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結構分析
記承天寺夜游 / 記承天夜游(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前三句)記敘:首句點明夜游的時間,為美好的月色而心動,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寫: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庭院皎潔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議論:兩個反問句引人深思。作者抒發面對月光產生的感觸,表達了作者安適的心情。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結構分析】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結構10-23
《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結構及原文07-11
《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結構及賞析11-06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09-08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09-13
蘇軾 記承天寺夜游07-24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07-03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10-05
記承天寺夜游結構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