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騰飛的后柳古鎮散文
一
后柳古鎮,又稱后柳水鄉,它位于漢江河畔,又因漢江河岸有大片柳樹而得名。它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出現在石泉境內鳳凰峽、柳溪峽、香柏峽漢江小三峽的起跑線上,它以獨特的自然風光與中壩大峽谷一道,構成了一幅幅最美麗的山水畫廊圖景。它以年輕的姿態傲然聳立在魏巍群山之中,成為南來北往觀光旅游者的最佳旅游勝地。
后柳古鎮,三面環水。左右兩則與黑溝河中壩河相連,河流溪水潺潺,終年不止,清澈見底;迎面通過一條美麗漢江,再現了過去古鎮碼頭水上交通發達,和當時古鎮市場繁華景象。
千年古鎮歷史悠久,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湖廣到陜西,移民大量涌入后柳古鎮,古鎮成為連接陜南、鄂西、和川北的重要商埠。如今雖然有無數四通八達的陸路代替了水運,它曾經作為水運碼頭的功能正在退化,但是它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像熟睡的嬰兒那樣,靜靜地躺在漢水的懷抱里,它以甘美的乳汁養育著一萬三千多子民的繁衍生息。
透過一條條青石板鋪成的古鎮街道,和街道兩旁被修繕翻新的木樓板房上,從能工巧匠留下的藝術杰作可以發現:古鎮街道上的坑坑凹凹,墻壁上的斑斑痕跡,鐫刻在木樓板房上的龍飛鳳舞。這些古老建筑設施,不知經歷了多少次歷史滄桑的洗禮,沒有了昔日的輝煌,到如今仍然留下了清晰可見的`丹青妙筆。現在通過當地政府,對傳統建筑民居的保護與發展、修復與完善等政策措施的實施,再現了古鎮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古樸典雅的民俗風貌。
二
時至今日,古鎮老街不斷在更新、在發展。新修建的一座仿古建筑高大牌坊,毅然聳立在古鎮街道兩旁最顯著的位置上。這座古鎮標志性的牌坊,通過設計者的高度濃縮,張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大融合最燦爛的一面。沿著牌坊一條寬闊的新修街面,直接延伸到了古鎮老街傳統民居的核心地段。
在這里,繁華一時的街道巷口,曾經有過國家機關、辦事機構、商人小販云集、山民買賣公平和居民住戶密集的熱鬧場所。如今雖然隨著古鎮不斷快速發展,慢慢退居了歷史舞臺,但生活在這里居民商戶,不僅沒有忘記傳統專業技能,而且仍然堅守著自己的商業思想:山貨土特產流通環節的新旺,二面餅芝麻饃熱量暢銷,老式理發店顧客頻繁地進入等。另外,分布在這條古鎮街道上,還有老年娛樂場所的新起,老年秧歌隊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新茶樓品茶風格與茶文化發展的再次呈現,新飯莊美味佳肴的再度升級,丹青石泉攝制組的實地拍攝與石泉十美宣傳作用的重大影響。更讓人們忘不掉的是,具有傳奇色彩曾經參加過臺兒莊戰役,抗日將領王范堂先生居所與那棵千年皂莢樹緊密相鄰;他們面對古鎮,既充滿神奇,卻又令人敬仰震撼……古鎮幽幽,街道惆悵,即使它有古老的一面,但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所蘊含的歷史文化依然光輝燦爛。
三
放眼古鎮周圍,漢江碧波蕩漾。新建古鎮碼頭,連接了涼亭、長廊、廣場、垂柳和樹木花草,它們相互襯托,排列有序,實乃鮮花配綠葉,令人溫馨無暇。轉眼間可以看到,靠近碼頭岸邊,高高豎立一排揚帆起航的大桅桿,仿佛是漢江一盞閃亮的燈塔,它的每一柱光線好像照亮了,穿梭在漢江河面上輕歌曼舞的客輪和游船。寬闊的漢江碼頭除了承載前來擺渡的來往乘客,還是游客休閑、娛樂、乘坐水上摩托艇飄蕩和唱著山歌賽龍舟的水上樂園。
在漢江碼頭上空遙相呼應,有一座中壩河大橋,它成為溝通石泉南北交通的主要交通要道。橋下寬寬的河面與中壩大峽谷水路相連,谷口又與漢江河面親密交匯,它們共同在中壩河兩岸組成了,一條長長的天然湖泊。在湖泊兩岸緩緩起伏的巨大山峰上,像是天空帶著彩霞的白云,把湖泊兩岸的青山綠水打扮得如此多嬌!
