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元史·列傳第三十》閱讀答案及譯文

      時間:2020-06-29 15:11:51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元史·列傳第三十》閱讀答案及譯文

        馬祖常,字伯庸,世為雍古部,居凈州天山。祖常七歲知學,得錢即以市書。十歲時,見燭欹燒屋,解衣沃水以滅火,咸嗟異之。既長,益篤于學。蜀儒張摐道儀真,往受業其門,質以疑義數十,摐甚器之。

      《元史·列傳第三十》閱讀答案及譯文

        延祜初,科舉法行,鄉貢、會試皆中第一,廷試為第二人。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是時仁宗在御已久,猶居東宮,飲酒常過度。祖常上書請:“御正衙立朝儀御史執簡太史執筆則雖有懷奸利己乞官求賞者不敢出諸口。天子承天地祖宗之重,當極調攝。至于酒醴,近侍進御,當思一獻百拜之義。”英宗為皇太子,又上書請慎簡師傅。于是奸臣鐵木迭兒為丞相,威權自恣。祖常知其盜觀國史,率同列劾奏其十罪,仁宗震怒,黜罷之。祖常薦賢拔滯,知無不言:俄改宣政院經歷,月余辭歸,起為社稷署令。亡何,奸臣復相,左遷開平縣尹,因欲中傷之,遂退居光州。久之,奸臣既死,乃除翰林待制。

        元統元年,召議新政,賜白金二百兩、鈔萬貫。又歷同知徽政院事,遂拜御史中丞。帝以其有疾,詔特免朝禮,光祿日給上尊。祖常持憲務存大體。西臺御史劾其僚禁酤時面有酒容,以苛細黜之。山東廉訪司言孔氏訟事,以事關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除樞密副使,頃之,辭職歸光州。復除江南行臺中丞,又遷陜西行臺中丞,皆以疾不赴。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謚文貞。

        祖常立朝既久,多所建明。嘗議:今國族及諸部既誦圣賢之書,當知尊諸母以厚彝倫。又議:將家子弟驕脆,有孤任使,而庶民有挽強蹶張老死蘋野者,當建武學、武舉,儲材以備非常。時雖弗用,識者韙之。祖常工于文章,尤致力于詩,圓密清麗,大篇短章無不可傳者。文宗嘗駐蹕龍虎臺,祖常應制賦詩,尤被嘆賞,謂中原碩儒唯祖常云。

        (《元史·列傳第三十》,有刪改)

        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御正衙/立朝儀/御史執簡/太史執筆/則雖有懷奸利己/乞官求賞者不敢出諸口

        B.御正衙立/朝儀御史執簡/太史執筆/則雖有懷奸利己乞官求賞者/不敢出諸口

        C.御正衙/立朝儀/御史執簡/太史執筆/則雖有懷奸利己乞官求賞者/不敢出諸口

        D.御正衙立/朝儀御史執簡/太史執筆/則雖有懷奸利己/乞官求賞者不敢出諸口

        5.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科舉制從隋朝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

        B.監察御史,官名,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設,改檢校御史為監察御史。唐御史臺分為三院,監察御史屬察院,品秩不高而權限廣。

        C.謚號,為東亞古代君主、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的稱號。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等,不能給予負面評價的稱號。

        D.御史中丞,官名,秦始置。漢朝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稱御史中執法,秩千石。

        6.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馬祖常勤學好讀,頗有成就。他七歲好學,有錢就去買書;參加科舉考試,都名列第一;其詩文廣為流傳,被文宗贊為唯有的中原碩儒。

        B.馬祖常剛正直言,敢議國事。皇帝沉溺飲酒,他上書勸諫皇上臨朝理政;丞相鐵木迭兒專橫,他與同僚彈劾其十大罪狀使其被黜。

        C.馬祖常主持事務,寬緩不苛。馬祖常罷免了苛刻的西臺御史,;壓下廉訪司上報的孔家訴訟案,以防有礙名教。

        D.馬祖常為官時久,多有建議:國族、諸部既學圣賢之書,當尊敬母輩以崇尚人倫;建武學、行武舉,招攬民間人才,來防備意外變故。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亡何,奸臣復相,左遷開平縣尹,因欲中傷之,遂退居光州。(5分)

