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7-23 13:34:47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5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百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計算速度。

        2、以解決問題為依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在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煉信息:

        1、談話引入: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平常你們喜歡到哪兒去玩?能不能把高興的事說出來聽一聽?

        2.出示課本插圖,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

        (1)這是一幅“兒童樂園”圖,從圖中你能發現什么?(或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圖中的主要景物——飛天輪、龍船、蹦蹦床、電瓶車。(或引導學生發現圖中的幾個主要活動——有的小朋友在坐飛天輪,有的小朋友在坐龍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開電瓶車。)

       。2)A: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發現開展幾個主要活動的人數——坐飛天輪的有23人,在坐龍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開電瓶車的有6人。

        坐飛天輪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敘述方式告知的,開電瓶車的只有6人,以上兩條信息學生很容易發現,也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但由于坐龍船的16人擁擠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沒有規律,因而學生對這兩條信息的發現可能會有意見分歧,此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感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便形成正確認識——從左到右依次數出坐龍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的區域,分別去數,然后相加,或依次數出每個區域中的人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或開始為什么沒有數正確)——要有正確的數數方法,要仔細數,不重復也不遺漏。

        B:你還能發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發現:現在是下午4時;有的小朋友在買飲料,能知道各種飲料的價格;有的小朋友在買票入場,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

        二、師生合作,探究學習:

        (一)統計信息,提出問題:

        1、看來,圖中的信息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記住這些信息?(或怎樣才能記住每個項目中有多少人?)

        引導學生想到“統計信息”。然后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項目坐飛天輪的坐龍船的跳蹦蹦床的開電瓶車的

        人數2316156

        2、根據表中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利用表中的數據信息,可以提出6個加法計算的問題、6個減法計算的問題以及若干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在讓學生口述問題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全面性,如:學生如果僅僅提出的是兩個數相加、相減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能不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最后教師總結:利用這些數據,不但可以提出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還可以提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請小朋友仔細想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請你把這些算式寫出來,然后計算出得數。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ㄈ﹨R報交流,梳理分類:

        1、哪個小組愿意說一說你們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1)學生在匯報時,既可以先匯報列出的算式及得數,然后再說明這個算式解決的是什么問題;也可以先敘述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再匯報如何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2)如果學生匯報的僅僅是加法、減法、連加、連減算式,老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并解答能夠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及帶小括號計算的問題,并及時板書算式。

        2、伴隨著每個小組匯報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算式分類板書,以便為最后的總結概括作好準備。板書時可以把算式分為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ㄋ模┛偨Y概括,理性升華:

        1、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觀察與分析,找到每一類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類算式的名稱——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

        2、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說出計算百以內加減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用豎式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

        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算式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

        當學生總結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利用板書中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五)鞏固練習,拓展創新:

        1、數的組成:利用計數器,完成如下類似的題目——請小朋友準備好計數器,聽老師說要求,大家在計數器上撥數。

        十位上的數字是4,個位上的數字是6,這個數是多少?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 …

        2、數的大小比較:

        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數的計算:

       。1)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

        第一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細觀察這兩組數,你能發現什么——引導學生發現:第一組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第二組計算時需要進位與退位。

        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么——不僅讓學生發現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不要忘記“進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作用為“當計算遇到困難時,可以用豎式來幫助解決問題”。

        三、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知識——學會了什么,應該注意什么。方法——引導學生從以“自主探究”為基礎的合作、交流、對比、觀察、反思“做數學”的角度進行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認識鐘表”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整時、半時、大約幾時認讀鐘表時間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動手實踐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基礎,在探究時刻之間變化的

        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認讀時間的表象,實現數的認識、圖形與

        空間兩個領域的互相融合。

        3、經歷認讀鐘表時刻探究問題的過程,體會時刻(時間)與人

        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玩具鐘表(或模型),教師準備演示用鐘表。

        教學過程:

        一、呈現問題:

        (1)玩電瓶車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2)坐飛天輪的同學是4時開始的,結束時是 。

        (3)坐龍船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學是3時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5)買票的小朋友4時進“兒童樂園”, 離開“兒童樂園”。

       。6)“兒童樂園”每天下午向社會開放的時間為2時——6時。

        二、自主探究:

        1、以6個問題為框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以問題(1)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開始玩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在鐘表上撥出來?

       。2)讓學生利用鐘表(或模型)進行操作。

       。3)指名幾名同學演示。

       。4)教師引領探究——利用教具(鐘表),師生共同完成從到一直到的撥針操作活動。

        2、畫出整時:

        A:能不能把問題中的4時、3時、2時、6時畫出來?請同學們利用鐘面圖,畫上表針。(每個同學發一張鐘面圖)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畫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幾位同學上臺展示。

        C:讓畫錯的同學進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能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能發現:跳蹦蹦床的同學是最早開始玩的,坐飛天輪的同學結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學玩的時間最長……

        2、在認讀鐘表時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把認讀鐘表要注意的事項說出來:辯認時針與分針,看清時針與分針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對于幼兒“>”和“<”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只要讓他們記住開口的方向,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課意在為幼兒創造一個 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一,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開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戲貫穿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分析: 重點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掌握相等與不相等的轉化;難點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里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說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么,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引導幼兒,引出“>”,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于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7”大于“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園里),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于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后邊的`數小,說出“4小于6。”

        3、師:“大于號和小于號一個開口向左,一個開口向右,很不好玩,我們得找規律記住它們。”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它們開口得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游戲:學做“>”“<”

        找出4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找兩名幼兒分別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9大于7”“7小于9。”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2~113頁上的例1~例5,練習二十七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和學生都準備長方形紙條若干張,圓形紙片1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分梨。

        提問:把12個梨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可用幾表示?(板書3)

        2.分繩子。

        提問: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可用幾表示?(板書2)

        3.分鉛筆。

        提問:把 3枝鉛筆平均分給 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幾枝?可用幾表示?(板書1)

        二、新課

        1.教學例1。

       。1)教師提問: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幾表示?教師演示:把一個餅(實物圖)平均分成兩塊,把分后的兩塊重合起來,讓學生看到它們的大小完全一樣。告訴學生這樣就把餅平均分成了兩塊。

        (2)把一個餅(實物圖)分成大小不等的兩塊。提問:可不可以說是平均分成了兩塊?為什么?

