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三字經翻譯與啟示

      時間:2024-10-18 00:42:01 三字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字經翻譯與啟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歡迎訂閱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字經翻譯與啟示,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字經翻譯與啟示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啟示: 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啟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松。

        【譯文】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啟示: 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譯文】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啟示: 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譯文】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啟示: 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譯文】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啟示: 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總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趁視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

        【譯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啟示: 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譯文】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啟示: 學會親近好的老師、好的朋友,并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有益的經驗和知識。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頭腦。

        【譯文】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里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香九齡 能溫席 孝于親 所當執

        啟示: 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準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并激勵自己刻苦學習。

        【譯文】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融四歲 能讓梨 弟于長 宜先知

        啟示: 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的溫暖。

        【譯文】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首孝悌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

        啟示: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能文會算是做人的本錢。要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就必須這從兩點做起。

        【譯文】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閱讀文學。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啟示: 一到十看來很簡單,但變化起來卻無窮盡,算術這門學問越來越深奧了。幾乎各個科學門類都離不開數學,所以必須認真地從簡單的數目學起,為將來學習其他知識打好基礎。

        【譯文】我國采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然后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啟示: 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電、風、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魚蟲百獸,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世界。

        【譯文】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啟示: 要使人與人之間有一個良好和諧的關系,每個人都要認清自己的地位,人人從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寧,人類永遠和平。

        【譯文】什么是“三綱”呢?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和順相處。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啟示: 春、夏、秋、冬是因為地球在繞著太陽運轉時,有時面向太陽、有時背向太陽、有時斜向太陽,因此有了溫度不一樣的四季變化。

        【譯文】再讓我們看一看四周環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時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啟示: 我們的祖先最早用鐵發明了“羅盤”,也就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從而使確定方位變得十分簡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針的作用太大了。在我們人類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譯文】說到東、南、西、北,這叫作 “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啟示: “五行”學說包括很深的哲學道理,非常復雜、我們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譯文】至于說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據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和組合變化而產生的。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啟示: 和“五行”一樣,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們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記年外,記時已多不用了。

        【譯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記時的標記。

        曰黃道 日所躔 曰赤道 當中權

        啟示: 地球在不斷自轉運動中,同時繞著太陽轉動,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太陽系又繞著銀河系轉,而銀河系只是宇宙的一個小點點,天地之大實在是不可想象的。

        【譯文】地球圍繞太陽運轉,而太陽又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運轉。太陽運行的軌道叫“黃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條假想的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這就是赤道。

        赤道下 溫暖極 我中華 在東北

        啟示: 我們國家所處的位置在整個地球的東北邊,由于面積遼闊,熱帶、溫帶、寒帶三個溫帶都有。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是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

        【譯文】在赤道地區,溫度最高,氣候特別炎熱,從赤道向南北兩個方向,氣溫逐漸變低。我們國家是地處地球的東北邊。

        寒燠均 霜露改 右高原 左大海

        啟示: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多變,四季分明;地勢西高東低。

        【譯文】我國地處寒、溫、熱三帶,主要部份在溫帶,冷暖均勻,冬霜夏露會隨著季節的改換而變化。當你面向南方,那么右邊是高原,左邊是大海。

        曰江河 曰淮濟 此四瀆 水之紀

        啟示: 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全長五千多公里。我國最聞名的河流是黃河,她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五千年文明的發源地。

        【譯文】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這四條大河是中國河流的代表。

        曰岱華 蒿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啟示: 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國境內的喜瑪拉亞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號稱世界的屋脊。中國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每座山都有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

        【譯文】中國的五大名山,稱為“五岳”,就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這五座山是中國大山的代表。

        曰士農 曰工商 此四民 國之良

        啟示: 由于社會的發展,今天人民的職業已經不僅僅是這四種了。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從事什么職業,只要對社會有好處,都是光榮的。

        【譯文】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和商人,是國家不可缺少的棟梁,稱為四民,這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啟示: 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有多少仁義之士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跡。這些人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譯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做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保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陸