        (2)山東廉訪司言孔氏訟事,以事關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5分)

        參考答案

        4.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的前提是理解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等斷句。如句中的專有名詞“御史”“太史”、虛詞“者”等都是斷句的重要參考。

        5.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文學常識的能力。謚號,評定有褒有貶,能給予負面評價。例如:秦檜謚號繆丑

        6.A【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的理解。馬祖常在鄉貢、會試時都考中第一名,在廷試考取第二名。

        7.(1)沒多久,奸臣鐵木迭兒恢復丞相的官職,(馬祖常)被貶為開平縣尹,因為(鐵木迭兒)想要陷害馬祖常,(馬祖常)就辭官退居光州。

        (2)山東廉訪司上報孔家的訴訟案件,(馬祖常)認為這些案件關系到禮教就沒有查處,查辦案件的人也引咎辭官。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亡何:不久,復:恢復,左遷:降職,中傷:陷害。(每一點一分,整體意思一分)(2)以:認為。不行:沒有查處,引:引咎,去:辭官。(每一點一分,整體意思一分)

        【參考譯文】

        馬祖常,字伯庸,祖上是雍古部族,居住在凈州的天山。馬祖常七歲時就懂得勤奮求學,得到錢就拿它去買書。十歲時,(馬祖常)看到燈燭傾倒燒著房屋,就脫下衣服澆上水來滅火,(人們)都贊嘆他,認為他與眾不同。他長大之后,更加專心于求學。四川儒學家張摐途經儀真,(馬祖常)前往他的門下拜師學習,拿了幾十個問題請教張摐,張摐非常器重他。

        延祐初年,科舉法施行,馬祖常在鄉貢、會試時都考中第一名,在廷試考取第二名。被授予應奉翰林文字的官職。后來又被授予監察御史。

        這時候仁宗處于帝位已經很久了,但還居住在東宮,常常過度喝酒。馬祖常上書請求:“皇上親臨正式辦公的場所,確立朝拜的禮儀,御史官拿著竹簡,太史官拿著毛筆,那么,即使有懷有奸邪之心的人、為自己謀取私利的人、祈求官職的人、求取賞賜的人,也不敢從嘴里說出來。皇上從天地、祖宗那接過重任,應當竭力調理保養好身體。至于酒類,身邊的侍者把它獻給皇上時,應當想到一獻百拜的君臣之義。”元英宗還是皇太子的時候,馬祖常又呈上奏書,請求謹慎挑選太子的老師。在這時候,奸臣鐵木迭兒擔任丞相,倚仗自己的威嚴權利恣意妄為。馬祖常得知他違反制度偷看國史,于是率領同僚上奏彈劾他,列出了他的十條罪名。元仁宗震怒,罷黜了鐵木迭兒。馬祖常推薦提拔賢能的.人和那些有才能卻滯留于下層得不到升遷的人,知道的沒有不說的。不久,馬祖常改任宣政院經歷這一官職,一個多月后辭官回家。后來被起用擔任社稷署令。沒多久,奸臣鐵木迭兒恢復丞相的官職,(馬祖常)被貶為開平縣尹,因為(鐵木迭兒)想要陷害馬祖常,(馬祖常)就辭官退居光州。過了很久,奸臣死了以后,被授予翰林待制的職務。

