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

      時間:2021-03-26 09:02:35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經?吹介喿x答案的身影,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晏子春秋》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1

        閱讀兩段有關晏子的古文,回答小題(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日:“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辭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笔估糁虑Ы鹋c市租①,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 (選自《晏子春秋》)

        【注】①市租:稅款

        小題1: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每句停一處)。(2分)

       。1)縛者曷為者也?

        (2)是寡人之過也。

        小題2: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字詞。(4分)

       。1)坐盜( ) (2)其實味不同( )

       。2)寡人反取病焉。( ) (4)晏子辭( )

        小題3:請從【乙】文中找出一個與“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中“之”的意義、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小題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2)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小題5: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樣的人?(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縛者/曷為者也? (2)是/寡人之過也。

        小題2:(1)犯罪,(2)它們的果實,(3)辱 (4)推辭,不接受

        小題3:是寡人之過也。

        小題4:(1)莫非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竊嗎? (2) 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的使臣到了。

        小題5:機智、善辯;清廉、簡樸。(意思對即可)

        小題1:試題分析:(1)“縛者曷為者也”的含義是“被綁著的人是什么人”,根據句子含義,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為“被綁著的人、是什么人”,即“縛者/曷為者也”。(2)“是寡人之過也”的含義是“是我的不對”,根據句子含義,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為“是我的、不對”,即“是/寡人之過也”。

        小題2:試題分析:①“坐”,古今異義詞,古義:犯罪。②“其實”,古今異義詞,古義:它的果實。③“病”,古今異義詞,古義:辱。 今義:疾病,患病。④“辭”,一詞多義,推辭。

        小題3:試題分析:“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中“之”是結構助詞“的”,“是寡人之過也”中的“之”也是結構助詞“的”。

        小題4:試題分析:翻譯(1)時,要注意把“得無”(莫非)、“善”(善于)這些字詞翻譯準確。翻譯(2)時,要注意把“方”(正在)、 “使”(前一個“使”:派)、“至”(到)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小題5:試題分析:楚王想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機制善變,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當楚王取笑齊國人偷盜時,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墒情贅湟环N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睆暮褪拐叻质呈澄锖筒唤邮芫肮馁浰涂梢钥闯觯且粋清廉簡樸的人。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2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

        【甲】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

        景公①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③。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标套訉υ唬骸疤觳缓?”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惫唬骸吧。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節選自《晏子春秋》)

        【注釋】 ①景公:齊國國君。②霽:天放晴。③陛:皇宮的臺階。

        1.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應有的兩處停頓。

        其實味不同

        2.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1)吏二縛一人詣王( )

        (2)晏子避席對曰( )

        (3)葉徒相似( )

        (4)公被狐白之裘( )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現象說明了什么?請簡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兩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請選其中的一人,略作評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其/實味/不同

        2.(1)捆綁(2)座位(3)白白地(僅僅、只)(4)通“披”,穿

        3.(1)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戲弄(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恥辱(自討沒趣)了。

       。2)(景公)于是命令下屬拿出衣服和糧食賜給挨餓受凍的百姓。

        4.說明了環境會影響植物成長。人和植物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中品質、道德等都有可能發生轉變。

        5.示例:

        晏子機智善辯,具有民本思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著民本思想,從諫如流,且知錯即改。(符合文意、題意、說理清楚即可。)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3

        【甲】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者,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①治國之本也!惫Γ邢采j套釉唬骸笆ネ跻娰t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②之無室者,論而共秩焉!惫唬骸爸Z!庇谑抢先跤叙B,鰥寡有室。(《晏子春秋》)

        注釋:①逮:到。②鰥寡:老而無偶的男女。

        【小題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齊人也,坐盜/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B.齊人固善盜乎/是可謂善學者矣

        C.水土異也/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D.公悲之,喟然嘆曰/余悲之,且曰

        【小題2】.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2分)

        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治國之本也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2)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

