動,轉化為“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為實現“中國夢,我的夢”不懈努力!
評價激勵:
根據隊員們的表現,頒發最佳組織獎、最會表達獎、表演參與獎、中國夢知識淵博獎、文明守紀獎。
反思:
一、家校配合
隊會課程老師要做到心中明確,并對學生訓練到位。隊會課的前期準備更是一個繁雜的過程。能夠順利的上完每次的隊會課,感謝家長的大力配合,真正感覺到有合作才有共嬴,有很多感動之處。家校配合,一路同行,讓孩子在團結的沃土上成長。
二、活動中的學生建立自信
在這次展示活動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展示中來,許多不善于交流的學生也擔當了一個小角色,一次一次的展示,孩子們由害羞變得大方,由不敢發言到能自信的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次活動他們的收獲最大。活動成就孩子,老師多提供給學生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發展。
我的說課到此完畢,敬請各位領導指正!歡迎各位到我的夢想飛翔·追夢中隊去參觀,那里是一間有溫度的教室,那里是43個孩子夢想起航的地方,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第3課的一節唱歌課《哦,十分鐘》。是一首2/4拍的歌曲,歌曲情緒歡快活潑,旋律清新流暢,節奏簡練明快,描繪了學生在課間活動中的各種情景,抒發了學生自由歡樂的心情。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樂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聲音進行模仿,能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學生樂于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能積極的參與課堂活動中。但是由于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在教學中就要求要因材施教,對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我會指導他們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對能力稍弱的學生需要多鼓勵、多引導,評價標準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歌曲的學習和理解,能夠加深對校園生活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提高創編與團隊合作能力。
知識與技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掌握2/4拍的知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是熟練掌握2/4拍的相關知識。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唱歌曲、感受體驗——鞏固提高,為歌曲創編節奏——課堂小結,點題升華。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習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上課伊始,我會提出問題:課間十分鐘大家都在干什么?學生自由回答,我會對學生的回答做出鼓勵性的評價。由此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可以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哦,十分鐘》,并提問學生這首歌曲的速度與情緒是怎樣的。通過初聽,學生能夠感受出歌曲是中速稍快;歡快明朗地。隨后復聽歌曲并繼續提出問題:這首歌分為幾個部分,有什么不同?通過再次聆聽,引導學生分析出歌曲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歡樂輕快,后半部分柔美舒展。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學生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節,我選擇用教師彈唱歌曲、學生跟琴哼唱的方式展開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讓學生按照學習“旋律-歌詞-加歌詞完整演唱”的步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切分節奏,以及四五度大跳音程。切分節奏和大跳音程在演唱比較難把握,在這里我會選擇講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并解決問題。
最后我還會在教唱環節,請學生來談一談這首歌曲所傳達的精神內涵、思想主旨是什么?通過這樣一步一步的教學推進,學生能夠理解這首歌曲表達的思想主旨。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升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我會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用創編節奏的方式來感受改變節奏后的《哦,十分鐘》在情緒上有什么變化,并對本課進行鞏固,隨后我還會請學生在小組之間進行自由的展示,最終選取生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討論。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學生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說課稿 篇6
教學內容:
1、足球:腳背外側運球
2、一般耐力素質訓練
一、教材分析
足球運球技術是足球運動中最基本的技術。運球的目的是為了突破對方防守,然后進行傳球和射門。腳背外側運球,運球的靈活性、可變性強,可做直線、弧線和向外變向運球,易于控制運球方向和發揮運球速度,并便于對球進行保護。在教學中要注意提高學生的控球意識和能力,做到“球不離人”,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耐力素質:是運動員在全場比賽中不斷奔跑、沖刺和在比賽中完成各種技、戰術動作的能力。通過耐力素質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抗疲勞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其他身體素質的發展,并有利于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它是足球運動員的重要身體素質。