        元統元年,朝廷征召他商議新政,賞賜給他二百兩白銀,一萬貫錢。馬祖常擔任過徽政院事的副官,又被授予御史中丞。皇上因為他有病,下詔令特別免除他朝拜的禮儀,(讓)光祿寺每天(給他)供給上等的酒。馬祖常主管法令力求識大體顧大節。西臺御史彈劾他的下屬官員在禁止喝酒時臉上卻有醉酒的神態,(馬祖常)認為(御史)苛求細節而罷免了他。山東廉訪司上報孔家的訴訟案件,(馬祖常)認為這些案件關系到禮教就沒有查處,查辦案件的人也引咎辭官。馬祖常被授予樞密副使官職,不久,馬祖常辭官回到光州。又被授予江南行臺中丞的官職,又改任陜西行臺中丞,馬祖常都因為疾病不去赴任。至元四年,馬祖常素世,享年六十,被賜予謚號文貞。

        馬祖常在朝廷為官時間很長,為國家提出很多建議和主張。他曾經說:現在皇親國戚和各部族讀了圣賢的書之后,應當知道尊敬嫡母及各位庶母,來使人倫敦厚。還說:將領人家的子弟驕橫脆弱,常有人辜負官職使命,而庶民百姓中不乏能拉開強弓、能腳踏強弩使之張開卻老死于鄉野的人,應當興辦培養軍事人才的學校,建立根據武藝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儲備人才來防備出現非同尋常的情況。當時雖然沒有被采用,有見識的人認為他的建議很正確。馬祖常擅長寫文章,尤其專注于詩歌創作,他的作品圓潤、細密、清秀、美麗,長短不同的作品沒有不可以流傳的。元文宗外出時曾經在龍虎臺停留,馬祖常聽從詔令寫作詩歌,特別受到皇上的感嘆贊賞;(皇上)說,中原地區的大儒只有馬祖常。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元史·列傳第三十》閱讀答案及譯文】相關文章:

      《宋史列傳》閱讀原文及答案07-01

      《柳宗元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8-09

      黃庭堅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8-09

      《新唐書列傳文藝上王勃傳》閱讀試題答案及翻譯譯文08-03

      《范仲淹作墓志》譯文及閱讀答案07-04

      《元史石普》閱讀答案11-18

      《史記淮陰侯列傳》閱讀理解及答案12-20

      韓愈《歐陽生哀辭》閱讀答案及譯文07-28

      劉禹錫《始聞秋風》閱讀答案及譯文03-03

      文天祥傳的閱讀答案及譯文10-11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亚洲国产精品色婷婷 | 一级特黄大片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乱码熟女免费 | 日韩欧美一级一中文字幕 | 在线看日本中文字幕不卡 | 亚洲欧美综合三区 |

        《元史·列傳第三十》閱讀答案及譯文

          馬祖常,字伯庸,世為雍古部,居凈州天山。祖常七歲知學,得錢即以市書。十歲時,見燭欹燒屋,解衣沃水以滅火,咸嗟異之。既長,益篤于學。蜀儒張摐道儀真,往受業其門,質以疑義數十,摐甚器之。

        《元史·列傳第三十》閱讀答案及譯文

          延祜初,科舉法行,鄉貢、會試皆中第一,廷試為第二人。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是時仁宗在御已久,猶居東宮,飲酒常過度。祖常上書請:“御正衙立朝儀御史執簡太史執筆則雖有懷奸利己乞官求賞者不敢出諸口。天子承天地祖宗之重,當極調攝。至于酒醴,近侍進御,當思一獻百拜之義。”英宗為皇太子,又上書請慎簡師傅。于是奸臣鐵木迭兒為丞相,威權自恣。祖常知其盜觀國史,率同列劾奏其十罪,仁宗震怒,黜罷之。祖常薦賢拔滯,知無不言:俄改宣政院經歷,月余辭歸,起為社稷署令。亡何,奸臣復相,左遷開平縣尹,因欲中傷之,遂退居光州。久之,奸臣既死,乃除翰林待制。

