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奇跡》的讀書心得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心得吧。你想好怎么寫讀書心得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的奇跡》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奇跡》讀書心得 篇1
《教育的奇跡》是一本關于學生教育的書籍。本書的序言部分便讓我獲益匪淺: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老師也希望自已的學生個個是天才。但是,什么樣的孩子才是聰明的孩子的?讓孩子上各種名目繁多的才藝培訓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嗎?為了培養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僅僅是錢的問題?這就是中國式的傳統教育和外國教育的不同,國外更注重對孩子的天真可愛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有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實際上,我覺得只有健康成長才可能成才,無法健康成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老師、家長們應該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過高的壓力,強迫孩子去成長。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邊,打開此書,悉心閱讀,你會發現——天才就在身邊!
這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過一些偉人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這些偉人小時候和我們平常的孩子小時候是那樣的相似,只不過是他們遇到他們人生中的伯樂,讓他們最終成才。讀完這部書之后,感觸也挺大。
在《教育的奇跡》里讀到一則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會學的大學教授,曾叫班上學生到一貧民窟調查200名男孩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并對他們未來的發展作一評估。每個學生的結論都是“他毫無出頭的機會”。25年后,根據調查,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擔任律師、醫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訪了當年曾受評估的年輕人,跟他們請教同一個問題,“你今日會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結果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教授找到她后,問她到底有何絕招,能讓這些在貧民窟長大的孩子個個出人頭地。這位老太太眼中閃著慈祥的光芒,嘴角帶著微笑回答道:“其實也沒什么,我愛這些孩子!
讀完這個故事,對教師來說,沒有什么比愛心更重要的。對此,我深有同感。然而,在我們現實的教育生活中,缺乏愛心的現象實在太多:當學生有化解不開的思想癥結,不是努力捕捉,認真發現,耐心引導,而是視而不見,甚或冷嘲熱諷,大潑冷水;當學生有不遵守紀律的行為,我們不是循循善誘,而是毫不留情,大聲呵斥,甚至揮以拳頭;當學生成績有波動,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熱情鼓勵,而是公開批評,使他懊喪不已,一次次地挫敗孩子那顆稚嫩的心……
如何讓孩子在上面繪出燦爛的彩虹和美麗的圖畫是我們每個教育者都要考慮的問題,有時間看看這部書吧。
《教育的奇跡》讀書心得 篇2
《教育的奇跡》這本書,不僅讓我感動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也讓我悟到教育的真諦。它讓我知道“人的潛力是巨大的,上帝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賦予每個人一個成功的機遇,成功的可能,每個人都應該而且可能做的最優秀,做的最卓越。世無棄人,只有自棄之人;世無完人,應該發現自己!彼,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自己。
書中例舉了一系列知名人物的成才的經歷,牛頓小時候常被老師與同學稱為“笨蛋”,同學們都瞧不起他;達爾文讀中學時,因為成績不好而被老師視為“智力低下”;愛迪生小時候坐在雞蛋上孵小雞,被認為是腦子有問題的人;愛因斯坦曾經連續幾次考試不及格,被認為是愚笨的孩子;丘吉爾小時候不但口吃,而且異常好動,經常受到老師的懲罰;巴頓將軍小時候曾經患閱讀失常癥,只要他一開口,大家就嘲笑他;數學家希爾伯特小時候是一個非常“遲鈍”的人,甚至在長大當老師后,每當討論一個問題時,他總是無法理解學生的發言,而需要已經理解的學生一起向他解釋他才弄懂;在學生時候蘇步青曾經連續幾次是排名最后的“背榜生”,讓父母傷透了心;海倫.凱勒出生19個月就成了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殘疾兒……但他們都成為了偉大的人物。
從這一個個事例中,告訴我們對于學生的教育應該從他們的實際出發,不同能力,不同個性的學生,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平時要多給予他們肯定,多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而不能一味的以成績這個標尺來衡量他們,早早地否定了某些成績稍差的學生,從而使他們失去學習上進的信心和勇氣。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的學生,總會驚喜地發現,孩子身上具有許多優點,也許他調皮好動管不住自己,但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熱愛勞動,喜歡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歡唱歌、畫畫,畫的作品非常有新意……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多加觀察孩子,欣賞每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愛的目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我們真誠的愛也會創造教育的奇跡!