        【小題4】.根據甲乙兩文,你認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答案

        【小題1】(3分)A(A犯罪/同“座”;B擅長、善于;C不同;D同情、憐憫)

        【小題2】(2分)君愛老 / 而恩無所不逮 / 治國之本也(每處1分)

        【小題3】(6分)(1)(3分)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關鍵點:“徒”、其實”)

        (2)(3分)我聽說,喜好賢能的人,憐憫不幸的人,這是執掌國家的根本啊。(關鍵點:“樂”、哀”、判斷句

        【小題4】(4分)晏子是一個機智善辯、能維護國家尊嚴(2分)和關愛百姓、關注民生的人(2分)。

        解析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4

        《晏子春秋》

       。祝R大旱逾時,景公召群臣問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饑色。吾使人卜,云,祟①在高山廣水。寡人欲少賦斂②以祠③靈山,可乎?群臣莫對。晏子進曰:不可!祠此無益也。夫靈山固以石為身,以草木為發,天久不雨,發將焦,身將熱,彼獨不欲雨乎?祠之無益。 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④以水為國,以魚鱉為民,天久不雨,水泉日下,百川將竭。國將亡,民將滅矣,彼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為之奈何?晏子曰:君誠避宮殿暴露,與靈山河伯共憂,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盡得種時。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無用乎!其維有德。

       。ㄒ遥R景公為高臺,勞民。臺成,又欲為鐘。晏子諫曰:君者,不以民之哀為樂。君不勝欲,既筑臺矣,今復為鐘,是重斂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斂民而以為樂,不祥,非治國之道也。景公乃止。

       。ü澾x自《晏子春秋》,有刪改)

        【注釋】①祟:鬼怪 ②少賦斂:略微收些賦稅 ③祠:祭祀 ④河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黃河水神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3分)

       、偃撼寄獙Γ ▲ ) ②祠此無益也( ▲ ) ③齊景公為高臺,勞民( ▲ )

        10.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 ▲ )

        A.寡人欲少賦斂以祠靈山 屬予作文以記之

        B.其幸而雨乎 其一犬坐于前

        C.祠之何益 輟耕之壟上

        D. 夫靈山固以石為身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11.請 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

       。1)天久不雨,水泉日下,百川將竭

        ▲

        (2)君者,不以民之哀為樂

        ▲

        12.甲文中晏子勸阻景公不要祠靈山河伯,其表面的理由是:天久不雨,靈山河伯

        ▲打4字格 (填一成語,1分),其根本的原因是擔心祭祀的費用會 ▲ 打4字格 (用乙文中的原文填空,1分)。由此可以看出晏子是個 ▲ 的人(用兩個短語概括,2分)。

        參考答案:

        9.(3分)(1)回答 (2)好處(3)使勞苦

        10.(2分)A

        11.(5分)(每個分句1分)(1)老天長時間不下雨,泉水一天比一天減少,河流將要干涸;(2)做君主的是不能把老百姓的悲哀當做快樂的。

        12.( 4分)(1)自身難保(1分) 重斂于民(1分)

       。2)愛國憂民(關愛百姓)、機智善辯(2分,兩個方面各1分,意思相同的詞語即可)

        參考譯文:(甲)齊國天旱已經很長時間,齊景公召集群臣并詢問:已經很久沒下雨了,老百姓都在餓肚子。我命令占卜干旱的原因,(是)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想稍微多征一點賦稅,祭祀山神,可以嗎?眾臣沒有人回答。晏子站出來說:我認為不可以。祭祀山神沒有益處。山神把石頭作為身體,把小草樹木作為頭發,天長時間不下雨,發將要焦黃,身體也會暑熱難當,他難道不想下雨嗎?祭它有什么好處?景公說:不能這樣(的話),我將要祭祀河神,可以嗎?晏子回答:不可以。河神把水作為國家,把魚鱉作為子民,天長時間不下雨,泉水將斷流,河川將要干涸,國家將消亡,子民將要死亡了,他難道不想要雨水嗎?祭它有什么好處呢?

