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梁統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時間:2021-06-12 10:20:55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梁統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梁統字仲寧,安定烏氏人。更始二年,拜酒泉太守。會更始敗,赤眉入長安,統與竇融及諸郡守起兵保境,謀共立帥。初以位次,咸共推統,統固辭曰:“昔陳嬰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今統內有尊親,又德薄能寡,誠不足以當之!彼旃餐迫跒楹游鞔髮④姡越y為武威大守。

      梁統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性剛毅而好法律。統在朝廷,數陳便宜。以為法令既輕,下奸不勝,宜重刑罰,以遵舊典。乃上疏曰:“臣聞立君之道,仁義為主,仁者愛人,義者政理,愛人以除殘為務,政理以去亂為心。刑罰在衷,無取于勸,是以五帝有流、殛、放、殺之誅,三王有大辟、刻肌之法。高帝受命誅暴,平蕩天下,約令定律,誠得其宜。文帝寬惠柔克,遭世康平,惟除省肉刑、相坐之法,它皆率由,無革舊章。武帝值中國隆盛,財力有余,征伐遠方,軍役數興,豪桀犯禁,奸吏弄法,故重首匿①之科,著知從②之律,以破朋黨,以懲隱匿。宣帝聰明正直,總御海內,臣下奉憲,無所失墜,因循先典,天下稱理。至哀、平繼體,而即位日淺,聽斷尚寡,丞相王嘉輕為穿鑿,虧除先帝舊約成律,數年之間,百有余事,或不便于理,或不厭民心。伏惟陛下包元履德,權時撥亂,功逾文、武,德侔高皇,誠不宜因循季末衰微之軌!

        事下三公、廷尉,議者以為隆刑竣法,非明王急務,施行日久,豈一朝所厘。統今所定,不宜開可。帝令尚書問狀,統對曰:“聞圣帝明王,制立刑罰,故雖堯、舜之盛,猶誅四兇?鬃釉唬骸塘P不衷,則人無所厝手足。’衷之為言,不輕不重之謂也。自高祖之興,至于孝宣,君明臣忠,猶因循舊章,不輕改革,海內稱理,斷獄③益少。至初元,所減刑罰百有余條,而盜賊浸多,歲以萬數。是時以天下無難,百姓安平,而狂狡之勢,猶至于此,皆刑罰不衷,愚人易犯之所致也。由此觀之,則刑輕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軌,而害及良善也!弊h上,遂寢不報。

        后出為九江太守,定封陵鄉侯。統在郡亦有治跡,吏人畏愛之。卒于官。

        【注】①首匿:謂主謀藏匿罪犯。②知從:即“知縱”,謂知道別人犯法而不檢舉告發。③斷獄:審理和判決的案件。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刑罰在衷,無取于勸 衷:恰當、合適

        B.施行日久,豈一朝所厘 厘:改正、改革

        C.則人無所厝手足 厝:交錯、交叉

        D.盜賊浸多,歲以萬數 浸:逐漸、漸漸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屬于梁統“宜重刑罰,以遵舊典”的理由的一組是(3分)( )

        ①內有尊親,又德薄能寡 ②法令既輕,下奸不勝

        ③天下無難,百姓安平 ④隆刑竣法,非明王急務

       、菪梯p之作,反生大患 ⑥惠加奸軌,而害及良善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 ①③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更始帝劉玄兵敗后,梁統和竇融以及各位郡守起兵保衛邊境,大家推舉梁統為統帥,但是他堅決推辭,后被重新推舉為武威太守。

        B.梁統認為人君執政之法,應以仁義為主,即愛護百姓,消除殘暴。他極力主張加重刑罰,遵循舊典,用嚴格的法律治理國家。

        C.在中原興盛時期,當時有些豪桀違反禁令,有些官吏玩弄權術,因此,漢武帝制定了嚴格的'法令來破除朋黨,懲罰隱匿犯罪的人。

        D.三公、廷尉沒有認同梁統的建議,他們認為嚴酷刑法不是英明之主所為。后來奏議呈上,光武帝認可“重刑法遵舊典”的建議,并頒令推廣。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統在朝廷,數陳便宜。(3分)

        譯文:

        (2)愛人以除殘為務,政理以去亂為心。(3分)

        譯文:

        (3)數年之間,百有余事,或不便于理,或不厭民心。(3分)

        譯文:

        13.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不超過6處)(3分)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

        不尤人!痹唬骸氨艘粫r,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ㄟx自《孟子?公孫丑下》)

        答案

        9.C(A項“衷”,同“中”,折中,引申為恰當、合適。C項“厝”,同“措”,放置、安排。“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中“厝”即放置之義。)

        10.B(①是梁統推辭統帥之位的理由; ③表現的是社會安定的情況;④是三公、廷尉的看法,反對之聲。)

        11.D(“遂寢不報”,“寢”是停止、平息的意思。意思是奏議被上面扣住了,沒有往上報!安㈩C令推廣”于文無據。)

        12.(1)梁統在朝中,經常向光武帝提出有利于國家的建議。(“數”“便宜”各1分,大意1分。)

       。2)愛護百姓則務必消除殘暴,政務治理則是以清除混亂為中心。(“務”“ 去亂”各1分,大意1分。)

        (3)數年時間,有上百件案子,有的不便于審理,有的在處理上不服民心。(“或”“厭”各1分,大意1分。)

        13.【斷句】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每斷錯一處扣1分,共5分。)或: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

        【注釋】(1)豫:快樂,愉快。(2)不怨天,不尤人:這是引孔子的話,見《論語-憲問》。尤,責怪,抱怨。(3)名世者:有名望而輔佐君王的人。

        【譯文】孟子離開齊國,充虞在路上問道:“老師似乎有不快樂的樣子。可是以前我曾聽老師您講過:‘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責怪別人。’”孟子說:“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從歷史上來看,每五百年就會有一位圣賢君主興起,其中必定還有名望很高的輔佐者。從周武王以來,到現在已經七百多年了。從年數來看,已經超過了五百年;從時勢來考察,也正應該是時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今這個世界上,除了我還有誰呢?我為什么不快樂呢?”

      【梁統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后漢書·梁統列傳》閱讀答案及翻譯12-26

      《后漢書》梁統列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7-01

      后漢書·梁統列傳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03-12

      《后漢書·班梁列傳》的閱讀答案06-29

      后班梁列傳閱讀題及答案11-05

      《史記循吏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06-13

      《史記·酷吏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11-30

      《甘羅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11-28

      《梁賈說》閱讀練習及答案11-28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一级特黄在线 | 综合色区国产亚洲另类 | 日本乱码视频免费播放性爱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国产精品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