        啟示: 人類所食用的“五谷雜糧”就屬于植物。人類的生存有賴于大自然。我們應該了解它們,掌握這些知識,以便為人類服務。

        【譯文】除了人類,在地球上還有花草樹木,這些屬于植物,在陸地上和水里到處都有。

        有蟲魚 有鳥獸 此動物 能飛走

        啟示: 無論大自然中的植物還是動物,都是人類永恒的財產,我們要愛護周圍的環境,保護好我們生存的環境。

        【譯文】蟲、魚、鳥、獸屬于動物,這些動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飛,有的能在陸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 麥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啟示: 人要吃飯就得耕耘播種。當我們吃到香噴噴的飯菜時,千萬不要忘了辛勤耕種的農民。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愛惜每一粒糧食。

        【譯文】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梁,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啟示: 人類真不愧萬物之靈,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動物,通過馴服和人工喂養成為人類的工具和食品。

        【譯文】在動物中有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叫六畜。這些動物和六谷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后來被人們漸漸馴化后,才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俱

        啟示: 七情是人生來具有的,誰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為一個有志者,是決不能被感情牽著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復雜的,要學會妥善處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樂而有意義。

        【譯文】高興叫作喜,生氣叫作哀,害怕叫作懼,心里喜歡叫愛,討厭叫惡,內心很貪戀叫作欲,合起來叫七情。這是人生下來就有的七種感情。

        青赤黃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識

        啟示: 用色*彩學的標準解釋,色*彩的由黃、紅、藍三個原色*和橙、綠、紫三個間色*組成。五色*是我國傳統的名稱,如黃|色*已成為我們的民族色*彩,據說太陽升起的第一道顏色*是黃|色*,所以黃|色*代表東方。

        【譯文】青色*、黃|色*、赤色*、黑色*和白色*,這是我國古代傳統的五種顏色*,是人們的肉眼能夠識別的。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啟示: 我們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辯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頭上有許多叫味蕾的粒狀組織。人身體的結構非常復雜,認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譯文】在我們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辯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咸,這五種味道。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啟示: 我們人類有視覺,可以分辯顏色*、形狀;有味覺可分辯各種滋味;嗅覺可以辨別氣味;觸覺可區分冷暖各種刺激。

        【譯文】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出東西的氣味,氣味主要有五種,即羊膻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 木石金 絲與竹 乃八音

        啟示: 音樂可陶冶人的情懷,我國文明久遠、歷史悠久,文化豐富,音樂也非常突出。好的音樂可以增強人的修養,調劑人的身心,優美的東方音樂更具迷人的特色*。

        【譯文】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聲 宜調協

        啟示: 我國的古代詩詞非常優美動人,讀起來和諧順口,這不僅是詩詞本身的內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詩詞運用了平、上、去、入四聲的規律變化,所以使我們聽起來更加優美動人。

        【譯文】我們的祖先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孫

        啟示: 人類的繁衍,一代接著一代,生命的延續永無止境。真是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我們每個人都擔負著承上啟下的責任和義務。

        【譯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本身,我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

        自子孫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倫

        啟示: 九族之間的關系不僅是血統的承續關系,更是一種血濃于水的親情。在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長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應負的責任和義務, 家庭才能和睦。

        【譯文】由自己的兒子、孫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孫和曾孫。從高祖父到曾孫稱為“九族”。這“九族”代表著人的長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統的承續關系。

        父子恩 夫婦從 兄則友 弟則恭

        啟示: 家庭成員之間要禮貌相待,和睦相處,這樣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們中國人很注重家族觀念,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個家庭都能和睦相處,社會也必然安定了。

        【譯文】父親與兒子之間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則要尊敬。

        長幼序 友與朋 君則敬 臣則忠

        啟示: 中國人從古到今,都十分重視禮義。這就是長幼的次序、朋友之間的信用。中國自古稱為禮義之邦,象“桃園三結義”,至今受到人們的稱頌。

        【譯文】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處應該互相講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們就會對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義 人所同 當師敘 勿違背