為了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提高腳背外側運球的能力和技巧,本次課把腳背外側運球作為主教材。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挖掘教材內涵,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和耐力等身體素質。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運動對健康的作用,認識足球運動能發展人體的靈敏、協調、耐力等素質。
2、技能目標:初步掌握腳背外側運球方法,提高足球運球及耐久跑能力。
3、情感目標:主動參與、積極練習,增強個人的自尊和自信,在學練中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和能力,體驗成功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腳背外側運球 教學重、難點:運球腳的前擺觸球及協調用力
2、一般耐力素質訓練 教學重、難點:體力分配、跑的節奏及呼吸的調整
四、教學用具:
足球20個
五、研究方向:自主、合作、探究
六、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為我校初一(10)班25名女生,20名男生,該班學生思路敏捷、勤于思考、善于學習,認知能力較好,心理素質穩定,組織紀律性強,身體素質教好。根據以上情況和體育與健康課大綱要求,選定該班為授課班級。
七、教法分析
1、準備部分
1)課前常規
2)熱身活動以足球“捉貓”游戲來完成。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使學生消除了緊張情緒,以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進入基本部分。
2、基本部分:運用語言提問法、誘導練習法、討論歸納法、分析評價法讓學生理解動作,建立動作概念。腳背外側運球是新授課,在教學中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模仿練習、直線與狐線運球練習、直線接狐線運球接力比賽,逐漸增加練習難度,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耐久跑以規定時間內完成,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規定兩個時間,體現了分層次教學思想,從而更好的提高耐力素質。
3、結束部分:通過自我或他人按摩來放松肌肉,使學生由高度的興奮狀態過度到相對穩定的狀態,身心都得到調整和放松。
八、學法分析:
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體育實踐能力已得到一定的發展,本次課將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能進行有機結合,運用體悟法、語言提問法、誘導練習法、討論歸納法、分析評價法等方法,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體育學習,讓學生通過一看、二想、三悟的思維活動過程,了解動作技能的結構原理,弄清動作技術的實質和規律,使學生知識學習、身體鍛煉寓教于教學、練習之中。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
九、教學效果的預計:
因在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對教材的特點、重、難點,學生的情況等進行了比較透徹的分析,教法與學法的選擇遵循了教學原則和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學生認知規律以及技能形成規律,預計會順利地達到本科制定的教學目標。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參與各項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情感融洽。預計平均心率為135-145次/分,練習密度為40-45%。
說課稿 篇7
大家好!我來自××××。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柳樹醒了》第二課時。具體程序如下:
1、縱橫聯系,析教材。
2、以學定教,說教法。
3、因人而異,選學法。
4、人文統一,展流程。
5、課后反思,明方向。
一、縱橫聯系,析教材
。1)、準確解讀,析教材
本組教材圍繞“多彩的春天”編排了一系列描寫春天來臨、萬物復蘇的美景圖文,描寫了春天的人、景、事,并針對春天的話題對孩子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柳樹醒了》這篇課文既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又似一篇引人入勝的童
話故事,詩歌描寫了春雷把柳樹叫醒(圖)、春雨給柳樹洗澡(圖)、春風為柳樹梳頭(圖)、春燕和柳樹做游戲(圖)、小朋友陪伴柳樹一起玩耍(圖)的情景。課文語言生動形象,想象豐富合理,彌漫著逗人的童趣,有利于啟迪孩子們的智慧,激發他們的想象,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茫?
。2)、“三維”體現,定目標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初步的閱讀之后,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方面:(課件)
1、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能背誦課文,學習用優美的詩句來描繪春天的美。
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誦讀課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欣賞大自然的美和熱愛大自然。
。3)、依“標”扣“本”,定重點(課件)
我把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和朗讀來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感悟春天的美;學習用優美的詩句來描繪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作為本課的重點、難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以學定教,說教法(課件)
語文課程學習必須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教師不用太多的講解與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課件)“情境創設、情感朗讀、合作表演、直觀感受、文本擴展”的教學方法。
