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詩經·國風·邶風·新臺

      時間:2024-11-05 01:00:17 詩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經·國風·邶風·新臺

        原文

      詩經·國風·邶風·新臺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注釋

        有:語氣助詞。 泚(ci 音上聲):清,鮮明。 彌彌:大水彌漫的樣子。

        燕婉:燕,安。婉,順。儀態安詳溫順,優美、柔和,這里指夫婦和愛。

        蘧篨(qu音陽平chu音陽平):粗竹席,有丑疾不能俯身的人。

        鮮:有光彩的。 灑:古同“洗”,洗滌。

        浼(mei音上聲):污染。浼浼:水大的樣子。

        殄(tian音上聲):通“腆”。美好,善。

        設:設置。 鴻:大雁。 離:通“罹”,遭受。

        戚施:蟾蜍的別名;駝背。

        譯文

        新臺倒影好鮮明,河水洋洋流不停。本想嫁個美少年,雞胸老公太不行。

        新臺倒影長又長,河水不停汪洋洋。本想嫁個美少年,雞胸老公真不祥。

        撒下魚網落了空,一個蝦蟆掉網中。本想嫁個美少年,換得駝背丑老公

        詩經故事

        行為放蕩,喜好淫樂的衛宣公,竟然養了一個好兒子伋來,這多少也讓衛國人有了一點盼頭;說來奇怪,那伋本是衛宣公和他父親莊公的妃夷姜私通所生的呢,可一點也沒繼承他老子的愛好,為人誠實、忠孝、能干,所以當到齊國去聘齊僖公的美麗的公主宣姜給伋當妻子時,齊僖公沒有推辭,滿口就答應了,伋當時十六歲,是衛國的太子。

        為了給兒子辦好婚事,夷姜摧促衛宣公修起了新臺,那新臺修在衛水河邊,色彩明亮,在平靜的衛河水面映襯下,上下相映成輝,很是漂亮;那新臺修的很高大,巍峨壯觀,方園幾十里都能看見,衛國的百姓都對過往的客人介紹著,他們有個好太子,會娶一位最美麗的公主,他們為他修起了天下最漂亮的房子,每一個人都贊嘆不已,說這是衛國幾十年來最好的事。

        伋當然聽說了宣姜的美麗,宣姜也聽說了伋的年少英俊,兩個人應該是心心相映的盼著那一天的到來。

        宣姜來了,在告別了齊國沐浴十多天風塵后,來到了新臺,漂亮的新臺自然讓她滿是歡喜,只等那英俊的少年郎來了。

        拜完堂、成完親,進了洞房揭開頭蓋一看,喲,怎么是:頭發稀白、滿臉雞皺、牙齒零落、鼻毛外現、眼屎點點、駝背彎腰、一臉淫笑的衛宣公?

        宣姜苦不苦?誰也不知道;太子伋惱不惱,誰也不知曉。衛國的老百姓,把歌子唱得天下人都知道。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鑒賞

        這是一首譏諷衛宣公筑臺的山歌,從《詩·大雅·靈臺》中,我們知道周文王筑靈臺,從《孟子·梁惠王上》我們亦看到梁惠王筑靈池,齊宣王辟園囿筑雪宮,可見自殷商以來,所有的統治者都喜歡建筑一些豪華的標志性建筑以表明自己的政績。因此衛宣公也不例外,想筑一座新臺來表明自己國力的強盛,并炫耀自己的富有。然而卻不料這些建筑卻是“豆腐渣”般工程。歌的第一段是描寫新臺建成后,本想登臺觀水,可是水卻停流了,也就是說水量大為減少了,登上新臺后,卻發現許多粗陋的草席裸露在外面。第二段則是描述新臺粉落在河邊,污染了河水。歌的第三段則是比喻,說明“事與愿違”的道理。

        自古以來,凡是這些勞民傷財,不得民心的工程大都如此,人民從心里不滿意這樣的炫耀,便敷衍了事。這便是發生在春秋時期邶地的一種風俗,人民不是以直接的對抗來反對統治者,而是采取了消極怠工、敷衍了事的行為方式。這與《北風》一歌略有相同,《北風》是描述人們逃離,本詩之意,則在于人們的消極。這是對衛宣公的一種幸災樂禍的嘲諷。

        衛宣公是個淫昏的國君。他曾與其后母夷姜亂l,生子名伋。伋長大成人后,衛宣公為他聘娶齊女,只因新娘子是個大美人,便改變主意,在河上高筑新臺,把齊女截留下來,霸為己有,就是后來的宣姜。衛國人對宣公所作所為實在看不慣,便編了這首歌子挖苦他。自《毛序》以來,古今說無異辭。

        全詩三章,前兩章疊詠。疊詠的兩章前二句是興語,但興中有賦:衛宣公欲奪未婚之兒媳,先造“新臺”,來表示事件的合法性,其實是障眼法。好比唐明皇欲奪其子壽王妃即楊玉環,先讓她入道觀做女冠一樣,好像這一來,一切就合理合法了。然而丑行就是丑行,丑行是欲蓋彌彰的。詩人大贊“新臺有泚”、“新臺有灑”,正言欲反,其興味在于:新臺是美的,但遮不住老頭子干的丑事啊。反形(或反襯)修辭的運用,美愈美,則丑愈丑。

        “新臺”之事的直接受害者是齊姜:美麗的少女配了個糟老頭,而且還是個駝背雞胸,本來該做她老公公的人。這一對兒是怎樣也不能般配的,“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難怪詩人心中不忿,要為齊姜,也要為天下少年鳴不平。

        他好有一比:“魚網之設,鴻則離之。”打魚打個癩蝦蟆,是多么倒楣,多么喪氣,又多么無奈的事啊!想一想電影《紅高粱》中的“顛轎歌”吧,如果忽略孰男孰女不計,整個兒就是“燕婉之求,蘧篨不鮮(殄)”、“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的意思。歌中調侃的男子遇到個丑新娘,還可以通過“睡豬圈”來逃避。而舊時的女子,在婚姻上遇到白貓黑貓的掉包事件,除了認命,沒有任何法子。——齊姜可真是倒楣透了。詩中 “河水彌彌”、“河水浼浼”,亦似有暗喻齊姜淚流不止之意,如《衛風·氓》“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如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所表現的那樣。

        封建道德的虛偽性,表現在它的對下不對上。這是絕對的不公平。統治者要求百姓遵從禮教,自己卻寡廉鮮恥;要求百姓忠貞不二,自己卻兩面三刀;要求百姓規規矩矩,自己卻為所欲為;要求百姓克己奉公,自己卻以權謀取利益。道德淪喪之事,上層社會沒有一代無之。衛宣公只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后來的唐明皇也有“新臺”之譏,是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正因為如此,《新臺》一類諷刺詩自有其認識價值。

      【詩經·國風·邶風·新臺】相關文章:

      詩經·國風·邶風·終風04-15

      詩經·國風·邶風·燕燕07-24

      詩經·國風·邶風·綠衣06-28

      詩經·國風·邶風·日月04-10

      詩經·國風·邶風·谷風08-09

      詩經·國風·邶風·式微09-11

      詩經《國風·邶風·谷風》鑒賞10-30

      詩經·國風·邶風·柏舟10-25

      詩經·國風·邶風·旄丘10-09

      詩經·國風·邶風·簡兮06-29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国产综合网站 | 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婷婷天堂婷婷色五月 |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国产女同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