        (乙)齊景公要建高臺,發動很多百姓勞動。高臺建成后,齊景公還想再造鐘。晏子進諫說:所謂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勞苦來成就自己的樂趣。君主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經建筑了高臺,現在又要造鐘,是對百姓很大的負擔,百姓必定會不高興。君主以加重百姓負擔來獲得自己的樂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國家的方法。齊景公就停止造鐘。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5

        (甲)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ㄒ遥┚肮眠,使燭鄒主②鳥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殺之。晏子曰:燭鄒之罪有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節選自《晏子春秋》)

       。圩ⅲ茛龠河脦в欣K子的箭射。②主:掌管,主持。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1)束二縛一人詣王 (2)其實味不同

       。3)使燭鄒主鳥而亡之 (4)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

        【2】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

       。2)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是罪三也。

        譯文:

        【3】 閱讀兩文,回答問題。(3分)

        甲文通過 這句富有侮辱性的話,表現了楚王的傲慢無禮;乙文通過勿殺!寡人聞命矣這句話,表現了景公的 ;甲乙兩文則共同表現了晏子的 。

        【4】請結合甲乙兩文的內容,分別分析晏子的語言技巧及其效果。(4分)

        答案

        【1】(1)詣:到(2)其實:它們果實(3)亡:丟失(4)故:原因,緣故

        【2】(1)圣人是不可以隨便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2)讓天下的諸侯聽到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國君重視鳥而輕視士,這是第三條罪過。

        【3】齊人固善盜乎;善于納諫(知錯能改);機智善辯。

        【4】甲文中晏子用類比的方法,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說法,寓剛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乙文中晏子用迂回曲折的方法,表面上是在列舉燭鄒的罪狀,其實是在點出景公的錯誤,語言靈活睿智,既維護了君王的尊嚴,又挽回了燭鄒的性命。

        解析:

        【1】試題分析:詣另有學問水平達到一定高度的意思;其實是古今異義詞,古文中絕大多數都是一字一詞,解釋時要以字為單位,不可與今義混淆;亡與故是一詞多義,亡另有亡故和無的意思,故另有所以原來的友人故里等的意思。

        考點:考查學生對文言詞匯的掌握能力。

        點評:本題不難,標記的都是常用文言字詞,易于理解。學習古文,要多加注意常用詞語的意義,尤其是課文注釋中的詞語。古文中很多詞語都是一詞多義的,學習時要對多義詞識別記憶,比如本題中的故就有很多意思,學習時要舉一反三,識記字詞某一意思時,要想一想學過的其它意思。做題時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譯正確,再解釋字詞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詞本義與句中意思有所差別時,最好本義和句中意都要寫出來。

        【2】試題分析:第一句很難翻譯,其中熙本意為取樂,句中意為不嚴肅地開玩笑,反意為事與愿違,譯作反而,取本意為獲得,句中意自取,病,本意為疾病,轉義為心神不悅,句中當無趣講。焉字的陳述中略帶感嘆的語氣要譯出來。第二句中使意為讓,不是出使使節,以是認為,不是把、用,君是國君,不是君子,罪三,是倒裝的用法,意為三條罪過。

        考點:考查學生對古文句子的理解及翻譯能力。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尤其是第一句,難解字較多。翻譯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語境,做到句不離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關鍵字詞,要翻譯準確,不可遺漏,第三盡量直譯,不便直譯就要意譯,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古今異義等問題,第四句子要通順,語氣要連貫,結構要完整,在不影響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詞來疏通句子。

        【3】試題分析:注意題目中關鍵詞的提示作用,比如侮辱性表現,有引號,一定要寫原文句子,不可寫譯句。對人物分析來說,表現,一般指其性格和精神方面的特點。填空,語言要精煉,不可多寫或少寫,不能有錯別字。

        考點:考查學生對古文內容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表達能力。

        點評:本題不難,所問問題在文中從文字信息上易于理解。古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功夫在平時。閱讀文章要做到讀而思,勤練習,多動腦動手才能提高根據文本篩選文字信息,歸納其意,組織語言正確表達的能力?荚囎鲱}時,要靜心細心地閱讀文段,注意題目的提示和要求,如本題中表現,了解它的指向。