《教育的奇跡》讀書心得 篇3
本質上講,閱讀是自我建設與自我塑造的過程。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則可變化氣質。”人身之軀譬如一座房子,生來都是毛坯房,通過閱讀構建裝修,靈魂居住期間才會潤澤舒適。那么為什么閱讀?自然而然地成為重要問題。
讀了《中國教室的奇跡》中的幸福第四課“赴一場與好書的約會”之后,我也深深地有了感觸。俞玉梅為了能讓孩子們愛上讀書,精心設計了很多辦法,如:打通生活與學習的“任督二脈”;讓孩子明白,閱讀是最美得人生姿態,告訴孩子“為什么閱讀”;讓攀比閱讀之風席卷教室;帶孩子與朝陽清風一起讀書等。
書籍為人類插上改變命運的翅膀,閱讀是獲取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徑。一個老師曾經問他的學生:“讀書為了什么?”有的同學說:“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有的同學說:“為了能發財致富!??最后只見一個同學站起來大聲說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學生就是近代中國史上的傳奇人物——周恩來,當年他還只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
周恩來,一代總理的成長緣于讀書,讀書賦予了他知識,讀書使他淵博,讀書使他通曉古今,懂得了治國之道。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币淮娙说某砷L緣于讀書,讀書讓他豪情滿懷,讀書讓他立志報國,讀書讓他感悟到百姓的疾苦,寫下了千百首感人肺腑的詩篇,成為受后人稱頌的“詩史”。
一位位有志之士,一代代天之嬌子,他們工作于不同的領域,成長于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讀書。我無法保證讀書便可以成為詩人,更無法保證能成為總理,但是我可以保證在書中每個人都可以收獲許多原來沒有的東西。
一本書,一本再普通不過的書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從此伴著這個人快樂地成長著,我想大概這就是書的魔力所在,這就是為什么無數成功人士熱愛讀書的原因吧!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讀書又怎么能進步呢?人之所以富有,首先應該是心靈的充實和純潔,其次才是房子,車子和錢財。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第一位的是,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科技的創新能力和國家的競爭力,沒有一個文盲眾多的國家成為富強的國家。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浮躁到連書都不愿意讀,猖狂到視讀書人為另類而不齒的地步,那這個人,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也離崩潰不遠了!從主觀上來看,功利化,世俗化思想的泛濫是讀書人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某些人的眼里,哪些灰暗的書本中只有‘顏如玉’,或是‘黃金屋’。功利,世俗,浮躁化傾向日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眾,推杯換盞整天喝得頭昏腦漲,天昏地暗者眾,而坐下來踏踏實實讀書學習充實自己者寥寥。
《教育的奇跡》讀書心得 篇4
關鍵詞:積極的期望;機會;鼓勵
鑒于本書的啟發,我想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教育應從三方面來考慮。
一、積極的期望
教師要相信學生,對學生有美好的期望,使學生也對自己產生期望。特別是班上一些調皮、經常闖禍的學生,我們更應該對他們有所期待,相信他們的本性是好的。只是需要我們去進行教育,使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積極地改正。那他們以后一定會發展得更健康、更和善、更正直、更堅強。如果我們仔細地觀察他們,總會驚喜地發現,他們身上具有許多優點:他可能缺乏紀律觀,但他卻非常愛好勞動,喜歡幫助班主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可以做一些臟而累的事。如,無論刮風下雨每天為班級走廊拖地,無論多臟,對班級衛生角定時清理;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歡計算機,做的Photoshop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學生身上存在著的閃光點就是我們給予他們期待最大的動力。和成人相比,目前班上學生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們不受束縛,無章可循,心理上很少受標準的約束,所以當我們班主任給學生傳遞的是積極的期待時,學生就會感受到,并按好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約束自己,就會促使其向好的方向發展。反之,則會加速其向壞的方向發展。
二、機會
