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反思
誦讀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自然成誦。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中的字詞,詩句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感情。
四、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五、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根據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五、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夜書所見》。
2、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提問:你了解這首詩的作者王維嗎?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么學習。
自學基本步驟:
a、自讀:讀準字音,并借助課后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b、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讀中產生的疑惑。
c、交流:讀讀、說說、問問。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讀詩,說說讀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四、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指名朗讀詩文。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問:你能用讀來表現出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以讀促發想象。問:同學們在讀時頭腦中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嗎?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讀。
五、熟讀成誦,品賞文字
1、自由朗讀,達以成誦。
2、同桌互讀,練習背誦。
3、品賞文字,述說感覺。問:你覺得這首詩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別好?
六、習寫生字,當堂展評
1、出示生字:憶、異、逢、佳、信、遙、遍、插,組詞朗讀。
2、說說這些生字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3、練寫生字,或互相評點或大堂展評。
七、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中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著名詩人王維直抒胸臆卸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
如何讓學生感受優美的音韻,體悟完整的意境,從而理解詩人情感呢?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第一步:初讀古詩,首先問學生:“九月九日:是個什么日子?古時候,人們喜歡在重陽節做什么?”學生興趣高漲,在學生情緒被調動起來的時候我乘機追問:但是在這樣一個喜慶的節日里詩人王維是怎樣呢?接著讓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并了解王維。然后我出示這首古詩,再齊讀、指名讀,讀后讓學生說說體會。
第二步:感悟古詩,指導學生抓重點字詞體會詩意和作者的情感。比如重點抓住課文第二句反復朗讀體會,尤其是“每逢”、“倍思親”……等重點詞語進行感悟,并指名讀、評議、練讀、精讀加以感悟,體會王維的思鄉之情。
第三步:配樂誦讀。旋律優美的音樂,韻律悅耳的教師范讀,使學生紛紛隨樂而誦。學生通過激情吟誦詩文,感受到漢語言音律的美,從而獲得獨特的心理體驗。
第四步:拓展誦讀。古詩“海洋”遼闊無邊。要在這海洋中汲取更多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需要引導學生將課內和課外鏈接起來,拓展誦讀面,尋找他們覺得類似的詩歌閱讀、背誦,那么學習的空間更是會無限地擴大。在學完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后,我又為學生拓展了幾首思鄉詩,分別是《雜詩》、《望月懷遠》、《月夜憶舍弟》和、《泊船瓜洲》。我組合這四首詩指導學生一起誦讀,就是讓學生較充分的體驗思鄉愛親的情感,積累、感悟詩文的語句,欣賞詩文的整體形象,從而激發學生好讀、讀好古詩的興趣和情愫,并拓展了學生的積累。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反思08-2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反思06-08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反思08-07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反思10-11
唐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反思07-1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12-0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反思匯編09-26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與反思09-0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1-15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語文教學反思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