        【4】試題分析:題干中提示了從兩文來分析,不可偏一,要將兩文相關內容進行比較;語言技巧,要抓住人物的語言來分析;題干所問其實是兩個問題:語言技巧,效果,不可漏一。

        考點:考查學生古文閱讀中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點評:本題較難,要比較兩文人物的語言,閱讀和思考力度大,學生對語言技巧不甚了解,有知識上的障礙。語言技巧,主要是指人物語言表達的方式和特點,效果,指所起的作用和達到的目的。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6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10-13題。(10分)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工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節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

        1而不止。晏子見,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帶!绷岩聰鄮嗤

        止者,何也?”晏子對曰:“君使服之于內,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肉于內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也!惫唬骸吧!笔箖任鸱挥庠,而國人莫之服。

       。ü澾x自《晏子春秋》)

        1相望:相互都看得見。說明這類事很多。 【注】○

        10、選出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 )(2分)國人盡服之公使吏禁之 ..

        A. 一食或盡粟一石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君使服之于內公何以不使內勿服..

        B. 使內外異法也皆以美于徐公 ..

        11、用現代漢語翻譯甲、乙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2)不逾月,而國莫之服。

        1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甲文的主要事件。(2分)

        13、簡要說明鄒忌和晏子在勸諫時的語言特點有何不同(2分)

        答案:

        10、C

        11、(1)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2)沒有超過一個月,都城的人(或國人)也就不穿了。

        12、寫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諷諫齊王除蔽納諫。

        13、鄒忌;委婉(1分);晏子;直接(1分)。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7

        晏子朝,乘弊車,駕駑馬。景公見之曰:“嘻!夫子之祿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對曰:“賴君之賜,得以壽②三族,及國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飽食,弊車駑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據③遺之輅車④乘馬,三返不受。公不說,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對曰:“君使臣臨⑥百官之吏,臣節其衣服飲食之養,以先齊國之民;然猶恐其侈靡而不顧其行也。今輅車乘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無義,侈其衣服飲食而不顧其行者,臣無以禁之!彼熳尣皇。

       、儋汉。②壽:保。③梁丘據:人名。④輅車:大車。多指君王用的車。⑤趣:同“促”,趕快。⑥臨:治理,管理。

        (選文有改動)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

        1、判斷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4分)

       、訇套映吮总,駕駑馬 朝:上朝 ( )

        ②臣得暖衣飽食 食:吃 ( )

       、酃沽呵饟z之輅車乘馬 遺:遺留 ( )

       、芄徽f,趣召晏子 說:通“悅”,高興 (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2分)

        A、夫子之祿寡耶? 輟耕之壟上

        B、弊車駑馬以奉其身 無從致書以觀

        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侈其衣服飲食而不顧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歸

        3、請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臣節其衣服飲食之養,以先齊國之民。

        4、從選文看,身為國相的晏子有哪些優秀品質?(2分)

        參考答案:

        1、(4分)⑴√⑵√⑶×⑷√

        2、(2分)B

        3、(4分)我節制自己吃飯穿衣(方面)的供養,來做齊國百姓的表率。(大意1分,關鍵詞“節”“養”“先”翻譯正確各得1分)

        4、(4分)節儉;以身作則(或:能做表率)(每點1分)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8

        景公之時,大雪三日而不霽①。公被狐白②之裘,坐于堂側階。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标套訉υ唬骸疤觳缓?”公笑。晏子曰:“嬰③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④矣。”乃令出裘發粟與饑寒者。令所睹于途者,無問其鄉;所睹于里⑤者,無問其家;循國計數⑥,無言其名。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ㄕ幾浴蛾套哟呵铩罚

        【注釋】①霽:天晴。②狐白:狐貍腋下的白毛。③嬰:晏子,名嬰。④聞命:聽從教誨。⑤里:里閭鄉里。⑥循國計數:巡行全國,統計發放數字。

        5.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3分)