教師要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學生會越來越好,而不斷體驗到失敗的學生則會越來越差。我班上有個學生性格比較沖動,以為解決與班上同學的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架,結果吃了處分,但他學習成績還可以。有一次,電工教師要班主任推薦幾名學生去從事電工電子的實踐,作為備選人員去參加市級的競賽。于是我就找到該同學并把我想找他去參加培訓的想法跟他說了一下。他得知這一消息后,喜不自禁,同時流露出不自信的表情,說:“我真沒想到,像我這種有處分的人,也能去參加培訓!蔽艺f:“你的處分該讓它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重要的是現在,是將來。這是個可以展示你能力的機會,同時可以用你良好的表現為你早日撤銷處分增加籌碼。”他聽了深受感動。以后每次夜自修需要去實驗室練習技能的時候,他總是很有禮貌地跟我先打個招呼再出去。在練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回到教室后他就會冥思苦想,想努力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想著放棄。這種情況下,我總是會鼓勵他,讓他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膽地去問指導教師。通過他的周記,我能夠感受到他思想上的進步。他清楚地認識到以前用打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是那么的幼稚。現在他考慮問題越來越全面,與同學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更重要的是,通過前段時間去參加市級技能大賽,雖然沒有得獎,但他對自己是越來越有信心。
三、鼓勵
教師既要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也要及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使學生的信心越來越足,行為也越來越自覺。班上有個學生期中考試數學考了49分,我鼓勵他說:“數學是一門比較難學的科目,大家的基礎都差不多。這次沒考好不要緊,通過你以后的努力,爭取期末考試能夠在及格的基礎上考得更好!睆倪@以后,他夜自修上總是能夠把作業及時地做完,但有時候還是會有所松懈,而且一旦松懈,一時半會兒很難有心思做作業。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會鼓勵他:“遇到作業上的問題要努力去解答,而不是想著怎么逃避掉。另外,你有你自己的優點,作業不會做也不會去抄其他同學的作業。你可以試著去把老師讓大家記的課堂筆記拿出來先看懂了再去做作業!敝,有好幾次夜自修的時候,全班學生都在冥思苦想數學作業的時候,他看著筆記二十幾分鐘就把作業做完了。當時我都不敢相信。所以,數學作業本發下來的時候,我會特意看看他做的作業正確率是多少。不出所料,基本上都是對的。只是個別題目因為不夠細心而做錯了。雖然還沒有期末考試,但我相信該學生在數學考試上肯定會取得好成績的。學習上的鼓勵,帶動了勞動上的積極性。隨著天氣變得越來越寒冷,我真擔心該學生在打掃樓層公共平臺的時候會有所松懈。但出乎意料的是,再冷的天氣,他都會準時叫上班上其他同學去打掃,讓我深受感動。
正是在積極的期待與鼓勵下,使這些所謂的“問題學生”漸漸走向了成功。對于涉足社會實踐甚少的學生而言,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感受意義更加重大。作為學生,他們缺少困難和失敗的挫折與磨煉,缺少從失敗到成功的體驗,也缺少足夠的經受失敗的心理準備和心理承受能力。失敗和挫折往往使他們一蹶不振,失去前進的動力。大多數差生的出現就是學習中的困難與挫折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信心與動力,進而失去了學習興趣。他們在經歷了多次挫折和失敗后,缺乏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覺得沒意思,更不敢去學生會鍛煉與磨煉自己。如此惡性循環,形成一個“我是失敗者”的心態。要促使這些學生重新振作起來,關鍵的一點,是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心態,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教師的鼓勵無疑會激勵他們進一步學會做人、做事與學習,成功的體驗會讓他們逐漸形成積極的心態,為以后踏入社會,適應社會打下結實的基礎。
【《教育的奇跡》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怎么寫02-15
最新愛的教育讀書心得范文02-15
教育孩子讀書心得12-10
《奇跡學!纷x書筆記02-10
愛的教育小學生讀書心得02-14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12-13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范文02-21
教育孩子讀書心得體會3篇_讀書心得12-08
教育孩子讀書心得5篇12-11
愛的奇跡話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