清清的湖泊和漢江碼頭唇齒相依,密切相連。它們又從不同方向,環繞在古鎮八畝田身旁。傳說八畝田是古鎮百姓,惜土如金務實創新精神的最好證明。古鎮百姓把蔓延在漢江河畔一處最肥沃的土壤,嚴格丈量,分配給各家各戶。如今八畝田在漢江河流的慈潤下,已經演變成又一座最美麗的天然湖泊。
湖泊春夏蛙聲一片,蟲鳥相鳴,水中魚兒嬉水,湖岸柳樹成蔭,景色宜人,吸引了眾多前來圍湖垂釣者的青睞。雖然八畝田當今失去了糧食生產,成為天然湖泊,但它卻迎來了養殖業和旅游事業的高度發展。如今湖泊已經發展成為,天鵝斑雁野鴨成群閑游的棲息地。在這里也成為前來旅游觀光者,駕著一葉扁舟、看著天鵝斑雁野鴨在湖泊中,自由自在飄蕩的美麗圖景,使游客真正享受到,放飛性情,親近自然,這樣一種愉悅快樂的新天地了。
四
中壩河大橋是后柳古鎮又一道風景線。它不僅與漢江山脈、古鎮、碼頭、河流、湖泊渾然一體,而且站在橋頭任何一方,都能看到與后柳古鎮并排相鄰的五郎(狼)壩風景。
與古鎮相鄰的五郎(狼)壩,相傳在清朝中后期,還是荒無人煙雜草叢生樹木成林的蠻荒之地。生活在古鎮周圍的百姓,發現這里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當時,人們在開發利用這片土地資源時,突然在雜草叢中躥出了五只野狼,順著山間小道跑向了深山老林。人們就此定名為五郎(狼)壩。由于“郎”與“狼”是諧音關系,當地人們已經習慣稱為五郎壩了。
五郎壩發展到現在,交通便利,一條環形公路與古鎮條條交通線貫通。它不僅憑借古鎮快速發展的大好機遇和漢江河畔豐富水資源的獨特優勢,而且又與中壩大峽谷河流天然接壤的便利,最終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五郎壩村民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又被當地政府統一規劃、統一部署,陸續住進了新村。他們不但養好地種好田,而且以經濟合作社的發展方式,組織各戶村民,利用天然湖泊投放大量魚苗數量,擴大網箱養殖規模,在發展漁業生產的基礎上,以初見成效;還在連片山坡上,先后栽植了大面積優良果樹,以形成規模。這與古鎮發展生態文化旅游事業又譜寫了新的篇章。
五
近年來,慕名前來后柳古鎮及中壩大峽谷,南來北往旅游者絡繹不絕。隨著旅游事業的不斷開發與發展,后柳古鎮以陜南風情,漢水文化,對外開放的中壩大峽谷民俗博物館、天鵝湖、賽龍舟、水上摩托艇等旅游項目,已經成為后柳古鎮旅游資源的一大亮點。另外,古鎮周圍生態環境保護十分完好,除了碧山幽水之外,還有天然水域景觀資源和動植物資源。這一張張美麗畫卷,被張貼在古鎮周圍山山卯卯溝溝坎坎上,它必將成為游客前來度假休閑,觀光旅游,親山樂水,放飛性情的理想之地了。
如今,后柳古鎮新街道,一條條纏繞在大街小巷;新樓房,一棟棟拔地而起。享受政府扶持,高山移民到后柳古鎮廖家灣住房工程,已經在全面建設之中,圍繞后柳古鎮漢江河畔防洪堤壩工程,已經全面開工建設。這些惠民工程,為古鎮進一步發展,不僅帶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而且又給古鎮山川河流,添上了一道靚麗的光彩。
飲食文化在后柳古鎮算是一大特色,號稱地方特色的山珍海味,如餐桌上的漢江烤魚、肥蝦、螃蟹、泥鰍、黃鱔、山雞、斑鳩、野兔、以及家禽家畜等。這些代表了后柳古鎮,頗有地方特色飲食風味的農家樂飯莊,先后發展就有三十多家,如江君樓、垂釣園、后柳水鄉等。
后柳古鎮市場豐富多彩,除了新街老街商鋪林立之外,還先后發展了幾家,具有一定規模的超市商場。每逢古鎮集市,穿梭在大街小巷買賣者、商人、小販等,他們每天帶著嶄新的面孔,走進市場搶抓機遇,準備在經濟大潮中,再去實現財富的夢想。
后柳古鎮,面對我國經濟大發展大跨越的今天,現在又以年輕的姿態,站在魏巍群山之中,站在美麗漢江河畔,再一次唱響了生命的凱歌,繼續書寫著它最美麗的人生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