       。1)公被狐白之裘

        (2)與饑寒者

       。3)孔子聞之曰

        6.下面句中的“勞”與“逸而知人之勞”中的“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無案牘之勞形 B.勞其筋骨 C.無奔走之勞矣 D.不勞而獲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

        譯文:

       。2)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

        譯文:

        8.請你說說文中的景公是個怎樣的人?(3分)

        答:

        來源試卷:20xx福建省龍巖市語文中考模擬試題考點分析:20xx中考答案解析:

        5.(3分) (1)被通披,穿著 (2)給 (3)聽說

        6.C(3分)(原句“勞”解釋為辛苦,勞累。A、B勞:使動用法:使……勞累;D勞:勞動)

        7.(4分)

        (1)奇怪。〈笱┫铝巳於鞖饩谷徊缓。(2分)

       。2)我聽說古代的賢德君王,吃飽的時候卻知道有人在挨餓。(2分)

        8.(3分)

        一開始,景公只顧自己享受生活,不能體恤天下百姓;(1分)但是他能虛心接受晏子的批評(1分),知錯就改,心胸寬廣(1分)。

        【參考譯文】齊景公在位的時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著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側邊的臺階上。晏子進宮拜見景公,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氣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說:“天氣果真不寒冷嗎?”景公笑了笑。晏子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德君王,吃飽的時候卻知道有人在挨餓,穿暖的時候卻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時候卻知道有人在辛苦。現在君王不知道民間的疾苦啊!”景公說:“說得對!我聽從您的教誨了!庇谑蔷拖铝钅贸鲆挛锖图Z食,發放給饑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見路上有饑寒的人,不問他是哪個鄉的,看見在鄉里有饑寒的人,不問他是哪一家的,巡行全國統計發放數字,不必報他們的姓名。孔子聽到這件事后說:“晏子能闡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9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小題。(16分)

        【甲】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ā蛾套哟呵铩罚

        【乙】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者,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①治國之本也!惫,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②之無室者,論而共秩焉!惫唬骸爸Z。”于是老弱有養,鰥寡有室。

       。ā蛾套哟呵铩罚

        注釋:①逮:到。②鰥寡:老而無偶的男女。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的意思。(4分)

       。1)齊人也,坐盜 ( ) (2)齊人固善盜乎 ( )

        (3)水土異也 ( ) (4)公悲之,喟然嘆曰 ( )

        小題2: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2分)

        君 愛 老 而 恩 無 所 不 逮 治 國 之 本 也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2)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

        小題4:根據甲乙兩文,你認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參考答案:

        小題1:犯罪 善于 不同 同情

        小題2:君愛老 / 而恩無所不逮 / 治國之本也

        小題3:(1)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關鍵點:“徒”、其實”)(2)我聽說,喜好賢能的人,憐憫不幸的人,這是執掌國家的根本啊。(關鍵點:“樂”、哀”、判斷句

        小題4:晏子是一個機智善辯、能維護國家尊嚴和關愛百姓、關注民生的人。

        小題1:試題分析:(1)“坐”為“偷竊”的意思,要與“動詞,坐下”以及“通假字,座位”區別開;(2)“善”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3)“異”為“不同”,不能理解為“怪異”的意思;(4)“悲”為“同情”的意思,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悲傷”等意思。

        點評:文言實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考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為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往往是命題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成為同學們備考的重點。在理解時,除了根據具體的語境,還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2:

        試題分析:“君 愛 老 而 恩 無 所 不 逮 治 國 之 本 也”這句話的意思為“你愛惜老人,但是恩德不能惠及每個老人,這是治國的根本啊”,根據意思,本句的節奏劃分為“君愛老 / 而恩無所不逮 / 治國之本也”。

