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文化交流中,我們欠缺什么》閱讀答案

      時間:2024-11-19 18:45:54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文化交流中,我們欠缺什么》閱讀答案

        國內(nèi)常聽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樣一種說法。這應(yīng)該是指文化的價值體現(xiàn)在它的獨特性、與其他文化的差異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價值。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全球化時代仍需要的是文化的多元、文化的差異和文化的互動。

      《文化交流中,我們欠缺什么》閱讀答案

        然而,當我們認識到文化的價值在于其獨特性、差異性之后,我們?nèi)绻麅H僅停留在這一點上,認為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這恐怕又陷入了另一種片面性、一種簡單化的思維方式,缺乏一種深層次、辯證的思考。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之所以能夠彼此理解,相互溝通,不同文化之所以能夠交流,我覺得是因為在至高的精神層面,肯定還存在著某種普世共通的精神價值。

        毫無疑問,中國具有她的一個獨特而光輝燦爛的文化傳統(tǒng),但我們必須明智地承認,這一文化其實并不具有一種為其他民族欣然領(lǐng)受和仿效的影響力。我們只有在自己的文化、包括在我們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中,將那些不僅具有優(yōu)秀的民族特點、而且能將這些民族特點上升為具有普世性精神價值的文化遺產(chǎn)發(fā)掘、清理出來,讓這樣的文化加入到今天能夠為世界大多數(shù)民眾所認同、贊賞,并化為己有的價值體系之中,那么這些文化才能變成是“世界的”共同文化財富。

        在此我不禁想到我們長期以來的對外文化宣傳。無論是我們走出去辦文化展覽,還是在家里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賓朋游客,幾乎是千篇一律的長城、故宮、兵馬俑、京劇、烤鴨、熊貓……而當我們看到外國友人對我們的大好河山,對我們種種物質(zhì)的、非物質(zhì)的文化遺產(chǎn)嘖嘖贊嘆的時候,我們便自得地以為人家對中國文化表示了認同。殊不知,這種第一眼的贊許其實與真正的文化認同還有相當?shù)木嚯x。真正的“文化認同”是什么?在我看來,那應(yīng)該是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層面上所表現(xiàn)出的一種獨特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它應(yīng)該體現(xiàn)為一種普世性的價值觀,一種能讓人心悅誠服、欣然領(lǐng)受、樂于付諸實踐的價值觀。長城、故宮、兵馬俑、麗江古城和蘇州園林等這些文化遺產(chǎn)和景觀,固然美輪美奐,令人賞心悅目,然而,所有這些歷史的文化遺產(chǎn),卻并不能自然地等同于你今天的文化實踐和文化影響力。遺憾的是,我們——特別是負責文化宣傳的有關(guān)部門和機構(gòu)——對于這一點還缺乏足夠深刻的認識。

        文化學者余秋雨曾談及他親歷2001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和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的感受。漢諾威世博會開幕前,根據(jù)當?shù)氐拿褚鉁y驗,中國館在“最想去看的館”一項中排在第二位。然而,那次世博會上的中國館,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萬里長城和京劇臉譜的圖片,還有一些中國風景名勝的照片燈箱,再就是一座不大的長江三峽的塑料模型,一個中國人登上月球的幻想式模型,最后是一具標注著針灸穴位的人體模具,邊上放了一些中藥。結(jié)果,所有排隊進來的外國觀眾,幾乎很少有人在館內(nèi)的某一個角落停下腳步,都只是用了幾分鐘時間匆匆走過,就直奔出口。而在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上,中國館顯然也是做出了努力,但在宣傳理念上還是沒有太大的改觀。當時,世博會的大門口有一個電腦屏幕,上面標示出此時此刻到哪一個國家館需要在門口等候多少時間,那塊屏幕不成了各國文化魅力的一塊比賽牌,譬如,法國三小時,韓國三個半小時,日本四小時,而中國館門口卻基本不需要等候。