          元統元年,召議新政,賜白金二百兩、鈔萬貫。又歷同知徽政院事,遂拜御史中丞。帝以其有疾,詔特免朝禮,光祿日給上尊。祖常持憲務存大體。西臺御史劾其僚禁酤時面有酒容,以苛細黜之。山東廉訪司言孔氏訟事,以事關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除樞密副使,頃之,辭職歸光州。復除江南行臺中丞,又遷陜西行臺中丞,皆以疾不赴。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謚文貞。

          祖常立朝既久,多所建明。嘗議:今國族及諸部既誦圣賢之書,當知尊諸母以厚彝倫。又議:將家子弟驕脆,有孤任使,而庶民有挽強蹶張老死蘋野者,當建武學、武舉,儲材以備非常。時雖弗用,識者韙之。祖常工于文章,尤致力于詩,圓密清麗,大篇短章無不可傳者。文宗嘗駐蹕龍虎臺,祖常應制賦詩,尤被嘆賞,謂中原碩儒唯祖常云。

          (《元史·列傳第三十》,有刪改)

          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御正衙/立朝儀/御史執簡/太史執筆/則雖有懷奸利己/乞官求賞者不敢出諸口

          B.御正衙立/朝儀御史執簡/太史執筆/則雖有懷奸利己乞官求賞者/不敢出諸口

          C.御正衙/立朝儀/御史執簡/太史執筆/則雖有懷奸利己乞官求賞者/不敢出諸口

          D.御正衙立/朝儀御史執簡/太史執筆/則雖有懷奸利己/乞官求賞者不敢出諸口

          5.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科舉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科舉制從隋朝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

          B.監察御史,官名,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設,改檢校御史為監察御史。唐御史臺分為三院,監察御史屬察院,品秩不高而權限廣。

          C.謚號,為東亞古代君主、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的稱號。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等,不能給予負面評價的稱號。

          D.御史中丞,官名,秦始置。漢朝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稱御史中執法,秩千石。

          6.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馬祖常勤學好讀,頗有成就。他七歲好學,有錢就去買書;參加科舉考試,都名列第一;其詩文廣為流傳,被文宗贊為唯有的中原碩儒。

          B.馬祖常剛正直言,敢議國事。皇帝沉溺飲酒,他上書勸諫皇上臨朝理政;丞相鐵木迭兒專橫,他與同僚彈劾其十大罪狀使其被黜。

          C.馬祖常主持事務,寬緩不苛。馬祖常罷免了苛刻的西臺御史,;壓下廉訪司上報的孔家訴訟案,以防有礙名教。

          D.馬祖常為官時久,多有建議:國族、諸部既學圣賢之書,當尊敬母輩以崇尚人倫;建武學、行武舉,招攬民間人才,來防備意外變故。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亡何,奸臣復相,左遷開平縣尹,因欲中傷之,遂退居光州。(5分)

          (2)山東廉訪司言孔氏訟事,以事關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5分)

          參考答案

          4.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的前提是理解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等斷句。如句中的專有名詞“御史”“太史”、虛詞“者”等都是斷句的重要參考。

          5.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文學常識的能力。謚號,評定有褒有貶,能給予負面評價。例如:秦檜謚號繆丑

          6.A【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的理解。馬祖常在鄉貢、會試時都考中第一名,在廷試考取第二名。

          7.(1)沒多久,奸臣鐵木迭兒恢復丞相的官職,(馬祖常)被貶為開平縣尹,因為(鐵木迭兒)想要陷害馬祖常,(馬祖常)就辭官退居光州。

          (2)山東廉訪司上報孔家的訴訟案件,(馬祖常)認為這些案件關系到禮教就沒有查處,查辦案件的人也引咎辭官。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亡何:不久,復:恢復,左遷:降職,中傷:陷害。(每一點一分,整體意思一分)(2)以:認為。不行:沒有查處,引:引咎,去:辭官。(每一點一分,整體意思一分)