        點評:正確地進行句中停頓,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詞意和語法結構為前提的,因此解答這類題時可以先將句子翻譯出來確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一個“意義單位”,“單位”與“單位”之間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頓;在分析語法結構時可先抓動詞,把跟動詞有關的前后各詞聯系起來,觀察句子的整體,往前找主語,往后賓語,再旁及其它成分,這樣就可以確定句子的語法結構,依此確定句中停頓。

        小題3:

        試題分析:翻譯(1)時,注意“徒是只的意思,其實是他們的果實的意思”;翻譯(2)時,注意“聞是聽說的意思,樂是以----為樂的意思,肖是幸運的意思”,還要注意此句為判斷句;更重要的是要使兩個句子翻譯的準確性以及完整性。

        點評:文言翻譯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于初中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為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

        小題4:

        試題分析:甲文中晏子面對楚王的責難,他用類比的方法委婉的駁斥了楚王,讓楚王自取其辱,這反映了晏子“機智、善辯”的性格特點。乙文中晏子面對齊景公悲憫窮人,委婉的希望齊景公能夠憐憫那些不幸的人,讓百姓老有所養,這反映出晏子“關注民生”。

        點評:根據文章的內容分析人物形象,關鍵在于抓住文中有關人物的典型事例,根據事例來分析人物形象即可。如晏子的形象,根據他駁斥楚王以及勸諫齊景公這兩件事來分析。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10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題。(12分)

        [甲]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節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 景公飲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諫曰:“君飲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廢酒也。不然,章賜死②。”晏子入見,公曰:“章諫吾曰:‘愿君之廢酒也。不然,章賜死。’如是而聽之,則臣為制③也;不聽,又愛④其死!标套釉唬骸靶乙,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紂者,章死久矣。”公遂廢酒。

        選自《晏子春秋》

        【注釋】①弦章:齊國大夫。 ②章賜死:即“賜章死”。③臣為制:即“制于臣”。 ④愛:吝惜,舍不得。

        小題1:解釋劃線詞語的含義。(4分)

        (1)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刺:_______

        (2)時時而間進 間:_______

        (3)晏子入見入見:_______

        (4)公遂廢酒遂:_______

        小題2: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2)如是而聽之,則臣為制也;不聽,又愛其死。

        小題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乙]文中晏子是如何勸說景公的?(2分)

        小題4:[甲][乙]兩文都闡述的一個道理是:____(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 刺:指責。 (2)間:偶爾。 (3)入見:進宮拜見(或朝見)。 (4)遂:于是,就。(共4分)

        小題2:(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進諫的了。 (2)如果聽他的勸告,那我就被臣下控制了;假如不聽,我又舍不得處死他。(共4分)

        小題3:把景公與桀、紂兩位暴君進行比較,暗示景公不要像他們一樣。(2分)

        小題4:當政者應虛心納諫(或從善如流)(2分)

        略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11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負芻,患于逾側者,以為君子也。使人問焉,曰:“于何為者也?”對曰:“我越石父者也!标套釉唬骸昂螢橹链?”曰:“吾為人臣,仆于中牟,見使料歸!标套釉唬骸昂螢闉槠停俊睂υ唬骸安幻鈨鲳I之切吾身,是以為仆也!标套釉唬骸盀槠蛶缀?”對曰:“三年矣!标套釉唬骸翱傻泌H乎?”對曰:“可!彼旖庾篁壱再洟僦蜉d而與之俱歸。

        至舍,不辭而入,越石父怒而請絕,晏于使人應之曰:“吾來嘗得交夫子也,子為仆三年,吾乃今日賭而贖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絕載之暴也。”

        越石父對之曰:“臣聞之,士者詘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輕人之身,不為彼功詘身之理。吾三年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贖我,吾以子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辭也,吾以于為忘;今又不辭而入,是與臣我者同矣。我猶且為臣,請鬻于世!

