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題廬山雙劍峰》唐詩鑒賞
【作品介紹】
這首七言絕句為晚唐來鵠所作。作者巧借廬山雙劍峰中的“劍”字進行形象生發和演繹,設想如果雙劍峰真是鐵鑄的,那么,這些用于征戰的兵器就應該重新冶之于爐,制造出以利耕耘收割的生產農具該多好!《題廬山雙劍峰》雖為山水名篇,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要求阻止戰爭、發展農業生產的強烈愿望,融入了深廣的社會內容。
【原文】
題廬山雙劍峰
倚天雙劍古今閑,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燒得動,始應農器滿人間。
【賞析】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軍閥混戰,農業生產荒蕪,廣大人民深受刀兵之苦。《題廬山雙劍峰》雖為山水名篇,但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要求阻止戰爭、發展農業生產的強烈愿望。
這首詩巧借廬山雙劍峰名字中的“劍”字進行形象生發、虛擬和演繹,從而創造了別具新意的藝術境界。詩的開頭兩句主要狀摹雙劍峰的奇姿異態。雙劍峰“倚天”“高”聳,勢凌“四面山”,可謂“英雄蓋世”。一個“閑”字信筆迸出,則寫出了奇峰無用武之地的憤恨。這兩句雖經藝術想象把山峰比擬為“三尺”劍,但卻始終沒有離開“形似”二字。三、四句則不然,它是繼第一次聯想和想象之后的又一次大幅度騰躍。詩人循著鑄劍的原料——鐵再次振動想象的金翼,設想如果雙劍峰真是鐵鑄的,那么,在農業生產荒廢的情況下,這些用于征戰的兵器就應該重新冶之于爐,制造出以利耕耘收割的生產農具,廣散人間,發展農桑,振興國家。詩人如此奇異的想象,如此奇妙的構思和境界,都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化刀兵為農桑的美好愿望。在一首山水寫景詩中能夠巧妙地融入如此深廣的社會內容,就足以顯示出詩人那杰出的創作天才了。
【作者介紹】
來鵠(?—883),豫章(在今江西省南昌附近)人。咸通(860—873)年間舉進士而不第。曾自稱“鄉校小臣”,隱居山澤。其詩多描寫旅居愁苦的生活,也有表現民間疾苦的人民性很強的作品。《全唐詩》收錄其詩一卷。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
【《題廬山雙劍峰》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闕題》唐詩鑒賞10-03
《南澗中題》柳宗元唐詩鑒賞10-07
少兒唐詩及詩詞鑒賞-《闕題》08-05
《題潼關樓》崔顥唐詩鑒賞05-05
經典唐詩鑒賞09-30
唐詩詩詞鑒賞-《題大庾嶺北驛》09-02
唐詩《詠柳》鑒賞08-16
《漁翁》唐詩鑒賞11-01
《黃河》唐詩鑒賞06-20
《閨怨》唐詩鑒賞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