          【參考譯文】

          馬祖常,字伯庸,祖上是雍古部族,居住在凈州的天山。馬祖常七歲時就懂得勤奮求學,得到錢就拿它去買書。十歲時,(馬祖常)看到燈燭傾倒燒著房屋,就脫下衣服澆上水來滅火,(人們)都贊嘆他,認為他與眾不同。他長大之后,更加專心于求學。四川儒學家張摐途經儀真,(馬祖常)前往他的門下拜師學習,拿了幾十個問題請教張摐,張摐非常器重他。

          延祐初年,科舉法施行,馬祖常在鄉貢、會試時都考中第一名,在廷試考取第二名。被授予應奉翰林文字的官職。后來又被授予監察御史。

          這時候仁宗處于帝位已經很久了,但還居住在東宮,常常過度喝酒。馬祖常上書請求:“皇上親臨正式辦公的場所,確立朝拜的禮儀,御史官拿著竹簡,太史官拿著毛筆,那么,即使有懷有奸邪之心的人、為自己謀取私利的人、祈求官職的人、求取賞賜的人,也不敢從嘴里說出來。皇上從天地、祖宗那接過重任,應當竭力調理保養好身體。至于酒類,身邊的侍者把它獻給皇上時,應當想到一獻百拜的君臣之義。”元英宗還是皇太子的時候,馬祖常又呈上奏書,請求謹慎挑選太子的老師。在這時候,奸臣鐵木迭兒擔任丞相,倚仗自己的威嚴權利恣意妄為。馬祖常得知他違反制度偷看國史,于是率領同僚上奏彈劾他,列出了他的十條罪名。元仁宗震怒,罷黜了鐵木迭兒。馬祖常推薦提拔賢能的.人和那些有才能卻滯留于下層得不到升遷的人,知道的沒有不說的。不久,馬祖常改任宣政院經歷這一官職,一個多月后辭官回家。后來被起用擔任社稷署令。沒多久,奸臣鐵木迭兒恢復丞相的官職,(馬祖常)被貶為開平縣尹,因為(鐵木迭兒)想要陷害馬祖常,(馬祖常)就辭官退居光州。過了很久,奸臣死了以后,被授予翰林待制的職務。

          元統元年,朝廷征召他商議新政,賞賜給他二百兩白銀,一萬貫錢。馬祖常擔任過徽政院事的副官,又被授予御史中丞。皇上因為他有病,下詔令特別免除他朝拜的禮儀,(讓)光祿寺每天(給他)供給上等的酒。馬祖常主管法令力求識大體顧大節。西臺御史彈劾他的下屬官員在禁止喝酒時臉上卻有醉酒的神態,(馬祖常)認為(御史)苛求細節而罷免了他。山東廉訪司上報孔家的訴訟案件,(馬祖常)認為這些案件關系到禮教就沒有查處,查辦案件的人也引咎辭官。馬祖常被授予樞密副使官職,不久,馬祖常辭官回到光州。又被授予江南行臺中丞的官職,又改任陜西行臺中丞,馬祖常都因為疾病不去赴任。至元四年,馬祖常素世,享年六十,被賜予謚號文貞。

          馬祖常在朝廷為官時間很長,為國家提出很多建議和主張。他曾經說:現在皇親國戚和各部族讀了圣賢的書之后,應當知道尊敬嫡母及各位庶母,來使人倫敦厚。還說:將領人家的子弟驕橫脆弱,常有人辜負官職使命,而庶民百姓中不乏能拉開強弓、能腳踏強弩使之張開卻老死于鄉野的人,應當興辦培養軍事人才的學校,建立根據武藝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儲備人才來防備出現非同尋常的情況。當時雖然沒有被采用,有見識的人認為他的建議很正確。馬祖常擅長寫文章,尤其專注于詩歌創作,他的作品圓潤、細密、清秀、美麗,長短不同的作品沒有不可以流傳的。元文宗外出時曾經在龍虎臺停留,馬祖常聽從詔令寫作詩歌,特別受到皇上的感嘆贊賞;(皇上)說,中原地區的大儒只有馬祖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