三、因人而異,選學法
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客觀事物,也能簡單表達自己的思想,但語言是零碎的、不規范的,在課堂上,必須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感悟、積累語言。因此,我和孩子們選用了(課件)“情景入——自主讀——合作演——自我悟——交流說——課后展”的學習方法,使孩子們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還能培養熟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四、人文統一,展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設計了(課件出示)激趣入情、初讀悟情、細讀融情、詠春抒情等教學環節。
。ㄒ唬、激趣入情
讀童詩,有它自身的特點,用音樂和畫面喚起想象,能把孩子帶入詩歌所描繪的情境中去,使他們聯想起自己的生活經驗,建立起關于所讀童詩的具體形象。新課伊始,我采用舒緩優美的語言引入:孩子們,寒冬還未退去,春天已悄然來到我們的身邊。(展示春天美景的風景短片,配有優美的音樂和風聲、雷聲、雨聲、溪流聲以及小鳥的歡叫聲)你看,春天像一幅七彩的畫,春天像一首無言的詩,春天像一曲悠揚的歌,春天像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們。你們愿意跟隨老師一起用眼去欣賞春天,用耳去傾聽春天,用心去感悟春天嗎?接著,我請孩子們談談自己對春天的認識:春天來了,周圍的事物都有些什么變化呀?你覺得春天美嗎?美在哪兒呀?在孩子們踴躍的交流中,春的氣息悄然散發開來,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在他們心中油然而生。
。ǘ┏踝x悟情
初讀課文時,我采用動畫配樂朗讀,讓孩子們整體感知課文(全文動畫配樂),這樣,使孩子們在對課文的初步感知中,多一份對春天美景的感悟,多一份對“柳樹醒了”詩意的感懷。孩子們一邊聽配樂讀文,一邊思考:課文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柳樹在春天里發生了哪些變化?初步感悟柳樹從寒冬蘇醒過來后充滿生機的美。
。ㄈ┘氉x融情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孩子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他們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孩子的,而是在指導他們讀書的過程中孩子們自悟、自得的。在如詩如畫的情境氛圍中,教師和孩子們一起美讀課文,感受課文美妙的詩句,優美的畫面,感受柳樹詩意的蘇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春天跳動的生命力。《柳樹醒了》這首詩歌共有五個小節,在孩子們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之后,我注重對他們進行情感朗讀的指導。
1、展開聯想,自主讀
在第一小節的朗讀指導中,我引導孩子們用輕柔自然的語調、娓娓動聽的講述讀,讀出小柳樹欣欣然張開雙眼,對世界充滿新奇的感情,讓他們展開聯想:春雷會跟柳樹說什么呢?假如你是春雷,就把這些悄悄話說給同學聽聽吧!“柳樹醒了”是什么意思?從哪里知道“柳樹醒了”呢?在這個環節里,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并通過自讀、賽讀、分角色讀等多種美讀方式,讓他們在想象中細讀,在細讀中想象,在細讀和想象中融入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融情想象,表演讀
在接下來幾個小節的學習中,我注意放手讓孩子們自己表演、感悟,細細體會詩歌中“軟、綠、飛、高”這幾個字。抓住柳枝在春雨的滋潤下變軟了這一情景,師生互動演示柳枝的柔軟,感受柳枝的細嫩,學習用輕柔緩慢的語氣讀出柳枝的柔美。并創設情境,請孩子們上臺扮演春雨、春風、春燕,想想它們對柳樹說了些什么?柳樹又會對它們說些什么呢?同時進行語言訓練(點擊課件),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孩子的小嘴里竟然流淌出詩一般的話語(出示答案):
春雨給柳樹,它對柳樹說:“!
柳樹變得,柳樹對春雨說:“!
春風給柳樹,它對柳樹說:“!
柳樹變得,柳樹對春風說:“!
春燕和柳樹,它對柳樹說“!
柳絮邊飛邊說:“!
并適時播放課件,(春燕、柳絮飛舞的圖片)展示春風吹動柳枝,柳絮隨風飛舞的情景,引導孩子們用活潑俏皮的語氣朗讀詩文,讀出春燕和柳樹捉迷藏的俏皮勁兒來,讓他們感受柳絮輕飛曼舞的詩情畫意,增強對柳絮的感性認識,觸動他們內心的贊嘆。
3、美育滲透,個性讀
學習第五小節時,我引導孩子們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柳樹在孩子們的歡笑嬉戲中,葉兒變得更綠了,柳條兒伸得更長了,樹干長得更高了,而孩子們也在柳樹的陪伴下長得更高、笑得更歡了的情景;通過充滿幻想的朗讀,讓孩子們在讀中感悟,在悟中動情,在情中成誦。至此,孩子們已完全融入人與柳樹之間的情感氛圍之中,融入那人與樹、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境界里,詩的情感和韻味也水到渠成地融入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孩子們交流表演、朗讀感悟的過程中,我引導他們完成了形象、簡潔的板書:
春雷(圖片)
春雨(圖片)春風(圖片)
春燕(圖片)小朋友(圖片)
。▓D片)
柳樹醒了
(四)詠春抒情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孩子們關注生活,勤于觀察,善于表達,并注重知識的拓展遷移,使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學完了這篇詩歌之后,我適時出示與春天和柳樹有關的詩句和畫面,讓孩子們再次感受春的無窮魅力。(課件展示春的詩句和配樂畫面)然后,我再提出這樣的問題:“在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呢?”“你聽到春天的聲音了嗎?”“你看見春天的色彩了嗎?”讓孩子們把在大自然中觀察到的動物、植物、人物、氣候等方面的變化,仿照課文創編詩句或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春天的美麗。
有的孩子學做小詩人(詩句課件),他們這樣說(出示答案):
春雷跟小草說話了,
說著說著,
小草喲,發芽兒了。
春雨給桃樹洗澡了,
洗著洗著,
桃花喲,紅了。
……