        平均分的這半個餅可不可以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表示?

        教師講解:過去我們學過的0、1、2、3都是整數。遇到不夠1個的情況,就不能用整數表示,比如這半個餅。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數分數。

        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塊,我們就說每塊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用分數表示就是(板書)。

       。3)指導學生讀。

        (4)指導學生寫。

        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塊,在橫線下面寫

        2,表示其中的1塊,在橫線上面寫1,寫作。(教師在兩塊半個餅上分別寫上。)

       。5)涂色練習。

        讓學生拿出一張圓形紙片,試折出它的,涂上顏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寫上。

        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條,試折出它的,涂上顏色,并標出。

        (6)指導練習。

        教師拿出畫有下面幾個圖形的掛圖,讓學生判斷圖中哪些陰影部分是原圖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說明理由。

        2.教學例2。

        (1)先出示一個整圓,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

        提問:這個圓被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個圓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導學生寫出。

       。3)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折出它的,并標上。

        3.教學例3。

        學生自己拿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再對折。

        提問: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一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把這個分數寫出來。(一人板書,全班齊練。)

        數一數這張長方形紙上有幾個。

        4.教學例4。

        先讓學生看教科書上的圖: ,再填空: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5.教學例5。

       。1)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

        提問: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

       。2)讓學生在自己畫的圖上標出。

       。3)數一數這條線段一上有幾個。

        6.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1)教師指出上面我們學習的、、、、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結合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讓學生回答:

        分母表示什么?(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

        三、課堂練習

        1.做一做中的第1題。

        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可以讓一些先折出來的同學示范怎么折。分數的折法很多,只要學生能折出最常見的幾種折法就行了。

        2.做一做中的第2題。

        這道題是判斷題,學生判斷后要說一說為什么。

        3.做練習二十七的第1~5題。(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第5題)

        四、課外作業

        用正方形紙片分別折出它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p86,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的:1、理解加法,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明確加,減法之間的關系,進而使學生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3、學習了加地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利用這一關系驗算加法。

        4、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加法,減法的意義。

        明確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學過程:

        準備訓練。

        說出算式各部分名稱。

        40 + 30 = 70

        ( ) ( ) ( )

       。 40 = 30

        ( ) ( ) ( )

        新授。

        出示課題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出示例1

       。1)

        先讓學生說出每幅線段圖的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40+30=70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和與加數=關系。

        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

        從而引出加法的意義;

        說清圖意,列式。

        引導學生把(2),(3)與(1)比較。

        誰是已知的,誰是未知的,已知,未知有什么變化。明確第(2)題是求第二加數,

        第(3)題是求第一加數。

        從中引導減法的意義。

        引導學生看書,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著重引導學生想,為什么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將加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稱與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加以比較。

        得出:一個加數=和一另一個加數

        師: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利用這一關系驗算加法。

        試做:驗算 743+257=1000,對不對?

        出示例2

        求□中的未知數

        □+6=13 根據一個加數等于和減另一個加數由生填,講清怎樣想的?就可以求出□中的數。

        再完成

        478+522=1000

        1000-478=522

        生完成后,回答怎樣想的。

        三、小結: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減法?

        加法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運用這一關系可以驗算加法。

        四、鞏固練習

        根據加,減法的關系,在下面算式的□里填數。

        (1) 237+69=306 (2)5002-3875=1127

        306-□ =237 3875+□=1127

        □-237=69 □-1127=3875

        求□中的未知數

        □+378=1082 4657+□=7102

        □+265=930 1896+□=3024

        □+489=814 2743+□=5000

        堅式計算,并驗算。

        3748+627 9134-514

        課后作業:

        1.根據560+430=990,寫出兩道減法算式。

        □-□=□

        □-□=□

        2.根據500-240=260,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

        □-□=□

        3.求□中的未知數

        589+□=1062 □+495=702

        298+□=594 □+324=500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計算、討論,使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過程,鞏固統計基礎知識,培養數感;

        (2)通過真實的數據,結合自然知識的滲透,使學生認識到白色污染的嚴重危害,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改變學與教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4)發展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觀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創造意識。

        教學準備:

       。1)硬件方面:網絡教室(40臺以上計算機并連接Internet)

       。2)軟件方面:WEB課件、《聚焦環!肪W站、多媒體教學網監控系統

        教學過程:(以下字體加粗的內容突出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角色轉換為記者,創設一種輕松、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

        2、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網監控系統向學生廣播一些實地拍攝的照片,并提問:同學們,看完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3、學生匯報感想,教師根據其回答的情況做適當的點評,滲透有關環境知識,引出課題白色污染(板書),同時提出要和學生合作完成一篇有關白色污染調查報告。

        二、師生互動,合作學習。

        1、過渡:要使這篇調查報告更有說服力,必須從身邊的事情入手,了解我們周圍的白色污染情況。

        2、教師現場采訪學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況。

        3、學生根據課前填寫的調查表一,在線繪制統計圖一(課件支持)。教師及時點播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的趣味數學教案12-24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小學數學教案【熱】07-04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精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精品一本在线 |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 免费在线观看网站亚洲 | 中文字幕九九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