        余秋雨說,這兩次世博會上的窘境反映了中國文化在對外交流時的幾個重大弊病:(1)自以為很懂中華文化,卻找不到一個真正能吸引人的中華文化的象征圖像,找出來的都那么枯燥和簡陋;(2)幾乎不知道當代國際的高層審美趨向,把各國觀眾都幻想成了“愛國老華僑”;(3)連那些最發(fā)達的國家也小心翼翼地請出了全國一流的文化智者來設(shè)計自己國家的文化窗口,而我們顯然變成了某政府部門下屬的一個行政行為,越是層層審查就越是平庸刻板;(4)盲目高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現(xiàn)代魅力,以為展館的主體內(nèi)容——滿壁浮雕、四大發(fā)明、先秦諸子、珠算和出土文物會讓各國觀眾停步仰望。所以,我們與德國館相比,缺少了智慧的巧思;與法國館相比,缺少了自嘲的幽默;與日本館相比,缺少面對未來的創(chuàng)新;與韓國館相比,缺少通俗的親切和美麗……加在一起,中國館嚴重地欠缺智慧,欠缺創(chuàng)新,欠缺想象,欠缺親切,欠缺互動。

        這諸多的“欠缺”合在一起,反映了我們在認識上缺乏一種文化的自覺,這就是忽略了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層面上,是一種人類共通的普世價值,結(jié)果有意無意地將民族價值置于人類普世價值之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溝通的障礙。

        1.從文本上看,下列不能體現(xiàn)“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說法的一項是( )

        A.文化的價值體現(xiàn)在它的獨特性、與其他文化的差異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價值。

        B.因為在至高的精神層面上存在著某種普世共通的精神價值,所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能夠彼此理解,相互溝通。

        C.2001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展出的萬里長城和京劇臉譜的圖片,還有一座不大的長江三峽的塑料模型等。

        D.世博會德國館所體現(xiàn)的巧思、法國館所體現(xiàn)的幽默、日本館所體現(xiàn)的創(chuàng)新、韓國館所體現(xiàn)的通俗的親切和美麗……

        2.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漢諾威世博會期間,觀眾“排隊”進中國館,說明對中國館有期待;“匆匆走過”說明他們對中國館的展出內(nèi)容不認同。

        B.雖然也做出努力,但因在宣傳理念上沒有太大的變化,日本愛知世博會期間,外國觀眾對中國館一點也不感興趣。

        C.余秋雨認為,政府部門層層審查的行政行為導(dǎo)致的文化窗口設(shè)計的平庸刻板是造成兩次世博會出現(xiàn)窘境的原因之一。

        D.余秋雨認為,盲目高估四大發(fā)明、出土文物等中國古代文化的現(xiàn)代魅力,是造成兩次世博會出現(xiàn)窘境的原因之一。

        3.在對文化價值的認識上,作者不完全認同“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這種觀點,從文本中看,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B

        3.因為 “民族的”文化價值要想成為“世界的”文化價值,不單純看它是否具有“民族的”獨特性和差異性,關(guān)鍵要看它是否具有能夠為“世界”所認可的帶有普世性的精神價值。

      【《文化交流中,我們欠缺什么》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我們?yōu)槭裁椿钪喿x答案11-18

      《我們的宇宙外面是什么》閱讀答案11-22

      我們?yōu)槭裁椿钪喿x理解及答案11-19

      語文閱讀題及答案:今天我們讀什么10-13

      我們生活中的那只羊的閱讀題以及答案11-07

      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閱讀答案11-16

      用什么支撐我們的精神大廈的閱讀理解與答案08-23

      山峽中閱讀答案11-09

      于中好的閱讀答案09-10

      夏中閱讀答案04-15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顶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 亚洲A∨电影免费在线 | 色婷婷七月综合丁香中文字幕 | 午夜福利性爱片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无遮挡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