有的孩子學做小畫家,用彩筆描繪心目中美麗的春天;有的孩子用動聽的歌兒來歌唱美好的春天……我請他們把自己寫的優美的詩句、畫的漂亮的圖畫與同伴分享,并帶回家送給爸爸媽媽,讓他們在自我創作中感受成功的愉悅。在學習中,孩子們參與并快樂著,從他們眼睛里折射出的畫面,比詩更蘊含深意。因為,一顆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話,一個孩子的眼里,就有無數首優美的童話詩。
五、課后反思,明方向(文字課件)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相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引領孩子們走進美好的春天,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注重孩子們對課文的朗讀感悟,讓他們在讀中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適當拓展教材,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引導孩子們在觀察中想象,在想象中誦讀,在誦讀中積累,在積累中升華,在升華中應用,使他們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不斷有獲得成功的愉悅,不斷致力于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說課稿 篇8
一、課題: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藝術
二、教學分析:
學生分析:自古以來中國人對玉就有獨特的情感,并在長期使用中賦予其特殊的意義,因此,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是比較喜歡的;但由于玉器是珍貴工藝品,學生平時又不易直接接觸到,所以鑒賞時又存在難度。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興趣展開教學,并盡可能地借助圖片或視頻資料滿足學生的視覺需求,加深其對玉器的認識。
教材分析:本課從玉的起源說起,有側重地介紹了玉器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殊地位、意義以及其特別的制作工藝、人們在長期使用和鑒賞其過程中形成的不同審美傾向等。玉器最繁榮的時期離現代很遙遠,加大了學生學習、理解其特殊意義的難度,因此,教師課前要仔細備課,認真搜集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內容準確又生動的視頻資料,幫助學生了解相關歷史,了解玉石文化。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了解人類審美意識的萌生與發展,了解玉器的豐富內涵和對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并由此對工藝美術獲得初步的`了解。
2.技能目標:初步掌握我國古代玉石藝術的特點,能夠對自己身邊的玉器及相關工藝品進行一定的欣賞、交流、評論。
3.情感目標:感受我國古代玉石文化,感受玉石精品所體現的中華智慧與創造才能、所承載的偉大民族精神。
四、教學重點:
了解古代玉器的特殊地位、特殊意義。
五、教學難點:
結合一定的課外資料,了解我國古代玉石文化。
教學設計思路:
引用“完璧歸趙”的故事導入本課。以時間為線索,引導學生了解玉的起源、種類、制作工藝;不同時期的用途、地位、意義,以及在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玉的欣賞形成的不同審美傾向等。借助相關資料,使學生在欣賞中理解我國古代的玉石文化,生發民族精神與自豪感。
六、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相關圖片資料、視頻資料。
七、教學過程:
。ㄒ唬┙M織教學:(略)
。ǘ⿲耄骸巴觇禋w趙”的故事(觀看視頻)
(三)講授新課:
1.玉的起源;對玉的審美認識;玉的種類
舊石器時代的先民們在制作石器的過程中,發現有些石材質地堅韌,具有美麗的色彩與光澤,讓人看了感到愉悅,便將其珍重地區別開來。
將玉從石頭中區分開來,是人類審美認識上的一個重要的發展。
對形體、質感、色彩、對稱、秩序感等造型規律的認識與掌握。
分類:①硬玉、軟玉、碧玉、蛇紋玉、水晶、玉髓等。②工具、裝飾品、祭器、陳設等。(借助圖片幫助學生了解)
2.玉的特殊地位、意義;玉的特殊制作工藝;對玉的審美
、僭忌鐣笃诤拖纳讨軙r代:玉器被賦予特殊的社會意義,成為貴族社會地位與財富的象征,對玉的審美被比附于社會道德規范。
最早主要做神器:璧、琮、璜、虎、圭、璋
分別代表什么?(觀看視頻)
了解書中作品:《玉璧》、《玉龍》、《獸面紋玉琮》
商代俏色工藝:《俏色玉鱉》
、趦蓾h以后,對玉的審美有了很大變化,人們看重玉作為財富的意義,視它為可以養生、殮葬尸體防腐之物。漢代以后,人們更看重玉的珍寶性:玉在人們心目中一直受到珍視,總是把它和最寶貴、最美的人和事物聯系在一起。
“錦衣玉食”、“如花似玉”、“金玉良緣”……(觀看視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一個方案)
3.玉器的制作在漫長發展過程中,體現出兩種不同的審美追求:
、僮非罅岘囂尥傅娜A麗之美
②突出玉的天然材質,追求至大至高的樸素之美
“大圭不琢”
瀏覽書中兩件現代作品,體會其制作工藝、時代意義上的新突破。
。ㄋ模┱n堂小結: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玉有獨特的情感,在長期的使用、制作過程中,又賦予玉獨特的人文價值,玉的審美對中國文化、社會習俗有深遠的影響。
。ㄎ澹┱n后作業與拓展:
日常語匯中有哪些與玉有關系,它體現了什么樣的審美觀念?
調查社會上流行的玉石類工藝美術作品,從審美意義上分析,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敗的,原因何在?
推薦參考書目:
趙永魁、孫鳳民編著,《玉器鑒賞與評估》,地質出版社,20xx年第2版。
說課稿 篇9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一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主要是圍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基本特征,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以歷史事實說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繼衰落、中斷或湮滅,而中華文化則具有獨具特色的輝煌歷程并薪火相傳;第二層,以漢字和史學典籍為見證,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第三層,近代中華文化走向衰微,因而我們要再創中華文化輝煌。本節課是政治知識與歷史知識結合非常緊密的一節課,知識的綜合性很強。
二,教學目標:
作為文化生活知識,它的主題就是精神家園的耕耘,使學生在了解文化常識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而作為高二年級的學生,在相關的歷史知識與文化知識方面有一定的積累,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通過多種方式獲取知識的能力,據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通過師生的探究互動學習讓學生了解古老的中華文化走過的輝煌歷程,掌握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了解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的原因和重要見證就是漢字和史學典籍,了解中華文化的現狀與未來。
2、過程與方法:結合實際,采用情景創設法、探究小組討論法,引導學生通過課外探究、搜集和獲取有關人類古代文明源流、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漢字、史學典籍等方面的材料,并通過分析、整理,對信息資源收集整合,去粗取精,從而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整合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激發學生的生活智慧與學習智慧。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回顧古代中華文化的輝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通過了解中華文化的現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自覺肩負起振興中華的使命。
三、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的教學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以學生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發揮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力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探究達成教學的目標。
四、教學內容的組織與處理。
本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特殊,結構雖然簡單,但是知識跨度大,是一節橫跨政治與歷史知識的課程,因此就要通過多媒體、資料收集與整理等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并在原有教材內容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擴展與延伸。這對學生綜合知識的能力也提出了挑戰。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目標,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教學的難點在于如何探究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全體學生,重視差異,進行合理的組織。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選取典型、具有感染力的視頻資料、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貫徹以上理念,采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一)直觀演示法:利用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二)情景教學法:通過情景和問題的引導,啟迪學生思維,主動探索知識。(三)歷史對比法:其他古老文明與中華文明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感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征。(四)合作探究法:通過問題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營造和諧、寬松、民主的氣氛,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同時形成了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2、學法:在學生學法上力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討論學習等方式。
六,教學過程
堅持以問題探究或活動探究為線索來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的探索過程。
1、導入新課。通過同學們非常熟悉的世園會、長安塔所蘊含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來引出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
2、設計探究問題1“古國文明各如何?”,通過學生對中國與其他文明古國進行對比,發現其他古國的文明中斷或湮沒,而唯獨中華文化薪火相傳。
3、探究活動2“面對奇跡深思索”。通過觀看秦始皇兵馬俑的視頻來引發學生的思索,感知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文化創造力。
4、探究活動3“文明長河共追索”,采用學生小組展示的方式進行。通過展示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化所走過的輝煌歷程和創造的燦爛文化,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5、探究問題4“源遠流長——在哪里,觸摸你?”引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兩大見證——漢字和史學典籍。結合多媒體的視頻資料了解中國漢字的發展演變歷程,并適當擴展書法藝術的發展軌跡,了解中國史書典籍作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其具有規模大、存留豐的特點。在本問題的探究中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突出重點。
6、探究活動“風雨之后,期待輝煌!”通過對近代歷史的回憶思考中華文化衰微之遭遇,通過小組討論來為中華文化之再創輝煌出謀劃策,形成知識上和思想上的提升。
本節課在設計上的創新點在于通過探究問題或者活動的串接來引導課堂流程和學生的學習思路,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環相扣,增強教學的效果。
七、教學媒體的使用