        晏子出,見之曰:“向者見客之容,而今也見客之意。嬰聞之,省行者不引其過,寢實者不譏其辭,嬰可以辭而棄乎!嬰誠率之!蹦肆罴S灑②政席,尊殘③而扎之。

        越石父曰:“吾聞之,至恭不修途,尊扎不受擯④。夫子扎之,仆不敢當也!标套铀煲詾樯峡。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則德,德則駢,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讀下之,其去俗亦遠矣。此全功之道也!

       。ㄟx自《晏子春秋》)

       。圩ⅲ茛儋洠鹤宰鳌摆H”。②糞灑:掃除清洗。③驂:古代嘉禮中的一種僅節。④擯:道“儐”,儐相。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何絕我之暴也 暴:暴躁

        B.士者詘乎不知已 詘:屈從

        C.請鬻于世 鬻:賣

        D.免人于厄 厄:困境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①因載而與之俱婦 ②以其求患之深而無不在也

        B. ①吾乃今日睹而贖之 ②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 ①而申乎知已 ②胡為乎迎迎欲何之

        D. ①故君子不以功輕人之身 ②秦亦不以城予趙

        5.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晏子前往晉國,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贖身,可見晏子善于識別人才,愛護人才。

        B.越石父認為晏子對自己失禮,仍把他當奴仆,十分生氣,說明他態度偏激,心腦狹窄。

        C.晏子聽了越石父的一番話后,深感愧疚,就以直禮相待,這使越石父頗受感動。

        D.君子認為,晏子能運離世俗的偏見,禮賢下士,不居功自散,這樣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參考答案:

        3.A

        4.B

        5.B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1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6題。(共9分)

        景公之時,霖雨十有七日。公飲酒,日夜相繼。晏子請發粟于民,三請,不見許請身而去遂走而出公從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趨駕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盡于氓,任器①存于陌。公驅及之康②內。公下車從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棄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約也,夫子不顧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請奉齊國之粟米財貨,委之百姓,多寡輕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稟巡氓,家有布縷之本而絕食者,使有終月之委;絕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無委積之氓,與之薪橑,使足以畢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財乏者,三日而畢。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任器:裝粟米的容器。②康:大路。

        1.用斜線(/)給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3分)

        請 身 而 去 遂 走 而 出 公 從 之 兼 于 涂 而 不能 逮 令 趨 駕 追 晏 子 其 家 不 及

        答案:請身而去/遂走而出/公從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趨駕追晏子/其家/不及。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晏子請發粟于民,三請,不見許

        (2)寡人請奉齊國之粟米財貨,委之百姓,多寡輕重,惟夫子之令

        答案:

       。1)晏嬰請求開倉賑濟災民,多次懇諫,得不到景公的應允。

       。2)我愿意奉獻出國庫的糧食財物,分發給百姓。拿出多少來賑濟,完全聽從先生的吩咐!

        參考譯文:

        齊景公時,(有一年)陰雨連綿,連下了17天。景公不以為然,成天在宮中縱酒歡宴。晏嬰請求開倉賑濟災民,多次懇諫,得不到景公的應允。請求自己離開朝廷。于是,便快步離開了宮殿。

        齊景公在后邊追趕他,路上泥濘不堪,行路艱難,沒有趕上。景公便催促車輛,趕到晏嬰家里。晏嬰已經把家里的糧食、器具都送給饑民了。齊景公在大路口追上晏嬰后,連忙下車,跟在晏嬰身后說:我有罪,先生拋棄了我而不援救。我沒有儉仆的美德讓您屈從,難道先生還不顧及國家百姓嗎?希望先生能多幫助我,我愿意奉獻出國庫的糧食財物,分發給百姓。拿出多少來賑濟,完全聽從先生的吩咐!齊景公就在路上向晏嬰拜謝(得到了晏嬰的諒解)。晏嬰這才是回到朝廷(組織起救災賑濟工作),他命令主管糧食的官員去巡視流離失所的人家,對有紡織工具、原料而缺糧戶,讓他們有一個月糧的糧食儲備;對無紡織工具的缺糧戶,給一年糧;對沒有積聚柴薪的百姓,給柴草、木椽,讓他們足以度過汛期。讓柏遽巡視,家中房屋不能擋雨的人家,給他們錢。國都以上賑濟,限定三日內做完;超過時限的官員,按不執行命令治罪。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13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以下題目。