        啟示: 社會是復雜的,每人有各種親屬關系和社會關系。古人提出“十義”,這是處理各種相互關系的準則,乃至今日這些準則仍是維持社會安寧、推動社會發展的保證。

        【譯文】前面提到的十義: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這是人人都應遵守的,千萬不能違背。

        斬齊衰 大小功 至緦麻 五服終

        啟示: 社會在發展,今天一些古老的喪葬儀式已經見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著的人就要為他們送葬,以開追悼會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譯文】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這是中國古代親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時穿的五種孝服。

        禮樂射 御書數 古六藝 今不具

        啟示: 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科技的門類越來越多。但對于學生來說,要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譯文】禮法、音樂、射箭、駕車、書法和算數是古代讀書人必須學習的六種技藝,這六種技藝到現在已經沒有人能同時具備了。

        惟書學 人共遵 既識字 講說文

        啟示: 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學科,已經成為各門類的基礎學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門專業學科的工具課,所以一定要努力學好, 為將來的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礎。

        【譯文】在六藝中,只有書法現在還是每個人都推崇的。當一個人認識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說文解字》,這樣對于研究高深的學問是有幫助的。

        有古文 大小篆 隸草繼 不可亂

        啟示: 我們今天通行的是隸、楷、行、草四種體式,但對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這對于我們學習和繼承前人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譯文】我國的文字發展經歷了古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這一定要認清楚,不可搞混亂了。

        若廣學 懼其繁 但略說 能知原

        啟示: 現在講究的是一專多能,對于研究學問也必需做到從大處著眼,要理清思路,提納挈領,才能抓住問題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譯文】假如你想廣泛地學習知識,實在是不容易的事,也無從下手,但如能做大體研究,還是能了解到許多基本的道理。

        凡訓蒙 須講究 詳訓詁 明句讀

        啟示: 人們在開始讀書的時候必須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是講讀發音要正確,辭意要清楚,要學會正確劃分句子,這樣才能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含義和觀點。

        【譯文】凡是教導剛入學的兒童的老師,必須把每個字都講清楚,每句話都要解釋明白,并且使學童讀書時懂得斷句。

        為學者 必有初 小學終 至四書

        啟示: 為學必有初始階段,任何一個大學問家,他的知識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只有扎扎實實打下良好基礎,才能進軍更高深的知識。

        【譯文】作為一個學者,求學的初期打好基礎,把小學知識學透了,才可以讀“四書”。

        論語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記善言

        啟示: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論語》的核心是如何 “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譯文】《論語》這本書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們,以及弟子的弟子們,記載的有關孔子言論是一部書。

        孟子者 七篇止 講道德 說仁義

        啟示: 孟子,名軻,尊稱孟子,也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傳弟子,也同樣講仁義道德。

        【譯文】《孟子》這本書是孟軻所作,共分七篇。內容也是有關品行修養、發揚道德仁義等優良德行的言論。

        作中庸 乃孔亻及 中不偏 庸不易

        啟示: 孔及是孔子的孫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關于人生哲學的一本書,它對中國人的人生觀影響很大。

        【譯文】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亻及, “中”是不偏的意思, “庸”是不變的意思。

        作大學 乃曾子 自修齊 至平治

        啟示: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參。《大學》是四書中的一部書,和中庸一樣,也是一部修養性*的書。

        【譯文】作《大學》這本書的是曾參,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中書熟 孝經通 如六經 始可讀

        啟示: 書有深淺難易的區分,我們讀書必須從淺易的開始讀起,奠定求知、做人、處世的基礎,再進一步學習更深奧的知識。

        【譯文】把四書讀熟了,孝經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讀六經這樣深奧的書。

        詩書易 禮春秋 號六經 當講求

        啟示: 中國的古代文化是個非常豐富而偉大的知識寶庫,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學者,從事著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愛護祖先留下的遺產, 并為此感到驕傲。