本節課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問題的展示引導教學過程,通過一些圖片的展示和視頻的播放引發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使教學更加立體化和形象化,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八、教學評價
課堂的教學評價非常地重要,通過評價,可以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可以及時地對學生進行信息反饋和學習效果反饋,從而進行有效的調整與指導。
在教學中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及時跟進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把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與生生評價相結合,更重視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調整與提升,提高教學的效果,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九、教學反思:
1、本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在課堂導入環節上,選用了我們西安世園會與長安塔的材料,既拉近了與學生距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有典型的代表性。因為世園會是我們西安的一個盛會,長安塔是它的標志性建筑,他們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正好證明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2)、在教學設計思路上,打破教材框目設置的束縛,以五個探究問題和探究活動為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環環相扣的問題中順流而下進行學習,引發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教學流程,增強教學效果。
(3)、在教法和學法上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選取典型而有感染力的視頻資料并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中采用了直觀演示法、情景教學法、對比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學生學法上力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
。4)、在教學媒體的使用和教學材料的設置上作了充分的準備和恰當的運用。采用多種教學資源和擴展材料,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視野、生動了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教學效果。
。5)、在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上,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而到位的點評,肯定學生的優點所在、及時糾正存在的不足。
2、遺憾之處。
1、時間上比較緊張。因為本節課設計了學生小組學習成果展示活動,學生展示活動的時間比較長,超出了預想的時間。所以后半段教學時間比較緊張,因此適當的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壓縮處理,并壓縮了后面學生問題討論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2、由于是公開比賽性質的課,學生在上課的前半程表現很緊張,有想法不敢表達,怕出錯,因此影響到了教學的氣氛。在小組活動展示環節,學生有過于依賴發言稿的情況。
總之,對于本節課的長處,今后將進一步發揚,遺憾之處對今后的公開課提供了啟示。
說課稿 篇10
活動背景: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期處于眾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傾向,使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為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眾人為我的心理傾向。前不久,一項現代兒童生存狀況調查顯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獨尊"的傾向。具體表現為:他們很少幫父母做家務,沒有覺得父母掙錢辛苦,也很少幫助別人。這是我國現行教育的一種悲哀,即在為孩子付出大量的愛的同時忽略了最好重要的東西······讓孩子學會愛、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父母、學會如何去愛親人、學會如何去愛周圍的人、愛大家。結合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大班主題活動《七彩世界》,我們設計了這個大班綜合活動《愛意濃濃》。在這節活動中我們是以母愛為支點,逐步延伸到愛親人、愛周圍的人、愛大家。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了解媽媽的辛苦,激發幼兒熱愛媽媽、家人及周圍人的情感。
2、通過活動了解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媽媽及周圍人的關懷,懂得感恩。
3、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動手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媽媽照顧孩子《媽媽多么辛苦》;
2、生日蛋糕;
3、小熊布娃娃
4、紅卡紙片若干、剪刀若干,簍子若干,大畫紙上畫若干愛心、彩筆若干、愛心樹若干棵;
5、電子琴一架。
三、活動過程
(一)情景感染導入
1、教師和幼兒向客人教師問好。
2、教師自我介紹和幼兒依次做一些親密的動作。"嗨,小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我叫郭老師,看到你們;我好開心呀!我從心底里愛上了你們。"教師摸摸幼兒頭,拉拉手,親親額頭,擁抱幼兒等。
3、師幼、幼兒之間相互擁抱,營造愛的氛圍。"現在你們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愛意"。
(二)溫馨談話,說說媽媽的愛
1、師:你們的可愛感染了我,是誰把可愛的你帶到了這個世界?