        【甲】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者,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①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②之無室者,論而共秩焉。公曰:諾。于是老弱有養,鰥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釋:①逮:到。②鰥寡:老而無偶的男女。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A.齊人也,坐盜/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B. 齊人固善盜乎/是可謂善學者矣

        C.水土異也/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D. 公悲之,喟然嘆曰/余悲之,且曰

        2.用斜線(/)為下面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

        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治國之本也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下面的句子。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2)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

        4.根據甲乙兩文,你認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

        1.A(A犯罪/同座;B擅長、善于;C不同;D同情、憐憫)

        2.君愛老 / 而恩無所不逮 / 治國之本也

        3.(1)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關鍵點:徒、其實)

        (2)我聽說,喜好賢能的人,憐憫不幸的人,這是執掌國家的根本啊。(關鍵點:樂、哀、判斷句

        4.晏子是一個機智善辯、能維護國家尊嚴和關愛百姓、關注民生的人。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14

        閱讀理解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平?”晏子避席對曰:“晏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耳!

        1.晏子_______時期_______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蛾套哟呵铩肥且徊坑涊d晏子言行的著作。

        2.針對楚國君臣的戲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擊對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的回答,可謂巧妙得體,體現了一個外交家的風范,請說說晏子外交的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春秋、齊

        2.以橘樹生長地不同,而本質不同來設喻,得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結論,環境造人。

        3.晏子外交特點:擅長辭令、聰明機智、維護國家尊嚴。(以上主觀題意對即可)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15

        (一)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11-14題。(12分)

        [甲]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節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 景公飲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諫曰:“君飲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廢酒也。不然,章賜死②。”晏子入見,公曰:“章諫吾曰:‘愿君之廢酒也。不然,章賜死!缡嵌犞,則臣為制③也;不聽,又愛④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紂者,章死久矣!惫鞆U酒。

        選自《晏子春秋》

        【注釋】①弦章:齊國大夫。 ②章賜死:即“賜章死”。③臣為制:即“制于臣”。 ④愛:吝惜,舍不得。

        11.解釋劃線詞語的含義。(4分)

        (1)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刺:_______

        (2)時時而間進 間:_______

        (3)晏子入見 入見:_______

        (4)公遂廢酒 遂:_______

        12.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2)如是而聽之,則臣為制也;不聽,又愛其死。

        1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乙]文中晏子是如何勸說景公的?(2分)

        14.[甲][乙]兩文都闡述的一個道理是:____(2分)

        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

        11(1) 刺:指責。 (2)間:偶爾。 (3)入見:進宮拜見(或朝見)。 (4)遂:于是,就。(共4分)

        12.(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進諫的了。 (2)如果聽他的勸告,那我就被臣下控制了;假如不聽,我又舍不得處死他。(共4分)

        13.把景公與桀、紂兩位暴君進行比較,暗示景公不要像他們一樣。(2分)

        14.當政者應虛心納諫(或從善如流)(2分)

      【《晏子春秋》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晏子春秋》的閱讀答案06-28

      金壺丹書(《晏子春秋》閱讀答案附翻譯12-18

      理發閱讀答案 理發閱讀理解答案12-10

      求婚閱讀答案 求婚閱讀理解答案12-10

      相認閱讀理解答案 相認閱讀答案12-10

      賬單閱讀答案12-14

      榆樹閱讀答案12-14

      石榴 閱讀答案12-14

      微波閱讀答案12-14

      荷葉 閱讀答案12-13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香_天天爽夜夜爽性能视频_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menuitem id="r3jhr"></menuitem><noscript id="r3jhr"><progress id="r3jhr"><code id="r3jhr"></code></progress></noscript>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 亚洲男人的天堂1024 | 先锋资源在线视频 | 色一情一伦一区二区三 | 中文字幕一级午夜影片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 |