        【譯文】《詩》、《書》、《易》、《禮》、《春秋》,再加上《樂》稱六經,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的重要經典,應當仔細閱讀。

        有連山 有歸藏 有周易 三易詳

        啟示: 《易經》雖是我國古代人占卜的書,但它其中闡述了極為深奧的哲學道理。像-陰--陰-消長,物極必反的論述隨處可見。

        【譯文】《連山》、《歸藏》、《周易》,是我國古代的三部書,這三部書合稱“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來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變化的道理的書籍。

        有典謨 有訓誥 有誓命 書之奧

        啟示: 《書經》是一部十分有價值的歷史資料,從內容方面來看,很類似我們現在國家的zheng府檔案,可以使我們了解當時歷史,從中學到許多有益的知識。

        【譯文】《書經》的內容分六個部分:一典,是立國的基本原則;二謨,即治國計劃;三訓,即大臣的態度;四誥,即國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國君的命令。

        我周公 作周禮 著六官 存治體

        啟示: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兒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幫助成王輔佐朝政,由于他的賢德,把國家治理得十分富強.

        【譯文】周公著作了《周禮》,其中記載著當時六宮的官制以及國家的組成情況。

        大小戴 注禮記 述圣言 禮樂備

        啟示: 中國傳統的禮義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們要從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營養、身體力行。

        【譯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釋《禮記》,傳述和闡揚了圣賢的著作,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

        曰國風 曰雅頌 號四詩 當諷詠

        啟示: 我國最古老的一本詩集叫《詩經》,共匯集了周代詩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反映復雜的社會形態,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狀況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譯文】《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四詩,它是一種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實在是值得我們去朗誦的。

        詩既亡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

        啟示: 我們讀春秋,除了能夠了解當時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況,更重要的是累積前人的經驗,成為自己做人處事的借鑒。

        【譯文】后來由于周朝的衰落,詩經也就跟著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這本書中隱含著對現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辯。

        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啟示: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內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記事都非常簡潔。加之年代久遠。所以必須詳讀三傳,才能研讀明白。

        【譯文】三傳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

        爾雅者 善辨言 求經訓 此莫先

        啟示: (略)

        【譯文】《爾雅》是我國第一部詞典,一部分辨別古今文學的差別,另一部分解釋文字的意義和給事物的名字下定義,所以我們要讀經書之前,應當先讀《爾雅》,然后才能讀懂群經。

        古圣著 先賢傳 注疏備 十三經

        啟示: (略)

        【譯文】 古代圣人著作的經典,經過諸先賢加以解釋意義而成為完備無缺的經書共有十三部是《易經》、《詩經》、《書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公羊傳》、《谷梁傳》、《孝經》、《爾雅》、《論語》、《孟子》,這十三部書稱為十三經。

        左傳外 有國語 合群經 數十五

        啟示: (略)

        【譯文】 左丘明著作除了《左傳》外,還有《國語》,稱為《春秋外傳》。《國語》記錄周末春秋時期周、魯等國貴族言論,以每個國家來記述,而《左傳》是按年編排,側重記事。十三經之外再加《左傳》和《國語》便是十五經。

      【三字經翻譯與啟示】相關文章:

      三字經翻譯與講析07-20

      《三字經》英文神翻譯06-06

      三字經全文解釋啟示10-13

      三字經解釋和啟示08-13

      三字經全文帶拼音翻譯06-22

      《新三字經》原文帶翻譯06-14

      三字經全文帶拼音和翻譯06-09

      《趙人患鼠》閱讀答案及翻譯啟示10-01

      三字經原文及翻譯:古代典籍和讀書程序篇02-24

      《三字經》兒歌及《三字經》全文06-08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性色一区二区三 | 亚洲成a人片在线高速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 乱子伦国产对白在线播放 | 最精品国产手机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一线久久 | 色依依国内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