。、運用肢體語言講述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有一只小熊和媽媽也來到我們這里,讓我們一起聽聽它們的故事"。
聽完配手勢問a:故事里的小熊愛媽媽這么多|—|,媽媽愛小熊那么多|———|,誰的愛多一些?
。场枺耗銈兊膵寢屍匠J窃鯓雨P心愛護你們的?她為你做了哪些事情?(幼兒自由講述:媽媽洗衣、買菜、做飯、做家務、買學習用品等多種多樣的愛)。
(三)體會媽媽的愛
1、幼兒看課件,進一步感受媽媽的愛。。
師:"我們的媽媽一直是愛我們的,讓我們隨著一個小寶寶去感受媽媽的愛吧![放課件①媽媽懷孕,照顧孩子(安撫寶寶;給寶寶喂奶、喂飯;教寶寶學走路、學說話;接送寶寶上學;教育寶寶;天熱為寶寶打扇;天冷為寶寶織毛衣、加衣服;下雨為寶寶撐傘;天晴為寶寶遮陽;生病照顧寶寶;夜晚哄寶寶睡覺等)]。
2、師:孩子們,看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3、小結:是的,孩子們,最疼、最愛、最牽掛我們的人永遠是誰?媽媽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讓我們一起來唱出心中對媽媽的那份愛。
(四)愛意濃濃,表達愛意
1、為媽媽過生日
、賻煟何覀兊膵寢屵@么辛苦,那么愛我們,我提議我們一起來給媽媽們過一個生日吧!
②配樂《祝你生日快樂》舉行"給媽媽過生日"活動。
a、師:孩子們:你媽媽知道你的生日嗎?你知道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希望回去問媽媽,并且要記住,今天就借這個集體生日會來為媽媽祝福吧!(教師端出蛋糕,點上蠟燭)。
b、唱生日歌
c、說祝福語。師:你想祝愿媽媽什么?
師:你想送媽媽什么禮物?為什么?
師:多美好的祝福呀,希望小朋友要孝敬媽媽。媽媽愛你,讓我們一起發自內心說"我愛媽媽",再說一句"我愛媽媽",再動情一些:"我愛媽媽"。
d、師:讓我們一起為媽媽吹蠟燭吧!。
2、唱出愛意,跳出愛意
、賻煟捍藭r此刻,老師好感動,你愛你的媽媽,還愛誰呢?誰來告訴我,你為什么愛他?你們身邊的人這么愛你們,為你們付出了許多,讓我們用歌聲舞蹈來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意吧!
、谂鋸椙侔樽嗉磁d唱跳《我愛大家》。
、叟鋭幼鞒
1155|665-|4433|221-|5544|332-|
爸爸媽媽我愛你,親人朋友我愛你。我愛我家愛我家,
5544|332-|1155|665-|4433|221-||
我愛大家愛大家。爸爸媽媽我愛你,親人朋友我愛你。
3、為大家制作愛心禮物
、賻煟含F在我們心中充滿了濃濃的愛意;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份愛意,把愛制成禮物送給大家吧!
、趲煟褐谱鞫Y物需要工具呀!哦,土豆,神秘妙妙工具!小朋友彎下腰,看看妙妙工具在哪里?端出來吧!妙妙工具是些什么?小朋友端好簍子起立,向后轉,我們可以用什么當桌子?請小朋友動腦筋用妙妙工具制作成愛心卡,寫好名字掛到后面的愛心樹上去吧!
③教師和幼兒把愛心卡掛到愛心樹上。
、軒煟海ㄕ故緪坌募垼┻@兒還有好多愛心,孩子們,讓我們把愛填的滿滿的,把愛送給客人老師。
、輲煟阂龑в變和繍坌目ǎ餐褠坌募埻羞^去送給客人老師。"把愛送給別人是快樂的!"
⑥送完禮物,師幼手拉手圍著愛心樹唱《感恩的心》。
【【熱門】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相關文章:
【熱門】觀察螞蟻日記模板集合十篇02-06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十篇01-09
學校語文熱門說課稿11-03
蘭亭集序說課稿集合十篇05-25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熱門】贈與合同模板匯編十篇04-29
小學語文熱門課程說課稿11-03
【熱門】學期教學總結模板集錦十篇12-12
【熱門】觀察螞蟻日記模板集錦十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